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義想清楚之後,心中也警惕起來,平日裏相互敵對的李善長與劉基,今日卻是突然一致起來,讓他不得不慎重對待了。


    隨即,楊思義看向朱元璋與朱元啟。


    “稟皇上,明王,臣下方才思慮良久,方才幡然醒悟,如今戶部最重要的,仍舊是將田地以及百姓戶籍落實下去,也實在沒有精力管理寶鈔之事。


    臣下認為,可設立一部,由皇上擇一人管理。”


    楊思義說完,其餘人都是心中讚賞,如今寶鈔之事戶部插不上手已經是板上釘釘了,當下最重要的,還是要保住賦稅的權力才是。


    而朱元璋與朱元啟聽後,卻是有些高興不起來,他們兩人的本意,是想將賦稅之權,一起移交到財部,如今楊思義主動放棄,選擇退後一步,他們還真開不了口說賦稅的事。


    尤其是朱元啟,經過這次,他算是知道這些老狐狸了,一個個的,若不是關乎到自己,想讓他們開口,一個字,難。


    每個人的心思,也極為複雜,像寶鈔這樣利國利民的事,確實通過極快,能夠很快達成共識,但在歸屬權這裏,隻要沾點邊,就想攬下來,從這裏朱元啟也是看出來了,若是有利於大明的事,他們一點都不會含糊,畢竟每個人都是真心想大明能夠好起來的。


    但是,每個人卻都是想著將事情給攬下來,以增加自己手中的權力,朱元啟雖然覺得無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也是給他漲了見識,讓他知道,朝堂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麽簡單,何況今天的事,還隻是冰山一角。


    朱元啟心中一歎,他已經能夠想到,朱元璋定然不會再說賦稅之事了,即便是他,也開不了這個口,不然就是胡攪蠻纏了,除非李善長或者劉基這些人,能夠站出來衝鋒陷陣。


    但這事,想想就還是算了,李善長已經說過一次了,不可能再站出來說,不然,李善長就和戶部徹底結仇,基本難以和好的那種,而劉基,更不用指望了,別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賦稅這塊的事。


    至於朱文正,同樣也沒撤,他現在財部尚書的職位還沒有定下來,以武職的身份說這個,吏部與刑部恐怕會直接把槍頭對準朱文正,要是以楚王的身份,也沒法,就跟朱元啟不能再開口的原因一樣。


    朱元璋同樣也沒有辦法,隻不過朱元璋想得更多,他這時候已經想著,李善長一早就提出賦稅分離戶部是不是有預謀的了,不然,要是由朱元啟提出,哪裏會像現在,他一點借口都找不到。


    至於對劉基,朱元璋也有些失望,本以為劉基能夠看懂他的心思,結果別人確實看出來,但就是絲毫不提賦稅的事,誰讓這賦稅的事在劉基看來,本就是歸戶部管轄呢。


    不過再怎麽樣,朱元璋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財部即便新建,人手一時間肯定也會不足,恐怕就是一個錢莊的建立,就得耗費整個財部的精力,也沒有時間去管賦稅這塊。


    而在在朱元璋心中,這次談不攏,大不了後麵再談就是了,等財部羽翼豐滿,再叫上一些拉偏架的,他與朱元啟又在一旁同意,成事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要是實在不行,總有機會找個由頭,就直接劃給財部了。


    也幸好工部的人不在這裏,不然要大唿自己冤大頭。


    工部在成立之前,前身就是匠作局,想當初匠作局巔峰之時,什麽火器局、鐵器局、航船局,全都是匠作局的,然而朱元啟一折騰,啪的一下,三大局就這麽分離出去了。


    現在好不容易成立了工部,也是堂堂六部之一了,但寶源局的出現,又將工部一部分人手直接劃了過去,可以說堂堂六部之一,被朱元啟與朱元璋,先後拆分得不成樣子。


    也是幸好現任工部尚書單安仁沒有來,不然,他絕對要在朱元璋與朱元啟麵前好好的哭訴一番,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同意把賦稅從戶部分離出來,畢竟兩人受傷,總好過一人受傷不是,以後也可以誰也不用笑話誰了。


    說起來工部,也確實可憐,六部成立之後,誰都在往裏麵挖人手,也隻有工部,雖然通過朱元啟從前元大都帶迴來的不少匠人中補充了很多,但這次寶源局的變相拆分,反而更差了,因為主要的幾個人才,都被朱元璋調到寶源局了。


    朱元璋見眾人全部沉默,也隻好進行總結性發言。


    “既然大家對寶鈔推行一事都很是讚同,那麽這事,就這樣定下!


    同時,為管理寶鈔推行以及各項維持事務,朕與明王一同決議,在六部之上,再增添一部,名為財部。


    財部就負責管理大明寶鈔之事,而寶源局,由財部與內務府,一同管理,當然,以財部為主,內務府為輔。


    對於新增財部一事,諸位可有想法?”


    朱元璋話音落下,眾人都略微有一些驚訝,可以說,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這個事,在知道朱元璋的態度之後,他們就有了預料。


    在他們看來,朱元璋新增一部他們已經是能夠預想得到,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新增的這一部,是在六部的基礎之上進行增加的,這將意味著,這名為財部的部門,權力不在六部之下,加上其掌控的寶鈔,地位將直接在工部與禮部之上。


    然而仔細想想寶鈔的作用,他們又能夠釋懷,這樣一個部門,如果不能等同於六部,後續進程都極難推進。


    至於想法,他們是真沒有什麽想法,反正這個好事,是落不到他們任意一人之上,然而這個想法一產生,他們很快就拋棄了,隨即將目光放向劉崧、劉基與朱文正身上。


    這個事朱元璋既然已經確定,那麽必然是要在這裏確定尚書人選,到時在朝會之上,他們也能進行配合,這些人瞬間就想到了這三人,至於朱升,他們都沒有考慮過。


    因為朱升的狀態以及想法,他們多少都是了解一些的,而這三人當中,他們最看重的,就是劉基與朱文正。


    實在是劉基今天的表現,與以往相比,太過反常,至於朱文正,他們更是反常,即便朱文正是楚王,但他與朱元啟相比,可是差遠了,而且他還是武職,如今能到這裏,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想的雖然多,但卻都是轉瞬之間的事,很快便是齊聲迴應。


    “臣下等無異議。”


    朱元璋見後也是點點頭,這事鋪墊了這麽久,要是他們還有人敢提出異議,那朱元璋就真得考慮,提出異議的人是不是白蓮教同黨了。


    “好,既然沒有異議,那麽財部之事,就這般定下,後日朝會,進行說明,百室,這事你來牽頭。”


    李善長當即起身。


    “是,臣下必然辦好。”


    而楊思義、劉基等人也是起身。


    “謹遵聖諭,臣下等必將配合李相。”


    朱元璋點點頭,朱元啟在旁邊忍不住一陣感慨,這就是大臣與小官的區別啊,這覺悟,這思想,難怪能夠立足中樞。


    朱元啟心想,要是換成他,他哪裏知道這些道道啊,朱元啟想著把自己代入到楊思義這個位置,恐怕在李善長說的時候,就已經急眼了。


    這會朱元啟也是反應過來了,在想著剛才李善長與楊思義是不是在演戲了,不過也隻是想了瞬間,朱元啟就製止了,他心中還是願意相信李善長的,畢竟現在他這個位置,用不著擔著惡了他與朱元璋的風險去做這事。


    主要原因還是李善長曾經陪著他們兄弟兩人走到了現在,加上李善長本身的改變,與曆史上的李善長,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起碼在性格、心性以及處事風格上,有了很大的改變。


    同樣備受震驚的,還有在一旁一言不發的朱文正,今天他在來之前,朱元璋就已經叮囑過他了,隻管聽,沒有點到他,不要輕易開口,朱文正徹底的執行著朱元璋的囑咐。


    正是因為這樣,他在旁邊吃瓜看戲都看得一陣心驚,平日裏他一直溝通聯係的,都是武將,雖然都有心眼,但哪像這些文官,一個個的深沉得很,他們這些武將,真要與文官鬥心眼,朱文正覺得所有武將全加起來,都不夠眼前這些人算計的,而且,這都還沒算沒到的那些人。


    朱元璋見這些人都很懂事,也是會心的笑了,朱元璋這會的感受就是,與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省心,不像與那些武將,有什麽重要的事他要是不說清楚,肯定有人會犯。


    朱元璋隨即接著開口。


    “既然此事定下,諸位可有這財部尚書一職的人選?大夥都不要客氣,盡管與朕說來,若是合適,便先暫定。”


    朱元璋說完,與朱元啟一同看向李善長、楊思義等人,結果這些人,絲毫沒有想法,要麽假裝皺眉沉思,要麽神遊在外,像滕翼甚至假裝打盹,簡直就是在主打一副世間百態。


    朱元璋見到滕翼這個動作,臉色頓時一黑,直接就忍不住了。


    “滕翼,你給朕說說,何人領這財部尚書之位最為合適?”


    這滕翼清醒過來之後一陣恍惚之色,完全不知何事的滕翼一臉慌張的看向朱元璋。


    “臣下有罪,竟然在議事期間打盹,至於這財部尚書之職,臣下實在不知何人合適,但憑皇上做主,臣下定當配合。”


    朱元璋一陣無奈,直接揮揮手。


    “起來吧,這次朕就不追究你了,下不為例,歸座吧。”


    滕翼坐迴位置,繼續一副老神自在的樣子,眾人見狀,也是嘴角一抽。


    朱元璋隨即又看向其餘人,這時所有人都站起身來。


    “稟皇上,明王,臣下實在不知何人適合,但憑皇上做主,臣下等必當盡力配合。”


    朱元璋聽後,滿是為難之色。


    “諸位都沒有合適的人選,這該如何,要不,這事就放到朝會之上再議?”


    眾人聽後,都沒有反應,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然而沒一會,朱元啟的聲音,傳了出來。


    “哥,既然諸位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這裏倒是有一個。”


    朱元啟說完,眾人都看了過去,李善長也在此時開口。


    “不知明王所薦何人?在下很是想認識一番,究竟何人,如此大才。”


    李善長說完,其餘人都你一句我一句的誇讚著那不知名的人,隻有劉基沒有出聲。


    劉基看著眾人模樣,一臉嚴肅,心中更是惆悵,至於具體是為何,他一時之間,自己也沒有弄清楚原由。


    朱元啟見著眾人的模樣,心中五味雜陳,這些話,也隻有李善長說到了朱元啟心坎,畢竟這是李善長在給他鋪墊,而楊思義這些人,不過是在表明立場罷了,顯然,不管朱元啟說出誰的名字,隻要不是太離譜,他們都會同意。


    朱元啟整理好心情,看向朱元璋,隨即開口。


    “哥,我舉薦的這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朱元啟說完,李善長、楊思義等人越加確定了心中的想法,紛紛都忍住沒有去看。


    朱元璋見狀,也是忍不住笑了。


    “弟,還不快給咱說來,省得咱去猜。”


    朱元啟臉上的笑意更甚,隨即道出了人選。


    “哥,所謂舉賢不避親,我舉薦的,正是我們的侄兒,大明的楚王,朱文正!”


    朱元啟說完,眾人瞬間將目光移向朱文正,而朱文正也是昂首挺胸,似乎像是被檢閱一般,目光堅毅,神態穩重,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接近二十四的人該有的樣子。


    眾人也沒有感到驚訝,他們之前設想的,就是劉崧、劉基與朱文正三人當中的其中一人,其中劉基與朱文正的可能性又比劉崧的要大。


    雖然在他們看來,顯然劉基更加合適,但為什麽朱元璋與朱元啟沒有選,他們不知道,至於朱文正,他們也沒有真把他當做完全靠關係上來的人。


    尤其是李善長,其他人與朱元璋、朱元啟相處的時日不長,都已經差不多摸清了兩人的性格,就更不用李善長了,李善長是完全不會相信,朱文正沒有這個能力,朱元璋與朱元啟會讓他來坐財部尚書這個位置的。


    若是隻憑借關係,兵部尚書那個位置,無疑才是最合適的,而且,朱元璋與朱元啟更犯不著將朱文正與李文忠放在大軍當中,隨後都有可能戰死了。


    朱元璋與朱元啟看著朱文正現在的模樣,也是極為滿意,雖是第一次與這些人這樣接觸,但不露怯,能保持住自身的心性,就已經是極好的了。


    朱元璋也在此時開口。


    “文正,明王舉薦你為財部尚書,你可有信心做好寶鈔一事?可否能將財部,發展壯大?”


    朱文正聽後,沉穩起身迴應。


    “稟皇上、明王,臣侄有信心,帶領財部做好寶鈔推行之事,也有信心,能夠將財部發展壯大!”


    朱文正說完,朱元璋與朱元啟都心中讚賞,對朱文正,滿是欣慰。


    朱元璋顯然也不再囉嗦,隨即開口定了下來。


    “既然諸位沒有合適的人選,隻有明王舉薦,那麽,就由朱文正暫代財部尚書,待寶鈔推行之事做好,再行轉正!”


    朱文正當即應下。


    “朱文正,謹遵聖諭!”


    隨後,朱文正又看向朱元啟。


    “侄兒謝過叔父。”


    朱元啟也是笑著點頭迴應。


    “談何謝?我舉薦你,隻是因為你有這個能力,以後,切莫讓伱皇叔失望,也別讓我失望,更不要讓天下百姓失望。”


    “是,叔父之言,侄兒銘記在心,絕不敢忘!”


    朱文正肅聲應下,隨即又看向李善長、劉基、楊思義等人。


    “晚輩初為尚書,且財部又是初立,以後,還請各位大人不吝指教。”


    李善長等人沒有絲毫架子,當即站起身來,紛紛向朱文正示以善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恰在時節逢上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恰在時節逢上君並收藏家兄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