“瓦剌大軍在大勝之後,其實也需要休整一段時間,畢竟他們也損失了不少人馬。”


    “而且就連瓦剌太師也先都沒想到,他會以十萬騎兵,擊潰我三十萬大軍。”


    “也先犯我邊疆,隻不過是因為朝廷斷絕和瓦剌的互市、朝貢,使得草原上生活物資短缺。”


    “瓦剌騎兵起初隻是打算用武力逼迫我大明,繼續向他們輸出物資。”


    “蒙古人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也分瓦剌、韃靼、兀良哈。”


    “也先想要攻入我京畿之地,必然要聯合蒙古其他兩部。”


    “所以,瓦剌在土木堡得勝後,才會先行北返草原集結更多兵力,而不是乘勝叩關。”


    “隻有集結整個蒙古之力,他們才能再次南下,意圖重現蒙古舊日入主中原的榮光。”


    於謙的軍事造詣不低。


    當著朱祁鈺和重臣們,於謙分析得條理清晰。


    “所以臣請殿下,利用瓦剌迴撤的這段時間,急召南方勤王之師北上。”


    “臣估計,在瓦剌圍困京師之前,山東、河南的駐軍可以得入京師。”


    “山東河南在京師南麵,他們北上的時候要經過通州。”


    “既然他們要過通州,與其兩手空空,還不如能拿多少軍糧,就讓他們拿多少軍糧。”


    說了半天,於謙又迴到了原點,還是關於如何把通州的糧食運到京師。


    而且於謙之前巡撫過山西河南兩地,熟知地方軍隊事務。


    “準!”


    “此事,就由周卿、於卿、陳卿,你們三人通力合作!”


    朱祁鈺聽後,大手一揮。


    “勤王之師自己動手,將士們都能親眼看到,他們才會心安,他們才會士氣高漲。”


    朱祁鈺說得更加直白。


    “周卿,你除了繼續巡撫順天以外,孤還給你掛都察院副左都禦史銜,掛兵部左侍郎銜。”


    朱祁鈺給的這一連串的頭銜,不真是想讓周忱成為都察院、兵部的副長官。


    一個官員身兼職三個部門,還都是一二把手,還都是要害部門,這多少有點不切實際。


    而是周忱有了戶部尚書的實權,以及另外兩個部門的副職頭銜以後,他就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務。


    都察院監察百官,周忱掛副左都禦史,就可以彈劾不盡心盡力運送糧食的官員。


    兵部處理軍務,周忱掛兵部左侍郎銜,就可以更好的和北上勤王軍隊的溝通協調。


    再加上周忱剛剛才被朱祁鈺升為實權戶部尚書,他就可以調集一切可用資源,來把通州存糧運到京師的糧倉裏麵。


    “臣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周忱還能說什麽,他隻能保證完成任務。


    “通州有四倉,其中儲糧最多的大運西倉,在通州城外,沒有城牆可以用來固守。”


    “雙崖先生,切記先把大運西倉的庫存轉運北上。”


    陳循也是老於錢糧之道。


    他提醒周忱的話,也很有道理。


    通州附近,一馬平川之地。


    瓦剌騎兵在平原之上,可以借助馬力往來馳騁。


    孤懸城外的大運西倉,在瓦剌的麵前,就是一隻待宰的小肥羊。


    “殿下,要是實在來不及轉移通州存糧,臣建議一把火燒了,免得落入敵手。”


    “兵法之道,不是有一計,叫做堅壁清野嗎?”


    開口的重臣,是剛剛被朱祁鈺升為工部尚書的高穀。


    高穀這話,一來是獻計獻策,二來也是不願意看到陳循專美於前。


    要知道,同樣都是內閣大學士,高穀和陳循素來不和睦,兩人時不時還給對方下絆子、上眼藥。


    經過高穀這麽一說,眾人都是猶豫了起來。


    就連被朱祁鈺委以重任的周忱,也不由得眉頭緊蹙。


    現在是八月秋時,瓦剌人就算需要時間整合內部後南下,他們也會在大雪紛飛之前。


    寒冬臘月,可不是大動幹戈的好選擇。


    所以留給周忱的時間並不寬裕。


    從通州運糧到京師,還是百萬石,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要是真的運不完,隻可能是讓瓦剌人撿一個現成的大便宜。


    不過要是真的按照高穀所言那般燒了,眾人又覺得太過可惜。


    “通州的存糧,乃是京師命脈,乃是百姓血汗,乃是漕工曆經千辛萬苦。”


    “一把火燒了,天下老百姓不答應!”


    於謙愛民,在巡撫河南山西的時候,他就深得民心。


    “紅衣官袍,百姓血染。”


    “我等為官之人,不事生產,全靠老百姓供養。”


    “高公,要是燒了那些民脂民膏,你我還有什麽顏麵,繼續穿這身官服?”


    於謙搖了搖頭,對於高穀的提議持否定態度。


    “可要是不燒,就是姿敵,便會引來更多災禍。”


    高穀臉上一紅。


    高穀為人沉穩,他隻是想為難一下陳循,順便說出自己的看法。


    “可由戶部調撥民夫、車輛運送,而且不是白調,朝廷拿出銀錢給他們作為酬勞。”


    “還可以發動京師百姓,若是能夠協助運糧的,都發放銀錢。”


    於謙提出了一個建議,又或者說是方向。


    “臣覺得可行!”


    陳循站了出來。


    你高穀不是擠兌我嗎?


    我偏偏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好讓你知道什麽叫做打臉!


    “京師戶籍約有十萬戶,按照一戶五口人計算,共計五十萬人,除去老弱病殘,可抽調不下二十萬人協同運糧。”


    “通州存糧百萬石,除了戶部安排專人,北上京師軍隊,咱們還可以讓百姓們協助運糧五十萬石。”


    “落到每一個人身上,就是五石。”


    “一石合約百二十斤,兩石不到三百斤。”


    “如此算來,一人往來隻需三到五次。”


    “通州距離京師四十幾裏地,一天便可往返一次,四天便可完成配額。”


    陳循說完,得意的向著高穀挑了挑眉毛。


    “臣建議,不分軍民,運糧一石者,朝廷賞賜一錢銀子。”


    “百萬石存糧的運送費用,隻需要十萬兩就可以了!”


    作為陳循舉薦的馮按,也是出來配合陳循。


    “一石糧食,按照去年的市價是四百文。”


    “通州百萬石存糧,價值約在四十萬兩白銀。”


    “兩相比較,用十萬兩賺四十萬兩,朝廷隻賺不虧。”


    “更何況戰時糧價必定飛漲,不是區區四百文就可以買得到一石糧食用來果腹的!”


    為了說搬運存糧劃算,馮按更是列舉了一大串數據。


    怎麽看,都是劃得來。


    “好!”


    朱祁鈺忍不住喝彩一聲。


    “我大明人傑地靈,有諸位如此作為之士,瓦剌定然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有諸公在,何愁強敵不滅,何愁大明不中興?”


    朱祁鈺忍不住喝彩。


    而且朱祁鈺也算是看出來,能夠躋身廟堂之人,絕不是碌碌無為、渾渾噩噩之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是條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是條狗並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