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元人的算計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四月將近,沛縣積雪已經融化的差不多了,積雪融化的寒冷並沒有讓百姓們苦不堪言,有了蜂窩煤,百姓們這個冬天過的極為舒坦。
並且,杜明等人靠著將蜂窩煤這一產業在京師周邊推行,已經將江南等地富庶人家家裏的火源給取代了五成以上。
“沒想到光是爐子就短時間迴本了。”
杜明撫著自己的大肚子,笑眯眯的說道。
高岩也撫須,點頭道:“大人果然是生財有道啊,有了蜂窩煤,咱們可謂是坐著數錢。”
朱青皺眉抿嘴,將還剩一小半的藥碗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擦了擦嘴,淡淡道:“蜂窩煤一出,各地的樵夫都有失業的風險,你們在行商走商的時候,多注意注意當地樵夫的失業情況。”
“能夠給這些樵夫們一個做工的位置是最好的,咱們雖然賺錢,但也不能害死別人。”
杜明等人顯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朱青歎了口氣。
自己確實不是純粹的生意人,還是不夠狠啊!
將杜明等人聚在一起就是為了災區後續的安置,災民們現在基本上已經有了居住的地方,很多災民已經在蜂窩煤廠工作,每日光是災區就能出產幾萬塊蜂窩煤,這些蜂窩煤除了供災區使用,還能銷往西邊的開封洛陽等地。
商人們也已經聞到了商機,幾個人分好了各自所負責的地盤,都去自己建立倉庫囤貨,因為一到冬天道路受阻,到時候倉庫的蜂窩煤就會成為炙手可熱的寶貝。
今年沒賺到這個錢,但是來年可就是賺全天下人的錢了。
災民肯定有一部分要放迴去種地的,而且數量不能太少。
對於農耕文明,耕種還是主要的。
…
朱標在大家會議結束之後匆匆而來。
“老師,耿將軍抓到了元人的商隊!”
朱青驚了下:“元人的商隊?運的什麽貨物?在哪碰到的?”
“糧食,在山東益都碰到的!”
“益都?”朱青這迴似乎察覺到了什麽,飛快道:“快,帶我去看輿圖。”
朱標將朱青推去旁邊的房間,房間的牆上掛著一幅寬大的輿圖,朱青道:“益都靠海,有不少港口,商隊往這走,是要坐船出海。”
朱標錯愕道:“元人買這麽多糧食做什麽,之前曹州、徐州、泰安的糧食都被他們買了,為什麽他們還要糧食?”
朱青冷笑:“還能是什麽,元人怕是要動高麗。”
…
“不可能!”
常遇春一拍桌子,聲音沉重的道:“絕不可能!元人不派兵馬重兵防守我大明,怎麽可能會去攻打高麗?就算是要打高麗,也會遣重兵防範我大明。”
朱青皺眉道:“可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元人要打高麗,糧食從益都出海,很有可能是前往錦州,這麽多糧食去錦州,……”
常遇春盯著朱青道:“他們沒有打高麗的資本,更沒有那個膽子!”
“你知不知道,元人內部也不穩定!他們是不可能一條心去打高麗的,並且擴廓跟元帝之間素來不合……”
朱青淡淡道:“若是他們重歸於好呢?”
常遇春愣住。
朱青深吸一口氣,道:“元人如今逃往北邊,雖然在大局上麵來說劣勢巨大,可換句話說,我大明也失去了對他們的情報,從去年十一月降雪到現在,常帥已經多久沒有得到元人的消息了?”
“這……”常遇春心裏咯噔了一下,朱青確實沒說錯,一入冬元人就會老實起來,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元人沒法在大雪天打仗,漢人更不可能在大雪天入草原。
從去年的十一月開始,他確實已經沒有確切的得到過元人的情報。
即便是元人之中的內應,也沒有送迴來消息。
朱標這時候也提了一嘴,道:“孤在京師的時候,聽父皇提起過,說今年高麗並沒有向朝廷朝貢。”
常遇春一下子大感不妙。
“難道說……”
朱青點頭:“元人怕是已經在高麗國邊界線上布置了。”
常遇春一下子心跳加快,若這是真的,那麽很有可能此時的晉西北就是空的,即便不是空的,那也沒多少軍隊,因為元人想要打一個閃電戰,出兵人數就不可能太少。
“常帥,元人還有多少軍隊?”朱青問道。
常遇春沉吟道:“王保保手裏最少七萬兵馬,納哈出防守東北,最少也有五萬兵馬,關中的李思齊、張良弼等人手裏也有不下於五萬的兵馬。”
“若是要打高麗,需要多少兵馬?”
常遇春幾乎沒有猶豫的道:“十萬之數!高麗雖勢弱,但這麽多年也積蓄了不小的實力,尤其是王隅在位之後,更是堅壁清野,一麵討好我大明,一麵又跟元人曖昧。”
“想要拿下高麗,少了十萬兵馬,不可能。”
聽到常遇春的迴答,朱青也隱隱懷疑自己的判斷。
按照常遇春說的數字,那麽十萬就是王保保能夠拿出來的兵馬極限,跟納哈出合兵打高麗,也就是說大同跟河套隻有兩萬多兵馬把守。
他王保保憑什麽?
誰會這麽大心髒的去幹這事?
而且……打一個高麗,有必要嗎?
曆史上可沒出現這種事,到底是哪裏發生了改變呢?
一連串的疑問讓朱青都有些懷疑了,他沉思了許久,常遇春看著朱青的樣子,皺眉道:“即便是元人出兵高麗,我們也沒法立馬做出動作,現在我大明兵馬都駐紮在太原、真定、保定一代,想要動兵,少了陛下的手諭,幾乎不可能。”
朱青沉吟道:“若是能夠一舉拿下綏德跟延安呢?”
常遇春瞪著眼睛怒道:“那還要你說?若是能拿下,那關中等地就是大明的囊中之物。”
朱青知道這個東西的重要性。
隻要逼近關中,就能破了關中的潼關天險,隻要破潼關,關中之地就盡在掌握!
所以現在有一個選擇題擺在常遇春和朱青麵前。
到底是冒險西進試一試,還是就這麽幹等著朝廷做判斷。
朱青道:“若是能夠借著這個機會從元人身上咬塊肉……”
常遇春起身道:“此事事關重大,我即刻去書中樞。”
並且,杜明等人靠著將蜂窩煤這一產業在京師周邊推行,已經將江南等地富庶人家家裏的火源給取代了五成以上。
“沒想到光是爐子就短時間迴本了。”
杜明撫著自己的大肚子,笑眯眯的說道。
高岩也撫須,點頭道:“大人果然是生財有道啊,有了蜂窩煤,咱們可謂是坐著數錢。”
朱青皺眉抿嘴,將還剩一小半的藥碗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擦了擦嘴,淡淡道:“蜂窩煤一出,各地的樵夫都有失業的風險,你們在行商走商的時候,多注意注意當地樵夫的失業情況。”
“能夠給這些樵夫們一個做工的位置是最好的,咱們雖然賺錢,但也不能害死別人。”
杜明等人顯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朱青歎了口氣。
自己確實不是純粹的生意人,還是不夠狠啊!
將杜明等人聚在一起就是為了災區後續的安置,災民們現在基本上已經有了居住的地方,很多災民已經在蜂窩煤廠工作,每日光是災區就能出產幾萬塊蜂窩煤,這些蜂窩煤除了供災區使用,還能銷往西邊的開封洛陽等地。
商人們也已經聞到了商機,幾個人分好了各自所負責的地盤,都去自己建立倉庫囤貨,因為一到冬天道路受阻,到時候倉庫的蜂窩煤就會成為炙手可熱的寶貝。
今年沒賺到這個錢,但是來年可就是賺全天下人的錢了。
災民肯定有一部分要放迴去種地的,而且數量不能太少。
對於農耕文明,耕種還是主要的。
…
朱標在大家會議結束之後匆匆而來。
“老師,耿將軍抓到了元人的商隊!”
朱青驚了下:“元人的商隊?運的什麽貨物?在哪碰到的?”
“糧食,在山東益都碰到的!”
“益都?”朱青這迴似乎察覺到了什麽,飛快道:“快,帶我去看輿圖。”
朱標將朱青推去旁邊的房間,房間的牆上掛著一幅寬大的輿圖,朱青道:“益都靠海,有不少港口,商隊往這走,是要坐船出海。”
朱標錯愕道:“元人買這麽多糧食做什麽,之前曹州、徐州、泰安的糧食都被他們買了,為什麽他們還要糧食?”
朱青冷笑:“還能是什麽,元人怕是要動高麗。”
…
“不可能!”
常遇春一拍桌子,聲音沉重的道:“絕不可能!元人不派兵馬重兵防守我大明,怎麽可能會去攻打高麗?就算是要打高麗,也會遣重兵防範我大明。”
朱青皺眉道:“可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元人要打高麗,糧食從益都出海,很有可能是前往錦州,這麽多糧食去錦州,……”
常遇春盯著朱青道:“他們沒有打高麗的資本,更沒有那個膽子!”
“你知不知道,元人內部也不穩定!他們是不可能一條心去打高麗的,並且擴廓跟元帝之間素來不合……”
朱青淡淡道:“若是他們重歸於好呢?”
常遇春愣住。
朱青深吸一口氣,道:“元人如今逃往北邊,雖然在大局上麵來說劣勢巨大,可換句話說,我大明也失去了對他們的情報,從去年十一月降雪到現在,常帥已經多久沒有得到元人的消息了?”
“這……”常遇春心裏咯噔了一下,朱青確實沒說錯,一入冬元人就會老實起來,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元人沒法在大雪天打仗,漢人更不可能在大雪天入草原。
從去年的十一月開始,他確實已經沒有確切的得到過元人的情報。
即便是元人之中的內應,也沒有送迴來消息。
朱標這時候也提了一嘴,道:“孤在京師的時候,聽父皇提起過,說今年高麗並沒有向朝廷朝貢。”
常遇春一下子大感不妙。
“難道說……”
朱青點頭:“元人怕是已經在高麗國邊界線上布置了。”
常遇春一下子心跳加快,若這是真的,那麽很有可能此時的晉西北就是空的,即便不是空的,那也沒多少軍隊,因為元人想要打一個閃電戰,出兵人數就不可能太少。
“常帥,元人還有多少軍隊?”朱青問道。
常遇春沉吟道:“王保保手裏最少七萬兵馬,納哈出防守東北,最少也有五萬兵馬,關中的李思齊、張良弼等人手裏也有不下於五萬的兵馬。”
“若是要打高麗,需要多少兵馬?”
常遇春幾乎沒有猶豫的道:“十萬之數!高麗雖勢弱,但這麽多年也積蓄了不小的實力,尤其是王隅在位之後,更是堅壁清野,一麵討好我大明,一麵又跟元人曖昧。”
“想要拿下高麗,少了十萬兵馬,不可能。”
聽到常遇春的迴答,朱青也隱隱懷疑自己的判斷。
按照常遇春說的數字,那麽十萬就是王保保能夠拿出來的兵馬極限,跟納哈出合兵打高麗,也就是說大同跟河套隻有兩萬多兵馬把守。
他王保保憑什麽?
誰會這麽大心髒的去幹這事?
而且……打一個高麗,有必要嗎?
曆史上可沒出現這種事,到底是哪裏發生了改變呢?
一連串的疑問讓朱青都有些懷疑了,他沉思了許久,常遇春看著朱青的樣子,皺眉道:“即便是元人出兵高麗,我們也沒法立馬做出動作,現在我大明兵馬都駐紮在太原、真定、保定一代,想要動兵,少了陛下的手諭,幾乎不可能。”
朱青沉吟道:“若是能夠一舉拿下綏德跟延安呢?”
常遇春瞪著眼睛怒道:“那還要你說?若是能拿下,那關中等地就是大明的囊中之物。”
朱青知道這個東西的重要性。
隻要逼近關中,就能破了關中的潼關天險,隻要破潼關,關中之地就盡在掌握!
所以現在有一個選擇題擺在常遇春和朱青麵前。
到底是冒險西進試一試,還是就這麽幹等著朝廷做判斷。
朱青道:“若是能夠借著這個機會從元人身上咬塊肉……”
常遇春起身道:“此事事關重大,我即刻去書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