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遷都
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 作者:狐狸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帥旗被射成刺蝟的第二天,兩軍又開戰,而在戰鬥中又出現了猛烈的大風,朝廷的軍隊又敗了。在這期間總共遇見了三次,這也讓朱棣更加堅信自己就是天命所歸。
後麵燕軍作戰都是屢戰屢勝,但是由於燕王兵力不足,所以主要還是占領北平、保定、永平這幾個地方。
直到建文三年(即1401年)冬,朱棣才決定直接率兵南下,直到建文四年(即1402年)六月十三,燕軍抵達金陵。穀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朱允炆在宮中放火,不知所終。而朱允炆的下落也成為千古之謎。
朱棣也在眾人的擁護下登基,次年改年號為永樂元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是從他爹朱元璋手上接的皇位,而不是朱允炆】
朱元璋“什麽鬼,咱不都死了四年了嗎”
【不管現實是怎樣,反正朱棣就說他是在洪武三十五年他爹朱元璋傳位給他,壓根就不承認朱允炆的皇位。而且他還改史,說他爹朱元璋素來不喜歡朱標,對他有多麽得喜歡,試圖隱瞞他得位不正的問題】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老四,你可真行”
朱樉:“老四,你說這話虧不虧心”
朱棣:“.......”
【同時他對於在建文年間被貶謫的官員都恢複官職,建文年間製定的與朱元璋當初製定的法規相悖的,也被廢除。力圖證明他得位之正,也許是因為這樣,為了證明自己,所以朱棣在國事上確實是非常努力,才能創造永樂盛世】
朱元璋:“你認真管理國事沒錯,但不至於這樣”
朱標也看著他的弟弟,相當無奈。
【說到明朝,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默默念了好幾次這句話,哈哈大笑,“不錯!不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有我大明的氣節。”
【而這句話的開始就得從永樂大帝朱棣得遷都開始】
朱標:“終於開始到四弟你的治世能力了,看看這永樂盛世是何種情況,哈哈哈!”
朱棣:“大哥.......”
朱元璋:“標兒說得沒錯,都好好看看。”
【由於之前朱棣當燕王時的領地在北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京,他在北平能夠做到的事更多。並且由於他登基後對於朱允炆一脈的清算,南方士族的清算,所以南方對於他的認同感也沒有北方強。而且當時已經沒有有能力的藩王了,如果定都在南方,朱棣肯定還得再封藩王,不利於大明的統治。而且北方那邊也不能不要,燕雲十六洲是抵禦外族非常重要的屏障,如果丟失,很有可能會落得和宋朝得下場,於是朱棣想要遷都北平。
可以說朱棣遷都北京的根本原因是北京特殊的地理條件,遷都北京有助於大明王朝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控製。
另外遷都北京對朱棣的統治也有著重大意義,“靖難之役”時朱棣曾經對南京的大臣進行過殘酷的屠殺,這雖然震懾了建文帝一朝的大臣,但也使他失去了南京士族的擁戴。
北平是朱棣過去的封地,在那裏有很多朱棣之前的舊部。這對於加強統治來說十分有利。
京杭大運河一定程度上的確促進了沿岸的經濟發展,促進了遷都北京的順利進行,但是明成祖遷都的根本原因在於北京的軍事意義。
而朱棣這一遷都,也導致明朝得政治中心轉移,有力地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這樣整個朝堂將會直麵外敵的入侵,麵對敵人的入侵,便會選擇與其對戰,而不是逃跑,不至於使北方落於外敵手中,有利於北方經濟的發展】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看著天幕上大明的疆域以及都城的所在地不得不佩服,能有這樣的氣魄,這永樂帝確實擔得起第八名。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也佩服,但是他現在還在打匈奴的階段,自高祖定都長安,長安便是他大漢最重要的地方。他會去打匈奴,使匈奴滅亡,然後在地方這裏行政機構,但若要遷都,則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唐朝李淵時期
李淵看著明朝遷都的位置,這想著長安的位置。自己定都長安是很正確的決定,隻有往南遷的,哪裏還有往北遷的。
【但是呢,遷都也不是有一年、兩年能夠成功的。永樂元年,下詔改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永樂五年開始修建建北京的宮殿,直到永樂十九年,遷都才算基本完成。
除此之外,還有五征漠北,所以有很多人笑稱朱棣是明仁宗的征北大將軍】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出息了啊,還征北大將軍,你怎麽不知道做將軍呢?”
朱棣又被懟了,其他兄弟倒是看得開心,看老四出醜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明朝朱棣時期
此時朱棣已經出征過兩次了,取得的成績也很優秀,自信心爆棚。看到天幕說他五征漠北,是他兒子的征北大將軍他倒是無所謂,他要的就是殲滅蒙古,讓其不敢再侵犯大明。
【當初朱元璋是打退元朝,從而奪得的天下,但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人並沒有完全被其消滅,他們依然有著一股勢力,他們建立了北元。但是朱元璋時期並沒有與北元交惡,甚至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還曾幫助過朱棣。不過,這一和平時期很快便被打破,在永樂七年(即1409年),臚朐河一戰蒙古圍殲明朝十萬大軍。這讓心高氣傲的朱棣無法接受,於是,他決定親征漠北。
永樂八年(即1410年),朱棣第一次出征漠北,出動了空前的50萬大軍。這50萬大軍所需要的糧草都是一大筆數字,而這50萬大軍在出征幾個月後才遇到蒙古的大軍。所以此戰雖然贏了,但是消耗也是巨大的】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這蒙古族就像匈奴一樣困擾著一個國家的邊境,這朱棣選擇打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仗要打,可也得看怎麽打,應該盡量減少消耗,才是長久之計,不然國力如何能支撐。”
【而最成功的一次則是在永樂十二年的第二次出征】
朱棣“什麽!這居然是最成功的,那朕後麵的出征是稍差一點嗎?就不能是更成功的嗎?”,朱棣覺得有點傷心,他對接下來的北征也是信心十足,現在告訴他這一次居然是最好的,他接下來的北征都不如這次。
後麵燕軍作戰都是屢戰屢勝,但是由於燕王兵力不足,所以主要還是占領北平、保定、永平這幾個地方。
直到建文三年(即1401年)冬,朱棣才決定直接率兵南下,直到建文四年(即1402年)六月十三,燕軍抵達金陵。穀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朱允炆在宮中放火,不知所終。而朱允炆的下落也成為千古之謎。
朱棣也在眾人的擁護下登基,次年改年號為永樂元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是從他爹朱元璋手上接的皇位,而不是朱允炆】
朱元璋“什麽鬼,咱不都死了四年了嗎”
【不管現實是怎樣,反正朱棣就說他是在洪武三十五年他爹朱元璋傳位給他,壓根就不承認朱允炆的皇位。而且他還改史,說他爹朱元璋素來不喜歡朱標,對他有多麽得喜歡,試圖隱瞞他得位不正的問題】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老四,你可真行”
朱樉:“老四,你說這話虧不虧心”
朱棣:“.......”
【同時他對於在建文年間被貶謫的官員都恢複官職,建文年間製定的與朱元璋當初製定的法規相悖的,也被廢除。力圖證明他得位之正,也許是因為這樣,為了證明自己,所以朱棣在國事上確實是非常努力,才能創造永樂盛世】
朱元璋:“你認真管理國事沒錯,但不至於這樣”
朱標也看著他的弟弟,相當無奈。
【說到明朝,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默默念了好幾次這句話,哈哈大笑,“不錯!不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有我大明的氣節。”
【而這句話的開始就得從永樂大帝朱棣得遷都開始】
朱標:“終於開始到四弟你的治世能力了,看看這永樂盛世是何種情況,哈哈哈!”
朱棣:“大哥.......”
朱元璋:“標兒說得沒錯,都好好看看。”
【由於之前朱棣當燕王時的領地在北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京,他在北平能夠做到的事更多。並且由於他登基後對於朱允炆一脈的清算,南方士族的清算,所以南方對於他的認同感也沒有北方強。而且當時已經沒有有能力的藩王了,如果定都在南方,朱棣肯定還得再封藩王,不利於大明的統治。而且北方那邊也不能不要,燕雲十六洲是抵禦外族非常重要的屏障,如果丟失,很有可能會落得和宋朝得下場,於是朱棣想要遷都北平。
可以說朱棣遷都北京的根本原因是北京特殊的地理條件,遷都北京有助於大明王朝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控製。
另外遷都北京對朱棣的統治也有著重大意義,“靖難之役”時朱棣曾經對南京的大臣進行過殘酷的屠殺,這雖然震懾了建文帝一朝的大臣,但也使他失去了南京士族的擁戴。
北平是朱棣過去的封地,在那裏有很多朱棣之前的舊部。這對於加強統治來說十分有利。
京杭大運河一定程度上的確促進了沿岸的經濟發展,促進了遷都北京的順利進行,但是明成祖遷都的根本原因在於北京的軍事意義。
而朱棣這一遷都,也導致明朝得政治中心轉移,有力地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這樣整個朝堂將會直麵外敵的入侵,麵對敵人的入侵,便會選擇與其對戰,而不是逃跑,不至於使北方落於外敵手中,有利於北方經濟的發展】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看著天幕上大明的疆域以及都城的所在地不得不佩服,能有這樣的氣魄,這永樂帝確實擔得起第八名。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也佩服,但是他現在還在打匈奴的階段,自高祖定都長安,長安便是他大漢最重要的地方。他會去打匈奴,使匈奴滅亡,然後在地方這裏行政機構,但若要遷都,則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唐朝李淵時期
李淵看著明朝遷都的位置,這想著長安的位置。自己定都長安是很正確的決定,隻有往南遷的,哪裏還有往北遷的。
【但是呢,遷都也不是有一年、兩年能夠成功的。永樂元年,下詔改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永樂五年開始修建建北京的宮殿,直到永樂十九年,遷都才算基本完成。
除此之外,還有五征漠北,所以有很多人笑稱朱棣是明仁宗的征北大將軍】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出息了啊,還征北大將軍,你怎麽不知道做將軍呢?”
朱棣又被懟了,其他兄弟倒是看得開心,看老四出醜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明朝朱棣時期
此時朱棣已經出征過兩次了,取得的成績也很優秀,自信心爆棚。看到天幕說他五征漠北,是他兒子的征北大將軍他倒是無所謂,他要的就是殲滅蒙古,讓其不敢再侵犯大明。
【當初朱元璋是打退元朝,從而奪得的天下,但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人並沒有完全被其消滅,他們依然有著一股勢力,他們建立了北元。但是朱元璋時期並沒有與北元交惡,甚至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還曾幫助過朱棣。不過,這一和平時期很快便被打破,在永樂七年(即1409年),臚朐河一戰蒙古圍殲明朝十萬大軍。這讓心高氣傲的朱棣無法接受,於是,他決定親征漠北。
永樂八年(即1410年),朱棣第一次出征漠北,出動了空前的50萬大軍。這50萬大軍所需要的糧草都是一大筆數字,而這50萬大軍在出征幾個月後才遇到蒙古的大軍。所以此戰雖然贏了,但是消耗也是巨大的】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這蒙古族就像匈奴一樣困擾著一個國家的邊境,這朱棣選擇打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仗要打,可也得看怎麽打,應該盡量減少消耗,才是長久之計,不然國力如何能支撐。”
【而最成功的一次則是在永樂十二年的第二次出征】
朱棣“什麽!這居然是最成功的,那朕後麵的出征是稍差一點嗎?就不能是更成功的嗎?”,朱棣覺得有點傷心,他對接下來的北征也是信心十足,現在告訴他這一次居然是最好的,他接下來的北征都不如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