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苗娘子胭脂鋪,時間已經是快正午了,許禾就帶著兩個孩子,找了一家麵食店,看這店裏給的分量,點了兩碗打鹵麵,兩個小的分食一碗就夠了。純手工的麵條很勁道,五花肉臊子鮮而不膩,三個人吃的很滿足。
吃完了午飯也沒急著逛,現下太陽大著呢,找了路邊的涼亭坐下,有沿街叫賣茶飲的,許禾買了三份楊梅汁,味道甘甜,倒也解渴。坐在涼亭裏,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充滿了煙火氣,倒是讓穿越至今都不停歇的許禾,終於有了種真實感,像是塵埃落定一般。
東市街上的胭脂鋪子總共三家,一下午也就逛完了。
在外麵吃完晚飯迴家,洗漱收拾又是一會兒,將兩個孩子哄上榻,許禾就窩到了書房裏,打算將今天的見聞寫下來。
三家胭脂鋪中,苗娘子家是最小的,最大的叫燕支齋,似乎是連鎖的,在其他州城也有店鋪。還有家徐記胭脂鋪,是棠州的老店了。幾個店各有特色,但售賣的種類都齊全,基本就是澡豆、胭脂、口脂、香粉、眉黛、發油、香胰子等。
苗娘子家的胭脂是這三家裏麵最好,鋪子裏的產品應該都是外麵進貨來的。因為苗娘子本人是個化妝高手,她售賣時與顧客分享自己的化妝技巧,所以別看店麵小,生意倒是很不錯。
徐記作為棠州老店,都是自家的手藝,店中產品都是自產,是個家庭作坊,徐記的老板是個製粉老手,他們家的妝粉確實是獨一家的,也因為主打產品質量高,有自己的客戶人群,生意也很不錯。
至於燕支齋,店麵很大,光是店裏的小廝就有許多,買的東西比較雜,種類也更多,連鎖店鋪產品來源廣泛,而且產品會比另外兩家更高端,當然價格也更美麗,目標用戶更偏向有錢人,因此也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觀察了一天,許禾覺得,她暫時還是不要做開店的夢了。東市雖然熱鬧繁華,但是三家胭脂鋪子也基本飽和,都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戶群,她半路進去,即使自信自己能做出更好的東西,前期壓力肯定很大。
再就是家裏孩子還小,根本離不開人,若開店,前期肯定不能請人,她就要長期守在店裏,想想前世那些職場家庭兩頭顧的女性們,許禾不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至於開店過程的艱難,她倒是不在意,前世她創業時什麽困難沒遇到過,做生意她有自己的想法,隻不過現階段確實還不到開店的時候。
比起自己開店,許禾想做的是給苗娘子和燕支齋供貨,至於為什麽沒有徐記,倒不是因為徐記有什麽不好,這時候的生意人大多都是以誠為本,客戶至上,職業素養不是一般的高。這三家店的服務在許禾看來都很不錯。隻不過徐記他們店裏並沒有外麵的貨,都是自己家的產品,老店有自己的驕傲,許禾並不覺得自己就一定能讓徐記破例。
至於給苗娘子和燕支齋供什麽貨,許禾暫定口脂和蔻丹。這兩種產品,經過觀察,這三家雖然都有口脂,但顏色不夠齊全,質量也說不上特別好。而蔻丹,現在染甲還是包染,材料也比較單一,主要是鳳仙花,所以蔻丹這個市場稱得上空白。作為初期打開合作口子,這兩款產品是很合適的,也不會對目前這三家的主打產品造成衝擊。
既然決定好了,許禾也不拖拉了,買書的七兩銀子給她造成了巨大壓力,以後還要送兩個孩子讀書呢,現在家裏這點子家底,完全不夠花的。
接下來幾天,許禾除了處理日常家務事,帶帶孩子,其他時間就全都撲在了製作口脂和蔻丹上。空間裏有全套的製作設備,大部分材料都有,完全能夠滿足初期製作所需。但是許禾並沒有全部依靠空間中的設備,能夠複刻出來的,她都找相關的手藝人製作出來了,用料大部分都能找到替代品,不過材料她沒有買,隻是知道現在有哪些可以用於製作的材料就行了,畢竟生意還沒開始,能省一筆是一筆嘛。
古法口脂的製作並不難,許禾也沒有搞得太複雜,取色用的就是空間中種植的玫瑰花,根據色彩比例,做了兩個色號出來。做出了樣品後,許禾自己上手試了,色彩飽滿,滋潤不卡紋,還有潤唇功效,她覺得,比起目前胭脂鋪裏的口脂,還是很有市場的。
蔻丹也做了兩種色彩,紅色染甲是現在的主流色彩,許禾用馬桑果取色,多次調整用料比例,做出來的樣品是珊瑚褐色,輕塗顏色清淡些,適合年輕女孩子,很有活力,塗染多次顏色會暗沉一些,適合年長婦人,看著很有氣勢。還有一個豆綠色的,這個顏色超適合夏天,淺淡的色彩看著讓人舒適。
“娘,陳伯娘找你!”
沉浸在試驗中的許禾被宋瑜的喊聲打斷了思緒,看著外麵的天光,也到要做晚飯的時候了。許禾索性放下手中的工作,準備休息一會兒。
出門就看到陳嫂子站在大門口,許禾還奇怪,怎麽還矜持起來了,“陳嫂子怎麽不進來?找我有什麽事?”
陳嫂子急忙解釋:“我是過來喊你去後邊陳家的,他們家大郎前些日子不是出遠門了,今天迴來了,還帶來好些外地貨,鄰裏住著,他們家說有需要的,便宜賣給大家呢!咱們兩也趕緊去看看!”
這個熱鬧,許禾還真想要去看看。也不等陳嫂子催促,吩咐宋瑜關好門看好弟弟,提著籃子就出門了。
陳家是開雜貨鋪子的,什麽都賣,店鋪如今是陳老板和他媳婦守著,他家大兒子雖然還未娶妻,但也已經年滿十六了,喜歡到處跑,經常能弄些時鮮貨,倒是讓他家雜貨鋪的生意好了很多。
許禾和陳嫂子到陳家的時候,他家院子裏已經圍了一圈人,都是各家的主婦或者帶著孩子,主婦們討價還價的聲音,孩子們討要玩具的聲音,熱鬧極了。
靠著陳嫂子的大力氣,兩人雖然來的不算早,但也輕鬆擠了進去,許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布袋子裏裝著的山貨,蘑菇、木耳還有她不認識的菜幹。說來許禾一直是個蘑菇愛好者,煲湯清炒都喜歡,如今遇上了心頭好,自然不會錯過,當下就讓陳家大郎給各樣裝上一小袋子。
“許嬸子,還是您會吃,這蘑菇燉雞湯可香了。我這兒還是從南州帶過來的醬,他們那邊的時興貨呢,我給您打開瞧瞧。”
竟然是蟹黃醬!看到好東西的許禾忽略了被人叫嬸子的心塞,大手一揮:“給我來一罐子。”
這蟹黃醬雖然是個新鮮物,但價格稍高,陳大郎推銷了半天,都沒人買,好不容易等到許禾這個冤大頭,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線了,好話不斷。
“許嬸子,識貨!這東西煮湯炒菜加上一勺,真是香的舌頭都要掉了!”
見他說的那般誇張,有個年輕婦人嘲笑:“喲,陳大郎你這是已經嚐過了,我看你會說的很,舌頭看來是好好的,可見這話說的不實在。”
陳大郎平日裏跑東跑西的做買賣,早就練就了一副銅筋鐵骨,半點不在意,“這不是托嫂嫂的福,又接好了。”
促狹的話惹得院子裏的人哭笑不得,趁著氛圍正好,陳大郎將這次外出的大頭貨拿了出來,
“各位嬸子嫂嫂們,這是我從南州帶過來的棉布,這可是第一手貨,現在棠州的布坊可找不到,錯過了可要等很長時間才有的!”
“棉布咱們棠州還能沒有?陳大郎你這話可不實誠!”齊家嫂子反駁,他們棠州雖然比不上南州,卻也不是個破落戶,棉布有什麽稀奇的。
“齊嬸子可別急,我還沒說完呢,”陳大郎趕緊解釋,“這棉布是用南州那邊最新的技藝製作的,和咱們棠州的可不一樣,這棉布好不好,大家都是做慣了衣服的,比我更清楚。陳嬸子,您來摸一摸。”
陳大郎直接請離得最近的陳嫂子上手,“是不是比咱們現在用的更柔軟,還牢固,看看這織紋細密精致,顏色也多,我可沒糊弄大家。”
驗過貨的陳嫂子點點頭,肯定了陳大郎的說辭:“摸著確實要比咱們棠州這邊平常賣的棉布舒服。”
“那是,我陳大郎賣貨可從來童叟無欺的,”得到了肯定的陳大郎趁勢追擊,“大家都是相熟的老鄰居了,價格上絕對不讓大夥兒吃虧,需要的趕緊來看看。”
吃完了午飯也沒急著逛,現下太陽大著呢,找了路邊的涼亭坐下,有沿街叫賣茶飲的,許禾買了三份楊梅汁,味道甘甜,倒也解渴。坐在涼亭裏,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充滿了煙火氣,倒是讓穿越至今都不停歇的許禾,終於有了種真實感,像是塵埃落定一般。
東市街上的胭脂鋪子總共三家,一下午也就逛完了。
在外麵吃完晚飯迴家,洗漱收拾又是一會兒,將兩個孩子哄上榻,許禾就窩到了書房裏,打算將今天的見聞寫下來。
三家胭脂鋪中,苗娘子家是最小的,最大的叫燕支齋,似乎是連鎖的,在其他州城也有店鋪。還有家徐記胭脂鋪,是棠州的老店了。幾個店各有特色,但售賣的種類都齊全,基本就是澡豆、胭脂、口脂、香粉、眉黛、發油、香胰子等。
苗娘子家的胭脂是這三家裏麵最好,鋪子裏的產品應該都是外麵進貨來的。因為苗娘子本人是個化妝高手,她售賣時與顧客分享自己的化妝技巧,所以別看店麵小,生意倒是很不錯。
徐記作為棠州老店,都是自家的手藝,店中產品都是自產,是個家庭作坊,徐記的老板是個製粉老手,他們家的妝粉確實是獨一家的,也因為主打產品質量高,有自己的客戶人群,生意也很不錯。
至於燕支齋,店麵很大,光是店裏的小廝就有許多,買的東西比較雜,種類也更多,連鎖店鋪產品來源廣泛,而且產品會比另外兩家更高端,當然價格也更美麗,目標用戶更偏向有錢人,因此也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觀察了一天,許禾覺得,她暫時還是不要做開店的夢了。東市雖然熱鬧繁華,但是三家胭脂鋪子也基本飽和,都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戶群,她半路進去,即使自信自己能做出更好的東西,前期壓力肯定很大。
再就是家裏孩子還小,根本離不開人,若開店,前期肯定不能請人,她就要長期守在店裏,想想前世那些職場家庭兩頭顧的女性們,許禾不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至於開店過程的艱難,她倒是不在意,前世她創業時什麽困難沒遇到過,做生意她有自己的想法,隻不過現階段確實還不到開店的時候。
比起自己開店,許禾想做的是給苗娘子和燕支齋供貨,至於為什麽沒有徐記,倒不是因為徐記有什麽不好,這時候的生意人大多都是以誠為本,客戶至上,職業素養不是一般的高。這三家店的服務在許禾看來都很不錯。隻不過徐記他們店裏並沒有外麵的貨,都是自己家的產品,老店有自己的驕傲,許禾並不覺得自己就一定能讓徐記破例。
至於給苗娘子和燕支齋供什麽貨,許禾暫定口脂和蔻丹。這兩種產品,經過觀察,這三家雖然都有口脂,但顏色不夠齊全,質量也說不上特別好。而蔻丹,現在染甲還是包染,材料也比較單一,主要是鳳仙花,所以蔻丹這個市場稱得上空白。作為初期打開合作口子,這兩款產品是很合適的,也不會對目前這三家的主打產品造成衝擊。
既然決定好了,許禾也不拖拉了,買書的七兩銀子給她造成了巨大壓力,以後還要送兩個孩子讀書呢,現在家裏這點子家底,完全不夠花的。
接下來幾天,許禾除了處理日常家務事,帶帶孩子,其他時間就全都撲在了製作口脂和蔻丹上。空間裏有全套的製作設備,大部分材料都有,完全能夠滿足初期製作所需。但是許禾並沒有全部依靠空間中的設備,能夠複刻出來的,她都找相關的手藝人製作出來了,用料大部分都能找到替代品,不過材料她沒有買,隻是知道現在有哪些可以用於製作的材料就行了,畢竟生意還沒開始,能省一筆是一筆嘛。
古法口脂的製作並不難,許禾也沒有搞得太複雜,取色用的就是空間中種植的玫瑰花,根據色彩比例,做了兩個色號出來。做出了樣品後,許禾自己上手試了,色彩飽滿,滋潤不卡紋,還有潤唇功效,她覺得,比起目前胭脂鋪裏的口脂,還是很有市場的。
蔻丹也做了兩種色彩,紅色染甲是現在的主流色彩,許禾用馬桑果取色,多次調整用料比例,做出來的樣品是珊瑚褐色,輕塗顏色清淡些,適合年輕女孩子,很有活力,塗染多次顏色會暗沉一些,適合年長婦人,看著很有氣勢。還有一個豆綠色的,這個顏色超適合夏天,淺淡的色彩看著讓人舒適。
“娘,陳伯娘找你!”
沉浸在試驗中的許禾被宋瑜的喊聲打斷了思緒,看著外麵的天光,也到要做晚飯的時候了。許禾索性放下手中的工作,準備休息一會兒。
出門就看到陳嫂子站在大門口,許禾還奇怪,怎麽還矜持起來了,“陳嫂子怎麽不進來?找我有什麽事?”
陳嫂子急忙解釋:“我是過來喊你去後邊陳家的,他們家大郎前些日子不是出遠門了,今天迴來了,還帶來好些外地貨,鄰裏住著,他們家說有需要的,便宜賣給大家呢!咱們兩也趕緊去看看!”
這個熱鬧,許禾還真想要去看看。也不等陳嫂子催促,吩咐宋瑜關好門看好弟弟,提著籃子就出門了。
陳家是開雜貨鋪子的,什麽都賣,店鋪如今是陳老板和他媳婦守著,他家大兒子雖然還未娶妻,但也已經年滿十六了,喜歡到處跑,經常能弄些時鮮貨,倒是讓他家雜貨鋪的生意好了很多。
許禾和陳嫂子到陳家的時候,他家院子裏已經圍了一圈人,都是各家的主婦或者帶著孩子,主婦們討價還價的聲音,孩子們討要玩具的聲音,熱鬧極了。
靠著陳嫂子的大力氣,兩人雖然來的不算早,但也輕鬆擠了進去,許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布袋子裏裝著的山貨,蘑菇、木耳還有她不認識的菜幹。說來許禾一直是個蘑菇愛好者,煲湯清炒都喜歡,如今遇上了心頭好,自然不會錯過,當下就讓陳家大郎給各樣裝上一小袋子。
“許嬸子,還是您會吃,這蘑菇燉雞湯可香了。我這兒還是從南州帶過來的醬,他們那邊的時興貨呢,我給您打開瞧瞧。”
竟然是蟹黃醬!看到好東西的許禾忽略了被人叫嬸子的心塞,大手一揮:“給我來一罐子。”
這蟹黃醬雖然是個新鮮物,但價格稍高,陳大郎推銷了半天,都沒人買,好不容易等到許禾這個冤大頭,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線了,好話不斷。
“許嬸子,識貨!這東西煮湯炒菜加上一勺,真是香的舌頭都要掉了!”
見他說的那般誇張,有個年輕婦人嘲笑:“喲,陳大郎你這是已經嚐過了,我看你會說的很,舌頭看來是好好的,可見這話說的不實在。”
陳大郎平日裏跑東跑西的做買賣,早就練就了一副銅筋鐵骨,半點不在意,“這不是托嫂嫂的福,又接好了。”
促狹的話惹得院子裏的人哭笑不得,趁著氛圍正好,陳大郎將這次外出的大頭貨拿了出來,
“各位嬸子嫂嫂們,這是我從南州帶過來的棉布,這可是第一手貨,現在棠州的布坊可找不到,錯過了可要等很長時間才有的!”
“棉布咱們棠州還能沒有?陳大郎你這話可不實誠!”齊家嫂子反駁,他們棠州雖然比不上南州,卻也不是個破落戶,棉布有什麽稀奇的。
“齊嬸子可別急,我還沒說完呢,”陳大郎趕緊解釋,“這棉布是用南州那邊最新的技藝製作的,和咱們棠州的可不一樣,這棉布好不好,大家都是做慣了衣服的,比我更清楚。陳嬸子,您來摸一摸。”
陳大郎直接請離得最近的陳嫂子上手,“是不是比咱們現在用的更柔軟,還牢固,看看這織紋細密精致,顏色也多,我可沒糊弄大家。”
驗過貨的陳嫂子點點頭,肯定了陳大郎的說辭:“摸著確實要比咱們棠州這邊平常賣的棉布舒服。”
“那是,我陳大郎賣貨可從來童叟無欺的,”得到了肯定的陳大郎趁勢追擊,“大家都是相熟的老鄰居了,價格上絕對不讓大夥兒吃虧,需要的趕緊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