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樹大招風
逃荒不慌,三歲福寶寵全家 作者:大酒壇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程小棠準備用辣椒種子未作為禮物表達對蒲舉人的謝意,洪州的氣候讓她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菜裏沒有辣椒總覺得缺點什麽。
茱萸雖好,到底不敵霸道的辣椒。
蒲舉人有舉人的功名,卻不像那些秀才老爺們自恃身份尊貴,看不起礦工及其家人,在這個朝代已是不易。
程小棠對於這樣的好人,向來不吝嗇迴以好報,促進善有善報的良性循環。
不過感動歸感動,該有的危機意識一點都不會減少。
程小棠對任何主動來示好的人都抱有警惕之心,隻是不會因噎廢食,決絕他人的幫助。
即便現在就能從係統商城兌換出來,她還是會等到宋觀宇出海迴來後,再以舶來品的名義給蒲舉人。
土豆在各地的高產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明裏暗裏圍繞著隆平山打探的人在程小棠和蕭昀舒離開臨安府後隻增不減。
尤其是錢塘縣的曆任縣令,眼睜睜看著崔縣令的功勞簿上寫著“發現土豆”這一條,悔得腸子都青了。
早知道關淩村附近的荒山上能有這般好吃又高產的糧食,他們就是親自下地一寸寸開荒,也要挖出地裏的土豆子。
此外,跟崔縣令同期的豐源縣盧縣令,不知從何處得來格外強壯的野驢,經過三年繁衍配種,大大改良了當地的驢種。
有心人稍加探查,就會知道豐源縣的野驢和老程家的小野是同一種。
不過錢塘縣隻靠一隻野驢配種,效果沒有豐源縣那麽顯著。
要說這野驢是北方的特有品種也能說得過去,就是解釋不了為何其他人都沒有發現。
還有畝產奇高的水稻,是崔縣令連升三級的最重要功績。
而水稻畝產的飛速增長,也是出現在程小棠落戶錢塘縣以後。
其中固然有各種農具和肥料的作用,稻種本身的優勢也被越來越多的老農民發現,口口相傳之下,傳播到大江南北。
今年開春後,錢塘縣各大糧鋪所售的稻種的價格一路飛漲,新來的縣令根本控製不住。
幸好原本的縣丞很有經驗,先找到外地來買稻種的百姓了解情況,再讓各大糧鋪的掌櫃統一協商,不可一次性出售給外地糧商過多。
若有人要高價購買,超過十石必須先到衙門報備。
最後去關淩村找到程二牛,由衙門出麵買下一大批稻種平價出售,才緩解了局麵。
這一波瘋搶稻種,自然又會算在程小棠的影響力上。
好處是積分漲幅越來越快,壞處是樹大招風,京中那些大人物也開始注意到她。
神農氏後人的說法隻能唬住部分心懷感恩的人,更多的是熱衷於陰謀論的人會思考一介農女,是如何做到聲名遠播又與幾大世家交好。
蕭昀舒一麵派人在臨安府用流言對衝的方式消解掉對程小棠的關注,一麵時刻緊盯著京中的動向。
刻意與程小棠同月同日同時辰出聲的十三皇子,不管從哪方麵看都是個隱患。
文淑妃生下皇子後恩寵猶盛以往,她一改初入宮的低調,毫不掩飾與王貴妃的姐妹情深,讓人越發不敢輕舉妄動。
整個後宮就連皇後都要避其鋒芒,崔賢妃眼見背靠謝氏的謝淑妃都被打入冷宮,更是前所未有的謹慎起來。
崔賢妃膝下隻有一女尚且如此,那些有皇子的後妃們更是如履薄冰,生怕步了前人的後塵。
然而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開的。
***
開春後,丹砂的開采進行得很順利,礦工們在礦上吃得比平時在家裏都好,家裏孩子還有免費的學堂上,幹起活力格外賣力。
蒲舉人很快就適應了教書育人的工作,或者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倒不是他多麽天賦異稟,上來就懂得因材施教。而是普通百姓對舉人老爺的敬畏之情,足以讓他們對蒲夫子言聽計從。
蒲舉人說讓讀十遍,絕不會有人讀九遍半。
為數不多的幾名婦人格外珍惜讀書識字的機會,就算被鄉裏鄉親說閑話,也要遮住臉擠出時間來上學。
程小棠見這些婦人的心理壓力實在太大,隻能拜托應寒、青蘿、鳶尾三人輪流授課,同時繼續尋覓讀書識字且願意當出來教書的女子。
她不會在洪州留太久,不想走之後又恢複了原樣。
起碼要維持兩代人以上,才能讓保守的大環境接受女子讀書習字的事情。
程小棠在丹礦、學堂、蕭府三點一線的忙碌時,蕭昀舒已經派人將蒲舉人三代以內的親朋好友查得一清二楚。
暫時沒有發現蒲舉人有什麽異常,反而查出了當初打斷他腿的幕後主使。
不是什麽往日仇敵,而是他的大堂兄。
之所以下次毒手,也沒什麽新奇的原因,純粹是嫉妒。
蕭昀舒也沒有藏著掖著,很大方地讓蒲家好好熱鬧了一番,進一步確定他們之中沒人與瑞王的人有聯係。
然而人算始終不如天算。
一場突如其來的日食,讓所有人的計劃都被打亂。
茱萸雖好,到底不敵霸道的辣椒。
蒲舉人有舉人的功名,卻不像那些秀才老爺們自恃身份尊貴,看不起礦工及其家人,在這個朝代已是不易。
程小棠對於這樣的好人,向來不吝嗇迴以好報,促進善有善報的良性循環。
不過感動歸感動,該有的危機意識一點都不會減少。
程小棠對任何主動來示好的人都抱有警惕之心,隻是不會因噎廢食,決絕他人的幫助。
即便現在就能從係統商城兌換出來,她還是會等到宋觀宇出海迴來後,再以舶來品的名義給蒲舉人。
土豆在各地的高產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明裏暗裏圍繞著隆平山打探的人在程小棠和蕭昀舒離開臨安府後隻增不減。
尤其是錢塘縣的曆任縣令,眼睜睜看著崔縣令的功勞簿上寫著“發現土豆”這一條,悔得腸子都青了。
早知道關淩村附近的荒山上能有這般好吃又高產的糧食,他們就是親自下地一寸寸開荒,也要挖出地裏的土豆子。
此外,跟崔縣令同期的豐源縣盧縣令,不知從何處得來格外強壯的野驢,經過三年繁衍配種,大大改良了當地的驢種。
有心人稍加探查,就會知道豐源縣的野驢和老程家的小野是同一種。
不過錢塘縣隻靠一隻野驢配種,效果沒有豐源縣那麽顯著。
要說這野驢是北方的特有品種也能說得過去,就是解釋不了為何其他人都沒有發現。
還有畝產奇高的水稻,是崔縣令連升三級的最重要功績。
而水稻畝產的飛速增長,也是出現在程小棠落戶錢塘縣以後。
其中固然有各種農具和肥料的作用,稻種本身的優勢也被越來越多的老農民發現,口口相傳之下,傳播到大江南北。
今年開春後,錢塘縣各大糧鋪所售的稻種的價格一路飛漲,新來的縣令根本控製不住。
幸好原本的縣丞很有經驗,先找到外地來買稻種的百姓了解情況,再讓各大糧鋪的掌櫃統一協商,不可一次性出售給外地糧商過多。
若有人要高價購買,超過十石必須先到衙門報備。
最後去關淩村找到程二牛,由衙門出麵買下一大批稻種平價出售,才緩解了局麵。
這一波瘋搶稻種,自然又會算在程小棠的影響力上。
好處是積分漲幅越來越快,壞處是樹大招風,京中那些大人物也開始注意到她。
神農氏後人的說法隻能唬住部分心懷感恩的人,更多的是熱衷於陰謀論的人會思考一介農女,是如何做到聲名遠播又與幾大世家交好。
蕭昀舒一麵派人在臨安府用流言對衝的方式消解掉對程小棠的關注,一麵時刻緊盯著京中的動向。
刻意與程小棠同月同日同時辰出聲的十三皇子,不管從哪方麵看都是個隱患。
文淑妃生下皇子後恩寵猶盛以往,她一改初入宮的低調,毫不掩飾與王貴妃的姐妹情深,讓人越發不敢輕舉妄動。
整個後宮就連皇後都要避其鋒芒,崔賢妃眼見背靠謝氏的謝淑妃都被打入冷宮,更是前所未有的謹慎起來。
崔賢妃膝下隻有一女尚且如此,那些有皇子的後妃們更是如履薄冰,生怕步了前人的後塵。
然而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開的。
***
開春後,丹砂的開采進行得很順利,礦工們在礦上吃得比平時在家裏都好,家裏孩子還有免費的學堂上,幹起活力格外賣力。
蒲舉人很快就適應了教書育人的工作,或者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倒不是他多麽天賦異稟,上來就懂得因材施教。而是普通百姓對舉人老爺的敬畏之情,足以讓他們對蒲夫子言聽計從。
蒲舉人說讓讀十遍,絕不會有人讀九遍半。
為數不多的幾名婦人格外珍惜讀書識字的機會,就算被鄉裏鄉親說閑話,也要遮住臉擠出時間來上學。
程小棠見這些婦人的心理壓力實在太大,隻能拜托應寒、青蘿、鳶尾三人輪流授課,同時繼續尋覓讀書識字且願意當出來教書的女子。
她不會在洪州留太久,不想走之後又恢複了原樣。
起碼要維持兩代人以上,才能讓保守的大環境接受女子讀書習字的事情。
程小棠在丹礦、學堂、蕭府三點一線的忙碌時,蕭昀舒已經派人將蒲舉人三代以內的親朋好友查得一清二楚。
暫時沒有發現蒲舉人有什麽異常,反而查出了當初打斷他腿的幕後主使。
不是什麽往日仇敵,而是他的大堂兄。
之所以下次毒手,也沒什麽新奇的原因,純粹是嫉妒。
蕭昀舒也沒有藏著掖著,很大方地讓蒲家好好熱鬧了一番,進一步確定他們之中沒人與瑞王的人有聯係。
然而人算始終不如天算。
一場突如其來的日食,讓所有人的計劃都被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