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部以及尚書人選落定,朱元璋留下李善長與劉基,便讓其餘人下去了。
李善長與劉基對視一眼,神色都有些莫名,把他們兩個留下,恐怕接下來要議的事,是軍略方麵的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接下來的話,就證明了李善長與劉基所想。
“百室,伯溫,咱留下你們,是有一事,那就是咱弟,明王決定在三月初便對草原用兵,咱也覺著合適,留下你們,就是問問你們兩人的意見。
有什麽話都直接說,這裏也沒有其他人,說出來咱們一起把這事定下來。”
李善長與劉基聽聞,心頭都是一沉,他們率先想到的,就是草原各部有動作了,不然怎麽會讓朱元啟提前出兵。
而且聽朱元璋這意思,擺明了,出兵的事必然要提前,這不是在跟他們商量,留下他們兩個,更多的是想問問出兵如何出兵以及糧草以及軍資等後勤上的事。
因為他們兩個,就是做這些事的,不然為什麽不把戶部與兵部叫上?
李善長看向朱元璋與朱元啟,出聲問道。
“皇上,明王,可是草原部落,侵擾我大明邊境,需要提前一個月出兵?”
劉基也是一同看了過去,三月這個時間,草原上恐怕冬雪還沒有消融,他是十分不讚成這麽早就出兵的。
對於兩人的疑問,朱元啟直接站起身來。
“據錦衣衛傳來的情報,瓦剌部以及韃靼部,並且漠北的前元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同樣也有出兵的意向,如今,上都、寶昌、興和、集寧、宣寧等地,將會麵臨草原各部的兵鋒威脅。
如今,我大明,同樣是不能再等下去了,現在常遇春已經是拿下陝西全境,正在對甘肅逼近,但迫於天氣以及兵力,不得不停止。
而在遼陽的徐達,同樣也是進展神速,如今已是到了泰寧、肇州(現哈爾濱)、開元等地,由於現在大雪堵路,徐達同樣不得已停下行軍。
現在遼陽南部,近一半遼陽之地,也可以說遼陽最為富裕之地,已在我大明治下,現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將瓦剌、韃靼這些部落滅掉,隨後進軍前元的嶺北行省,攻下蒙古各部。
當然,那些還有些遙遠,現在我們需要做的,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將瓦剌與韃靼拿下,攻下德寧、應昌、全寧等地,讓我大明北境之地百姓,徹底不用再擔憂草原部落侵擾之災!”
這確實是朱元啟心中的想法,現在的大明,也隻能支持他打到這裏了,畢竟現在大明內部,都還沒有完全統一,加上錢糧緊張,需要發展民生,不會給到他多少錢糧與物資去對外作戰,擴大疆域。
這次與李善長與劉基說的,也不算朱元啟誆騙他們,這次出兵的本意雖然是誘導白蓮教加快出手,但他確實是準備這麽做的,這些也都是朱元啟的心聲。
朱元啟都已經想好了,這次的目標完成之後,在大明發展民生的同時,再派出水師艦船下西洋,等大明國力強盛起來,到時再派大軍,先去將玉米、土豆、紅薯以及辣椒這些東西帶進大明,這些東西,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很是重要。
等一切就緒,到時他派出大軍,一路北上或是走水路去到大洋彼岸,想想這些,朱元啟心中一陣心潮澎湃,朱元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但他一定要去做。
若是他不能完成,朱元啟打定主意,一定要將朱標、朱義、朱英以及以後的朱棣那些人培養出來,讓他們去接著做。
朱元啟想得很多,卻是沒有想過,中間的困難,可不止他想的這些。
一旁的李善長與劉基,聽聞朱元啟的話後,心中沉重的同時又鬆了一口氣,通過朱元啟的話,他們已經明白,這次出兵的目標,就是攻下甘肅、以及德寧、應昌、全寧這些地方。
但李善長隨之而來的又是頭疼,因為他記得朱元啟曾經說過,到時會在草原上建城,以便於控製。
一想到建城,李善長頭都大了,通過朱元啟在前元大都的繳獲,以為今年能做些大事,結果北地治理就去了大半,再讓朱元啟這麽一弄,又差不多沒了。
李善長也是真的苦澀,這大明的國庫,似乎就沒有富裕過,從朱元璋稱王到現在大明成立,一直過著緊巴巴的日子,他自己都有些無法想象。
兩人對於這次出兵,還能說什麽,李善長率先進行迴應。
“稟皇上,明王,大明邊患,此次出兵若是能一舉解決,臣下很是認同,至於錢糧與軍資,臣下必定在這幾日,籌集到位,不過,此事還需通過朝會,讓戶部與兵部進行協調,方能做到。
不過,在下有一問,敢問明王,到時是否會在草原建城?”
李善長說完,朱元璋與劉基一同看向朱元啟,這個問題,朱元璋都還沒有怎麽知曉,他也想知道朱元啟究竟建不建。
草原建城,必然需要極多的物資與人力,人力這塊都還好,在朱元璋眼中,草原上的人,就是修築城池的人力,至於建城物資,在朱元璋看來,也隻有從大明之內運過去了。
朱元啟見幾人都看了過來,也是肅聲開口。
“若是能完成目標,必然是要建城的,不然,僅僅是打敗,讓草原各部遞上降書,那就沒有什麽作用了。
從古至今,這些草原部落在被打敗以後,都向我華夏王朝獻上降書,每年上供,但其一旦恢複,或是趁著中原虛弱之時,又會像餓狼一般撲上來,這不是我想要的。
這樣做,隻會白白犧牲我大明軍士性命,換取數十年安寧,不值得,唯有建城,徹底掌控草原,讓草原成為我大明的牧場,才是根本。
即便中間難度極大,耗費極多,但慢慢來就是了,而且所建城池,也不是要有多大,隻要能夠屯兵,能夠有效防止草原各部做大,就可以了。
到時,再將草原各部族群遷入一部分到中原,數代人之後,他們就是我大明百姓。
而且從宋開始,這些草原部落,對我華夏語言的接觸程度,已經熟悉,這也是,我大明融合草原部族的重要原因。
到時,曆來沒有得到解決的草原侵擾中原邊境的難題,將會直接解決,一勞永逸,往後大明,也不用為此事煩憂。
隻不過是現在苦一苦,我認為,值得!”
對於朱元啟的話,朱元璋卻是極為認同,草原部族,完全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加上他們本身的地理原因,以及各部的競爭,導致他們不得不進行掠奪,不然就活不下去。
而且在朱元璋看來,無非是大明苦幾年罷了,這些時間能換來草原各部的徹底平定,就是劃算的,起碼在以後,大明不用憂心邊患。
即便是從其他地方過來的敵人,想要進入中原,現在這些修建的屯兵之城,就是他們要闖過來的難關。
李善長雖然認同,但心中還是有些抗拒,在他看來,若是過幾年,都大明穩定之後,再行朱元啟所說的事,將會更為穩妥。
“皇上,明王,此事在下認為可行,不過,可否晚幾年進行?現在大明,還是太窮了啊,仍然有許多大明百姓吃食都尚有問題。
在下認為,還是以先穩定大明為主,如今北地即便要進行治理,加上遼陽等地,以及還沒有收複的雲南、四川等地,這些,都需要錢糧啊。
在下認為,可以不急於一時,如今我大明初立,完全有的是時間來做,還請明王,三思。”
劉基在一旁沒有說話,李善長總理內政,對於這些,他最有發言權,但劉基看來,今年出兵草原,也是極好的一個時機,雖然他不建議這麽出兵。
在劉基看來,若是等上幾年,草原各部必定能夠消化並且恢複一些前元的損失,而大都等地,也將麵臨危險之地,這些地方若是失去,大明再去征伐一個一致對外的草原,到時即便能勝,但付出的代價,與現在相比,將會多太多。
朱元啟聽著李善長的話,心中的想法,卻是沒有一點動搖。
“百室,你說的,本王能夠理解,但你可知,現在,正是草原各部,極度虛弱之時。
去年北伐,草原各部精銳,大多集中在北平以及周邊,要麽被我大明軍士所殺,要麽降於我大明,而且前元廷的投降,正是造成了現在草原權力的缺失。
若是等草原各部協調一致,到時進軍,所付出的代價,將會是難以想象的,現在他們各部相互排斥,正是各個擊破的機會,隻需要付出較小的代價,就能夠做到。
至於草原建城,所需的糧草與物資,確實需要大明供應,但百室也應當知曉,那時的草原,也可為我大明,供應大量的牛羊,以及戰馬,除了這些,我們即便掌控草原,那麽他們的錢財,同樣可以反哺大明。
這些草原部族,在我華夏大地縱橫上百年,百室你覺得,他們會沒有錢財嗎?前元大都所有的,不過是其中一部分罷了。
這些,同樣也是我大明所需,其實真正做起來,所需要的,更多是建城物資,以及將草原一部分部族遷入中原,所需要的一部分糧草。
此事一旦做成,將會是功在千秋之事,現在雖然艱難,但未必有那麽艱難,現在所做之事,也必將被後人銘記!”
朱元啟對這事的態度,極為堅決,除了朱元啟說的那些,就是因為他還想在大明強盛之後,再次北征。
像嶺北(現蒙古、蘇聯一部)那些地方,朱元啟同樣是不打算放棄的,以及哈喇火州(察合台汗國,新疆)、宣政院轄地(西藏)等地,雖然現在沒有那個條件,但還不能先行準備嗎?
朱元啟現在的規劃,就是為了將來的出兵,雖然他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現在他也算是能明白,為什麽古代人都不想征伐那些地方了,什麽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在朝堂的那些人眼中,又有幾個是真正在乎百姓的?不過就是這些地方,太窮,出兵即便打下,縱然全部劫掠,都還不夠彌補出兵的損耗,從此就被打上了不毛之地的標簽,在士大夫眼中,這些地方就是苦寒之地,打下來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不如彰顯大國氣量。
主要就是那一撮人,得不到相應的利益,就不會讚成出兵。
朱元啟已經能夠想象,朝會之時說起這事,必然會吵成一團,不是勸他不出兵的,是勸他不能建城的。
經曆了上百年時間的洗禮,這些人還是能夠認識到草原各部帶來的威脅的,但若是治理,恐怕就沒有什麽人願意了。
就像之前說過的,不毛之地,去了相當於是變相的貶,要是做不好,說不定命都得搭進去,而他們,什麽也得不到,而且環境氣候還不好,哪個讀書人願意去遭受那種罪?
朱元啟說完,李善長久久沒有迴應,他剛才所說,確實有一些私心,他是真的不願意去治理草原,做好了,是他的責任,做不好,底下一堆人等著他倒台。
李善長心中也是有苦說不出,他很想說,隻要大明一直強大,何懼邊患,但他更清楚,曆朝曆代,有強盛之時,也有虛弱之時,這個話他還真沒法說。
就在眾人沉默之時,朱元璋的聲音,此時傳進幾人耳朵。
“這件事,百室、伯溫,不可透露出去,後日朝會,隻說出兵一事,平定草原之後無論是人口遷移,還是鑄城,都不可說。
但此事,你們兩人,尤其是百室,要有一個心裏準備,這事,終究要做,不如就從咱們開始做。
百室你也不要憂心太多,伱陪著咱,還有咱弟,一起從弱小之時走到現在,你隻管放手去做,無需擔憂其他,咱今日,就給你這個承諾,咱弟與伯溫皆在,便是一個見證。
如今大明初立,什麽都需要咱們來定下規矩,等後日朝會,咱會定下你中書省丞相之權,至於內閣,待你過後,再行實施。
咱希望你能夠記住,正是因為大明初立,做任何事,都得抱有進取之心,要有魄力,做事果斷。
你哥李存義那裏,咱準備提升他為太仆寺少卿。
另外,百室的麒麟兒如今也是不小了吧,如今太子與吳王身邊,缺少一伴讀,過後你帶過來吧。”
朱元璋林林總總說完,李善長沉默一會,方才露出決然之色。
“臣下,謹遵聖諭!”
劉基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一直努力的壓製著自己內心躁動。
而朱元啟卻是臉色有些沉重,內閣本在試行,本以為要正式實行,如今朱元璋這一說,不僅要推後,還直接開啟了中書省,更是確定了李善長丞相一職。
李善長與劉基對視一眼,神色都有些莫名,把他們兩個留下,恐怕接下來要議的事,是軍略方麵的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接下來的話,就證明了李善長與劉基所想。
“百室,伯溫,咱留下你們,是有一事,那就是咱弟,明王決定在三月初便對草原用兵,咱也覺著合適,留下你們,就是問問你們兩人的意見。
有什麽話都直接說,這裏也沒有其他人,說出來咱們一起把這事定下來。”
李善長與劉基聽聞,心頭都是一沉,他們率先想到的,就是草原各部有動作了,不然怎麽會讓朱元啟提前出兵。
而且聽朱元璋這意思,擺明了,出兵的事必然要提前,這不是在跟他們商量,留下他們兩個,更多的是想問問出兵如何出兵以及糧草以及軍資等後勤上的事。
因為他們兩個,就是做這些事的,不然為什麽不把戶部與兵部叫上?
李善長看向朱元璋與朱元啟,出聲問道。
“皇上,明王,可是草原部落,侵擾我大明邊境,需要提前一個月出兵?”
劉基也是一同看了過去,三月這個時間,草原上恐怕冬雪還沒有消融,他是十分不讚成這麽早就出兵的。
對於兩人的疑問,朱元啟直接站起身來。
“據錦衣衛傳來的情報,瓦剌部以及韃靼部,並且漠北的前元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同樣也有出兵的意向,如今,上都、寶昌、興和、集寧、宣寧等地,將會麵臨草原各部的兵鋒威脅。
如今,我大明,同樣是不能再等下去了,現在常遇春已經是拿下陝西全境,正在對甘肅逼近,但迫於天氣以及兵力,不得不停止。
而在遼陽的徐達,同樣也是進展神速,如今已是到了泰寧、肇州(現哈爾濱)、開元等地,由於現在大雪堵路,徐達同樣不得已停下行軍。
現在遼陽南部,近一半遼陽之地,也可以說遼陽最為富裕之地,已在我大明治下,現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將瓦剌、韃靼這些部落滅掉,隨後進軍前元的嶺北行省,攻下蒙古各部。
當然,那些還有些遙遠,現在我們需要做的,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將瓦剌與韃靼拿下,攻下德寧、應昌、全寧等地,讓我大明北境之地百姓,徹底不用再擔憂草原部落侵擾之災!”
這確實是朱元啟心中的想法,現在的大明,也隻能支持他打到這裏了,畢竟現在大明內部,都還沒有完全統一,加上錢糧緊張,需要發展民生,不會給到他多少錢糧與物資去對外作戰,擴大疆域。
這次與李善長與劉基說的,也不算朱元啟誆騙他們,這次出兵的本意雖然是誘導白蓮教加快出手,但他確實是準備這麽做的,這些也都是朱元啟的心聲。
朱元啟都已經想好了,這次的目標完成之後,在大明發展民生的同時,再派出水師艦船下西洋,等大明國力強盛起來,到時再派大軍,先去將玉米、土豆、紅薯以及辣椒這些東西帶進大明,這些東西,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很是重要。
等一切就緒,到時他派出大軍,一路北上或是走水路去到大洋彼岸,想想這些,朱元啟心中一陣心潮澎湃,朱元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但他一定要去做。
若是他不能完成,朱元啟打定主意,一定要將朱標、朱義、朱英以及以後的朱棣那些人培養出來,讓他們去接著做。
朱元啟想得很多,卻是沒有想過,中間的困難,可不止他想的這些。
一旁的李善長與劉基,聽聞朱元啟的話後,心中沉重的同時又鬆了一口氣,通過朱元啟的話,他們已經明白,這次出兵的目標,就是攻下甘肅、以及德寧、應昌、全寧這些地方。
但李善長隨之而來的又是頭疼,因為他記得朱元啟曾經說過,到時會在草原上建城,以便於控製。
一想到建城,李善長頭都大了,通過朱元啟在前元大都的繳獲,以為今年能做些大事,結果北地治理就去了大半,再讓朱元啟這麽一弄,又差不多沒了。
李善長也是真的苦澀,這大明的國庫,似乎就沒有富裕過,從朱元璋稱王到現在大明成立,一直過著緊巴巴的日子,他自己都有些無法想象。
兩人對於這次出兵,還能說什麽,李善長率先進行迴應。
“稟皇上,明王,大明邊患,此次出兵若是能一舉解決,臣下很是認同,至於錢糧與軍資,臣下必定在這幾日,籌集到位,不過,此事還需通過朝會,讓戶部與兵部進行協調,方能做到。
不過,在下有一問,敢問明王,到時是否會在草原建城?”
李善長說完,朱元璋與劉基一同看向朱元啟,這個問題,朱元璋都還沒有怎麽知曉,他也想知道朱元啟究竟建不建。
草原建城,必然需要極多的物資與人力,人力這塊都還好,在朱元璋眼中,草原上的人,就是修築城池的人力,至於建城物資,在朱元璋看來,也隻有從大明之內運過去了。
朱元啟見幾人都看了過來,也是肅聲開口。
“若是能完成目標,必然是要建城的,不然,僅僅是打敗,讓草原各部遞上降書,那就沒有什麽作用了。
從古至今,這些草原部落在被打敗以後,都向我華夏王朝獻上降書,每年上供,但其一旦恢複,或是趁著中原虛弱之時,又會像餓狼一般撲上來,這不是我想要的。
這樣做,隻會白白犧牲我大明軍士性命,換取數十年安寧,不值得,唯有建城,徹底掌控草原,讓草原成為我大明的牧場,才是根本。
即便中間難度極大,耗費極多,但慢慢來就是了,而且所建城池,也不是要有多大,隻要能夠屯兵,能夠有效防止草原各部做大,就可以了。
到時,再將草原各部族群遷入一部分到中原,數代人之後,他們就是我大明百姓。
而且從宋開始,這些草原部落,對我華夏語言的接觸程度,已經熟悉,這也是,我大明融合草原部族的重要原因。
到時,曆來沒有得到解決的草原侵擾中原邊境的難題,將會直接解決,一勞永逸,往後大明,也不用為此事煩憂。
隻不過是現在苦一苦,我認為,值得!”
對於朱元啟的話,朱元璋卻是極為認同,草原部族,完全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加上他們本身的地理原因,以及各部的競爭,導致他們不得不進行掠奪,不然就活不下去。
而且在朱元璋看來,無非是大明苦幾年罷了,這些時間能換來草原各部的徹底平定,就是劃算的,起碼在以後,大明不用憂心邊患。
即便是從其他地方過來的敵人,想要進入中原,現在這些修建的屯兵之城,就是他們要闖過來的難關。
李善長雖然認同,但心中還是有些抗拒,在他看來,若是過幾年,都大明穩定之後,再行朱元啟所說的事,將會更為穩妥。
“皇上,明王,此事在下認為可行,不過,可否晚幾年進行?現在大明,還是太窮了啊,仍然有許多大明百姓吃食都尚有問題。
在下認為,還是以先穩定大明為主,如今北地即便要進行治理,加上遼陽等地,以及還沒有收複的雲南、四川等地,這些,都需要錢糧啊。
在下認為,可以不急於一時,如今我大明初立,完全有的是時間來做,還請明王,三思。”
劉基在一旁沒有說話,李善長總理內政,對於這些,他最有發言權,但劉基看來,今年出兵草原,也是極好的一個時機,雖然他不建議這麽出兵。
在劉基看來,若是等上幾年,草原各部必定能夠消化並且恢複一些前元的損失,而大都等地,也將麵臨危險之地,這些地方若是失去,大明再去征伐一個一致對外的草原,到時即便能勝,但付出的代價,與現在相比,將會多太多。
朱元啟聽著李善長的話,心中的想法,卻是沒有一點動搖。
“百室,你說的,本王能夠理解,但你可知,現在,正是草原各部,極度虛弱之時。
去年北伐,草原各部精銳,大多集中在北平以及周邊,要麽被我大明軍士所殺,要麽降於我大明,而且前元廷的投降,正是造成了現在草原權力的缺失。
若是等草原各部協調一致,到時進軍,所付出的代價,將會是難以想象的,現在他們各部相互排斥,正是各個擊破的機會,隻需要付出較小的代價,就能夠做到。
至於草原建城,所需的糧草與物資,確實需要大明供應,但百室也應當知曉,那時的草原,也可為我大明,供應大量的牛羊,以及戰馬,除了這些,我們即便掌控草原,那麽他們的錢財,同樣可以反哺大明。
這些草原部族,在我華夏大地縱橫上百年,百室你覺得,他們會沒有錢財嗎?前元大都所有的,不過是其中一部分罷了。
這些,同樣也是我大明所需,其實真正做起來,所需要的,更多是建城物資,以及將草原一部分部族遷入中原,所需要的一部分糧草。
此事一旦做成,將會是功在千秋之事,現在雖然艱難,但未必有那麽艱難,現在所做之事,也必將被後人銘記!”
朱元啟對這事的態度,極為堅決,除了朱元啟說的那些,就是因為他還想在大明強盛之後,再次北征。
像嶺北(現蒙古、蘇聯一部)那些地方,朱元啟同樣是不打算放棄的,以及哈喇火州(察合台汗國,新疆)、宣政院轄地(西藏)等地,雖然現在沒有那個條件,但還不能先行準備嗎?
朱元啟現在的規劃,就是為了將來的出兵,雖然他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現在他也算是能明白,為什麽古代人都不想征伐那些地方了,什麽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在朝堂的那些人眼中,又有幾個是真正在乎百姓的?不過就是這些地方,太窮,出兵即便打下,縱然全部劫掠,都還不夠彌補出兵的損耗,從此就被打上了不毛之地的標簽,在士大夫眼中,這些地方就是苦寒之地,打下來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不如彰顯大國氣量。
主要就是那一撮人,得不到相應的利益,就不會讚成出兵。
朱元啟已經能夠想象,朝會之時說起這事,必然會吵成一團,不是勸他不出兵的,是勸他不能建城的。
經曆了上百年時間的洗禮,這些人還是能夠認識到草原各部帶來的威脅的,但若是治理,恐怕就沒有什麽人願意了。
就像之前說過的,不毛之地,去了相當於是變相的貶,要是做不好,說不定命都得搭進去,而他們,什麽也得不到,而且環境氣候還不好,哪個讀書人願意去遭受那種罪?
朱元啟說完,李善長久久沒有迴應,他剛才所說,確實有一些私心,他是真的不願意去治理草原,做好了,是他的責任,做不好,底下一堆人等著他倒台。
李善長心中也是有苦說不出,他很想說,隻要大明一直強大,何懼邊患,但他更清楚,曆朝曆代,有強盛之時,也有虛弱之時,這個話他還真沒法說。
就在眾人沉默之時,朱元璋的聲音,此時傳進幾人耳朵。
“這件事,百室、伯溫,不可透露出去,後日朝會,隻說出兵一事,平定草原之後無論是人口遷移,還是鑄城,都不可說。
但此事,你們兩人,尤其是百室,要有一個心裏準備,這事,終究要做,不如就從咱們開始做。
百室你也不要憂心太多,伱陪著咱,還有咱弟,一起從弱小之時走到現在,你隻管放手去做,無需擔憂其他,咱今日,就給你這個承諾,咱弟與伯溫皆在,便是一個見證。
如今大明初立,什麽都需要咱們來定下規矩,等後日朝會,咱會定下你中書省丞相之權,至於內閣,待你過後,再行實施。
咱希望你能夠記住,正是因為大明初立,做任何事,都得抱有進取之心,要有魄力,做事果斷。
你哥李存義那裏,咱準備提升他為太仆寺少卿。
另外,百室的麒麟兒如今也是不小了吧,如今太子與吳王身邊,缺少一伴讀,過後你帶過來吧。”
朱元璋林林總總說完,李善長沉默一會,方才露出決然之色。
“臣下,謹遵聖諭!”
劉基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一直努力的壓製著自己內心躁動。
而朱元啟卻是臉色有些沉重,內閣本在試行,本以為要正式實行,如今朱元璋這一說,不僅要推後,還直接開啟了中書省,更是確定了李善長丞相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