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我都沒有能夠迴國,主要是等母親的第二次、第三次檢驗結果。國內的醫生說,等一個半月後,再抽一次骨髓,看一看白血球和癌細胞升降情況,從間隔時間和升降速度就可以判斷病情發展趨勢,從這一發展趨勢又可能推測母親還有多少時間,是否需要冒險做化療等等……醫生向姐姐和哥哥建議,我現在迴去也沒有多少作用,不如留在澳洲,必要的時候把兩次檢查結果拿給那位已經成為我朋友的澳洲專家用澳洲的醫學標準判斷一下。
那一個月讓我知道什麽叫度月如年。我隻能靠電話和母親保持聯係,可又無法說盡心裏的話。據哥哥姐姐說,母親對自己的病雖然知道一些,但可能仍然不知道最壞的結果。母親這些天也不再追問自己的病,也安靜了很多,隻是經常一個人陷入沉思,讓哥哥姐姐看著心裏難過。
我有幾次想談母親的病,並試著安慰她。可是不知道是母親天生樂觀,還是本能的抵抗心理,又或者是她在反過來為我著想,總之,我開口還沒有說上兩句,母親竟然反過來開始安慰我,又很快把話題轉移到我的家庭上。
說來說去,母親最擔心的還是兒女,她說我的兒子們還小,我不能說迴去就迴去,更不要一衝動就辭掉工作。她說,如果我真孝順,就好好陪伴她的兩個孫子長大,她又反複告誡,要教他們學好中文。她說在廣州家裏的床底下,她保存了一套共二十五本的《中國十大名著》,她希望兩個孫子長大後能夠看得懂……
母親的話讓我不知道說什麽。
這些日子,我常常陷入迷惘之中,有時覺得母親得了絕症這件事隻是某個醫生的誤診,又或者是一場夢。有好幾個早上,我從深深的悲傷中驚醒,睜開眼,使勁掐一下自己,覺得好像剛剛做了一場噩夢,於是我衝出臥室,想盡快讓自己從噩夢中迴到現實,——直到看見桌子上鋪滿的白血病資料和母親的化驗單才意識到,原來現實正是一場無法醒來的噩夢……
八月底複查的結果表明,母親血液中的癌細胞在繼續升高,糖尿病也在惡化,無法使用消炎藥,使用幾個中醫藥方也沒有什麽顯著療效,保守療法已經束手無策。
我再次來到澳洲白血病專家的家裏,給他看了最新的化驗數據。我說我馬上迴去,問他有沒有國外的新藥可以帶迴去。他說那隻是輔助治療,或者減輕痛苦的,按照澳洲規定,他不能給我開這些藥。不過,他寫下了藥的名字,讓我到香港和北京了解一下是否可以買到。他又談到,慢性的白血病可以用一些藥物抑製,但母親生的這種白血病隻能使用化療。就她的身體和年歲來說,不做化療大概半年左右,做了化療可能多活一段時間,也可能經受不了兩個月殘酷的化療——
這樣說我迴去也隻能陪著母親等死?我們根本沒有勝算?我迴去能幫上什麽忙,有什麽意義?我對已經成為我朋友的澳洲專家大聲喊道。
他微微搖了搖頭,示意我冷靜,然後盯著我說,不,我可沒有說你迴去沒有什麽意義,你可以和你母親一起去麵對白血病和死亡。
麵對死亡?我抗辯道,不,我要戰勝死亡。
戰勝死亡?他好像沒有聽懂,細細品味了這幾個字,隨即肯定地點了點頭,是的,楊先生,你可以迴去和你母親一起去戰勝死亡!我絕對相信你有這個能力。沒有人比你更適合這個任務。
這次我反而怔住了。
這位英格蘭裔的血液專家凝視了我一會,歎了口氣,幽幽地說,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卻並不是無法戰勝的!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能夠和你母親一起戰勝死亡的話,肯定非你莫屬。楊先生,我為你母親祈禱,祝你一路順風,也祝你母親一路順風……
專家的話讓我覺得莫名其妙,聽他的口氣,我母親的病很難痊愈,最終的死亡無法避免,可是他卻一本正經地相信我可以和母親一起戰勝死亡,我能不糊塗嗎。
不過,我並沒有時間去深思。離開專家的家時,我知道自己留在澳洲的任務已經完成,我要立即飛迴母親的身邊。當我決定了飛迴母親身邊時,有那麽一瞬間,我突然感覺到,隻要有我在母親身邊,沒有什麽是我們克服不了的,癌魔和死亡也會知難而退。
* * *
得知母親身患絕症而不得不留在悉尼的時候兩個兒子成為我最好的安慰。
大兒子出生在中國。當時我參加工作不久,正是幹勁衝天的時候,經常出差。孩子長到兩歲,我和他在一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孩子兩歲後,我又到香港工作,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時間就更少了。一九九七年香港迴收後,我到美國工作,那時我才有能力帶妻兒一起前往。兒子到美國時不到五歲。兩年後,我們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雖然他們在移民歸化時都有了比較順口的英文名字,但這些年我們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小名,大的叫鐵蛋,小的叫銅鎖。這名字有濃濃的家鄉味道,是母親幫著取的。她說鐵蛋可以到處滾動,但卻摔不壞。銅鎖則是我們家鄉農村以前常用的一種曆史悠久的鎖扣,母親希望這個鎖扣能夠鎖住生在異鄉的兒子的根,期望他不會忘記故鄉老家。
大兒子鐵蛋兩年前考上了澳大利亞最好的精英中學,至今成績仍名列前茅。他眉清目秀,外柔內剛,不但是國際象棋好手,也早就是跆拳道黑帶高手了。小兒子銅鎖生得虎頭虎腦,六歲時已經知道各種體育活動項目和形形色色的調皮搗蛋伎倆,經常會在學校弄出一些被罰站的事。在我的印象中,小兒子銅鎖身上的擦傷、碰傷幾乎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嚴重時,幾乎每兩天就要掛一次彩。
銅鎖出生後,我決定親自照顧他。最初的原因是一時之間請不到合適的保姆,隨後就出現了多個原因,例如我已經不忍心把給我帶來巨大樂趣的兒子交給保姆撫養,自己卻去幹那些枯燥的賺錢的工作。接下來兩年,我暫時放下工作,和兒子一起度過了兩年。
至今我還認為,這一生中過得最有意義的兩年是把小兒子從不會翻身不會笑的嬰兒帶到會說話,會走路,會到處給我惹麻煩。
不久前有一次我去應聘一個高級職位,我的豐富多彩的簡曆顯然給負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後他懷著羨慕的表情問我,幹過這麽多重要的工作,覺得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是哪一個?又是哪一個工作經曆讓我覺得能夠勝任他們正在應聘的工作崗位?我指了指長長的簡曆中那顯然被他忽略了的兩年經曆:在家帶孩子、看書和思考人生。
那位負責人以為我在調侃他,不解中帶點不滿。我隻向他解釋了一半就停了下來,我知道他聽不懂我在說什麽。事實上,我說的是實話。陪伴剛剛出世的小銅鎖走過的兩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多彩的經曆,那兩年是我人生裏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驛站。這之前我匆匆忙忙走過了差不多一半的人生,自以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跟著人流和時代潮流隨波逐流……是新出世的兒子讓我暫時停下來的。我停下,懷裏抱著稚嫩的兒子,迴首過去展望未來,也開始思考現在。那兩年不但改變了我很多想法,也讓我理解了自己的父母,讓我更清楚地看到了過去和未來。
那兩年是我人生的分水嶺,我的一生從此而改變——我相信,沒有親手為嬰兒換尿布、喂孩子吃米糊、讓哭鬧的小寶貝枕著自己的手臂入睡的男人們,永遠搞不清我在說什麽……
* * *
兩個兒子都感覺到我好像變了一個人。鐵蛋已經到了觀察父母並對父母保持一定距離的階段,他不會主動和我交談,我還是找個機會和他談起奶奶的病和我即將迴去陪伴她的事。向中學二年級的鐵蛋解釋起來比較容易。他有圖書館和互聯網。每當他遇到了不懂的事,他就會立即從互聯網上找到答案,如果想進一步深入,他就會從圖書館借一包書迴來。比起父母的解釋,這個年齡的孩子更相信互聯網和圖書館。
如何向銅鎖解釋呢?他上小學一年級,似懂非懂。看到我每天愁眉苦臉,也稍微收斂了一點,但也隻是外表收斂了而已。有事沒事,他都會在我麵前轉悠,盯著我的臉觀察。
要飛迴中國的前幾天,我找到機會告訴他,我要迴去看你的奶奶。她生病了,很嚴重,我必須迴去為她尋求最好的治療和最好的照顧,我要陪伴她一陣子,我暫時不能和你在一起,你要好好聽媽媽的話……
奶奶很重要嗎?兒子問。銅鎖兩歲後,我又開始東奔西走,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他顯然對我又要離開感到不解和不滿。
銅鎖前後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不超過一個月,而且是在他一歲的時候,自然沒有什麽印象,可能也沒有什麽概念。而且他生在澳洲長在澳洲,他的同學中,幾乎沒有人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的。
我想了想,隻好這樣解釋道,你的奶奶就是我的媽媽。我指著妻子告訴他,我的媽媽就像你的媽媽對於你一樣重要。
這一下子銅鎖立即明白過來,小臉上出現了“悚然動容”的誇張表情。對於他,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他的媽媽更重要的了。他一天不見媽媽就失魂落魄的樣子。上幼稚園時,老師講到孩子長大後都要結婚,離開母親,男的娶女的,女的嫁男的。當時才三歲的銅鎖迴來後很鬱悶的樣子,他怎麽也想不通要為一個女人而離開親愛的媽媽。在我們解釋了人長大一定要結婚,要自己建立家庭時,他當即宣稱,他長大了就娶媽媽,永遠不分。妻子又好氣又好笑,解釋道,當你長大後,你是不需要母親為你洗澡、做飯、疊床、為你讀書哄你睡覺的……
可是我出去時,你得牽著我的手過馬路吧。兒子說。
那時你長大了,就不需要了,再說,媽媽老了,哪裏還有力氣牽你的手過馬路?
可是——兒子猶豫了一下,說,可你老了,不是需要我來牽你的手過馬路嗎?
解釋不通後,妻隻好說她已經嫁給了我。銅鎖當即理直氣壯地說,你們可以離婚。他說,我們小班(幼稚園)就有三個父母離婚的,他們都和媽媽生活。
在知道了奶奶對於我的重要性後,六歲的兒子不知道是真理解了我,還是裝著理解了我,調皮搗蛋的次數明顯減少了。就在我離開的前一天,他突然問,你的媽媽會死嗎?我點點頭。
死了又怎麽樣?兒子一臉好奇地問。
死亡就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知道,離開了我們,可到哪裏去了呢?兒子固執地問。
我怔了一下,發現六歲的兒子正把我引向我竭力迴避的深淵。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死亡的氣息。戰爭片中死亡變成了家常便飯,每天的新聞都告訴我們有多少人死在車輪下,又有多少人從高樓上跳下來,連安徒生童話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也都是被死亡事件串聯起來的。那些死亡都是終結和失敗的同義詞,沒有人去更深地追究。
和六歲的兒子討論這個問題顯然為時尚早,我說,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銅鎖眨了眨眼睛,突然問:我的媽媽也會死亡,也會永遠離開我嗎?
我大吃一驚,這才知道兒子其實並不關心我的媽媽,他隻是在關心自己的媽媽。我告訴她,你的媽媽還年輕,又沒有生病,當然不會死的。
是不會死,還是現在不會死?她生病了,她老了,會不會死?兒子稚嫩麵孔上流露出的疑惑和害怕霎那間觸碰到我心靈深處。
關於生與死,我自認為一直深有體會和研究。我生命中經曆過那幾堂生與死的課程深入我心,成為我所受教育中最精華的部分,至今還影響我人生的軌跡。而我也曾經在死亡的陰影下思考和寫作……
可是當得知母親得了白血病後,我心裏卻一直在迴避“死亡”這個陰森可怖的字眼——隻因我對死亡一無所知,也不願意去深想……
那一個月讓我知道什麽叫度月如年。我隻能靠電話和母親保持聯係,可又無法說盡心裏的話。據哥哥姐姐說,母親對自己的病雖然知道一些,但可能仍然不知道最壞的結果。母親這些天也不再追問自己的病,也安靜了很多,隻是經常一個人陷入沉思,讓哥哥姐姐看著心裏難過。
我有幾次想談母親的病,並試著安慰她。可是不知道是母親天生樂觀,還是本能的抵抗心理,又或者是她在反過來為我著想,總之,我開口還沒有說上兩句,母親竟然反過來開始安慰我,又很快把話題轉移到我的家庭上。
說來說去,母親最擔心的還是兒女,她說我的兒子們還小,我不能說迴去就迴去,更不要一衝動就辭掉工作。她說,如果我真孝順,就好好陪伴她的兩個孫子長大,她又反複告誡,要教他們學好中文。她說在廣州家裏的床底下,她保存了一套共二十五本的《中國十大名著》,她希望兩個孫子長大後能夠看得懂……
母親的話讓我不知道說什麽。
這些日子,我常常陷入迷惘之中,有時覺得母親得了絕症這件事隻是某個醫生的誤診,又或者是一場夢。有好幾個早上,我從深深的悲傷中驚醒,睜開眼,使勁掐一下自己,覺得好像剛剛做了一場噩夢,於是我衝出臥室,想盡快讓自己從噩夢中迴到現實,——直到看見桌子上鋪滿的白血病資料和母親的化驗單才意識到,原來現實正是一場無法醒來的噩夢……
八月底複查的結果表明,母親血液中的癌細胞在繼續升高,糖尿病也在惡化,無法使用消炎藥,使用幾個中醫藥方也沒有什麽顯著療效,保守療法已經束手無策。
我再次來到澳洲白血病專家的家裏,給他看了最新的化驗數據。我說我馬上迴去,問他有沒有國外的新藥可以帶迴去。他說那隻是輔助治療,或者減輕痛苦的,按照澳洲規定,他不能給我開這些藥。不過,他寫下了藥的名字,讓我到香港和北京了解一下是否可以買到。他又談到,慢性的白血病可以用一些藥物抑製,但母親生的這種白血病隻能使用化療。就她的身體和年歲來說,不做化療大概半年左右,做了化療可能多活一段時間,也可能經受不了兩個月殘酷的化療——
這樣說我迴去也隻能陪著母親等死?我們根本沒有勝算?我迴去能幫上什麽忙,有什麽意義?我對已經成為我朋友的澳洲專家大聲喊道。
他微微搖了搖頭,示意我冷靜,然後盯著我說,不,我可沒有說你迴去沒有什麽意義,你可以和你母親一起去麵對白血病和死亡。
麵對死亡?我抗辯道,不,我要戰勝死亡。
戰勝死亡?他好像沒有聽懂,細細品味了這幾個字,隨即肯定地點了點頭,是的,楊先生,你可以迴去和你母親一起去戰勝死亡!我絕對相信你有這個能力。沒有人比你更適合這個任務。
這次我反而怔住了。
這位英格蘭裔的血液專家凝視了我一會,歎了口氣,幽幽地說,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卻並不是無法戰勝的!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能夠和你母親一起戰勝死亡的話,肯定非你莫屬。楊先生,我為你母親祈禱,祝你一路順風,也祝你母親一路順風……
專家的話讓我覺得莫名其妙,聽他的口氣,我母親的病很難痊愈,最終的死亡無法避免,可是他卻一本正經地相信我可以和母親一起戰勝死亡,我能不糊塗嗎。
不過,我並沒有時間去深思。離開專家的家時,我知道自己留在澳洲的任務已經完成,我要立即飛迴母親的身邊。當我決定了飛迴母親身邊時,有那麽一瞬間,我突然感覺到,隻要有我在母親身邊,沒有什麽是我們克服不了的,癌魔和死亡也會知難而退。
* * *
得知母親身患絕症而不得不留在悉尼的時候兩個兒子成為我最好的安慰。
大兒子出生在中國。當時我參加工作不久,正是幹勁衝天的時候,經常出差。孩子長到兩歲,我和他在一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孩子兩歲後,我又到香港工作,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時間就更少了。一九九七年香港迴收後,我到美國工作,那時我才有能力帶妻兒一起前往。兒子到美國時不到五歲。兩年後,我們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雖然他們在移民歸化時都有了比較順口的英文名字,但這些年我們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小名,大的叫鐵蛋,小的叫銅鎖。這名字有濃濃的家鄉味道,是母親幫著取的。她說鐵蛋可以到處滾動,但卻摔不壞。銅鎖則是我們家鄉農村以前常用的一種曆史悠久的鎖扣,母親希望這個鎖扣能夠鎖住生在異鄉的兒子的根,期望他不會忘記故鄉老家。
大兒子鐵蛋兩年前考上了澳大利亞最好的精英中學,至今成績仍名列前茅。他眉清目秀,外柔內剛,不但是國際象棋好手,也早就是跆拳道黑帶高手了。小兒子銅鎖生得虎頭虎腦,六歲時已經知道各種體育活動項目和形形色色的調皮搗蛋伎倆,經常會在學校弄出一些被罰站的事。在我的印象中,小兒子銅鎖身上的擦傷、碰傷幾乎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嚴重時,幾乎每兩天就要掛一次彩。
銅鎖出生後,我決定親自照顧他。最初的原因是一時之間請不到合適的保姆,隨後就出現了多個原因,例如我已經不忍心把給我帶來巨大樂趣的兒子交給保姆撫養,自己卻去幹那些枯燥的賺錢的工作。接下來兩年,我暫時放下工作,和兒子一起度過了兩年。
至今我還認為,這一生中過得最有意義的兩年是把小兒子從不會翻身不會笑的嬰兒帶到會說話,會走路,會到處給我惹麻煩。
不久前有一次我去應聘一個高級職位,我的豐富多彩的簡曆顯然給負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後他懷著羨慕的表情問我,幹過這麽多重要的工作,覺得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是哪一個?又是哪一個工作經曆讓我覺得能夠勝任他們正在應聘的工作崗位?我指了指長長的簡曆中那顯然被他忽略了的兩年經曆:在家帶孩子、看書和思考人生。
那位負責人以為我在調侃他,不解中帶點不滿。我隻向他解釋了一半就停了下來,我知道他聽不懂我在說什麽。事實上,我說的是實話。陪伴剛剛出世的小銅鎖走過的兩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多彩的經曆,那兩年是我人生裏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驛站。這之前我匆匆忙忙走過了差不多一半的人生,自以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跟著人流和時代潮流隨波逐流……是新出世的兒子讓我暫時停下來的。我停下,懷裏抱著稚嫩的兒子,迴首過去展望未來,也開始思考現在。那兩年不但改變了我很多想法,也讓我理解了自己的父母,讓我更清楚地看到了過去和未來。
那兩年是我人生的分水嶺,我的一生從此而改變——我相信,沒有親手為嬰兒換尿布、喂孩子吃米糊、讓哭鬧的小寶貝枕著自己的手臂入睡的男人們,永遠搞不清我在說什麽……
* * *
兩個兒子都感覺到我好像變了一個人。鐵蛋已經到了觀察父母並對父母保持一定距離的階段,他不會主動和我交談,我還是找個機會和他談起奶奶的病和我即將迴去陪伴她的事。向中學二年級的鐵蛋解釋起來比較容易。他有圖書館和互聯網。每當他遇到了不懂的事,他就會立即從互聯網上找到答案,如果想進一步深入,他就會從圖書館借一包書迴來。比起父母的解釋,這個年齡的孩子更相信互聯網和圖書館。
如何向銅鎖解釋呢?他上小學一年級,似懂非懂。看到我每天愁眉苦臉,也稍微收斂了一點,但也隻是外表收斂了而已。有事沒事,他都會在我麵前轉悠,盯著我的臉觀察。
要飛迴中國的前幾天,我找到機會告訴他,我要迴去看你的奶奶。她生病了,很嚴重,我必須迴去為她尋求最好的治療和最好的照顧,我要陪伴她一陣子,我暫時不能和你在一起,你要好好聽媽媽的話……
奶奶很重要嗎?兒子問。銅鎖兩歲後,我又開始東奔西走,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他顯然對我又要離開感到不解和不滿。
銅鎖前後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不超過一個月,而且是在他一歲的時候,自然沒有什麽印象,可能也沒有什麽概念。而且他生在澳洲長在澳洲,他的同學中,幾乎沒有人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的。
我想了想,隻好這樣解釋道,你的奶奶就是我的媽媽。我指著妻子告訴他,我的媽媽就像你的媽媽對於你一樣重要。
這一下子銅鎖立即明白過來,小臉上出現了“悚然動容”的誇張表情。對於他,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他的媽媽更重要的了。他一天不見媽媽就失魂落魄的樣子。上幼稚園時,老師講到孩子長大後都要結婚,離開母親,男的娶女的,女的嫁男的。當時才三歲的銅鎖迴來後很鬱悶的樣子,他怎麽也想不通要為一個女人而離開親愛的媽媽。在我們解釋了人長大一定要結婚,要自己建立家庭時,他當即宣稱,他長大了就娶媽媽,永遠不分。妻子又好氣又好笑,解釋道,當你長大後,你是不需要母親為你洗澡、做飯、疊床、為你讀書哄你睡覺的……
可是我出去時,你得牽著我的手過馬路吧。兒子說。
那時你長大了,就不需要了,再說,媽媽老了,哪裏還有力氣牽你的手過馬路?
可是——兒子猶豫了一下,說,可你老了,不是需要我來牽你的手過馬路嗎?
解釋不通後,妻隻好說她已經嫁給了我。銅鎖當即理直氣壯地說,你們可以離婚。他說,我們小班(幼稚園)就有三個父母離婚的,他們都和媽媽生活。
在知道了奶奶對於我的重要性後,六歲的兒子不知道是真理解了我,還是裝著理解了我,調皮搗蛋的次數明顯減少了。就在我離開的前一天,他突然問,你的媽媽會死嗎?我點點頭。
死了又怎麽樣?兒子一臉好奇地問。
死亡就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知道,離開了我們,可到哪裏去了呢?兒子固執地問。
我怔了一下,發現六歲的兒子正把我引向我竭力迴避的深淵。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死亡的氣息。戰爭片中死亡變成了家常便飯,每天的新聞都告訴我們有多少人死在車輪下,又有多少人從高樓上跳下來,連安徒生童話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也都是被死亡事件串聯起來的。那些死亡都是終結和失敗的同義詞,沒有人去更深地追究。
和六歲的兒子討論這個問題顯然為時尚早,我說,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銅鎖眨了眨眼睛,突然問:我的媽媽也會死亡,也會永遠離開我嗎?
我大吃一驚,這才知道兒子其實並不關心我的媽媽,他隻是在關心自己的媽媽。我告訴她,你的媽媽還年輕,又沒有生病,當然不會死的。
是不會死,還是現在不會死?她生病了,她老了,會不會死?兒子稚嫩麵孔上流露出的疑惑和害怕霎那間觸碰到我心靈深處。
關於生與死,我自認為一直深有體會和研究。我生命中經曆過那幾堂生與死的課程深入我心,成為我所受教育中最精華的部分,至今還影響我人生的軌跡。而我也曾經在死亡的陰影下思考和寫作……
可是當得知母親得了白血病後,我心裏卻一直在迴避“死亡”這個陰森可怖的字眼——隻因我對死亡一無所知,也不願意去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