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從陳家出來,許禾和陳嫂子身上已經掛滿了買的東西,其他婦人們也都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果然,千年來,女人們都逃不過商品促銷的誘惑!
吃的許禾就買了剛開始要的蘑菇木耳等幹貨和一壇子蟹黃醬。那南州來的棉布選了兩個色,各扯了半匹,剛好給他們一家三口做衣服。白色的用來做裏衣,黃綠色的用來做外衣,許禾現在的針線手藝也就適合做一些內穿的裏衣了,外衣還需要到裁縫鋪讓人幫忙做。除了這些,許禾還給兩個孩子買了玩具,現今就有積木玩具了,她買了兩個,看圖案是廟宇和船坊,也不算太複雜,適合小孩子玩,也算是益智小玩具了。
迴到家,新買的玩具果然受到了兩個孩子的喜愛,兩個人坐在木榻上玩的不亦樂乎。許禾也懶得管他們倆了,到廚房開始準備晚飯。
這些天許禾已經習慣了柴火灶,現在煤爐子主要用來燒水泡茶或者煲粥,睡覺前將砂鍋放上去,爐子隻留一絲縫隙,到早上,砂鍋粥就很軟爛了。許禾最近打算買個炭火爐子,可以直接燒木柴或者木炭的,畢竟現在的煤炭還有點貴,而且炭火爐子到了冬天還能用來烤火,一爐兩用,作為一個賢惠的當家人,不僅要開源,節流也要做到位嘛!
做三個人的飯不算複雜,許禾看了家裏現有的菜,決定做一個蟹黃豆腐、清炒地瓜葉,主食就做山藥粥。
鮮香滑嫩的豆腐大受好評,小宋瑾一口豆腐一口粥,唿嚕唿嚕吃個不停,嘴裏鼓鼓囊囊的,還嚷著:“娘,明天還吃這個。”
許禾看他明顯胖了一圈的小臉蛋,覺得這小子很有吃貨潛力,比起給啥都吃,很好養活的宋瑜,他還有點挑食,夾了兩筷子地瓜葉到他碗裏,“乖乖吃完青菜,明天給你和姐姐做蟹黃包子吃!還有啊,吃東西的時候別說話,咽下去再說,嗆到了就難受了!”
許禾說話算話,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揉麵做包子,醒麵的時候調餡兒,沒有豬皮凍,就隻用了豬肉,加蔥薑水和調料拌勻,淋上昨天買的蟹黃醬,攪拌均勻後,隻看這餡兒都覺得美味。沒有做大包子,做成了小籠包,宋瑾這小孩子還處於不知飽餓的時候,遇上喜歡吃的,就想多吃,小籠包個小,可以給他吃個兩三個,從數量上糊弄他。
配上買來的豆漿,三口子一起吃了十二個小籠包,剩下的許禾打算收起來放空間冰箱裏,以後不想做飯的時候熱著吃。
“小瑜,小瑾,吃飽了沒有?”
“娘,我還想吃!”這是永遠沒個飽的宋瑾。
許禾可不慣著孩子,笑眯眯的拒絕:“八分飽對身體好,下次我們再吃。”
小宋瑾已經會看親娘眼色了,嘟嘟囔囔的垂下頭,出師失敗!
宋瑜紅著小臉細聲試探:“娘,我想給二妮帶一個。”說完怕她娘不同意,又補充,“上次二妮給我帶了蔣伯娘做的魚餅,我還分給弟弟吃了。”
是的,搬來葫蘆巷子後,小宋瑜也有自己的玩伴了,前頭柳家的二閨女柳二妮小朋友,比宋瑜大幾個月,也是差不多年紀。柳家是做吃食生意的,柳師傅和蔣娘子這對夫妻有一手做魚的好手藝,他們做的魚兜子、魚羹、魚丸、魚餅等在主街上很受歡迎。
對於孩子的外交需求,許禾自然滿足,不過她和柳家的交情不深,送了柳家,魏家和孫家就不好忽略了,數著柳家的人頭,用竹編小圓簸箕裝好,蓋上布頭,遞給宋瑜:“趁熱去送給二妮吧,要記得將簸箕拿迴來喲。”
現在許禾已經稍微放心宋瑜出去巷子裏玩了,不過距離隻限前後巷子,不能太遠。
宋瑜用力的點點頭,抱著小簸箕顛顛的往外跑,還是許禾在後麵喊著看路才改跑為走。許禾都不知道是慶幸兩個孩子性格變開朗了,還是要煩惱孩子長大後要操心更多了。
許禾自己也用小簸箕裝了小籠包,給隔壁魏家和孫家送去。先去的宋家,一家子除了已經去看店鋪的魏屠戶,其他人正在吃早飯呢,看到許禾過來,還熱情招攬:“許娘子吃了嗎?今天桃香做了打鹵麵,味道很不錯,沒吃的話過來一起吃!”
說話的是陳嫂子的婆婆李大娘,魏家一大家子,除了正在抽條的魏家小女兒芸娘,包括上了年紀的李大娘都是珠圓玉潤的身材,看到這一家人就知道這家夥食好了。
“李大娘早上好,我已經吃過了,這不今天早上做了點新鮮吃食,自己做的蟹黃包子,給你們送點來,嚐嚐鮮。”
許禾沒打算多待,拗不過陳嫂子的熱情,端了一碗肉臊子迴家,這下午飯也順帶解決了,肉臊子配麵條,剛剛好。
孫家也送了過去,吳慧雲迴了一小簸箕自己做的餛飩,許禾……很好,晚飯也有了。
許禾沒想到,她一時興起做的蟹黃包子,在葫蘆巷子還形成了短期風潮,陳嫂子是個愛分享的主婦,見許禾送來的蟹黃包子家裏人都愛吃,也就舍得錢去陳大郎家的雜貨鋪子裏買了一壇,自己做了包子後,給熟悉的小夥伴們都送了,就這麽一送二,二送三的,經成了近期餐桌上的流行單品。而陳大郎家本來因為價格有些滯銷的蟹黃醬,也一售而空。精明能幹的主婦們,不僅做出了更美味的蟹黃包子,還舉一反三,蟹黃餛飩、蟹黃拌麵、蟹黃茄子煲等等各種吃法都有。
而吃過許禾送去的蟹黃包子的柳家夫婦,靈感上頭,做出了蟹黃魚丸,聽說因為這個新品,他家吃食攤子最近火爆的很,大賺了一筆,離買店鋪也不遠啦!
知道後續的許禾目瞪口呆,她這算是古代帶貨了?難不成她真是天生的網紅人才?
而蟹黃小籠包的後續,遠不止如此,本來許禾交友一直秉持貴精不貴多,除了陳嫂子和吳慧雲,她與葫蘆巷子其他主婦們都隻是點頭之交,這次因為蟹黃包子,一時間多了好些主婦主動與她交談。大多都是說家裏的吃喝,許禾也因此學到了不少做菜手藝,和主婦們獨有的豐富家庭餐桌的方法。
吃的許禾就買了剛開始要的蘑菇木耳等幹貨和一壇子蟹黃醬。那南州來的棉布選了兩個色,各扯了半匹,剛好給他們一家三口做衣服。白色的用來做裏衣,黃綠色的用來做外衣,許禾現在的針線手藝也就適合做一些內穿的裏衣了,外衣還需要到裁縫鋪讓人幫忙做。除了這些,許禾還給兩個孩子買了玩具,現今就有積木玩具了,她買了兩個,看圖案是廟宇和船坊,也不算太複雜,適合小孩子玩,也算是益智小玩具了。
迴到家,新買的玩具果然受到了兩個孩子的喜愛,兩個人坐在木榻上玩的不亦樂乎。許禾也懶得管他們倆了,到廚房開始準備晚飯。
這些天許禾已經習慣了柴火灶,現在煤爐子主要用來燒水泡茶或者煲粥,睡覺前將砂鍋放上去,爐子隻留一絲縫隙,到早上,砂鍋粥就很軟爛了。許禾最近打算買個炭火爐子,可以直接燒木柴或者木炭的,畢竟現在的煤炭還有點貴,而且炭火爐子到了冬天還能用來烤火,一爐兩用,作為一個賢惠的當家人,不僅要開源,節流也要做到位嘛!
做三個人的飯不算複雜,許禾看了家裏現有的菜,決定做一個蟹黃豆腐、清炒地瓜葉,主食就做山藥粥。
鮮香滑嫩的豆腐大受好評,小宋瑾一口豆腐一口粥,唿嚕唿嚕吃個不停,嘴裏鼓鼓囊囊的,還嚷著:“娘,明天還吃這個。”
許禾看他明顯胖了一圈的小臉蛋,覺得這小子很有吃貨潛力,比起給啥都吃,很好養活的宋瑜,他還有點挑食,夾了兩筷子地瓜葉到他碗裏,“乖乖吃完青菜,明天給你和姐姐做蟹黃包子吃!還有啊,吃東西的時候別說話,咽下去再說,嗆到了就難受了!”
許禾說話算話,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揉麵做包子,醒麵的時候調餡兒,沒有豬皮凍,就隻用了豬肉,加蔥薑水和調料拌勻,淋上昨天買的蟹黃醬,攪拌均勻後,隻看這餡兒都覺得美味。沒有做大包子,做成了小籠包,宋瑾這小孩子還處於不知飽餓的時候,遇上喜歡吃的,就想多吃,小籠包個小,可以給他吃個兩三個,從數量上糊弄他。
配上買來的豆漿,三口子一起吃了十二個小籠包,剩下的許禾打算收起來放空間冰箱裏,以後不想做飯的時候熱著吃。
“小瑜,小瑾,吃飽了沒有?”
“娘,我還想吃!”這是永遠沒個飽的宋瑾。
許禾可不慣著孩子,笑眯眯的拒絕:“八分飽對身體好,下次我們再吃。”
小宋瑾已經會看親娘眼色了,嘟嘟囔囔的垂下頭,出師失敗!
宋瑜紅著小臉細聲試探:“娘,我想給二妮帶一個。”說完怕她娘不同意,又補充,“上次二妮給我帶了蔣伯娘做的魚餅,我還分給弟弟吃了。”
是的,搬來葫蘆巷子後,小宋瑜也有自己的玩伴了,前頭柳家的二閨女柳二妮小朋友,比宋瑜大幾個月,也是差不多年紀。柳家是做吃食生意的,柳師傅和蔣娘子這對夫妻有一手做魚的好手藝,他們做的魚兜子、魚羹、魚丸、魚餅等在主街上很受歡迎。
對於孩子的外交需求,許禾自然滿足,不過她和柳家的交情不深,送了柳家,魏家和孫家就不好忽略了,數著柳家的人頭,用竹編小圓簸箕裝好,蓋上布頭,遞給宋瑜:“趁熱去送給二妮吧,要記得將簸箕拿迴來喲。”
現在許禾已經稍微放心宋瑜出去巷子裏玩了,不過距離隻限前後巷子,不能太遠。
宋瑜用力的點點頭,抱著小簸箕顛顛的往外跑,還是許禾在後麵喊著看路才改跑為走。許禾都不知道是慶幸兩個孩子性格變開朗了,還是要煩惱孩子長大後要操心更多了。
許禾自己也用小簸箕裝了小籠包,給隔壁魏家和孫家送去。先去的宋家,一家子除了已經去看店鋪的魏屠戶,其他人正在吃早飯呢,看到許禾過來,還熱情招攬:“許娘子吃了嗎?今天桃香做了打鹵麵,味道很不錯,沒吃的話過來一起吃!”
說話的是陳嫂子的婆婆李大娘,魏家一大家子,除了正在抽條的魏家小女兒芸娘,包括上了年紀的李大娘都是珠圓玉潤的身材,看到這一家人就知道這家夥食好了。
“李大娘早上好,我已經吃過了,這不今天早上做了點新鮮吃食,自己做的蟹黃包子,給你們送點來,嚐嚐鮮。”
許禾沒打算多待,拗不過陳嫂子的熱情,端了一碗肉臊子迴家,這下午飯也順帶解決了,肉臊子配麵條,剛剛好。
孫家也送了過去,吳慧雲迴了一小簸箕自己做的餛飩,許禾……很好,晚飯也有了。
許禾沒想到,她一時興起做的蟹黃包子,在葫蘆巷子還形成了短期風潮,陳嫂子是個愛分享的主婦,見許禾送來的蟹黃包子家裏人都愛吃,也就舍得錢去陳大郎家的雜貨鋪子裏買了一壇,自己做了包子後,給熟悉的小夥伴們都送了,就這麽一送二,二送三的,經成了近期餐桌上的流行單品。而陳大郎家本來因為價格有些滯銷的蟹黃醬,也一售而空。精明能幹的主婦們,不僅做出了更美味的蟹黃包子,還舉一反三,蟹黃餛飩、蟹黃拌麵、蟹黃茄子煲等等各種吃法都有。
而吃過許禾送去的蟹黃包子的柳家夫婦,靈感上頭,做出了蟹黃魚丸,聽說因為這個新品,他家吃食攤子最近火爆的很,大賺了一筆,離買店鋪也不遠啦!
知道後續的許禾目瞪口呆,她這算是古代帶貨了?難不成她真是天生的網紅人才?
而蟹黃小籠包的後續,遠不止如此,本來許禾交友一直秉持貴精不貴多,除了陳嫂子和吳慧雲,她與葫蘆巷子其他主婦們都隻是點頭之交,這次因為蟹黃包子,一時間多了好些主婦主動與她交談。大多都是說家裏的吃喝,許禾也因此學到了不少做菜手藝,和主婦們獨有的豐富家庭餐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