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奉天靖難
視頻被古人看到了怎麽辦 作者:狐狸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建文帝朱允炆的強勢削藩,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即1399年)七月於北平起兵。由於明朝藩王的權力較小,而且當時為了減少朱允炆的猜忌,所以朱棣開始起兵的時候隻有八百兵,與朝廷所擁有的兵力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各個方麵都被碾壓。
不過由於北方地區的將領都是朱棣的舊部,所以北方那一塊很快便投降了,通州、薊州、懷柔等城盡入朱棣手中。所以啊,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士兵、將領們都是聽和他們同生共死的上司的,上司的命令大部分時候是大過了皇帝的命令的,所以古往今來軍權都是非常重要的,功高蓋主,被忌憚也是很正常的,結局如何還是得看皇帝如何,有軍權之人的政治覺悟如何】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確實,韓信實在是不知收斂、自視甚高才會落得這麽個結果”
漢朝劉啟時期
劉啟“是啊,如果周亞夫能夠收斂,能夠好好輔佐太子,朕也不會想辦法弄死他”
唐朝李淵時期
李淵和李健成聽到這裏不約而同地看向了他們的好兒子、好弟弟李世民。論軍權,論功高蓋主誰能比得過他。
李世民知道他父親和大哥看向了他,朝堂上甚至沒有幾個人沒看他。可是那又怎樣,這些軍功都是他自己一戰一戰打迴來的,而且他父皇都能無視他大哥給他下毒害他,他也交過兵權,他們可不打算給他留活路。
【由於朝廷無將可用,當時朱允炆隻能派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但是朱棣的軍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些人確實也不是他的對手。在八月十五那一天,燕軍乘其不備,進行偷襲並成功了。然後燕軍設計讓其渡河,雙方發生決戰,耿炳文不敵,率軍逃入真定城中,閉門固守。
耿炳文本身就是一個擅長守城的將領將領,他雖然逃入了真定城,但他也接收了此地。朱棣多次的進攻都無功而返,隻能退迴北平】
明朝朱元璋時期
君臣們聽到無將可用的時候都心裏咯噔了一下,尤其是武將。這更加坐實了他們之前的猜測,太子及其嫡長子去世後,他們這群人是不是都不在了。是自然去世,還是陛下為了讓朱允炆安全繼位將他們都解決了。可是,他們知道了又能怎麽樣了,他們難道還能反了嗎?如今太子及皇長孫都健在,就算他們都不在了,以陛下的權力以及威壓,誰又能真的造反呢?
他們現在該做的應該是讓他們和皇長孫朱雄英好好照顧身體,別讓那個朱允炆登基,實在不行讓燕王登基也行,至少不會比他們已知的結果差。
朱元璋看著他們,怎麽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不過太子和皇長孫都還在,這皇位將來就是他們的,如果現在就想要依附老四,可別怪他不客氣。
但為了朝堂的穩定,朱元璋還是向大臣們說明“太子仁慈寬厚,是繼承大任者,定要好好保重身體,讓太醫每天都為太子和皇長孫診斷。至於天幕說的無將可用,現在都已經知道了,朕絕不會再讓他出現,我大明王朝武將不可少。”
再又對著老四警告了一通,表示太子還在一日,他就是大明未來的繼承人,其他人不要有非分之想。
朱元璋一套恩威並施拳打下來,也穩了這群大臣們的心。畢竟結果再壞也不會比天幕所說的結果壞。
而那些不穩定,想要向燕王靠攏的人,都被燕王朱棣告訴他老爹了。畢竟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他要敢有這心思,他爹殺是不會殺他,但變相地軟禁起來也是有可能的。而且雖然知道了未來,但他大哥確實是一個宅心仁厚的太子,也疼愛他這個弟弟,不會因為這樣而對他不滿,並且他也無辜啊,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然後朱允炆就臨陣換將了!】
朱元璋等人該想通的也都想通了,反正都知道最後是燕王贏了,所以再看天幕也都不震驚了。連皇帝陛下都表示就當看戲了,不要太過在意。
不過臨陣換將乃是大忌,這又再一次了解了這位建文帝的厲害了。咱陛下英勇了這麽多年,怎麽最終就調了這麽個繼承者。
【他換了誰呢?換了我們的戰神李景隆】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李景隆,此人是誰,竟能被天幕稱為戰神”
李文忠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說的他兒子,不過名字倒挺像的,可是他兒子完全不了解如何用兵,怎麽能配得上戰神這一稱號。莫不是他在這一方麵是個天才?
李文忠不確定不敢說,倒是有與他相熟了人知道他這個兒子,於是稟告了朱元璋,不過也不敢保證,隻說看著名字相像,但不敢確定到底是不是。
朱元璋看向李文忠道“若真是愛卿的兒子可得讓朕看看,這可是我大明的戰神”
李文忠連忙向朱元璋解釋他兒子的情況,懷疑可能隻是名字相同而已。
而此時在家中的李景隆非常興奮,聽著天幕叫他戰神,這是對他具有高度的讚賞了,都能稱神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看著天幕稱李景隆為戰神,李世民想著百官道“這李景隆能被稱為戰神,不知我大唐有沒有得此稱號者“
大臣們都表示,我貞觀武將這麽多,各個能力強,想來定會有此稱號者。
至於天幕中稍微怪異的語氣,導致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畢竟,他們還不知道還能這樣子陰陽怪氣。
而至於都有戰神了朱允炆為什麽還能輸,當然是因為他又有騷操作了。有可能是沒過多久又將李景隆給換下來了,或者是擔心他權力太大,不放心,於是卸了他的軍權,完全沒有想到是由於李景隆不行。
【李景隆是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
明朝君臣看向李文忠,看吧,果然沒錯,就是他兒子。李文忠聽到這裏也很高興,他完全沒想到自己的兒子能得到如此的榮譽。太給他們老李家爭臉了,看來是他對自己兒子偏見太深了,覺得他不成器,這般看來他是一個用軍的天才啊。
【他是一個紈絝子弟,向來不知道如何用兵,缺乏謀略,容易驕傲,這樣一個人如何能擔起重任】
明朝君臣“!!!”天幕你剛剛可不是這麽說的。
【建文元年(即1399年)八月,李景隆被任命為大將軍,通過收集耿炳文之前潰散的兵將以及朱允炆讓他調動的兵馬,一共有五十萬。但是即使有這麽多的兵馬,朱棣對於李景隆依然非常輕視,因為李景隆他是真的不會用兵啊!不該犯的錯,他犯了個遍。他不修政令,上下離心,為人剛愎自用,自己本身有沒有能力。軍隊還缺乏糧草的補給,鄭村壩(今北京大興東二十裏)會戰時大敗,給燕軍留了大量的軍資。
後來白溝河又兵敗,導致朝廷攻守形勢逆轉。而且他這樣連續失敗的情況也隻是被召迴朝中,在離開時還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致使南京失守。這樣都沒有得到朱允炆的處罰,簡直不要太愛了】
秦朝
嬴政“這般無能的將領有何用,向朕的蒙將軍才是真正能為國的將領”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這李景隆簡直是廢物,讓這種人領兵的這什麽朱允炆也是個廢物”
【建文二年(即1400年)還開啟了東昌之戰,在這場戰爭之中,燕軍失敗,導致燕軍南下時不敢再走山東。但是這場戰役朝廷雖然贏了,不過朱允炆的騷操作是不斷的。
這場戰役其實朱棣打得很艱難,一個不注意都會死在這裏。至於為什麽沒死,除了朱棣的能力,那當然還有朱允炆的那句\\\"毋使朕有殺叔父名\\\"旨意。
你都說這話了,哪個將領或士兵還敢殺他,不怕到時候被清算嗎。
朱允炆有可能是為了避免自己有殺叔父的名聲,所以說這句話是為了暗示其他人在戰場上就將朱棣殺死,避免要他親自動手。但是你這樣說,誰知道最後朱棣死了你會怎麽清算呢?那為了生命安全著想,大家都裝傻,那就別動手殺燕王了。
而且你都已經削了那麽多次藩了,湘王朱柏都全家自焚而死了,你現在來這一套,不覺得太晚了嗎,妥妥的無用之功】
明朝的君臣是真的聽麻木了,朱元璋都能看著天幕的視頻對朱棣開玩笑了。
漢朝劉啟時期
劉啟“這朱允炆簡直愚蠢,人家都造反了,你還假惺惺說這種話。若是不想要自己攤上不好的名聲,也可以叫自己的心腹在戰場上偷偷弄死。戰場上刀劍無眼,都在戰場上死了,誰知道是怎麽迴事,也不會有人拿著這種事說啊。”
【所以,東昌之戰朱棣有驚無險的安全度過了,雖然兵敗了,但是還可以采取其他的辦法想辦法南下。朱棣在夾河之戰時,與盛庸對戰。當時隻率領了十餘人在盛庸營地附近露宿,結果朱棣被包圍,因為朱允炆的禁殺之旨使朱棣得以逃脫,雙方大戰,最後由於突然刮起了強烈的東北風,導致盛庸方根本無法作戰,大敗。
另外,後麵的戰場也出現了朱棣的帥旗被射得像刺蝟一樣,但是朱棣本人沒事的情況,這都得感謝朱允炆的禁殺之旨】
朱元璋“........”
朱標“........”
【在戰爭中遇到大風,導致敵方慘敗這種事,朱棣也不是隻有這一次。】
朱元璋:“運氣這麽好嗎?”
不過由於北方地區的將領都是朱棣的舊部,所以北方那一塊很快便投降了,通州、薊州、懷柔等城盡入朱棣手中。所以啊,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士兵、將領們都是聽和他們同生共死的上司的,上司的命令大部分時候是大過了皇帝的命令的,所以古往今來軍權都是非常重要的,功高蓋主,被忌憚也是很正常的,結局如何還是得看皇帝如何,有軍權之人的政治覺悟如何】
漢朝劉邦時期
劉邦“確實,韓信實在是不知收斂、自視甚高才會落得這麽個結果”
漢朝劉啟時期
劉啟“是啊,如果周亞夫能夠收斂,能夠好好輔佐太子,朕也不會想辦法弄死他”
唐朝李淵時期
李淵和李健成聽到這裏不約而同地看向了他們的好兒子、好弟弟李世民。論軍權,論功高蓋主誰能比得過他。
李世民知道他父親和大哥看向了他,朝堂上甚至沒有幾個人沒看他。可是那又怎樣,這些軍功都是他自己一戰一戰打迴來的,而且他父皇都能無視他大哥給他下毒害他,他也交過兵權,他們可不打算給他留活路。
【由於朝廷無將可用,當時朱允炆隻能派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但是朱棣的軍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些人確實也不是他的對手。在八月十五那一天,燕軍乘其不備,進行偷襲並成功了。然後燕軍設計讓其渡河,雙方發生決戰,耿炳文不敵,率軍逃入真定城中,閉門固守。
耿炳文本身就是一個擅長守城的將領將領,他雖然逃入了真定城,但他也接收了此地。朱棣多次的進攻都無功而返,隻能退迴北平】
明朝朱元璋時期
君臣們聽到無將可用的時候都心裏咯噔了一下,尤其是武將。這更加坐實了他們之前的猜測,太子及其嫡長子去世後,他們這群人是不是都不在了。是自然去世,還是陛下為了讓朱允炆安全繼位將他們都解決了。可是,他們知道了又能怎麽樣了,他們難道還能反了嗎?如今太子及皇長孫都健在,就算他們都不在了,以陛下的權力以及威壓,誰又能真的造反呢?
他們現在該做的應該是讓他們和皇長孫朱雄英好好照顧身體,別讓那個朱允炆登基,實在不行讓燕王登基也行,至少不會比他們已知的結果差。
朱元璋看著他們,怎麽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不過太子和皇長孫都還在,這皇位將來就是他們的,如果現在就想要依附老四,可別怪他不客氣。
但為了朝堂的穩定,朱元璋還是向大臣們說明“太子仁慈寬厚,是繼承大任者,定要好好保重身體,讓太醫每天都為太子和皇長孫診斷。至於天幕說的無將可用,現在都已經知道了,朕絕不會再讓他出現,我大明王朝武將不可少。”
再又對著老四警告了一通,表示太子還在一日,他就是大明未來的繼承人,其他人不要有非分之想。
朱元璋一套恩威並施拳打下來,也穩了這群大臣們的心。畢竟結果再壞也不會比天幕所說的結果壞。
而那些不穩定,想要向燕王靠攏的人,都被燕王朱棣告訴他老爹了。畢竟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他要敢有這心思,他爹殺是不會殺他,但變相地軟禁起來也是有可能的。而且雖然知道了未來,但他大哥確實是一個宅心仁厚的太子,也疼愛他這個弟弟,不會因為這樣而對他不滿,並且他也無辜啊,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然後朱允炆就臨陣換將了!】
朱元璋等人該想通的也都想通了,反正都知道最後是燕王贏了,所以再看天幕也都不震驚了。連皇帝陛下都表示就當看戲了,不要太過在意。
不過臨陣換將乃是大忌,這又再一次了解了這位建文帝的厲害了。咱陛下英勇了這麽多年,怎麽最終就調了這麽個繼承者。
【他換了誰呢?換了我們的戰神李景隆】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李景隆,此人是誰,竟能被天幕稱為戰神”
李文忠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說的他兒子,不過名字倒挺像的,可是他兒子完全不了解如何用兵,怎麽能配得上戰神這一稱號。莫不是他在這一方麵是個天才?
李文忠不確定不敢說,倒是有與他相熟了人知道他這個兒子,於是稟告了朱元璋,不過也不敢保證,隻說看著名字相像,但不敢確定到底是不是。
朱元璋看向李文忠道“若真是愛卿的兒子可得讓朕看看,這可是我大明的戰神”
李文忠連忙向朱元璋解釋他兒子的情況,懷疑可能隻是名字相同而已。
而此時在家中的李景隆非常興奮,聽著天幕叫他戰神,這是對他具有高度的讚賞了,都能稱神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看著天幕稱李景隆為戰神,李世民想著百官道“這李景隆能被稱為戰神,不知我大唐有沒有得此稱號者“
大臣們都表示,我貞觀武將這麽多,各個能力強,想來定會有此稱號者。
至於天幕中稍微怪異的語氣,導致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畢竟,他們還不知道還能這樣子陰陽怪氣。
而至於都有戰神了朱允炆為什麽還能輸,當然是因為他又有騷操作了。有可能是沒過多久又將李景隆給換下來了,或者是擔心他權力太大,不放心,於是卸了他的軍權,完全沒有想到是由於李景隆不行。
【李景隆是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
明朝君臣看向李文忠,看吧,果然沒錯,就是他兒子。李文忠聽到這裏也很高興,他完全沒想到自己的兒子能得到如此的榮譽。太給他們老李家爭臉了,看來是他對自己兒子偏見太深了,覺得他不成器,這般看來他是一個用軍的天才啊。
【他是一個紈絝子弟,向來不知道如何用兵,缺乏謀略,容易驕傲,這樣一個人如何能擔起重任】
明朝君臣“!!!”天幕你剛剛可不是這麽說的。
【建文元年(即1399年)八月,李景隆被任命為大將軍,通過收集耿炳文之前潰散的兵將以及朱允炆讓他調動的兵馬,一共有五十萬。但是即使有這麽多的兵馬,朱棣對於李景隆依然非常輕視,因為李景隆他是真的不會用兵啊!不該犯的錯,他犯了個遍。他不修政令,上下離心,為人剛愎自用,自己本身有沒有能力。軍隊還缺乏糧草的補給,鄭村壩(今北京大興東二十裏)會戰時大敗,給燕軍留了大量的軍資。
後來白溝河又兵敗,導致朝廷攻守形勢逆轉。而且他這樣連續失敗的情況也隻是被召迴朝中,在離開時還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致使南京失守。這樣都沒有得到朱允炆的處罰,簡直不要太愛了】
秦朝
嬴政“這般無能的將領有何用,向朕的蒙將軍才是真正能為國的將領”
漢朝劉徹時期
劉徹“這李景隆簡直是廢物,讓這種人領兵的這什麽朱允炆也是個廢物”
【建文二年(即1400年)還開啟了東昌之戰,在這場戰爭之中,燕軍失敗,導致燕軍南下時不敢再走山東。但是這場戰役朝廷雖然贏了,不過朱允炆的騷操作是不斷的。
這場戰役其實朱棣打得很艱難,一個不注意都會死在這裏。至於為什麽沒死,除了朱棣的能力,那當然還有朱允炆的那句\\\"毋使朕有殺叔父名\\\"旨意。
你都說這話了,哪個將領或士兵還敢殺他,不怕到時候被清算嗎。
朱允炆有可能是為了避免自己有殺叔父的名聲,所以說這句話是為了暗示其他人在戰場上就將朱棣殺死,避免要他親自動手。但是你這樣說,誰知道最後朱棣死了你會怎麽清算呢?那為了生命安全著想,大家都裝傻,那就別動手殺燕王了。
而且你都已經削了那麽多次藩了,湘王朱柏都全家自焚而死了,你現在來這一套,不覺得太晚了嗎,妥妥的無用之功】
明朝的君臣是真的聽麻木了,朱元璋都能看著天幕的視頻對朱棣開玩笑了。
漢朝劉啟時期
劉啟“這朱允炆簡直愚蠢,人家都造反了,你還假惺惺說這種話。若是不想要自己攤上不好的名聲,也可以叫自己的心腹在戰場上偷偷弄死。戰場上刀劍無眼,都在戰場上死了,誰知道是怎麽迴事,也不會有人拿著這種事說啊。”
【所以,東昌之戰朱棣有驚無險的安全度過了,雖然兵敗了,但是還可以采取其他的辦法想辦法南下。朱棣在夾河之戰時,與盛庸對戰。當時隻率領了十餘人在盛庸營地附近露宿,結果朱棣被包圍,因為朱允炆的禁殺之旨使朱棣得以逃脫,雙方大戰,最後由於突然刮起了強烈的東北風,導致盛庸方根本無法作戰,大敗。
另外,後麵的戰場也出現了朱棣的帥旗被射得像刺蝟一樣,但是朱棣本人沒事的情況,這都得感謝朱允炆的禁殺之旨】
朱元璋“........”
朱標“........”
【在戰爭中遇到大風,導致敵方慘敗這種事,朱棣也不是隻有這一次。】
朱元璋:“運氣這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