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的秋闈中舉名單出來,若水巷也熱鬧起來,中舉的自然高興,宴客慶祝都是平常了,有那家裏不缺錢的,流水席都擺上了,還請了聲名在外的戲班子,紅紅火火的唱了好些天的戲。
有中了的,自然也有失意的,不過能參加秋闈的,最差都有個秀才功名了,一次沒中舉,還有下次,即使失意,也不至於失去風度,反而向學之心更加強烈了。
而許禾,就是在這麽個學習氛圍高漲的情況下,將宋瑾送進了岑舉人的學堂。
一大早上的,許禾與鄰居程太太約好了,雖說兩家都有管家,但對於非常看重孩子學業的父母來說,還是自己親自送孩子入學,更正式一點。
宋瑾和程灝已經好的能同穿一條褲子了,兩人聚了頭,就手拉手說小話去了,許禾拎著拜師禮,和程太太說話。
“這兩個孩子,天天都在一起玩鬧,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那麽多話要說。”
“附近和我們家阿灝同齡孩子沒幾個,往日他也隻能跟著他姐姐們玩,如今好不容易遇上了小瑾這一個同樣大的玩伴兒,可不就撒歡兒了。”程太太疼愛幼子是肯定的,不過幼子精力實在太旺盛了,她也有點吃不消,如今終於找到能一起玩的夥伴了,她這個當娘的,可算是脫身了。
“還真是,我家小瑾也這樣,原來隻能跟著巷子裏比他大的哥哥姐姐們玩,”許禾搖了搖頭,見兩個孩子蹦蹦跳跳的,也懶得管,“這會兒,岑舉人學塾那邊人應該挺多的吧?”
程太太點頭:“之前休假了一段時間,今天複課,人肯定少不了。”
人確實多,不僅是休假的學生複課,像宋瑾和程灝這樣新入學的也不少。岑舉人的學塾,上課的地方是岑舉人自家的後院,地方很大,東西廂房都做了上課的教室,課堂整潔亮堂,環境還是很不錯的。西邊的正屋是給老師們備課歇腳的地方,接待前來送孩子入學的家長,也在這裏。
許禾與程太太來得不算早,屋子裏已經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了,手裏都拎著差不多的拜師禮,看來都是送孩子開蒙的,不過,許禾細心觀察了一下,她家宋瑾和程家的程灝都是年齡比較小的,大部分入學的孩子,看著年齡大多在八九歲,還有看著十一二歲的,這入學年齡還真是挺靈活的。
人多了也挺鬧哄哄的,家長們即使說話小聲也免不了,一位穿著青色長棉袍,蓄著胡須,年齡估摸著四十歲不到的中年人站起來,朗聲道:“各位還請安靜。”
程太太小聲給許禾介紹:“這就是岑舉人。”
那這位舉人老爺還挺年輕,當然了,三十多歲在許禾這裏正是年富力強,一心幹事業的好年紀,但實際上現在人均壽命不過四五十,三四十歲,在大多數人眼中,已經是可以當爺爺奶奶的年紀了。
岑舉人雖然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但說話很是和氣,麵上始終帶著笑:“孩子們先跟著魯先生去課室,”他指著旁邊一位看著更年輕一點的,穿著淺藍色長袍的男子,“這是魯先生,也是以後給孩子們開蒙的先生。”
家長們就齊刷刷的看著魯先生,這位魯先生心態穩得很,被看著也沒有半點波動,自顧自的召集孩子:“來,孩子們,先跟著我去課室。”
許禾輕輕推了自家宋小瑾,小聲叮囑:“和阿灝一起,乖乖跟著先生,不準淘氣!”
等魯先生帶著孩子們出去,岑舉人才對在場的家長說道:“各位來我這邊給孩子交束修,”又拿出一摞寫了字的紙,“這是孩子們這一期需要用到的書,需要各位先行準備,街上的書鋪都有賣。”
許禾看了眼紙上寫的書名,都是一些開蒙常用書籍,家裏都有,許禾給宋瑜宋瑾開蒙就用的這些,不過還是得準備一份新的。
交了束修和拜師禮,孩子們就留在學塾,要參加下午的開學禮,午飯也可以在學塾吃,家長們就各迴各家了。程家最多的就是書,新的也不少,程太太不用去書鋪給孩子買書,許禾就和她分開了,迴了家,看宋瑜正在練字呢。
“上午練完字,下午咱們娘倆去書鋪看看去?這邊的書鋪還沒去過呢,看看有沒有新書。”
逛街或者逛書鋪,都是宋瑜喜歡的活動,聽了立馬點頭:“好啊,我可以叫上知微姐姐。”
“那你練完字,去問問知微去不去。”
程家藏書多,但市麵上有些書,像是新出的話本子,連環故事這類的,是沒有的。許禾知道這兩姑娘偷偷看故事書呢,她看了內容,沒什麽稀奇的,也不阻止孩子看。都是從這個年紀過來的,前世她讀書的時候也愛看小說,爹媽再怎麽阻止,也防不住孩子偷偷看。索性不如拿到明麵上,和他們一起看,有什麽不對的,也能及時引導,不至於移了性情或者耽誤了學習。
程知微小姑娘十歲的年紀,長相和身高都隨了母親程太太,精致漂亮的女孩子,說話也分外溫柔,十分知書達理,就是身高還不如比她小兩歲宋瑜。宋家基因好,都是大高個,就是許禾這個身體,也是身形修長窈窕的,所以別看宋瑜不大,但隻看身形,就已經有了大姑娘的姿態了。
程知微是很喜歡新搬來的許娘子和她家的阿瑜妹妹的,和她阿娘還有兩位姐姐不一樣,許娘子和阿瑜看著就是很爽朗利落的人,不拘泥於規矩,卻也不是那種不講規矩的失禮之人,巷子裏和她差不多大的姑娘,學管家女紅的多,讀書的反而少,家裏姐姐都大了,如今倒是和宋瑜更有話說。
“知微姐姐,咱們這邊的書鋪你去逛過嗎?”宋瑜拉著程知微跟在自家親娘身後小聲聊天,因為距離也不是特別遠,沒坐車出門,逛街還是自己走著逛才有意思呢。
程知微搖搖頭:“沒有,以前,我兄長在的話,多是兄長去書鋪給我們買書,兄長外出遊學後,家裏的新書,都是書鋪直接給父親送過來的,那些書,我都不愛看。”
宋瑜立馬安慰:“沒事,咱兩都是第一次去,等會兒好好逛一逛,看看有哪些新書。”又給她安利:“我家裏也有好多書,都是我娘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書鋪挑的,我先前住的葫蘆巷子,那邊附近街上的書鋪,我們經常去,裏麵的書,我娘都買了不少,到時候你來我家看,故事書和連環畫都有。”
程知微羨慕了,她爹娘是不吝嗇給她們姐妹買書的,但是絕對不是市麵上的故事書,他爹還說看故事書不如看史書,哎,這些大人哪裏懂他們孩子讀書學習的辛苦,就指望這些故事書放鬆呢!
到了書鋪,許禾也不管宋瑜和程知微她們小姐妹兩看什麽,自己先逛了起來。這時代,大家族手中的藏書孤本多,但因為朝廷鼓勵科舉,朝廷的書局帶頭刻印朝廷藏書,所以,大的書鋪還是有很多好書可以選擇的,當然,貴是免不了的,油墨紙張,加上人工費,一本正經書,根據字數不等,若是還是珍藏版本的,那十幾貫錢是常態,幾十貫錢的也有不少。
岑舉人學塾那邊給的書單,許禾讓書鋪的夥計挑了裝起來,自己則拿著書籃子將一些自己感興趣,家中又沒有的書都放進來,等到書籃子裝滿了,兩個小姑娘還沒動靜,許禾也不催,又選了一套筆墨和硯台,紙張倒是用不上,家裏就沒有缺過紙。
書鋪夥計正打算將書包起來算賬呢,許禾阻止:“先等會兒吧,剛才帶來的兩個小姑娘,也是要買書的,等她們兩選好了,一起算。”
書鋪夥計是個十幾歲的年輕小夥子,鋪子裏買書的人不少,倒是難得看到這麽大方的女顧客,便跟人家閑聊:“這位娘子家是有孩子開蒙?這書單,咱們鋪子裏年年都能看到不少,您這筆墨和硯台是給家裏孩子選的吧,我和您說,”夥計拿出一盒筆和墨條,給她推薦:“這種筆和墨條,價格雖然貴一些,但比您剛才選的,更得用!”
許禾自然是知道的,家裏不同價格的筆墨紙硯都有,選這個便宜點的,不過是孩子才開蒙,根本用不著這麽好的,現在練字多,練廢了的也多,她選的這種也不耽誤孩子下筆,用那麽貴的筆墨紙硯,純粹就是浪費,“孩子剛開蒙呢,還用不上,等學好了,再換也不遲。”
夥計雖然推售不成功,但也不糾纏,等宋瑜和程知微都提著書籃子過來,就給他們結算:“您買的多,咱們書鋪雖然不能少算錢,但給您送兩刀紙,迴去裁了,也好用的很!”
“哦,那還真不錯。”許禾也不嫌棄兩刀紙少,白送的嘛,那就是好的。
程知微不讓許禾幫她付錢,許禾也知道程家不缺錢,也不搶著付,隻說:“你和宋瑜買的書,我看都不一樣,可以交換著看。”
兩個小姑娘就嘿嘿笑了起來,可不就是打的這個主意嘛,故事書買多了也怕爹娘說,再說了,故事書再便宜,那也是有限的,孩子的零花錢那就更是有限的,傻了才同樣的書買兩本呢,交換著看不是更香!
許禾家裏一天三餐,早餐一般在辰正,午餐在正午時分,晚餐就比較早,酉時就開始了。如今隨著宋瑾入學,這時間就不得不變一變了。學塾每天的入學時間是在辰時到巳時之前(早上七點到九點)。所以許禾家的早餐時間倒是不用變動,學塾包午餐,宋瑾也不用迴家吃午飯。晚飯就必須要推遲了,因為學塾放學的時間是在酉時過半,也就是下午六點的樣子,等孩子迴了家,再收拾洗漱一下,開飯時間就快戌時了。
宋小瑾第一天上學呢,親娘親姐都很關心,一家人吃飯也不用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的,直接問他學塾裏的情況。
宋瑜不知道學塾的流程,也不知道還沒開始上課呢,就問:“你們今天都學了什麽?”
自小就沒離開過娘和姐姐一整天,宋瑾倒也沒有不習慣,學塾裏孩子多,玩在一起也就惦記不上家裏了,“還沒有開始讀書,今天是開學禮。”
“開學禮是幹什麽?”宋瑜很好奇。
“有淨手禮,就是洗手,然後是開筆禮,先生用朱砂筆給我們額頭上點痣。”宋瑾急著吃飯,言簡意賅的給他姐解釋完,就不說了。
看宋瑜聽的糊裏糊塗的,許禾就給她解釋:“淨手禮,顧名思義,就是用幹淨的水清洗手背手心,寓意去雜存精,勉勵學子專心致誌,心無旁騖的投入學習。開筆禮,先生用朱砂紅筆,給學生的額頭上點上紅痣,這個‘痣’,諧音通智慧的‘智’,有開啟智慧的意思,是先生對學子的祝福,祝願學子開啟智慧,目明心亮,在學習的時候能夠一點就通。”解釋完了,看著宋瑾問:“應該還有拜筆禮吧?你們有沒有沒拜蒙恬先生?”
宋瑾對他娘表示服氣:“娘,你怎麽什麽都知道!”
“哼,要不怎麽說我是你娘呢!”許禾嗬他,小屁孩,你還有的學呢,又給宋瑜科普:“咱們現在用的毛筆呀,相傳是秦時蒙恬將軍發明的,所以讀書人尊蒙恬將軍為筆師,每個學生開蒙前,都會拜筆師,表示尊重。”
宋瑜表示學到了,許禾看平常晚上就吃一碗飯的宋瑾都開始盛第三碗了,雖然咱家的飯碗秀氣,但這孩子是不是吃的太多了,對孩子飯量沒什麽概念的許禾趕緊阻止:“還沒吃飽呢?”不由得伸手摸了摸這孩子的小肚子,已經有點鼓鼓的了,“別吃了吧,撐著就不好了。”咱們晚上還是養生一點的好。
宋瑾睜大眼睛看著他娘:“咱們家都吃不起飯了嗎?”
許禾點他:“看你的小肚子,都鼓起來了,吃撐了不舒服。”
宋瑾拍了拍自己肚子,感覺好像是有點飽的樣子,隻好遺憾的放下碗筷。
宋瑜好奇:“學塾的飯菜不好吃嗎?”
這可算是問到宋瑾的痛點上了,“學塾什麽都好,先生好,同窗們也好,就是飯菜不好吃。”
許禾問他:“你們中午吃的什麽?”
宋瑜掰著手指一項一項的報菜單:“主食是饅頭,然後一個萵苣炒肉,一個山藥燉湯,還有一個清炒菘菜。”
“聽著也還不錯呀,有湯有肉有菜的。”宋瑜想著,自家平常也就是這麽吃的,怎麽還吃不飽的樣子,“是饅頭和菜太少了嗎?”
宋瑾搖頭,癟嘴毫不委屈:“可難吃了,都看不到油星子,跟水煮的一樣。”
學塾的束修不貴,雖說飯菜另外算錢,但收費也很低,許禾也猜到了飯食水平不會太高,畢竟,學塾裏並非都是家境好的學子,價格太高對那些家貧的學子來說也是負擔,“也就是午餐這一餐,不打緊,以後早上去上學,用荷包裝些點心,休息的時候填填肚子,晚上迴來家裏吃好吃的。”
宋瑾在這方麵還是很聽話的,畢竟葫蘆巷子的玩伴們,也不都是家裏有錢的,夥伴們手裏的零花錢也有數,聽了他娘的建議,乖乖點頭。
“今天先生有沒有布置作業?沒有的話,等會兒和你姐姐先去花園子裏逛一逛,再去洗漱休息。”許禾還是怕他吃撐了,運動消化一下才放心。
第一天開學,書本都沒打開呢,哪裏來的作業布置,宋瑜帶著弟弟去花園消食了,許禾去廚房吩咐去了,明早的早飯還有給宋瑾另外準備好克化點心,都得提前準備好。
有中了的,自然也有失意的,不過能參加秋闈的,最差都有個秀才功名了,一次沒中舉,還有下次,即使失意,也不至於失去風度,反而向學之心更加強烈了。
而許禾,就是在這麽個學習氛圍高漲的情況下,將宋瑾送進了岑舉人的學堂。
一大早上的,許禾與鄰居程太太約好了,雖說兩家都有管家,但對於非常看重孩子學業的父母來說,還是自己親自送孩子入學,更正式一點。
宋瑾和程灝已經好的能同穿一條褲子了,兩人聚了頭,就手拉手說小話去了,許禾拎著拜師禮,和程太太說話。
“這兩個孩子,天天都在一起玩鬧,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那麽多話要說。”
“附近和我們家阿灝同齡孩子沒幾個,往日他也隻能跟著他姐姐們玩,如今好不容易遇上了小瑾這一個同樣大的玩伴兒,可不就撒歡兒了。”程太太疼愛幼子是肯定的,不過幼子精力實在太旺盛了,她也有點吃不消,如今終於找到能一起玩的夥伴了,她這個當娘的,可算是脫身了。
“還真是,我家小瑾也這樣,原來隻能跟著巷子裏比他大的哥哥姐姐們玩,”許禾搖了搖頭,見兩個孩子蹦蹦跳跳的,也懶得管,“這會兒,岑舉人學塾那邊人應該挺多的吧?”
程太太點頭:“之前休假了一段時間,今天複課,人肯定少不了。”
人確實多,不僅是休假的學生複課,像宋瑾和程灝這樣新入學的也不少。岑舉人的學塾,上課的地方是岑舉人自家的後院,地方很大,東西廂房都做了上課的教室,課堂整潔亮堂,環境還是很不錯的。西邊的正屋是給老師們備課歇腳的地方,接待前來送孩子入學的家長,也在這裏。
許禾與程太太來得不算早,屋子裏已經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了,手裏都拎著差不多的拜師禮,看來都是送孩子開蒙的,不過,許禾細心觀察了一下,她家宋瑾和程家的程灝都是年齡比較小的,大部分入學的孩子,看著年齡大多在八九歲,還有看著十一二歲的,這入學年齡還真是挺靈活的。
人多了也挺鬧哄哄的,家長們即使說話小聲也免不了,一位穿著青色長棉袍,蓄著胡須,年齡估摸著四十歲不到的中年人站起來,朗聲道:“各位還請安靜。”
程太太小聲給許禾介紹:“這就是岑舉人。”
那這位舉人老爺還挺年輕,當然了,三十多歲在許禾這裏正是年富力強,一心幹事業的好年紀,但實際上現在人均壽命不過四五十,三四十歲,在大多數人眼中,已經是可以當爺爺奶奶的年紀了。
岑舉人雖然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但說話很是和氣,麵上始終帶著笑:“孩子們先跟著魯先生去課室,”他指著旁邊一位看著更年輕一點的,穿著淺藍色長袍的男子,“這是魯先生,也是以後給孩子們開蒙的先生。”
家長們就齊刷刷的看著魯先生,這位魯先生心態穩得很,被看著也沒有半點波動,自顧自的召集孩子:“來,孩子們,先跟著我去課室。”
許禾輕輕推了自家宋小瑾,小聲叮囑:“和阿灝一起,乖乖跟著先生,不準淘氣!”
等魯先生帶著孩子們出去,岑舉人才對在場的家長說道:“各位來我這邊給孩子交束修,”又拿出一摞寫了字的紙,“這是孩子們這一期需要用到的書,需要各位先行準備,街上的書鋪都有賣。”
許禾看了眼紙上寫的書名,都是一些開蒙常用書籍,家裏都有,許禾給宋瑜宋瑾開蒙就用的這些,不過還是得準備一份新的。
交了束修和拜師禮,孩子們就留在學塾,要參加下午的開學禮,午飯也可以在學塾吃,家長們就各迴各家了。程家最多的就是書,新的也不少,程太太不用去書鋪給孩子買書,許禾就和她分開了,迴了家,看宋瑜正在練字呢。
“上午練完字,下午咱們娘倆去書鋪看看去?這邊的書鋪還沒去過呢,看看有沒有新書。”
逛街或者逛書鋪,都是宋瑜喜歡的活動,聽了立馬點頭:“好啊,我可以叫上知微姐姐。”
“那你練完字,去問問知微去不去。”
程家藏書多,但市麵上有些書,像是新出的話本子,連環故事這類的,是沒有的。許禾知道這兩姑娘偷偷看故事書呢,她看了內容,沒什麽稀奇的,也不阻止孩子看。都是從這個年紀過來的,前世她讀書的時候也愛看小說,爹媽再怎麽阻止,也防不住孩子偷偷看。索性不如拿到明麵上,和他們一起看,有什麽不對的,也能及時引導,不至於移了性情或者耽誤了學習。
程知微小姑娘十歲的年紀,長相和身高都隨了母親程太太,精致漂亮的女孩子,說話也分外溫柔,十分知書達理,就是身高還不如比她小兩歲宋瑜。宋家基因好,都是大高個,就是許禾這個身體,也是身形修長窈窕的,所以別看宋瑜不大,但隻看身形,就已經有了大姑娘的姿態了。
程知微是很喜歡新搬來的許娘子和她家的阿瑜妹妹的,和她阿娘還有兩位姐姐不一樣,許娘子和阿瑜看著就是很爽朗利落的人,不拘泥於規矩,卻也不是那種不講規矩的失禮之人,巷子裏和她差不多大的姑娘,學管家女紅的多,讀書的反而少,家裏姐姐都大了,如今倒是和宋瑜更有話說。
“知微姐姐,咱們這邊的書鋪你去逛過嗎?”宋瑜拉著程知微跟在自家親娘身後小聲聊天,因為距離也不是特別遠,沒坐車出門,逛街還是自己走著逛才有意思呢。
程知微搖搖頭:“沒有,以前,我兄長在的話,多是兄長去書鋪給我們買書,兄長外出遊學後,家裏的新書,都是書鋪直接給父親送過來的,那些書,我都不愛看。”
宋瑜立馬安慰:“沒事,咱兩都是第一次去,等會兒好好逛一逛,看看有哪些新書。”又給她安利:“我家裏也有好多書,都是我娘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書鋪挑的,我先前住的葫蘆巷子,那邊附近街上的書鋪,我們經常去,裏麵的書,我娘都買了不少,到時候你來我家看,故事書和連環畫都有。”
程知微羨慕了,她爹娘是不吝嗇給她們姐妹買書的,但是絕對不是市麵上的故事書,他爹還說看故事書不如看史書,哎,這些大人哪裏懂他們孩子讀書學習的辛苦,就指望這些故事書放鬆呢!
到了書鋪,許禾也不管宋瑜和程知微她們小姐妹兩看什麽,自己先逛了起來。這時代,大家族手中的藏書孤本多,但因為朝廷鼓勵科舉,朝廷的書局帶頭刻印朝廷藏書,所以,大的書鋪還是有很多好書可以選擇的,當然,貴是免不了的,油墨紙張,加上人工費,一本正經書,根據字數不等,若是還是珍藏版本的,那十幾貫錢是常態,幾十貫錢的也有不少。
岑舉人學塾那邊給的書單,許禾讓書鋪的夥計挑了裝起來,自己則拿著書籃子將一些自己感興趣,家中又沒有的書都放進來,等到書籃子裝滿了,兩個小姑娘還沒動靜,許禾也不催,又選了一套筆墨和硯台,紙張倒是用不上,家裏就沒有缺過紙。
書鋪夥計正打算將書包起來算賬呢,許禾阻止:“先等會兒吧,剛才帶來的兩個小姑娘,也是要買書的,等她們兩選好了,一起算。”
書鋪夥計是個十幾歲的年輕小夥子,鋪子裏買書的人不少,倒是難得看到這麽大方的女顧客,便跟人家閑聊:“這位娘子家是有孩子開蒙?這書單,咱們鋪子裏年年都能看到不少,您這筆墨和硯台是給家裏孩子選的吧,我和您說,”夥計拿出一盒筆和墨條,給她推薦:“這種筆和墨條,價格雖然貴一些,但比您剛才選的,更得用!”
許禾自然是知道的,家裏不同價格的筆墨紙硯都有,選這個便宜點的,不過是孩子才開蒙,根本用不著這麽好的,現在練字多,練廢了的也多,她選的這種也不耽誤孩子下筆,用那麽貴的筆墨紙硯,純粹就是浪費,“孩子剛開蒙呢,還用不上,等學好了,再換也不遲。”
夥計雖然推售不成功,但也不糾纏,等宋瑜和程知微都提著書籃子過來,就給他們結算:“您買的多,咱們書鋪雖然不能少算錢,但給您送兩刀紙,迴去裁了,也好用的很!”
“哦,那還真不錯。”許禾也不嫌棄兩刀紙少,白送的嘛,那就是好的。
程知微不讓許禾幫她付錢,許禾也知道程家不缺錢,也不搶著付,隻說:“你和宋瑜買的書,我看都不一樣,可以交換著看。”
兩個小姑娘就嘿嘿笑了起來,可不就是打的這個主意嘛,故事書買多了也怕爹娘說,再說了,故事書再便宜,那也是有限的,孩子的零花錢那就更是有限的,傻了才同樣的書買兩本呢,交換著看不是更香!
許禾家裏一天三餐,早餐一般在辰正,午餐在正午時分,晚餐就比較早,酉時就開始了。如今隨著宋瑾入學,這時間就不得不變一變了。學塾每天的入學時間是在辰時到巳時之前(早上七點到九點)。所以許禾家的早餐時間倒是不用變動,學塾包午餐,宋瑾也不用迴家吃午飯。晚飯就必須要推遲了,因為學塾放學的時間是在酉時過半,也就是下午六點的樣子,等孩子迴了家,再收拾洗漱一下,開飯時間就快戌時了。
宋小瑾第一天上學呢,親娘親姐都很關心,一家人吃飯也不用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的,直接問他學塾裏的情況。
宋瑜不知道學塾的流程,也不知道還沒開始上課呢,就問:“你們今天都學了什麽?”
自小就沒離開過娘和姐姐一整天,宋瑾倒也沒有不習慣,學塾裏孩子多,玩在一起也就惦記不上家裏了,“還沒有開始讀書,今天是開學禮。”
“開學禮是幹什麽?”宋瑜很好奇。
“有淨手禮,就是洗手,然後是開筆禮,先生用朱砂筆給我們額頭上點痣。”宋瑾急著吃飯,言簡意賅的給他姐解釋完,就不說了。
看宋瑜聽的糊裏糊塗的,許禾就給她解釋:“淨手禮,顧名思義,就是用幹淨的水清洗手背手心,寓意去雜存精,勉勵學子專心致誌,心無旁騖的投入學習。開筆禮,先生用朱砂紅筆,給學生的額頭上點上紅痣,這個‘痣’,諧音通智慧的‘智’,有開啟智慧的意思,是先生對學子的祝福,祝願學子開啟智慧,目明心亮,在學習的時候能夠一點就通。”解釋完了,看著宋瑾問:“應該還有拜筆禮吧?你們有沒有沒拜蒙恬先生?”
宋瑾對他娘表示服氣:“娘,你怎麽什麽都知道!”
“哼,要不怎麽說我是你娘呢!”許禾嗬他,小屁孩,你還有的學呢,又給宋瑜科普:“咱們現在用的毛筆呀,相傳是秦時蒙恬將軍發明的,所以讀書人尊蒙恬將軍為筆師,每個學生開蒙前,都會拜筆師,表示尊重。”
宋瑜表示學到了,許禾看平常晚上就吃一碗飯的宋瑾都開始盛第三碗了,雖然咱家的飯碗秀氣,但這孩子是不是吃的太多了,對孩子飯量沒什麽概念的許禾趕緊阻止:“還沒吃飽呢?”不由得伸手摸了摸這孩子的小肚子,已經有點鼓鼓的了,“別吃了吧,撐著就不好了。”咱們晚上還是養生一點的好。
宋瑾睜大眼睛看著他娘:“咱們家都吃不起飯了嗎?”
許禾點他:“看你的小肚子,都鼓起來了,吃撐了不舒服。”
宋瑾拍了拍自己肚子,感覺好像是有點飽的樣子,隻好遺憾的放下碗筷。
宋瑜好奇:“學塾的飯菜不好吃嗎?”
這可算是問到宋瑾的痛點上了,“學塾什麽都好,先生好,同窗們也好,就是飯菜不好吃。”
許禾問他:“你們中午吃的什麽?”
宋瑜掰著手指一項一項的報菜單:“主食是饅頭,然後一個萵苣炒肉,一個山藥燉湯,還有一個清炒菘菜。”
“聽著也還不錯呀,有湯有肉有菜的。”宋瑜想著,自家平常也就是這麽吃的,怎麽還吃不飽的樣子,“是饅頭和菜太少了嗎?”
宋瑾搖頭,癟嘴毫不委屈:“可難吃了,都看不到油星子,跟水煮的一樣。”
學塾的束修不貴,雖說飯菜另外算錢,但收費也很低,許禾也猜到了飯食水平不會太高,畢竟,學塾裏並非都是家境好的學子,價格太高對那些家貧的學子來說也是負擔,“也就是午餐這一餐,不打緊,以後早上去上學,用荷包裝些點心,休息的時候填填肚子,晚上迴來家裏吃好吃的。”
宋瑾在這方麵還是很聽話的,畢竟葫蘆巷子的玩伴們,也不都是家裏有錢的,夥伴們手裏的零花錢也有數,聽了他娘的建議,乖乖點頭。
“今天先生有沒有布置作業?沒有的話,等會兒和你姐姐先去花園子裏逛一逛,再去洗漱休息。”許禾還是怕他吃撐了,運動消化一下才放心。
第一天開學,書本都沒打開呢,哪裏來的作業布置,宋瑜帶著弟弟去花園消食了,許禾去廚房吩咐去了,明早的早飯還有給宋瑾另外準備好克化點心,都得提前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