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怪我不會說話,妹妹別多心,我不是有意的。”富家女連忙解釋道,臉上也有些尷尬,充滿了自責。
貧家女擺了擺手道:“沒什麽,我家裏窮,父母能給我的都給了,身為子女,哪能怨父母的不是?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爹娘能生我養我,就已經是恩義了,嫁妝也是憑家裏的財力,可是爹娘沒有什麽積蓄,就這幾吊大錢也是爹爹找舅父家湊出來的。”
這段話聽的富家女有些慚愧,她從小生活優渥,反倒沒想過父母的難處,剛剛跟這位妹妹說父母不會騙她,其實說的也是胡話,自己家裏做生意,出了些問題,父母沒辦法,才答應了那病秧子,因為隻有把女兒嫁過去,家裏生意才能得到支撐。
想到這兒,富家女隨手將自己懷裏的鎖麟囊遞給了那妹妹。”這是我的嫁妝,妹妹要是不嫌棄,就跟姐姐換了,以後去了婆家,手裏有了錢,也不至於受委屈。“說完,她就打開了自己的鎖麟囊,露出了一大堆白花花的銀子,足足有百餘兩之多。
貧家女被嚇了一跳,連忙搖了搖手。”這可使不得,好姐姐,這嫁妝是女兒家說話的底氣,你給了我,將來自己可就得受委屈了,你是新娘子,我也是新娘子,咱們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日子,你嫁到婆家,有了這些細軟,要買些什麽也方便,不用管我,我都窮慣了,不要緊的。“
富家女捂嘴一笑,心想這丫頭可真是個老實人。”你想太多了,這些錢沒了,迴頭我給家裏去個信,娘家自然會給我捎來,不就是點散碎銀子嗎?我的嫁妝也不全都是這些,還有些都在馬車上,這鎖麟囊不過就是個講究,就跟吃餃子包銅板一個道理,算不得什麽。“
貧家女一聽,當場都懵了,想不到這有錢人的女兒,擁有的嫁妝,根本就是她這個鄉野女子無法想象的,自己的鎖麟囊裏包著的可是自己所有的家當,人家鎖麟囊裏包著的銀子,不過是象征性的物件,著實令她感到咋舌。
”你我能在這同一天出嫁,又淋了同一場雨,還聚在這春秋亭裏,那就是緣分,你要是認我這個好姐姐,咱倆就把鎖麟囊換了,有了這些銀子,將來你過上好日子,也能念著姐姐的好不是嗎?“富家女笑著說道,隨手就將自己的鎖麟囊遞到了妹妹的懷裏。
貧家女接過那沉甸甸的鎖麟囊,感動的熱淚盈眶,捂著嘴支支吾吾的哭了起來,隨後她將自己的鎖麟囊交給了麵前的好姐姐,並將裏麵的一朵絨花頭飾遞給她。
”好姐姐,這絨花頭飾不值錢,可那是我母親親手編織的,圖個吉利,你收起來,以後咱們倆要是有緣分遇見了,哪怕是頭發花白成了老太婆,見了這絨花頭飾,我也能認出姐姐來,到時候妹妹我一定報答你!“
富家女接過那朵絨花頭飾,簪在了自己的頭發上,笑著迴應道:”好!一言為定,有了妹妹這句話,將來見了這絨花頭簪,你可不能賴賬哦?“
兩個姐妹捂嘴一笑,雖然也是初見,但卻像是分別了多年的姊妹一樣投緣,有說有笑的聊了好一陣。
到了正晌午,雨過天晴,這兩個姐妹手拉著手依依不舍的分別,各奔東西,兩人都坐進了自己的花轎裏,兩個人揭開布簾衝著彼此揮了揮手,殊不知,這一走,就是永別。
後來貧家女嫁到了婆家,她的丈夫倒也爭氣,過著苦日子寒窗苦讀懸梁刺股,沒幾年就考中了舉人,後來參加公考,拔貢九卷到都堂,中了進士,做了翰林。
由於她的丈夫沒有什麽根基,在朝中也沒有什麽人幫襯,當時正德皇帝剛剛駕崩,嘉靖皇帝從外宗繼了位,因為大禮議事件,罷了好幾任首輔,最後選擇了大奸臣嚴嵩入閣拜相。
她的丈夫為人耿直,也不願意攀扯,好在這個女子很有頭腦,拿著自己的嫁妝去賄賂那些上司,最終讓自己的丈夫做了外放官,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可是丈夫畢竟不是那嚴嵩的人,做起官來也處處受排擠,後來索性就被派到了南直隸做了個有名無實的官,大明朝南北兩京製,能在北京做官,那都是實打實的,要是被派往南京,那都是被邊緣化的人。
幾十年以後,她的丈夫在南京官拜禮部尚書,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員,可是這南直隸的禮部尚書跟北京那禮部尚書一比,水份可就大多了,隻是個有名無實的吉祥物。
後來卸任恩養,她的丈夫也曾經投其所好,給嘉靖皇帝養了許多貓,嘉靖皇帝一輩子就倆愛好,一是修仙煉丹,二是養貓,有了這份功勞,退養之後也得到了皇帝的加恩,最終得了個一品職銜。
她和丈夫就做了這員外郎,踏踏實實的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而那個置換了鎖麟囊的富家女,生活卻突遭變故,嫁到夫家沒多久,自己那病秧子丈夫就一命嗚唿了,隻留下她成了寡婦,那夫家的棉布生意也一落千丈,最終好好的一個家,也跟著敗了。
守了寡的富家女打算迴娘家,可是自己娘家的生意是和夫家綁定的,夫家落敗,娘家的日子也不好過,最後也都跟著落魄了。
富家女一夜之間從天上墜入地獄,過慣了富足日子的她,哪裏受到了這種饑一頓飽一頓的苦日子?
俗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富家女的心性也跟著大變,為了生存,她不得不改嫁,可是沒有了家底,更是個死了男人的寡婦,想要再嫁個好人家也不容易。
最後她就跟著一個老實巴交的窮漢過日子,還給他生了一兒半女,她的時運不濟,家道中落,從富家女變成了破落戶,她把那朵絨花頭簪傳給了女兒,然而女兒嫁了人,日子也不好過,女兒生了個閨女。
富家女做了姥姥,為了能保住外孫女將來有一碗飯吃,也就早早給外孫女指腹為婚,許了一門親事。
富家女迴想起當年那個嫁給窮秀才的妹子,又想了想自己的遭遇,於是也就希望自己的外孫女能夠依仗那指腹為婚的窮秀才,重新過上好日子。
富家女含淚而逝,迴想起自己這一輩子,實在是造化弄人,臨死前,她想讓家裏人給她打造一副像樣的棺材,體體麵麵的走,但是,因為家裏的財力有限,根本辦不到,隻能用最便宜的棺木下葬。
這就是《牡丹劫》中春秋亭這段戲文裏所講的故事。
聽完了王錦樓的講述,眾人的目光全都望向了戲台上,隻見戲台上兩個女戲子坐在一起,捏著蘭花指,口中唱著戲詞。
”春秋亭外風雨暴,何處悲聲破寂寥,隔簾隻見一花轎,想必是新婚渡鵲橋,吉日良辰當歡笑,為什麽鮫珠化淚拋?此時卻又明白了,世上何嚐盡富豪,也有饑寒悲懷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轎內的人兒彈別調,必有隱情在心潮。“
聽到這裏,王錦樓也早已經淚眼婆娑,口中喃喃自語,不由得跟著台上一起唱了出來。”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滲透了酸辛處淚濕衣襟,我隻道鐵富貴一生鑄定,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
秀姑也聽到了動情處,不由得眼含熱淚,也跟著王錦樓唱了起來。”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迴生,早悟蘭因.......“
到了最後的唱段,眾人望著那戲台上的女戲子,轉身朝著地上一跪,聲情並茂的唱出了最後一句。
”手托囊,思往事,珠淚難忍.......“
一聲聲板鼓敲擊,雲鑼輕奏,二胡聲聽的人一陣心酸,曲終人散,真相大白。
王錦樓望著秀姑頭上簪子的那枚破舊的絨花,瞬間就明白了祖母為何要安排秀姑嫁給自己,祖母就是那戲文裏春秋亭中的貧家女,若非春秋亭中兩姐妹互換了彼此的鎖麟囊,祖母用銀錢打點了祖父的官運,王家又何來這幾十年的富貴亨通。
想當日在花園裏祖母初見那秀姑,也定然是因為頭上的舊絨花認出了秀姑的身份,那舊絨花是祖母出嫁前,自己的母親熬夜編織而成的,祖母又怎麽能認錯呢?
王錦樓長歎一聲,兩行熱淚順頰而下,明白了祖母的良苦用心,此時站在一旁的李長生等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始末。
李長生感歎道:”世間因果,你中有我,冥冥之中,皆有定數,一支絨花簪,亭下許諾言,待到來日再見時,恩情必兌現,王老夫人也算是給那位老姐姐兌現了承諾,她老人家的苦心,還望王公子細細思量。“
秀姑望著王錦樓,拔下頭上的絨花簪,哽咽著問道:”當年那春秋亭裏的富家新娘,莫非就是我的祖母?“
王錦樓緊閉雙眼,一個勁的點頭,他的心裏也突然對秀姑有了改觀,不再覺得秀姑是一個貪戀錢財的女子,起初王錦樓以為是秀姑給祖母下了什麽迷魂湯,沒想到,秀姑是祖母那故人之後,讓自己娶了秀姑為妻,也是償還那鎖麟囊之恩情。
貧家女擺了擺手道:“沒什麽,我家裏窮,父母能給我的都給了,身為子女,哪能怨父母的不是?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爹娘能生我養我,就已經是恩義了,嫁妝也是憑家裏的財力,可是爹娘沒有什麽積蓄,就這幾吊大錢也是爹爹找舅父家湊出來的。”
這段話聽的富家女有些慚愧,她從小生活優渥,反倒沒想過父母的難處,剛剛跟這位妹妹說父母不會騙她,其實說的也是胡話,自己家裏做生意,出了些問題,父母沒辦法,才答應了那病秧子,因為隻有把女兒嫁過去,家裏生意才能得到支撐。
想到這兒,富家女隨手將自己懷裏的鎖麟囊遞給了那妹妹。”這是我的嫁妝,妹妹要是不嫌棄,就跟姐姐換了,以後去了婆家,手裏有了錢,也不至於受委屈。“說完,她就打開了自己的鎖麟囊,露出了一大堆白花花的銀子,足足有百餘兩之多。
貧家女被嚇了一跳,連忙搖了搖手。”這可使不得,好姐姐,這嫁妝是女兒家說話的底氣,你給了我,將來自己可就得受委屈了,你是新娘子,我也是新娘子,咱們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日子,你嫁到婆家,有了這些細軟,要買些什麽也方便,不用管我,我都窮慣了,不要緊的。“
富家女捂嘴一笑,心想這丫頭可真是個老實人。”你想太多了,這些錢沒了,迴頭我給家裏去個信,娘家自然會給我捎來,不就是點散碎銀子嗎?我的嫁妝也不全都是這些,還有些都在馬車上,這鎖麟囊不過就是個講究,就跟吃餃子包銅板一個道理,算不得什麽。“
貧家女一聽,當場都懵了,想不到這有錢人的女兒,擁有的嫁妝,根本就是她這個鄉野女子無法想象的,自己的鎖麟囊裏包著的可是自己所有的家當,人家鎖麟囊裏包著的銀子,不過是象征性的物件,著實令她感到咋舌。
”你我能在這同一天出嫁,又淋了同一場雨,還聚在這春秋亭裏,那就是緣分,你要是認我這個好姐姐,咱倆就把鎖麟囊換了,有了這些銀子,將來你過上好日子,也能念著姐姐的好不是嗎?“富家女笑著說道,隨手就將自己的鎖麟囊遞到了妹妹的懷裏。
貧家女接過那沉甸甸的鎖麟囊,感動的熱淚盈眶,捂著嘴支支吾吾的哭了起來,隨後她將自己的鎖麟囊交給了麵前的好姐姐,並將裏麵的一朵絨花頭飾遞給她。
”好姐姐,這絨花頭飾不值錢,可那是我母親親手編織的,圖個吉利,你收起來,以後咱們倆要是有緣分遇見了,哪怕是頭發花白成了老太婆,見了這絨花頭飾,我也能認出姐姐來,到時候妹妹我一定報答你!“
富家女接過那朵絨花頭飾,簪在了自己的頭發上,笑著迴應道:”好!一言為定,有了妹妹這句話,將來見了這絨花頭簪,你可不能賴賬哦?“
兩個姐妹捂嘴一笑,雖然也是初見,但卻像是分別了多年的姊妹一樣投緣,有說有笑的聊了好一陣。
到了正晌午,雨過天晴,這兩個姐妹手拉著手依依不舍的分別,各奔東西,兩人都坐進了自己的花轎裏,兩個人揭開布簾衝著彼此揮了揮手,殊不知,這一走,就是永別。
後來貧家女嫁到了婆家,她的丈夫倒也爭氣,過著苦日子寒窗苦讀懸梁刺股,沒幾年就考中了舉人,後來參加公考,拔貢九卷到都堂,中了進士,做了翰林。
由於她的丈夫沒有什麽根基,在朝中也沒有什麽人幫襯,當時正德皇帝剛剛駕崩,嘉靖皇帝從外宗繼了位,因為大禮議事件,罷了好幾任首輔,最後選擇了大奸臣嚴嵩入閣拜相。
她的丈夫為人耿直,也不願意攀扯,好在這個女子很有頭腦,拿著自己的嫁妝去賄賂那些上司,最終讓自己的丈夫做了外放官,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可是丈夫畢竟不是那嚴嵩的人,做起官來也處處受排擠,後來索性就被派到了南直隸做了個有名無實的官,大明朝南北兩京製,能在北京做官,那都是實打實的,要是被派往南京,那都是被邊緣化的人。
幾十年以後,她的丈夫在南京官拜禮部尚書,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員,可是這南直隸的禮部尚書跟北京那禮部尚書一比,水份可就大多了,隻是個有名無實的吉祥物。
後來卸任恩養,她的丈夫也曾經投其所好,給嘉靖皇帝養了許多貓,嘉靖皇帝一輩子就倆愛好,一是修仙煉丹,二是養貓,有了這份功勞,退養之後也得到了皇帝的加恩,最終得了個一品職銜。
她和丈夫就做了這員外郎,踏踏實實的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而那個置換了鎖麟囊的富家女,生活卻突遭變故,嫁到夫家沒多久,自己那病秧子丈夫就一命嗚唿了,隻留下她成了寡婦,那夫家的棉布生意也一落千丈,最終好好的一個家,也跟著敗了。
守了寡的富家女打算迴娘家,可是自己娘家的生意是和夫家綁定的,夫家落敗,娘家的日子也不好過,最後也都跟著落魄了。
富家女一夜之間從天上墜入地獄,過慣了富足日子的她,哪裏受到了這種饑一頓飽一頓的苦日子?
俗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富家女的心性也跟著大變,為了生存,她不得不改嫁,可是沒有了家底,更是個死了男人的寡婦,想要再嫁個好人家也不容易。
最後她就跟著一個老實巴交的窮漢過日子,還給他生了一兒半女,她的時運不濟,家道中落,從富家女變成了破落戶,她把那朵絨花頭簪傳給了女兒,然而女兒嫁了人,日子也不好過,女兒生了個閨女。
富家女做了姥姥,為了能保住外孫女將來有一碗飯吃,也就早早給外孫女指腹為婚,許了一門親事。
富家女迴想起當年那個嫁給窮秀才的妹子,又想了想自己的遭遇,於是也就希望自己的外孫女能夠依仗那指腹為婚的窮秀才,重新過上好日子。
富家女含淚而逝,迴想起自己這一輩子,實在是造化弄人,臨死前,她想讓家裏人給她打造一副像樣的棺材,體體麵麵的走,但是,因為家裏的財力有限,根本辦不到,隻能用最便宜的棺木下葬。
這就是《牡丹劫》中春秋亭這段戲文裏所講的故事。
聽完了王錦樓的講述,眾人的目光全都望向了戲台上,隻見戲台上兩個女戲子坐在一起,捏著蘭花指,口中唱著戲詞。
”春秋亭外風雨暴,何處悲聲破寂寥,隔簾隻見一花轎,想必是新婚渡鵲橋,吉日良辰當歡笑,為什麽鮫珠化淚拋?此時卻又明白了,世上何嚐盡富豪,也有饑寒悲懷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轎內的人兒彈別調,必有隱情在心潮。“
聽到這裏,王錦樓也早已經淚眼婆娑,口中喃喃自語,不由得跟著台上一起唱了出來。”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滲透了酸辛處淚濕衣襟,我隻道鐵富貴一生鑄定,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
秀姑也聽到了動情處,不由得眼含熱淚,也跟著王錦樓唱了起來。”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迴生,早悟蘭因.......“
到了最後的唱段,眾人望著那戲台上的女戲子,轉身朝著地上一跪,聲情並茂的唱出了最後一句。
”手托囊,思往事,珠淚難忍.......“
一聲聲板鼓敲擊,雲鑼輕奏,二胡聲聽的人一陣心酸,曲終人散,真相大白。
王錦樓望著秀姑頭上簪子的那枚破舊的絨花,瞬間就明白了祖母為何要安排秀姑嫁給自己,祖母就是那戲文裏春秋亭中的貧家女,若非春秋亭中兩姐妹互換了彼此的鎖麟囊,祖母用銀錢打點了祖父的官運,王家又何來這幾十年的富貴亨通。
想當日在花園裏祖母初見那秀姑,也定然是因為頭上的舊絨花認出了秀姑的身份,那舊絨花是祖母出嫁前,自己的母親熬夜編織而成的,祖母又怎麽能認錯呢?
王錦樓長歎一聲,兩行熱淚順頰而下,明白了祖母的良苦用心,此時站在一旁的李長生等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始末。
李長生感歎道:”世間因果,你中有我,冥冥之中,皆有定數,一支絨花簪,亭下許諾言,待到來日再見時,恩情必兌現,王老夫人也算是給那位老姐姐兌現了承諾,她老人家的苦心,還望王公子細細思量。“
秀姑望著王錦樓,拔下頭上的絨花簪,哽咽著問道:”當年那春秋亭裏的富家新娘,莫非就是我的祖母?“
王錦樓緊閉雙眼,一個勁的點頭,他的心裏也突然對秀姑有了改觀,不再覺得秀姑是一個貪戀錢財的女子,起初王錦樓以為是秀姑給祖母下了什麽迷魂湯,沒想到,秀姑是祖母那故人之後,讓自己娶了秀姑為妻,也是償還那鎖麟囊之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