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踩皇帝的尾巴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青還想讓常遇春幫忙查一查官道被毀的事情,不過看現在常遇春的狀態,似乎有點難。
常遇春雖然手裏有調動北地大軍的權利,不過這種針對大局勢的軍隊移動,即便是他也要詢問中樞的意見。
但是朱青的內心卻按捺不住。
晉西北那是一片片的煤山啊!
並且,河套那片地方要是能輕易拿下來,其戰略價值跟地理價值都無法估量。
…
過了兩天,朱青找到了準備返迴保定的常遇春。
“你來尋我作甚?”
常遇春正在軍營裏觀看輿圖,見到朱青到來,倒也不好趕走他。
朱青盯著常遇春道:“常帥不知道下官來為了什麽?”
他目光十分深邃,帶著一抹不明意味的笑容,讓常遇春覺得這家夥似乎沒安好心。
常遇春自然知道朱青想要什麽,平定山西,奪取河套,這樣的開疆之功哪個臣子不想要?即便是他常遇春,也想要!
雖然他已經位極人臣,可到底隻是這一代的富裕。
要是能夠立下不世之功,即便是將來的子孫,也會承載著他常遇春的恩蔭而繼續富貴下去。
這是德,與功不同,功隻可讓他富貴,而德卻能讓幾代人甚至幾十代傳承下去。
“這不是小事。”常遇春道。
朱青盯著常遇春,緩緩道:“常帥應該比誰都清楚這份功勞,這份功勞,不是一個將領就能吃下來的,常帥現在上奏迴去,無非就是想要將大的功勞丟給皇帝,可恕我直言,常帥您在怕什麽呢?”
麵對常遇春,朱青也是開門見山了。
有朱標的這一層關係在,常遇春和其他勳貴是不同的。
常遇春微眯眼睛,冷笑道:“這些話,是你自己要問的?”
朱青點頭。
常遇春坐立了一會,緩緩放下手裏的信函,語氣冷漠的道:“你當然不知道我在怕什麽,因為你問出這個問題,我隻會覺得你幼稚。”
“你幼稚在你低估了皇位的權利,幼稚在你低估了人心的貪婪。”
“功勞是大,卻也要有命去享受,若是我常遇春不需要皇帝的指示就能打勝仗,開疆裂土,那皇帝的威嚴何在?將,終究隻是皇帝手裏的刀劍,刀劍砍向哪,是需要皇帝下命令的。”
“淮西人確實勢大,可以說是權傾朝野,可馬上一到和平之年,將領又能如何?昔日杯酒釋兵權之事猶曆曆在目,你難道要我拿著腦袋跟上位拚一拚?”
“朱青啊朱青,你確實是聰明絕頂,可你還是小看了權力……”
常遇春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朱青。
“本帥不會抗旨出兵的。”
…
朱青麵對常遇春的逐客令,笑問道:“常帥是覺得,和平之年,馬放南山,歸田卸甲是應該的?可為何,本官卻覺得,和平之年,更應該兵強馬壯呢?”
“而在本官看來,所謂的‘權力’,不過是你們的臆想!你們臆想皇帝會因為權勢而忌憚你們,會因為天下安定之後的大治而除掉你們這些兄弟,那你們何嚐想過……”
“勳貴們魚肉百姓、欺壓下層的時候,也是給皇帝難堪?”
常遇春麵色頓時有些陰沉下來。
朱青緩緩冷笑道:“確實,如你們所說,任何人都不該卸磨殺驢,你們為天下安定出了死力氣,是該享受幾分優於常人的生活。”
“可你們是怎麽做的呢?”
“養死士、養忠仆、家中嬌妻美妾無數,金銀浮財更是滿倉皆是,欺壓百姓,魚肉鄉裏,從百姓手裏強賣土地,開設賭坊,夥同地方流匪……”
朱青一口氣說了許多勳貴們幹的壞事。
常遇春的臉色肉眼可見的蒼白了幾分。
朱青聲音鑿鑿,怒斥道:“你們隻想著陛下會忌憚你們,可你們做的哪一件事,不讓一個皇帝為之忌憚?你們的錢財,你們的部曲,你們的土地,哪一個不是養兵屯馬的必需品?”
“他是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不是你們淮西人的皇帝,你們怕他,為什麽還要偏偏在他的尾巴上踩來踩去?”
“常帥,你說的不錯,你們是皇帝手裏的刀劍。可你見過自己的手裏的刀劍不聽命令的砍向主子想要保護的那些人?”
朱青深吸一口氣:“此次出兵是拿下晉西北的好機會,根據那幾個商人們給出的消息,今日從錦州往返的私船不少,運送的都是些北地的皮子,在北平換成了糧食。”
“基本可以確定,元人要向高麗動手了。”
“我言盡於此,常帥……早下決定吧。”
…
朱元璋殺武勳,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些人實在是過於囂張了,他朱元璋坐天下,是給天下百姓當這個皇帝,他所顧忌的,除了自己這些老兄弟,更多是要顧忌蒼生的生計。
按理來說,隻要你老老實實的,別拉幫結夥的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到底還是能存活下來的。
可勳貴們怎麽做的?
這才洪武二年,京師就已經到處有欺壓百姓的事情發生。
地方上到底是個什麽情況都還沒人知道,但肯定不會比京師好到哪兒去。
朱青想到了湯和。
現如今的湯和確實是被酒色給沉迷住了,在京師耀武揚威,囂張至極。要不是因為朱元璋後來的一記當頭棒喝,湯和不一定能夠醒轉過來。
洪武三年湯和封爵的時候,朱元璋有意敲打敲打當時日漸囂張的湯和,特意隻給了他一個侯爵,湯和不滿,還將朱元璋派去宣旨的人給揍了,也就是那次,朱元璋直接將湯和丟去了雲南,一呆就是許多年,後來湯和立了功,在朱元璋跟前好好道了歉,才算是拿迴了自己的公爵。
而後的湯和看清了大局勢,從此變得謹小慎微,不光在自己生病之後遣散了小妾上百人,更是將朝廷的賞賜給分發給了地方上的百姓,還經常穿著布衣在民間巡訪,為朱元璋搜集各地的一些民情。
而後,善終。
從這一個例子就足以證明,朱元璋並不是那種見人就殺的人。
對於湯和這個醒悟的老兄弟,他並沒有舉起屠刀。
而相較於其他的勳貴,一邊口中喊著皇帝無義,一邊又做著天怒人怨的事情。
常遇春雖然手裏有調動北地大軍的權利,不過這種針對大局勢的軍隊移動,即便是他也要詢問中樞的意見。
但是朱青的內心卻按捺不住。
晉西北那是一片片的煤山啊!
並且,河套那片地方要是能輕易拿下來,其戰略價值跟地理價值都無法估量。
…
過了兩天,朱青找到了準備返迴保定的常遇春。
“你來尋我作甚?”
常遇春正在軍營裏觀看輿圖,見到朱青到來,倒也不好趕走他。
朱青盯著常遇春道:“常帥不知道下官來為了什麽?”
他目光十分深邃,帶著一抹不明意味的笑容,讓常遇春覺得這家夥似乎沒安好心。
常遇春自然知道朱青想要什麽,平定山西,奪取河套,這樣的開疆之功哪個臣子不想要?即便是他常遇春,也想要!
雖然他已經位極人臣,可到底隻是這一代的富裕。
要是能夠立下不世之功,即便是將來的子孫,也會承載著他常遇春的恩蔭而繼續富貴下去。
這是德,與功不同,功隻可讓他富貴,而德卻能讓幾代人甚至幾十代傳承下去。
“這不是小事。”常遇春道。
朱青盯著常遇春,緩緩道:“常帥應該比誰都清楚這份功勞,這份功勞,不是一個將領就能吃下來的,常帥現在上奏迴去,無非就是想要將大的功勞丟給皇帝,可恕我直言,常帥您在怕什麽呢?”
麵對常遇春,朱青也是開門見山了。
有朱標的這一層關係在,常遇春和其他勳貴是不同的。
常遇春微眯眼睛,冷笑道:“這些話,是你自己要問的?”
朱青點頭。
常遇春坐立了一會,緩緩放下手裏的信函,語氣冷漠的道:“你當然不知道我在怕什麽,因為你問出這個問題,我隻會覺得你幼稚。”
“你幼稚在你低估了皇位的權利,幼稚在你低估了人心的貪婪。”
“功勞是大,卻也要有命去享受,若是我常遇春不需要皇帝的指示就能打勝仗,開疆裂土,那皇帝的威嚴何在?將,終究隻是皇帝手裏的刀劍,刀劍砍向哪,是需要皇帝下命令的。”
“淮西人確實勢大,可以說是權傾朝野,可馬上一到和平之年,將領又能如何?昔日杯酒釋兵權之事猶曆曆在目,你難道要我拿著腦袋跟上位拚一拚?”
“朱青啊朱青,你確實是聰明絕頂,可你還是小看了權力……”
常遇春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朱青。
“本帥不會抗旨出兵的。”
…
朱青麵對常遇春的逐客令,笑問道:“常帥是覺得,和平之年,馬放南山,歸田卸甲是應該的?可為何,本官卻覺得,和平之年,更應該兵強馬壯呢?”
“而在本官看來,所謂的‘權力’,不過是你們的臆想!你們臆想皇帝會因為權勢而忌憚你們,會因為天下安定之後的大治而除掉你們這些兄弟,那你們何嚐想過……”
“勳貴們魚肉百姓、欺壓下層的時候,也是給皇帝難堪?”
常遇春麵色頓時有些陰沉下來。
朱青緩緩冷笑道:“確實,如你們所說,任何人都不該卸磨殺驢,你們為天下安定出了死力氣,是該享受幾分優於常人的生活。”
“可你們是怎麽做的呢?”
“養死士、養忠仆、家中嬌妻美妾無數,金銀浮財更是滿倉皆是,欺壓百姓,魚肉鄉裏,從百姓手裏強賣土地,開設賭坊,夥同地方流匪……”
朱青一口氣說了許多勳貴們幹的壞事。
常遇春的臉色肉眼可見的蒼白了幾分。
朱青聲音鑿鑿,怒斥道:“你們隻想著陛下會忌憚你們,可你們做的哪一件事,不讓一個皇帝為之忌憚?你們的錢財,你們的部曲,你們的土地,哪一個不是養兵屯馬的必需品?”
“他是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不是你們淮西人的皇帝,你們怕他,為什麽還要偏偏在他的尾巴上踩來踩去?”
“常帥,你說的不錯,你們是皇帝手裏的刀劍。可你見過自己的手裏的刀劍不聽命令的砍向主子想要保護的那些人?”
朱青深吸一口氣:“此次出兵是拿下晉西北的好機會,根據那幾個商人們給出的消息,今日從錦州往返的私船不少,運送的都是些北地的皮子,在北平換成了糧食。”
“基本可以確定,元人要向高麗動手了。”
“我言盡於此,常帥……早下決定吧。”
…
朱元璋殺武勳,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些人實在是過於囂張了,他朱元璋坐天下,是給天下百姓當這個皇帝,他所顧忌的,除了自己這些老兄弟,更多是要顧忌蒼生的生計。
按理來說,隻要你老老實實的,別拉幫結夥的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到底還是能存活下來的。
可勳貴們怎麽做的?
這才洪武二年,京師就已經到處有欺壓百姓的事情發生。
地方上到底是個什麽情況都還沒人知道,但肯定不會比京師好到哪兒去。
朱青想到了湯和。
現如今的湯和確實是被酒色給沉迷住了,在京師耀武揚威,囂張至極。要不是因為朱元璋後來的一記當頭棒喝,湯和不一定能夠醒轉過來。
洪武三年湯和封爵的時候,朱元璋有意敲打敲打當時日漸囂張的湯和,特意隻給了他一個侯爵,湯和不滿,還將朱元璋派去宣旨的人給揍了,也就是那次,朱元璋直接將湯和丟去了雲南,一呆就是許多年,後來湯和立了功,在朱元璋跟前好好道了歉,才算是拿迴了自己的公爵。
而後的湯和看清了大局勢,從此變得謹小慎微,不光在自己生病之後遣散了小妾上百人,更是將朝廷的賞賜給分發給了地方上的百姓,還經常穿著布衣在民間巡訪,為朱元璋搜集各地的一些民情。
而後,善終。
從這一個例子就足以證明,朱元璋並不是那種見人就殺的人。
對於湯和這個醒悟的老兄弟,他並沒有舉起屠刀。
而相較於其他的勳貴,一邊口中喊著皇帝無義,一邊又做著天怒人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