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啟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但當他想到朱元璋定然不會無緣無故突然使用中書省,徹底確立李善長的丞相之位時,便立即開始思索起來,朱元璋這麽做的用意。
沒一會,朱元啟似乎就有了明悟,朱元璋不僅驟然提高李善長的實際地位,還提升李善長兄長李存義的官職,同時再將李善長長子叫來朱標與主義身旁,以顯示皇恩,而朱元璋的這些做法,怎麽看,都是在向李善長示意皇恩浩蕩。
而李善長的迴複,僅僅是一句謹遵聖諭,朱元啟突然想到,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訓誡,這一套下來,似乎是讓李善長徹底放棄後顧之憂,加上朱元璋給出的承諾,給他一種讓李善長放手施為的意思。
而在朱元啟思索的同時,另一邊的劉基,心中也很不平靜,朱元璋與李善長之間,朱元啟還需要去思考這是為什麽,劉基心中卻是十分明白,這是一場交易。
隻不過這場交易,沒有明說,但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李善長,心中都無比清楚,加上李善長與朱元璋、朱元啟的情誼,如今又有朱元璋的承諾,劉基也是有一些羨慕。
雖然李善長才被朱元璋確立丞相之位,但李善長的結局,劉基已經能夠預料得到。
兩人的交易,劉基並沒有出聲反對,這場交易,在劉基看來,明顯是有利於大明的,他沒有道理反對,而且,劉基心中同樣清楚,即便他反對,也沒有用,這件事,已經被定下。
最重要的是,劉基心中有一種直覺,一旦他強行反對,他以及家室,都有性命之危。
就劉基胡思亂想之際,朱元璋的聲音再次傳來,不過,這次卻是關於他的。
“伯溫,朕聽聞你長子劉璉,如今已有十一,且又聰慧,朕有意將他放進翰林院進修,另外你次子劉璟,九歲之齡便通詩經,才學過人,便讓他來做太子與吳王伴童吧。
至於伯溫,為大明,嘔心瀝血,出謀劃策,朕希望以後,你能繼續為大明,舍生入死,以大明為先!
如今你為大都督府參議,便將參軍之職一起兼著吧,你可願?”
朱元璋說完,朱元啟又有些驚訝,朱元璋對劉基,可以說是又愛又恨,這個情況他是知道,然而今天卻是邪門了,不僅承諾李善長,又要加大劉基的權力,朱元啟真有些搞不懂朱元璋是在鬧哪樣?
而劉基聽聞之後,卻是一臉沉重,當即站起身來。
“皇恩浩蕩,臣下本不該推遲,但臣下功勳微薄,卻是不敢,為大明嘔心瀝血,舍生入死,以大明為先,此乃臣下之責,理因如此,請皇上放心,臣下必然做到。”
劉基說完,朱元璋凝視劉基幾個唿吸,頓時大笑,隨即才開口。
“既然如此,那便如伯溫所說,朕,希望你記住剛才所說,也期待著,你劉伯溫的表現!”
李善長看著劉基如此,心中歎息的同時,又有些欣喜,劉基拒絕了朱元璋的這番心意,推卻皇恩,除非日後徹底改變,不然這仕途,也就這般了。
這點是在為劉基歎息,朱元璋的意思,李善長不相信劉基不知道,但他依舊如此,可見他心中的初心,依舊未曾改變。
而李善長之所以欣喜,則是劉基的成就,大致也就這般,他所麵臨江浙地區人的圍攻,也將得到舒緩,畢竟不管怎麽說,劉基為江浙人的代表,江浙人若真有難題,劉基也不是都不會解決的。
如今劉基倒下,剩下的,就是在北地的高啟了,李善長已經能夠猜到,高啟若是歸來,要麽與他一同成為左右丞相之一,最次也是平章政事,又將會是江浙地區人的新標杆。
劉基聽著朱元璋的話,沉重的應下,對於拒絕朱元璋,劉基早已是做好了準備,即便朱元璋真的容不下他,他也無話可說。
隨後,朱元璋便讓李善長與劉基退了出去,畢竟該說的事,都說了,也沒有讓他們有再留下的必要了。
等兩人離去之後,朱元璋與朱元啟相對而坐,朱元璋則是一直看著朱元啟,嘴角微微翹起,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而一旁的朱元啟,見朱元璋一直沒有說話,也是知道朱元璋在想什麽了,當即也是主動開口。
“哥,你就別跟我打啞謎了,今天伱這是咋了?”
朱元璋看著很是好奇與鬱悶的朱元啟,嘴角的笑意徹底放開,直接笑了起來。
“讓你這臭小子一天天的不理朝政,瞧瞧你,咱都已經進步了這麽多,你就不能上上心?不過,軍略這塊你負責也是不錯,不過,以後對義兒,可不能像你這般,以免吃大虧。
今天的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其實也沒有那麽複雜,咱就簡單的跟你說吧,你可以把今天咱對百室以及那劉基所說的話,當做君臣之間的一個交易。
這事,不僅咱心裏清楚,他們兩個,心裏也跟明鏡似的,不然,你以為咱給出這麽些東西,是為了什麽?
天下間,沒有任何東西是沒有付出就能得到的,想要得到得更多,就必定要有付出,才有可能獲得。”
朱元啟聽後,心中很是震驚,盡管他心中已經有了一些猜測,但真當朱元璋說出來之後,還是有一些,難以接受。
按道理,朱元璋是皇帝,他是明王,為什麽還要對底下的人妥協,朱元璋的這種行為,在朱元啟看來,無疑就是向臣子的一種妥協方式。
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對於皇權,有著空前的權力,而且哪怕是曆史上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朱元啟也認為應該是強勢的一個皇帝才是,哪裏像是會有向臣子妥協樣子。
朱元璋看著沉默又嚴肅的朱元啟,也是收起笑意,緩緩開口。
“在你心中,是不是覺得咱是皇帝,你是明王,咱們兩兄弟是大明最為尊貴的人,他們身為臣子,理應聽咱們的才是,是這樣嗎?
咱們兩人確實是大明最為尊貴的兩人,但治理大明,卻是離不開他們,別看咱有時候對他們確實比較苛刻,但咱也會掌控好其中的度。
就拿這次打下草原築城的事來說,若是下麵的人不配合,咱們就能全部完成嗎?其實咱們也能完成,但大明事務何其多,咱若是將全部精力放在這件事情上,其餘事情還辦不辦了?
而且,難道每次發生事情,都得要咱們去下場去與群臣爭吵嗎?一味的強硬,隻會使得君臣之間離心離德,相互猜忌,這隻會讓大明,陷入內耗當中。
所以,咱必須得找一些人,在朝堂之上,在有利於大明的情況之下,能夠代替咱,說服群臣,最後咱再來收尾,這樣一來,群臣心中,也不會有任何想法,隻會覺得自己棋差一招。
而咱找的這人,正是李善長,當然,除了他其實也有其他人,但百室不一樣啊,他跟隨咱們的時間最久,權力最大,若是他都不能跟咱們一條心,許多事情,隻會白白折損我大明的精力與時間。
他身為臣子,即便現在功成名就,但他同樣有心中的抱負,同樣也渴望權力,同樣會對將來,有擔憂,這才是他即便能跟咱們一條心,但卻不能完全展現出來的原因,他即便是百官之首,也不敢將群臣得罪。
如今有了咱給他的承諾,以後啊,有什麽事,咱們事先商議好,隻要有利於大明,由百室在前應對,進展無疑會順利許多,加上還有你的存在,隻要有理,就能夠得到實施。
咱現在說的,你或許還不是很理解,等到後日朝會,你就能明白了,到時你便知道,朝堂眾人的難纏了,也知道朝堂眾人的百態了。”
朱元璋也很是無奈,皇帝這位置,看著權力無邊,整個天下都是他的,當然事實也是這樣,但也不是事事都是這樣的,其中的道道,朱元璋是深有體會。
朱元啟專注的聽著朱元璋說的話,聽完之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朝堂是鍋大雜燴,極為不簡單,但現在他覺得,還是他想得太過簡單了一些。
平日裏他沒有參與朝政,正是有這個原因在裏麵,而另一個方麵,則是他現在主要精力在大軍之上,朝堂之上他不想再有聯係,不然,他這個明王就真無法無天了。
現在大軍的調度,基本都是他在負責,相當於他把曆史上朱文正那大都督的活給幹了,而且權力比他還大。
朱文正動兵好歹還需要朱元璋同意,他朱元啟動兵,是直接沒有這個顧慮,在身邊時先同朱元璋商議,不在身邊時,直接先調動大軍了再說。
而且即便沒有朱元璋同意,隻要他不是造反,要對外用兵時調動大軍,沒有朱元璋的同意他一樣調得動,整個大明,可以說現在是找不到第二個人出來。
等以後朱標長大,能夠成為第二個人之外,朱義都還差了些。
所以朱元啟是知道文臣心眼多,但真沒想到,能夠這麽多,同時又感慨,現在的洪武大帝,似乎比曆史上的洪武大帝,更加完美了一些。
曆史上的洪武大帝,君臣之間的關係可是也就那樣,隻因為朱元璋行事太過強硬,即便沒有那些大案的發生,朱元璋都是在民間的印象很好,在士大夫這塊,可著實是有些差。
而現在的洪武大帝,硬刀子沒落下,軟刀子也都會用了,朱元啟想想都可怕,反正他已經是學不來了,他也沒打算去學。
朝堂這塊,有朱元璋就行,朱元啟此刻是打定了主意,朝堂之上,他就是混世魔王,反正沒人敢惹他,他就管好大軍的事就行了。
朱元璋見朱元啟沒有說話,還在那裏沉思著,也沒有打擾他,過了一會,看朱元啟消化得差不多了,隨即再次開口。
“剛剛百室與劉伯溫的態度,現在你能明白了吧,百室是接受了,本來他與咱們就有情誼,咱也是直接與他明說了,加之各種加持,使得他無需瞻前顧後,以後朝堂之上,百室就是咱們的先鋒。
等文正那裏位置穩固,熟悉朝堂之後,咱們能做的事,將會越來越多的,而且,等過幾年季迪從北地迴歸朝堂,咱給他將平章政事的位置留著,以季迪的性格,隻要有利大明,有利百姓,他必然跟隨。
至於劉伯溫,他的性格你應該也知道,雖然很多事他仍會跟隨,但定然是沒有百室他們這麽堅定的,而且,要是他認為這是不符禮製,不對的,他會在朝堂之上,成為反對最為強硬的人。
劉伯溫想做大唐魏征,但他卻是缺少了魏征的變通,太死板了一些,而且現在朝堂之上,江浙地區的人越發的多了,咱也有些,放心不下。
咱跟你說這些,不是代表咱就一定會順著群臣的心意來,要是有人越過了咱的底線,也別怪咱不走流程了。
弟你要明白,有的事,可以商議,有的事,沒有商議的空間,既要讓他們知道通情達理的一麵,也要讓他們明白,咱們鐵血的一麵。”
朱元璋說了很多,他其實還有很多話沒有說,但他知道,這些都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說得太多,對朱元啟不一定是好事。
朱元啟的在朝堂博弈上的缺陷,朱元璋無比清楚,他這樣做,就是希望朱元啟能夠再次成長,這些經驗,都是他無數夜晚的學習,以及自身親身體驗,慢慢摸索出來的。
他希望朱元啟也能成長,不要在這一塊,吃了虧,所以這次,朱元璋無比的細心,把很多東西,都揉碎了灌輸給朱元啟。
而朱元啟聽完朱元璋所說,心中也是已經平靜下來,很多東西,他知道一些,但他不想去深入,他的誌向,不在朝堂之上,在朱元啟眼中,與其跟這些人扯皮,還不如在家陪陪家中妻兒來得有價值。
“哥,你說的這些,起先確實很疑惑,現在,也都明白了,但是,我的心思不在這上麵。
哥可知,大明以外的天空,還很大,還有太多太多的地方,等著我去征服,大明的疆域,絕不會是現在這些。
朝堂之上,有哥在,足夠了,我的誌向,已經說過幾次了,我的誌向就是外麵的星辰大海。
我在內政上的本事,其實就是個半吊子,以前是沒人,沒辦法,我不得不兼著做,想盡辦法去做,現在大明有人了,可以讓那些大才,好好發揮。
當然了,我要是有了好的想法,還是得要跟哥說的,至於能不能行,能不能實施嘛,那得一起來決定了。
至於朝堂之上,我往那兒一杵,誰敢找我麻煩?誰要是敢跟我過不去,你看我弄不弄他就完事了。”
朱元璋看著朱元啟那隨意的樣子,氣就不打一處來,合著他說了半天,朱元啟這是聽懂了卻又死性不改?
至於朱元啟的誌向,朱元璋無比清楚,所以朱元璋從未限製過朱元啟在軍事這塊上的權力,隻要大明有能力,隻要能說服朝堂眾人,他想打哪裏都隨他而去。
聽到最後,朱元璋是徹底無奈了,朱元啟這個樣子,擺明了就想當一個潑皮無賴,一副混世魔王的樣子。
朱元璋揉了揉腦門。
“混小子,咱剛剛說了那麽多,都白說了是吧?大軍上的事,你看著辦就是了,但朝堂之上,你也給咱上點心。
這麽大的人了,堂堂明王,別讓人覺著隻會耍流氓,像個什麽樣子,別忘了,你還跟那些小家夥,做好榜樣才是。
這事你迴去自己好好想想,別讓咱來抽你,後日朝會,在朝堂之上,你要提前做好準備,當時定然會被那些人刁難。”
朱元啟一聽,臉色頓時一囧。
“哥,後日朝會,要不我不去了吧,有你在,反正也沒有問題。”
朱元啟說完,見到朱元璋熟練脫鞋的動作,當即直接開溜,惹得朱元璋在後麵不斷笑罵著。
沒一會,朱元啟似乎就有了明悟,朱元璋不僅驟然提高李善長的實際地位,還提升李善長兄長李存義的官職,同時再將李善長長子叫來朱標與主義身旁,以顯示皇恩,而朱元璋的這些做法,怎麽看,都是在向李善長示意皇恩浩蕩。
而李善長的迴複,僅僅是一句謹遵聖諭,朱元啟突然想到,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訓誡,這一套下來,似乎是讓李善長徹底放棄後顧之憂,加上朱元璋給出的承諾,給他一種讓李善長放手施為的意思。
而在朱元啟思索的同時,另一邊的劉基,心中也很不平靜,朱元璋與李善長之間,朱元啟還需要去思考這是為什麽,劉基心中卻是十分明白,這是一場交易。
隻不過這場交易,沒有明說,但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李善長,心中都無比清楚,加上李善長與朱元璋、朱元啟的情誼,如今又有朱元璋的承諾,劉基也是有一些羨慕。
雖然李善長才被朱元璋確立丞相之位,但李善長的結局,劉基已經能夠預料得到。
兩人的交易,劉基並沒有出聲反對,這場交易,在劉基看來,明顯是有利於大明的,他沒有道理反對,而且,劉基心中同樣清楚,即便他反對,也沒有用,這件事,已經被定下。
最重要的是,劉基心中有一種直覺,一旦他強行反對,他以及家室,都有性命之危。
就劉基胡思亂想之際,朱元璋的聲音再次傳來,不過,這次卻是關於他的。
“伯溫,朕聽聞你長子劉璉,如今已有十一,且又聰慧,朕有意將他放進翰林院進修,另外你次子劉璟,九歲之齡便通詩經,才學過人,便讓他來做太子與吳王伴童吧。
至於伯溫,為大明,嘔心瀝血,出謀劃策,朕希望以後,你能繼續為大明,舍生入死,以大明為先!
如今你為大都督府參議,便將參軍之職一起兼著吧,你可願?”
朱元璋說完,朱元啟又有些驚訝,朱元璋對劉基,可以說是又愛又恨,這個情況他是知道,然而今天卻是邪門了,不僅承諾李善長,又要加大劉基的權力,朱元啟真有些搞不懂朱元璋是在鬧哪樣?
而劉基聽聞之後,卻是一臉沉重,當即站起身來。
“皇恩浩蕩,臣下本不該推遲,但臣下功勳微薄,卻是不敢,為大明嘔心瀝血,舍生入死,以大明為先,此乃臣下之責,理因如此,請皇上放心,臣下必然做到。”
劉基說完,朱元璋凝視劉基幾個唿吸,頓時大笑,隨即才開口。
“既然如此,那便如伯溫所說,朕,希望你記住剛才所說,也期待著,你劉伯溫的表現!”
李善長看著劉基如此,心中歎息的同時,又有些欣喜,劉基拒絕了朱元璋的這番心意,推卻皇恩,除非日後徹底改變,不然這仕途,也就這般了。
這點是在為劉基歎息,朱元璋的意思,李善長不相信劉基不知道,但他依舊如此,可見他心中的初心,依舊未曾改變。
而李善長之所以欣喜,則是劉基的成就,大致也就這般,他所麵臨江浙地區人的圍攻,也將得到舒緩,畢竟不管怎麽說,劉基為江浙人的代表,江浙人若真有難題,劉基也不是都不會解決的。
如今劉基倒下,剩下的,就是在北地的高啟了,李善長已經能夠猜到,高啟若是歸來,要麽與他一同成為左右丞相之一,最次也是平章政事,又將會是江浙地區人的新標杆。
劉基聽著朱元璋的話,沉重的應下,對於拒絕朱元璋,劉基早已是做好了準備,即便朱元璋真的容不下他,他也無話可說。
隨後,朱元璋便讓李善長與劉基退了出去,畢竟該說的事,都說了,也沒有讓他們有再留下的必要了。
等兩人離去之後,朱元璋與朱元啟相對而坐,朱元璋則是一直看著朱元啟,嘴角微微翹起,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而一旁的朱元啟,見朱元璋一直沒有說話,也是知道朱元璋在想什麽了,當即也是主動開口。
“哥,你就別跟我打啞謎了,今天伱這是咋了?”
朱元璋看著很是好奇與鬱悶的朱元啟,嘴角的笑意徹底放開,直接笑了起來。
“讓你這臭小子一天天的不理朝政,瞧瞧你,咱都已經進步了這麽多,你就不能上上心?不過,軍略這塊你負責也是不錯,不過,以後對義兒,可不能像你這般,以免吃大虧。
今天的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其實也沒有那麽複雜,咱就簡單的跟你說吧,你可以把今天咱對百室以及那劉基所說的話,當做君臣之間的一個交易。
這事,不僅咱心裏清楚,他們兩個,心裏也跟明鏡似的,不然,你以為咱給出這麽些東西,是為了什麽?
天下間,沒有任何東西是沒有付出就能得到的,想要得到得更多,就必定要有付出,才有可能獲得。”
朱元啟聽後,心中很是震驚,盡管他心中已經有了一些猜測,但真當朱元璋說出來之後,還是有一些,難以接受。
按道理,朱元璋是皇帝,他是明王,為什麽還要對底下的人妥協,朱元璋的這種行為,在朱元啟看來,無疑就是向臣子的一種妥協方式。
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對於皇權,有著空前的權力,而且哪怕是曆史上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朱元啟也認為應該是強勢的一個皇帝才是,哪裏像是會有向臣子妥協樣子。
朱元璋看著沉默又嚴肅的朱元啟,也是收起笑意,緩緩開口。
“在你心中,是不是覺得咱是皇帝,你是明王,咱們兩兄弟是大明最為尊貴的人,他們身為臣子,理應聽咱們的才是,是這樣嗎?
咱們兩人確實是大明最為尊貴的兩人,但治理大明,卻是離不開他們,別看咱有時候對他們確實比較苛刻,但咱也會掌控好其中的度。
就拿這次打下草原築城的事來說,若是下麵的人不配合,咱們就能全部完成嗎?其實咱們也能完成,但大明事務何其多,咱若是將全部精力放在這件事情上,其餘事情還辦不辦了?
而且,難道每次發生事情,都得要咱們去下場去與群臣爭吵嗎?一味的強硬,隻會使得君臣之間離心離德,相互猜忌,這隻會讓大明,陷入內耗當中。
所以,咱必須得找一些人,在朝堂之上,在有利於大明的情況之下,能夠代替咱,說服群臣,最後咱再來收尾,這樣一來,群臣心中,也不會有任何想法,隻會覺得自己棋差一招。
而咱找的這人,正是李善長,當然,除了他其實也有其他人,但百室不一樣啊,他跟隨咱們的時間最久,權力最大,若是他都不能跟咱們一條心,許多事情,隻會白白折損我大明的精力與時間。
他身為臣子,即便現在功成名就,但他同樣有心中的抱負,同樣也渴望權力,同樣會對將來,有擔憂,這才是他即便能跟咱們一條心,但卻不能完全展現出來的原因,他即便是百官之首,也不敢將群臣得罪。
如今有了咱給他的承諾,以後啊,有什麽事,咱們事先商議好,隻要有利於大明,由百室在前應對,進展無疑會順利許多,加上還有你的存在,隻要有理,就能夠得到實施。
咱現在說的,你或許還不是很理解,等到後日朝會,你就能明白了,到時你便知道,朝堂眾人的難纏了,也知道朝堂眾人的百態了。”
朱元璋也很是無奈,皇帝這位置,看著權力無邊,整個天下都是他的,當然事實也是這樣,但也不是事事都是這樣的,其中的道道,朱元璋是深有體會。
朱元啟專注的聽著朱元璋說的話,聽完之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朝堂是鍋大雜燴,極為不簡單,但現在他覺得,還是他想得太過簡單了一些。
平日裏他沒有參與朝政,正是有這個原因在裏麵,而另一個方麵,則是他現在主要精力在大軍之上,朝堂之上他不想再有聯係,不然,他這個明王就真無法無天了。
現在大軍的調度,基本都是他在負責,相當於他把曆史上朱文正那大都督的活給幹了,而且權力比他還大。
朱文正動兵好歹還需要朱元璋同意,他朱元啟動兵,是直接沒有這個顧慮,在身邊時先同朱元璋商議,不在身邊時,直接先調動大軍了再說。
而且即便沒有朱元璋同意,隻要他不是造反,要對外用兵時調動大軍,沒有朱元璋的同意他一樣調得動,整個大明,可以說現在是找不到第二個人出來。
等以後朱標長大,能夠成為第二個人之外,朱義都還差了些。
所以朱元啟是知道文臣心眼多,但真沒想到,能夠這麽多,同時又感慨,現在的洪武大帝,似乎比曆史上的洪武大帝,更加完美了一些。
曆史上的洪武大帝,君臣之間的關係可是也就那樣,隻因為朱元璋行事太過強硬,即便沒有那些大案的發生,朱元璋都是在民間的印象很好,在士大夫這塊,可著實是有些差。
而現在的洪武大帝,硬刀子沒落下,軟刀子也都會用了,朱元啟想想都可怕,反正他已經是學不來了,他也沒打算去學。
朝堂這塊,有朱元璋就行,朱元啟此刻是打定了主意,朝堂之上,他就是混世魔王,反正沒人敢惹他,他就管好大軍的事就行了。
朱元璋見朱元啟沒有說話,還在那裏沉思著,也沒有打擾他,過了一會,看朱元啟消化得差不多了,隨即再次開口。
“剛剛百室與劉伯溫的態度,現在你能明白了吧,百室是接受了,本來他與咱們就有情誼,咱也是直接與他明說了,加之各種加持,使得他無需瞻前顧後,以後朝堂之上,百室就是咱們的先鋒。
等文正那裏位置穩固,熟悉朝堂之後,咱們能做的事,將會越來越多的,而且,等過幾年季迪從北地迴歸朝堂,咱給他將平章政事的位置留著,以季迪的性格,隻要有利大明,有利百姓,他必然跟隨。
至於劉伯溫,他的性格你應該也知道,雖然很多事他仍會跟隨,但定然是沒有百室他們這麽堅定的,而且,要是他認為這是不符禮製,不對的,他會在朝堂之上,成為反對最為強硬的人。
劉伯溫想做大唐魏征,但他卻是缺少了魏征的變通,太死板了一些,而且現在朝堂之上,江浙地區的人越發的多了,咱也有些,放心不下。
咱跟你說這些,不是代表咱就一定會順著群臣的心意來,要是有人越過了咱的底線,也別怪咱不走流程了。
弟你要明白,有的事,可以商議,有的事,沒有商議的空間,既要讓他們知道通情達理的一麵,也要讓他們明白,咱們鐵血的一麵。”
朱元璋說了很多,他其實還有很多話沒有說,但他知道,這些都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說得太多,對朱元啟不一定是好事。
朱元啟的在朝堂博弈上的缺陷,朱元璋無比清楚,他這樣做,就是希望朱元啟能夠再次成長,這些經驗,都是他無數夜晚的學習,以及自身親身體驗,慢慢摸索出來的。
他希望朱元啟也能成長,不要在這一塊,吃了虧,所以這次,朱元璋無比的細心,把很多東西,都揉碎了灌輸給朱元啟。
而朱元啟聽完朱元璋所說,心中也是已經平靜下來,很多東西,他知道一些,但他不想去深入,他的誌向,不在朝堂之上,在朱元啟眼中,與其跟這些人扯皮,還不如在家陪陪家中妻兒來得有價值。
“哥,你說的這些,起先確實很疑惑,現在,也都明白了,但是,我的心思不在這上麵。
哥可知,大明以外的天空,還很大,還有太多太多的地方,等著我去征服,大明的疆域,絕不會是現在這些。
朝堂之上,有哥在,足夠了,我的誌向,已經說過幾次了,我的誌向就是外麵的星辰大海。
我在內政上的本事,其實就是個半吊子,以前是沒人,沒辦法,我不得不兼著做,想盡辦法去做,現在大明有人了,可以讓那些大才,好好發揮。
當然了,我要是有了好的想法,還是得要跟哥說的,至於能不能行,能不能實施嘛,那得一起來決定了。
至於朝堂之上,我往那兒一杵,誰敢找我麻煩?誰要是敢跟我過不去,你看我弄不弄他就完事了。”
朱元璋看著朱元啟那隨意的樣子,氣就不打一處來,合著他說了半天,朱元啟這是聽懂了卻又死性不改?
至於朱元啟的誌向,朱元璋無比清楚,所以朱元璋從未限製過朱元啟在軍事這塊上的權力,隻要大明有能力,隻要能說服朝堂眾人,他想打哪裏都隨他而去。
聽到最後,朱元璋是徹底無奈了,朱元啟這個樣子,擺明了就想當一個潑皮無賴,一副混世魔王的樣子。
朱元璋揉了揉腦門。
“混小子,咱剛剛說了那麽多,都白說了是吧?大軍上的事,你看著辦就是了,但朝堂之上,你也給咱上點心。
這麽大的人了,堂堂明王,別讓人覺著隻會耍流氓,像個什麽樣子,別忘了,你還跟那些小家夥,做好榜樣才是。
這事你迴去自己好好想想,別讓咱來抽你,後日朝會,在朝堂之上,你要提前做好準備,當時定然會被那些人刁難。”
朱元啟一聽,臉色頓時一囧。
“哥,後日朝會,要不我不去了吧,有你在,反正也沒有問題。”
朱元啟說完,見到朱元璋熟練脫鞋的動作,當即直接開溜,惹得朱元璋在後麵不斷笑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