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工學院建立,文人的筆,殺人的刀


    戰後的大明陷入了一陣安靜的時期,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一件事情的發生在這應天府本就已經渾濁的水中更是添了幾分顏色。


    工部傳來消息,經過數月之久,工學院終於建造完成了。


    這工學院論道規模大小絲毫不比翰林院差。


    聽說朱元璋要先天下百家之學。


    一時之間那些流落在民間的百家傳人,一個個心中都是非常地激動。


    自從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


    百家之學便淪落為下九流,漫漫的傳承之人越來越少,不少珍貴的典籍都會因此而失傳。


    而他們能夠堅持到現在,已經是非常地不容易。


    聽到這件事情之後,他們一個個的心裏都是非常地激動。


    紛紛拿著自家所擁有的一些東西前來集結。


    尤其是在這一次的建設之中,墨家弟子利用一些機械和特殊的原理。


    工學院建築完成得很快,比起他們預想的,要早上好幾個月。


    朱元璋最近一段時間也照見了一些諸子百家的弟子。


    其中農家許曆的後代也獻上了幾本,他們是在珍藏的農家典籍。


    想當初他們農家在巔峰的時期,可是有著許多的典籍的,那些都是農家的先賢們總結而出的。


    甚至在那一個時候,糧食的產量比起之後還要高上幾分。


    隻可惜後來農家並不受到重視,接連的戰火,許多的典籍都已經丟失。


    但是朱元璋召見了他之後,看著手中的內容,心裏十分地高興。


    朱元璋本身就是農民出身,對於農家有著一股天然的親和力。


    尤其是那幾本書上所寫的內容,如果用上去的話,絕對能夠使糧食的產量上去。


    想到這一個地方之後,他心中不由地感歎,果然李臨淵想的是對的不說,其他的單單說這農家和墨家的作用就足夠了。


    至少他們讓大明的實力會變得更加的強大。


    然而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這看似簡單的所作所為,卻引起了許多人的警惕。


    其中最多的便是翰林院的一些理學大儒,他們聚集在一起,愁眉不展。


    本來以為李臨淵去了北方,應天府當中沒了他的位置,那麽這件事情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便會慢慢地減少影響力。


    結果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李臨淵離開之後這李臨淵所留下來的策略並沒有絲毫的減弱,反而是越傳越興盛。


    再加上這諸子百家的人陸陸續續到達應天府當中報道,讓他們心中有了一些擔心。


    畢竟這個時候其中一名大儒不由得愁眉不展。


    “這件事情究竟該怎麽辦,聽說陛下這段時間召集了之前農家墨家甚至是水家的一些人,若是陛下真的重用他們的學說的話,恐怕對我等不利!”


    其他人聽完之後點了點投擲時,一名眉發皆白的老學究,不由地歎了一口氣。


    “陛下真的是糊塗,不重視我等這些聖人之學,反而是鑽研那些歪門邪道的東西,實在是萬萬不該,那些東西早就應該消失了,沒想到他們竟然還有死灰複燃的時候,真是可惡!”


    眾人想了想之後,這時一人走了出來。


    “諸位,想要改變陛下的想法,必須要讓他們見識到我等儒生的力量,所以我打算請一個德高望重的女生,帶著我們天下聖人子弟一同求陛下,陛下擀麵我等的力量,相信自然會改變主意的!”


    畢竟這時眾人的腦海之中,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人物。


    這人便是宋濂。


    宋濂可以說是所有皇子曾經的老師,即便是朱元璋也經常向他請教學問。


    在整個大明真正能夠代表著天下儒家的,也就隻有宋濂,李善長和劉伯溫三人。


    這三個人也一直都是天下讀書人的領頭人。


    然而到現在為止,劉伯溫已經去世多年,李善長也被貶到鳳陽,從此不再過問天下之事。


    現在整個士林之中碩果僅存的便是宋濂了。


    於是一眾的大儒浩浩蕩蕩地前往宋濂的府邸,請見宋濂。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之後,宋濂也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畢竟這使他皺了皺眉頭,歎了一口氣說道。


    “儒學才是天下聖人之道的根本,如今陛下不重視聖人之學,反而去鑽研那些所謂的奇技淫巧,實在是萬分的不該,既然如此,我等身為聖人子弟,自然應該勸誡陛下!”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裏都是非常地高興。


    如果是他們的話,或許朱元璋不會給他們那一個麵子,但是如果宋濂願意帶頭。


    縱然朱元璋心裏不願意,考慮到他的身份也不會做得太過分。


    工學院建成的日子,諸子百家的弟子也來到了這一個地方。


    雖然規模並不是特別的大,這諸子百家的弟子也不是特別多,但是看到這樣的一個學院,他們一個個頓時感激得涕泗橫流,多少年了,他們一直過的都是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


    甚至也從來沒有人承認過他們的地位。


    現在總算是也有安穩的時候了,甚至曾經朱元璋也許許諾過他們,若是他們真的能夠做出一定的成績,那麽也是可以當官的。


    這才是他們真正激動的原因。


    曾經他們諸子百家的弟子可是非常多的,但是想要做官就必須要研究儒學。


    為了能夠飛黃騰達,許多人都放棄了自己所學的東西,轉而去研究所謂的聖人之學。


    即便是他們懂得一些,但也不敢將這些說出來。


    比如朝堂上許多的將領,他們手中都會有著一些兵家的傳承。


    甚至當年的青田先生劉伯溫也擅長陰陽家的占卜星象,隻是在外稱自己是儒門弟子罷了。


    就在一眾的諸子百家弟子站立在職工學院門口的時候。


    黑壓壓一片又來了一群人,諸子百家的眾人看到之後頓時臉色大變,因為來的這些人幾乎全部都是翰林院的儒生,數量極為龐大,來勢洶洶,看著他們的樣子來者不善。


    時間這時諸子百家當中有一人皺了皺眉頭。


    “今日是我等工學院開院之日,爾等來此,究竟有何貴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更兩萬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更兩萬啊並收藏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別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