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許禾前世相親也得有人牽線,這時候更是如此,媒妁之言不是隨便說說的,媒婆在男女婚嫁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算再知根知底,也得請媒人從中說和,對於棠州新住戶的許家人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錢招娣將許崇這個侄子婚事放在了心裏,就算許崇跟著許老四出去跑商了,也沒打消她的熱情。平日裏除了照顧家裏的孩子,就是積極和巷子裏的主婦們交往,一雙眼睛跟黑夜裏的蠟燭一樣,亮晶晶的,讓人忽視也難。
但錢招娣也明白,這婚姻之事輕忽不得,對外從不亂說話,但她有主意,別人也不是瞎子。許崇這麽一個大小夥子,長得高高大大的,也還算俊朗,在鋪子裏有穩定的活計,不怕沒有生計,看著也勤快,家裏有適齡女兒的,也不是沒考慮他。不過真顧念女兒的,也擔心許崇到底是外地小夥子,至今還住在他姑姑家裏,在棠州也沒個家,若往後打算迴老家去,那他們和女兒就隔得遠了,放不下心。你說他姑姑有錢,不缺買房子的那點錢?那這麽臉皮厚,讓出嫁的姑姑送房子給侄兒做新婚禮物的,還是少數。
是少數,但不是沒有。這不,李媒婆這個自認棠州東城第一媒婆的人,就覺得這是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我這兒正有一樁上好的親事,我娘家的侄女,年芳十六,棠州人。不是我誇自家人,我這侄女家裏家外一把手,見過的人就沒有不誇的。也就是看許崇這孩子還算機靈,我才願意撮合這事兒。不過,咱們棠州姑娘嫁妝豐厚,對於男方家裏也是有些許要求的。”
錢招娣被上門的李媒婆搞得有點懵,但想著三姑六婆輕易得罪不得,還是高高興興的將人請了進來,剛給人端了茶水,就見這李媒婆抿了一口茶後,霹靂吧啦的說了一大堆。雖然覺得這李媒婆的態度有些傲氣,但想著咱家裏確實是鄉下人,這有些城裏人看鄉下人確實帶著倨傲,她一般不與這等沒眼色的人計較,再一個,若這媒婆說的姑娘當真如此好,她就是在些言語態度上的讓一些也沒甚要緊。
心態頗好的錢招娣扯著嘴角,笑的很是誠懇,“這自來娶媳婦就沒有不費力氣的,若當真是好姑娘,自然是要好好對待的。”前提是姑娘真得有你說的這麽好,咱們家費些聘禮也不值當什麽,不過,獅子大開口也不行,“不過,咱們家到底是鄉下人家,不比棠州的大門大戶,若這要求過高,咱們怕也是承擔不起,畢竟家裏的孩子多,不能隻顧著其中一個不是?”
李媒婆聽了錢招娣不軟不硬的話,有些不高興,撇了撇嘴,像是妥協一般,“你家許老四在葫蘆巷子住了這麽久,大家也算是知根知底的,我娘家人又不是賣姑娘,不過是想讓孩子往後過的安穩一些而已。”
求一個安穩,這確實不是什麽過分的要求,就是錢招娣,她對女兒秀紅的希冀,也不過是安穩殷實而已,“這是自然,誰家嫁女兒不是希望女兒往後的生活能夠穩穩當當的。不過,這過日子的畢竟是孩子自己,尤其是姑娘家,更要慎重。我家阿崇跟他四叔出門去了,不然咱們也能安排給姑娘家相看一番。若不然,等阿崇迴來了,咱們再好好合計?”
李媒婆見錢招娣話語間以姑娘家為重,覺得這人還算會說話,便又緩和了臉色,點點頭,“自然是要相看的,不過,有些話咱們也說在前頭。我這侄女得家裏看重,舍不得遠嫁,這所嫁的人家,須得在棠州有房子有生計,許崇在你們家鋪子裏做事,養活家小不難,這房子嘛,我當初與許娘子也是打過交道的,她這人能幹又大方,想必也不會吝嗇將房子送給成親的親侄兒…”
錢招娣聽她前麵的話都還點頭覺得有理,等聽到後麵一句,臉就拉了下來,“李媒婆這說的什麽話,又不是沒爹沒娘沒叔伯嬸子,什麽時候侄子娶親還得出嫁的姑姑給出大頭的?媒婆說的輕巧,房子給了阿崇,那前頭已經成婚的他幾個哥哥,往後要成婚的弟弟妹妹,是不是都得找他姑姑要房子?您這是來做媒,還是來挑撥我家的關係呢?”
錢招娣萬萬沒想到,一個靠著看人說話做事的媒婆竟然說出這麽不靠譜的話,這李媒婆說話做事不實誠,那這人嘴裏千好萬好的姑娘,錢招娣也沒法信得過,談興馬上就消了,“李媒婆還是別打這個主意了,我這會就能給您放話,咱們家有多大的力氣就娶多好的媳婦,再好的,咱家高攀不上,更沒有扯著出嫁的姑奶奶來幫襯的道理,這話就是放我公爹婆婆麵前,他們也隻有讚同我的。”
哪怕是說讓家裏給阿崇在棠州買房,都不是不能商量,但開口就像攀扯小姑子,錢招娣哪裏能答應?哼,親事還沒說成呢,就想著占了小姑子的房子,這往後真嫁過來了,豈不是要賴到小姑子家裏去過好日子?
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情,她公爹婆婆都沒想過靠著女兒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奴仆服侍的日子,一個侄媳婦,難道還能親的過爹娘?說出去也不怕人笑話!
和李媒婆不歡而散後,錢招娣就不指望這些一心看錢的媒婆了,這媳婦還得自己過眼才行。
李媒婆這事兒,也是給錢招娣提了個醒,為此,她特地去了許禾家中,和許禾說了這事兒,“你哥哥嫂嫂們都在呢,為兒女娶媳婦攢嫁妝,是做父母的事情,阿禾你送禮是你做姑姑的心意,可誰要是有占你便宜的心思,不說爹娘,就是你哥哥嫂子們也不答應。這李媒婆還真是不靠譜,這話也不知怎好意思說出來的。都說城裏人比咱們鄉下人懂禮數,我看要,這還得分人。”
許禾的記性好,李媒婆這人雖然交往不多,但為數不多的幾次交往,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四嫂不必和她計較,這李媒婆年輕的時候還好,在巷子裏也算是有口碑的媒婆,可這年紀大了,越發左性了。尤其是近兩年,她兒媳婦籠絡了她兒子,母子兩的關係不如以往親近,脾氣就更壞了。”
錢招娣作為社交達人,也了解不少巷子裏的傳聞,一聽許禾說這話,就拍掌,幸災樂禍的樣子,“雖說子不孝母不對,可我也得說一句,這老婆子活該,她那兒媳婦脾氣算是好的了,就著她還整天敲敲打打的,換我,早就和她幹起仗來了。還怪她兒媳隻生女兒不生兒子,哼,恨不得把兒子攏在自己褲兜上,讓人家怎麽生?”錢招娣一副說八卦秘事的模樣,還左右看了一下,確定沒有其他人,才小小聲的和許禾分享八卦,“我聽人說,李媒婆她兒子想和媳婦同房,都得經過李媒婆同意。”
許禾沒想到錢招娣連這等事都知道,很想問一句,你別是蹲在人家牆角偷聽了吧?可惜許禾猜錯了,哪裏輪得到錢招娣偷聽,“李媒婆的事情,她隔壁人家一清二楚,那家婦人是個大嘴巴的,又和李媒婆關係不好,時常在外編排李媒婆一家子的事情,我就這麽聽了一耳朵。”
許禾不是很想和人討論這種事,就轉移話題,“四嫂,阿崇的親事,你也別著急,往後和陳嫂子他們多處處,魏家幾代都是棠州人,認識的不少,也比李媒婆靠譜。我這邊也會注意一下,若是有合適,就和嫂子說。”
錢招娣點點頭,“放心,我是寧願遲一些,也得好好選侄媳婦的,阿崇是二房的長子,下麵還有弟弟妹妹呢,這媳婦娶的不好,可是要禍害一家子的。”
錢招娣將許崇這個侄子婚事放在了心裏,就算許崇跟著許老四出去跑商了,也沒打消她的熱情。平日裏除了照顧家裏的孩子,就是積極和巷子裏的主婦們交往,一雙眼睛跟黑夜裏的蠟燭一樣,亮晶晶的,讓人忽視也難。
但錢招娣也明白,這婚姻之事輕忽不得,對外從不亂說話,但她有主意,別人也不是瞎子。許崇這麽一個大小夥子,長得高高大大的,也還算俊朗,在鋪子裏有穩定的活計,不怕沒有生計,看著也勤快,家裏有適齡女兒的,也不是沒考慮他。不過真顧念女兒的,也擔心許崇到底是外地小夥子,至今還住在他姑姑家裏,在棠州也沒個家,若往後打算迴老家去,那他們和女兒就隔得遠了,放不下心。你說他姑姑有錢,不缺買房子的那點錢?那這麽臉皮厚,讓出嫁的姑姑送房子給侄兒做新婚禮物的,還是少數。
是少數,但不是沒有。這不,李媒婆這個自認棠州東城第一媒婆的人,就覺得這是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我這兒正有一樁上好的親事,我娘家的侄女,年芳十六,棠州人。不是我誇自家人,我這侄女家裏家外一把手,見過的人就沒有不誇的。也就是看許崇這孩子還算機靈,我才願意撮合這事兒。不過,咱們棠州姑娘嫁妝豐厚,對於男方家裏也是有些許要求的。”
錢招娣被上門的李媒婆搞得有點懵,但想著三姑六婆輕易得罪不得,還是高高興興的將人請了進來,剛給人端了茶水,就見這李媒婆抿了一口茶後,霹靂吧啦的說了一大堆。雖然覺得這李媒婆的態度有些傲氣,但想著咱家裏確實是鄉下人,這有些城裏人看鄉下人確實帶著倨傲,她一般不與這等沒眼色的人計較,再一個,若這媒婆說的姑娘當真如此好,她就是在些言語態度上的讓一些也沒甚要緊。
心態頗好的錢招娣扯著嘴角,笑的很是誠懇,“這自來娶媳婦就沒有不費力氣的,若當真是好姑娘,自然是要好好對待的。”前提是姑娘真得有你說的這麽好,咱們家費些聘禮也不值當什麽,不過,獅子大開口也不行,“不過,咱們家到底是鄉下人家,不比棠州的大門大戶,若這要求過高,咱們怕也是承擔不起,畢竟家裏的孩子多,不能隻顧著其中一個不是?”
李媒婆聽了錢招娣不軟不硬的話,有些不高興,撇了撇嘴,像是妥協一般,“你家許老四在葫蘆巷子住了這麽久,大家也算是知根知底的,我娘家人又不是賣姑娘,不過是想讓孩子往後過的安穩一些而已。”
求一個安穩,這確實不是什麽過分的要求,就是錢招娣,她對女兒秀紅的希冀,也不過是安穩殷實而已,“這是自然,誰家嫁女兒不是希望女兒往後的生活能夠穩穩當當的。不過,這過日子的畢竟是孩子自己,尤其是姑娘家,更要慎重。我家阿崇跟他四叔出門去了,不然咱們也能安排給姑娘家相看一番。若不然,等阿崇迴來了,咱們再好好合計?”
李媒婆見錢招娣話語間以姑娘家為重,覺得這人還算會說話,便又緩和了臉色,點點頭,“自然是要相看的,不過,有些話咱們也說在前頭。我這侄女得家裏看重,舍不得遠嫁,這所嫁的人家,須得在棠州有房子有生計,許崇在你們家鋪子裏做事,養活家小不難,這房子嘛,我當初與許娘子也是打過交道的,她這人能幹又大方,想必也不會吝嗇將房子送給成親的親侄兒…”
錢招娣聽她前麵的話都還點頭覺得有理,等聽到後麵一句,臉就拉了下來,“李媒婆這說的什麽話,又不是沒爹沒娘沒叔伯嬸子,什麽時候侄子娶親還得出嫁的姑姑給出大頭的?媒婆說的輕巧,房子給了阿崇,那前頭已經成婚的他幾個哥哥,往後要成婚的弟弟妹妹,是不是都得找他姑姑要房子?您這是來做媒,還是來挑撥我家的關係呢?”
錢招娣萬萬沒想到,一個靠著看人說話做事的媒婆竟然說出這麽不靠譜的話,這李媒婆說話做事不實誠,那這人嘴裏千好萬好的姑娘,錢招娣也沒法信得過,談興馬上就消了,“李媒婆還是別打這個主意了,我這會就能給您放話,咱們家有多大的力氣就娶多好的媳婦,再好的,咱家高攀不上,更沒有扯著出嫁的姑奶奶來幫襯的道理,這話就是放我公爹婆婆麵前,他們也隻有讚同我的。”
哪怕是說讓家裏給阿崇在棠州買房,都不是不能商量,但開口就像攀扯小姑子,錢招娣哪裏能答應?哼,親事還沒說成呢,就想著占了小姑子的房子,這往後真嫁過來了,豈不是要賴到小姑子家裏去過好日子?
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情,她公爹婆婆都沒想過靠著女兒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奴仆服侍的日子,一個侄媳婦,難道還能親的過爹娘?說出去也不怕人笑話!
和李媒婆不歡而散後,錢招娣就不指望這些一心看錢的媒婆了,這媳婦還得自己過眼才行。
李媒婆這事兒,也是給錢招娣提了個醒,為此,她特地去了許禾家中,和許禾說了這事兒,“你哥哥嫂嫂們都在呢,為兒女娶媳婦攢嫁妝,是做父母的事情,阿禾你送禮是你做姑姑的心意,可誰要是有占你便宜的心思,不說爹娘,就是你哥哥嫂子們也不答應。這李媒婆還真是不靠譜,這話也不知怎好意思說出來的。都說城裏人比咱們鄉下人懂禮數,我看要,這還得分人。”
許禾的記性好,李媒婆這人雖然交往不多,但為數不多的幾次交往,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四嫂不必和她計較,這李媒婆年輕的時候還好,在巷子裏也算是有口碑的媒婆,可這年紀大了,越發左性了。尤其是近兩年,她兒媳婦籠絡了她兒子,母子兩的關係不如以往親近,脾氣就更壞了。”
錢招娣作為社交達人,也了解不少巷子裏的傳聞,一聽許禾說這話,就拍掌,幸災樂禍的樣子,“雖說子不孝母不對,可我也得說一句,這老婆子活該,她那兒媳婦脾氣算是好的了,就著她還整天敲敲打打的,換我,早就和她幹起仗來了。還怪她兒媳隻生女兒不生兒子,哼,恨不得把兒子攏在自己褲兜上,讓人家怎麽生?”錢招娣一副說八卦秘事的模樣,還左右看了一下,確定沒有其他人,才小小聲的和許禾分享八卦,“我聽人說,李媒婆她兒子想和媳婦同房,都得經過李媒婆同意。”
許禾沒想到錢招娣連這等事都知道,很想問一句,你別是蹲在人家牆角偷聽了吧?可惜許禾猜錯了,哪裏輪得到錢招娣偷聽,“李媒婆的事情,她隔壁人家一清二楚,那家婦人是個大嘴巴的,又和李媒婆關係不好,時常在外編排李媒婆一家子的事情,我就這麽聽了一耳朵。”
許禾不是很想和人討論這種事,就轉移話題,“四嫂,阿崇的親事,你也別著急,往後和陳嫂子他們多處處,魏家幾代都是棠州人,認識的不少,也比李媒婆靠譜。我這邊也會注意一下,若是有合適,就和嫂子說。”
錢招娣點點頭,“放心,我是寧願遲一些,也得好好選侄媳婦的,阿崇是二房的長子,下麵還有弟弟妹妹呢,這媳婦娶的不好,可是要禍害一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