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漢儒宗
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商議妥善,皆露出會心的笑意。
天下風雲,將由此而動。
“說好了,孟德負責說服大儒蔡邕,子遠請馬日磾。”
“我親自去請楊賜,順勢為孟德正名。”
袁紹安排得妥妥當當。
大儒蔡邕自不必說,師從太傅胡廣。
馬日磾為經學大師馬融之族孫,馬融有弟子盧植、鄭玄等。
楊賜出身弘農楊氏,位極人臣。
沒有一點出身、背景,想獲得名望、進入士林,近乎不可能。
“善。”
曹操和許攸都是信心滿滿,各領任務而去。
一場傳統士族和宦官的鬥爭,即將展開。
曹操心潮澎湃,直奔蔡邕府,卻被告知蔡邕不在。
他靜等兩個時辰,蔡邕才滿臉陰鬱地歸來。
“天有不測風雲,皇甫規病逝了。”蔡邕歎息解釋道。
黨錮之禍爆發後,天下士人多被牽連。
皇甫規出身“將門”,一生清正,一直將自己視為“黨人”。
他自詡西州豪傑,卻沒有被黨事牽連,宦官看不起他這個小蝦米。
後來皇甫規主動上書朝廷:
“臣前薦故大司農張奐,是附黨也。”
“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黨人所附也。”
“臣宜坐之。”
宦官見過有毛病的,沒見過毛病這麽大的。
一般人聽到“黨人”,不禁毛骨悚然,生怕被牽連。
皇甫規倒好,一個將軍竟這麽會“整事”。
曆史評價他為“涼州三明”,和張奐、段熲齊名。
賈詡遇到羌氐造反時,假冒為段熲的外孫,狠狠地震懾了叛逆。
結果叛軍真的將賈詡放了。
涼州三明威震西土,皇甫規一死,定會引發西涼的動蕩。
蔡邕很尊崇皇甫規,曾上書朝廷:
“臣伏見護羌校尉皇甫規,少明經術,道為儒宗。”
“其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然不汙。”
皇甫規的侄兒,是著名的“漢末三將”皇甫嵩。
所謂的亂世,都是一群世家大族的子弟,爭權奪利。
張角一個泥腿子能夠入場,簡直是奇跡。
“西土若亂,學生願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
“將來馬革裹屍了,能夠在墓碑上題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學生也就不枉此生了。”
曹操憧憬著,心馳神往。
表麵上,他是在訴說自己的大誌,實則是表達了對皇甫規的景仰。
“哈哈哈!好!”
蔡邕一掃陰霾,越來越欣賞曹操的豁達、瀟灑。
這才是真正的文士!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現在的士大夫,腰間都是帶著配劍,威武不凡。
蔡邕都能和普通士卒比劃比劃。
“孟德此次前來,可有什麽要緊事?”
曹操神色一肅,威聲道:
“漢朝博士傳經,各依家法師法,章句互有異同。”
“經年累月下來,讀書人輾轉傳抄、文字多訛,引發各家在文字、經學上的歧異和爭吵。”
“學生認為,不如上書奏求正經文字,刻於石上。”
蔡邕聞言,整個人呆滯,久久沒有迴神。
他怎麽沒有想到這一點?
曹操這麽做,也是存在私心的。
經學是關於儒家經典的學問,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詮釋學。
一般的寒門子弟,在自己的郡縣刮地三尺,未必能夠找到一本“經學”。
世家豪族壟斷了“經學”,還有經學最重要的解釋權。
而舉孝廉最基礎的一點,起碼要懂得經學吧?
寒門失去了上升的通道,庶民更是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
將儒家經文刊石公布出來,能夠形成一種衝擊。
為寒門、庶民指路。
自光武帝劉秀重鑄乾坤,天子和士族共治天下。
曹操必須跳脫出這樣的規則束縛,重新製定規則。
他擁有銳氣,足夠鐵血,隻差一個恰當的時機!
蔡邕沒有高談闊論,隻是和曹操一番交心,立即確定了自己的目標。
“老夫現在沒有職責在身,正好籌謀此事。”
“在此之前,老夫需要找幾個誌同道合的友人。”
“孟德明日可空閑,和老夫訪友?”
這份邀請沉甸甸的,非常昂貴、有價值。
蔡邕轉念一想,擔心曹操鋒芒畢露,容易在鴻都門學遭受針對。
“若覺得為難,不去也無妨。”
“蔡師盛情邀請,學生怎能不從?”曹操欣喜若狂。
大儒的圈子,可不是那麽好融入的。
隻要獲得幾個好評,曹操能憑此進入士林。
曹家的風評,也會改善!
於是未來幾天,曹操都跟緊了蔡邕。
他們先是拜訪了韓說,會稽山陰人。
韓說博通五經,尤善圖緯之學,一直以來都和蔡邕友善。
後來,蔡邕還正式拜訪了盧植。
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不局限於前人界定的章句,非常具有開拓的思維。
他一身勁裝,身披大氅,盡顯威儀。
“伯喈,你來晚了。”
“揚州山越叛亂,朝廷任命我為九江郡守。”
“我即將前去上任。”
蔡邕深施一禮,表達敬意。
“祝子幹旗開得勝。”
“借伯喈吉言,待我凱旋歸來,再和伯喈共著石經。”
盧植慷慨陳詞,對這個提議非常感興趣。
他注意到了蔡邕身後龍章鳳姿的曹操,詢問道:
“這位是……”
“曹操,字孟德,現在追隨老夫學習經文,算是半個學生吧。”
蔡邕沒有遮掩,堂堂正正地介紹曹操。
“拜見盧府君。”曹操作揖施禮道。
“我聽說你打死了宦官蹇碩,真是好樣的。”
“隻是年輕人,不要總是這麽衝動。做任何事,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好好跟著伯喈磨練性格,多讀先賢文章。”
盧植滿腔熱血,雖是大儒,行動卻幹淨利落,為人豪爽。
很難想象,他竟是鄭玄、管寧、華歆等人同門師兄,卻沒有一丁點柔弱的樣子。
“學生謹遵教誨。”曹操謙遜道。
麵對盧植這樣的真摯之人,曹操完全可以信賴、托付。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
士之楷模,國之楨幹也!
後人評價盧植:
“挾幽朔之氣,高壯質烈力與寇角,以衛君存國為己任。”
簡直是大漢讀書人的標杆!
天下風雲,將由此而動。
“說好了,孟德負責說服大儒蔡邕,子遠請馬日磾。”
“我親自去請楊賜,順勢為孟德正名。”
袁紹安排得妥妥當當。
大儒蔡邕自不必說,師從太傅胡廣。
馬日磾為經學大師馬融之族孫,馬融有弟子盧植、鄭玄等。
楊賜出身弘農楊氏,位極人臣。
沒有一點出身、背景,想獲得名望、進入士林,近乎不可能。
“善。”
曹操和許攸都是信心滿滿,各領任務而去。
一場傳統士族和宦官的鬥爭,即將展開。
曹操心潮澎湃,直奔蔡邕府,卻被告知蔡邕不在。
他靜等兩個時辰,蔡邕才滿臉陰鬱地歸來。
“天有不測風雲,皇甫規病逝了。”蔡邕歎息解釋道。
黨錮之禍爆發後,天下士人多被牽連。
皇甫規出身“將門”,一生清正,一直將自己視為“黨人”。
他自詡西州豪傑,卻沒有被黨事牽連,宦官看不起他這個小蝦米。
後來皇甫規主動上書朝廷:
“臣前薦故大司農張奐,是附黨也。”
“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黨人所附也。”
“臣宜坐之。”
宦官見過有毛病的,沒見過毛病這麽大的。
一般人聽到“黨人”,不禁毛骨悚然,生怕被牽連。
皇甫規倒好,一個將軍竟這麽會“整事”。
曆史評價他為“涼州三明”,和張奐、段熲齊名。
賈詡遇到羌氐造反時,假冒為段熲的外孫,狠狠地震懾了叛逆。
結果叛軍真的將賈詡放了。
涼州三明威震西土,皇甫規一死,定會引發西涼的動蕩。
蔡邕很尊崇皇甫規,曾上書朝廷:
“臣伏見護羌校尉皇甫規,少明經術,道為儒宗。”
“其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然不汙。”
皇甫規的侄兒,是著名的“漢末三將”皇甫嵩。
所謂的亂世,都是一群世家大族的子弟,爭權奪利。
張角一個泥腿子能夠入場,簡直是奇跡。
“西土若亂,學生願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
“將來馬革裹屍了,能夠在墓碑上題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學生也就不枉此生了。”
曹操憧憬著,心馳神往。
表麵上,他是在訴說自己的大誌,實則是表達了對皇甫規的景仰。
“哈哈哈!好!”
蔡邕一掃陰霾,越來越欣賞曹操的豁達、瀟灑。
這才是真正的文士!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現在的士大夫,腰間都是帶著配劍,威武不凡。
蔡邕都能和普通士卒比劃比劃。
“孟德此次前來,可有什麽要緊事?”
曹操神色一肅,威聲道:
“漢朝博士傳經,各依家法師法,章句互有異同。”
“經年累月下來,讀書人輾轉傳抄、文字多訛,引發各家在文字、經學上的歧異和爭吵。”
“學生認為,不如上書奏求正經文字,刻於石上。”
蔡邕聞言,整個人呆滯,久久沒有迴神。
他怎麽沒有想到這一點?
曹操這麽做,也是存在私心的。
經學是關於儒家經典的學問,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詮釋學。
一般的寒門子弟,在自己的郡縣刮地三尺,未必能夠找到一本“經學”。
世家豪族壟斷了“經學”,還有經學最重要的解釋權。
而舉孝廉最基礎的一點,起碼要懂得經學吧?
寒門失去了上升的通道,庶民更是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
將儒家經文刊石公布出來,能夠形成一種衝擊。
為寒門、庶民指路。
自光武帝劉秀重鑄乾坤,天子和士族共治天下。
曹操必須跳脫出這樣的規則束縛,重新製定規則。
他擁有銳氣,足夠鐵血,隻差一個恰當的時機!
蔡邕沒有高談闊論,隻是和曹操一番交心,立即確定了自己的目標。
“老夫現在沒有職責在身,正好籌謀此事。”
“在此之前,老夫需要找幾個誌同道合的友人。”
“孟德明日可空閑,和老夫訪友?”
這份邀請沉甸甸的,非常昂貴、有價值。
蔡邕轉念一想,擔心曹操鋒芒畢露,容易在鴻都門學遭受針對。
“若覺得為難,不去也無妨。”
“蔡師盛情邀請,學生怎能不從?”曹操欣喜若狂。
大儒的圈子,可不是那麽好融入的。
隻要獲得幾個好評,曹操能憑此進入士林。
曹家的風評,也會改善!
於是未來幾天,曹操都跟緊了蔡邕。
他們先是拜訪了韓說,會稽山陰人。
韓說博通五經,尤善圖緯之學,一直以來都和蔡邕友善。
後來,蔡邕還正式拜訪了盧植。
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不局限於前人界定的章句,非常具有開拓的思維。
他一身勁裝,身披大氅,盡顯威儀。
“伯喈,你來晚了。”
“揚州山越叛亂,朝廷任命我為九江郡守。”
“我即將前去上任。”
蔡邕深施一禮,表達敬意。
“祝子幹旗開得勝。”
“借伯喈吉言,待我凱旋歸來,再和伯喈共著石經。”
盧植慷慨陳詞,對這個提議非常感興趣。
他注意到了蔡邕身後龍章鳳姿的曹操,詢問道:
“這位是……”
“曹操,字孟德,現在追隨老夫學習經文,算是半個學生吧。”
蔡邕沒有遮掩,堂堂正正地介紹曹操。
“拜見盧府君。”曹操作揖施禮道。
“我聽說你打死了宦官蹇碩,真是好樣的。”
“隻是年輕人,不要總是這麽衝動。做任何事,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好好跟著伯喈磨練性格,多讀先賢文章。”
盧植滿腔熱血,雖是大儒,行動卻幹淨利落,為人豪爽。
很難想象,他竟是鄭玄、管寧、華歆等人同門師兄,卻沒有一丁點柔弱的樣子。
“學生謹遵教誨。”曹操謙遜道。
麵對盧植這樣的真摯之人,曹操完全可以信賴、托付。
名著海內,學為儒宗。
士之楷模,國之楨幹也!
後人評價盧植:
“挾幽朔之氣,高壯質烈力與寇角,以衛君存國為己任。”
簡直是大漢讀書人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