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前塵往事
穿越古代逃荒,王爺帶我造反 作者:花生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一條狹窄的通道,兩旁石壁上做了燭台,上麵點了微弱燭火用以照明。
噠噠——噠噠——
整個空間寂靜的很,隻有陳稷和霍青雲的腳步聲,迴響在這個陰森黑暗的空間裏。
終於走到通道盡頭,陳稷從燭台上拿起一截燃燒的蠟燭,推開麵前的石門。
石門後麵是一個很大的房間,陳稷向著桌子走去,將桌上的蠟燭點燃,照亮這間隱秘的地牢。
正對石門的地方有一個玄鐵打造的鐵籠,一個幹瘦的人影背對著鐵門蜷縮著,一動不動,仿佛死了一般。
陳稷隨手拿起桌上的茶壺,緩緩移步到鐵籠上方,將茶水澆在那個身影的頭上。
“啊——”
那人正在酣睡,被涼茶一激,猛然驚醒,轉過頭一看,似乎有些不確定麵前之人。
“燕王殿下?”
陳稷並不看他,而是微微側臉,給了身後之人一個信號。
霍青雲便於陰影處走了出來,走到與陳稷並排的地方,一起看向鐵籠裏的人。
“霍充,我來了。”
聽著這聲熟悉又陌生的聲音,霍充的身體一下子撲向前麵的鐵籠,似乎想看清楚來人是不是他想見的那人。
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地牢裏很久了,吃喝拉撒睡都是摸黑進行,霍充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光了。
適應著久違的光亮,霍充眯起的眼睛逐漸睜大,在確認來人的那一刻,霍充的嘴巴張合數次,良久,隻吐出一句話:
“青雲公子,長高了。”
霍青雲垂眸冷笑,六年了,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十四歲的少年,更不會因為眼前之人隻字片語的溫情攻勢,而有所動搖。
“玄禮哥哥是怎麽死的?”
這是霍青雲對霍充說的第二句話。
一燈如豆,發出淡淡黃光,暈染著鐵籠內外的三人,仿佛藏著許多說不盡的秘密。
……
走出地牢,陳稷和霍青雲都沒有說話,兩人都顯得心事重重。
尤其是霍青雲,他的臉上還帶著些許恍惚之色,仿若一夜之間變迴了那個六年前聽到妹妹要被送進宮時的絕望的少年。
抬頭望天,已是晨光熹微,天氣寒涼。
……
先太子陳玄禮薨逝的時候,陳稷十六歲,來到北境四年,於軍中廝殺曆練,霍青雲十四歲,正在書房日日苦讀,全力以赴準備他的會試。
而霍充比時年十八歲的先太子還要大四歲,是霍家千挑萬選挑出來照顧先太子的家奴,是後來東宮大名鼎鼎的充公公。
所以,對於先太子的薨逝,二十二歲的霍充比陳稷和霍青雲看到的要多、要深。
這其中不僅夾雜著皇位之爭,更是君權與臣權激化的結果。
……
霍充六歲時淨身入東宮,陪伴年僅兩歲的陳玄禮,發誓一輩子效忠和保護陳玄禮。
那時的陳玄禮還不是太子,他爹——未來的惠宗,也還不是太子。
霍充記得很清楚,他入東宮的那一年,深受太宗寵愛的雲妃誕下皇子,整個皇宮彌漫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除了太宗皇後林月宜的坤寧宮。
太宗皇後隻有惠宗一個兒子,因此對惠宗寄予厚望,盡管體弱的惠宗終於在三十歲的時候為她生下期盼已久的長孫,但太宗皇後仍舊不放心。
看著太宗對雲妃的關切和寵愛,太宗皇後摸了摸頭上冰冷的鳳簪,嘴角時常掛著不知名的冷笑。
如今世人皆知,林家是鳳凰窩,除了太祖的皇後是與其少年結發的平民皇後,而後的三朝皇後皆為林家女。
因此,林家不僅是第一門閥世家,更是大梁第一外戚,權勢滔天。
但是對於那時的太宗皇後而言,她隻是林家的第一位皇後,而且是一位不為皇帝喜愛的皇後。
京都的五大世家中,林家、霍家和唐家是當初跟著太祖打天下的功臣之後,雲家和薑家則是前朝大族。
因為太祖與林家的第一代家主關係最好,於是便做了兒女親家,這才有了太宗與林月宜的婚事。
林月宜清楚自己的鳳位是怎麽來的,因此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時常被缺失的帝王之愛和把握不牢的權利欲望所撕扯。
最後,她選擇了屈從內心對於權利的渴望,策劃了雲妃在皇家林苑墜崖一事。
後見雲妃大難不死,又用“借屍還魂”的理由,逼死了雲妃。
自太宗繼位之後,北夷人就開始虎視眈眈,勢力盤根錯節的五大世家,其家主也都是太祖一輩的老人,老人們能被太祖壓著,但不一定會乖乖聽太宗的話。
因此,太宗想要利用世家們的力量繼續抗擊北夷人,有些事情上就不得不妥協。
雲妃之死,是太宗對朝臣們的一次妥協,但不是最後一次。
北夷時常滋擾大梁,太宗每為了抗擊北夷向世家朝臣妥協一次,世家朝臣就更進一步,君權和臣權的天平慢慢傾斜到臣權這邊。
惠宗身為中宮嫡出,品行才能俱佳,除了體弱,並無其他明顯缺點,被立為太子,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太宗駕崩後,惠宗繼位,他的母親林月宜成了太後,他的妻子林飛燕成了皇後。
林家和皇家的關係更加緊密,惠宗也有了父親太宗在世時常有的憂慮,林家勢大啊!
幸而,林飛燕沒有孩子,惠宗立了霍家女兒生的長子為太子,也就是先太子陳玄禮。
作為一個帝王,體弱的惠宗精力不足,難以處理繁多的國家政事,好在他還有太子可以輔政,分擔一些國家政務。
如果說太宗是囿於北夷滋擾邊境所以才讓朝臣權力擴大,那麽惠宗的體弱加上他的母親、妻子皆為林家人,則再次使得君弱臣強的局麵進一步激化。
惠宗體弱但個性剛強,盡管很多地方有心無力,但也下決心要支撐起泱泱大梁,對外抗擊北夷,對內掣肘世家門閥。
彼時,陳稷已在北境小有名氣,一次又一次地將妄圖踏破北境防線的北夷人打退,暫時壓下了惠宗的一大塊心病。
於是,惠宗支撐起疲乏的身子,透過乾清宮的窗戶,將目光移向了朝中。
噠噠——噠噠——
整個空間寂靜的很,隻有陳稷和霍青雲的腳步聲,迴響在這個陰森黑暗的空間裏。
終於走到通道盡頭,陳稷從燭台上拿起一截燃燒的蠟燭,推開麵前的石門。
石門後麵是一個很大的房間,陳稷向著桌子走去,將桌上的蠟燭點燃,照亮這間隱秘的地牢。
正對石門的地方有一個玄鐵打造的鐵籠,一個幹瘦的人影背對著鐵門蜷縮著,一動不動,仿佛死了一般。
陳稷隨手拿起桌上的茶壺,緩緩移步到鐵籠上方,將茶水澆在那個身影的頭上。
“啊——”
那人正在酣睡,被涼茶一激,猛然驚醒,轉過頭一看,似乎有些不確定麵前之人。
“燕王殿下?”
陳稷並不看他,而是微微側臉,給了身後之人一個信號。
霍青雲便於陰影處走了出來,走到與陳稷並排的地方,一起看向鐵籠裏的人。
“霍充,我來了。”
聽著這聲熟悉又陌生的聲音,霍充的身體一下子撲向前麵的鐵籠,似乎想看清楚來人是不是他想見的那人。
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地牢裏很久了,吃喝拉撒睡都是摸黑進行,霍充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光了。
適應著久違的光亮,霍充眯起的眼睛逐漸睜大,在確認來人的那一刻,霍充的嘴巴張合數次,良久,隻吐出一句話:
“青雲公子,長高了。”
霍青雲垂眸冷笑,六年了,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十四歲的少年,更不會因為眼前之人隻字片語的溫情攻勢,而有所動搖。
“玄禮哥哥是怎麽死的?”
這是霍青雲對霍充說的第二句話。
一燈如豆,發出淡淡黃光,暈染著鐵籠內外的三人,仿佛藏著許多說不盡的秘密。
……
走出地牢,陳稷和霍青雲都沒有說話,兩人都顯得心事重重。
尤其是霍青雲,他的臉上還帶著些許恍惚之色,仿若一夜之間變迴了那個六年前聽到妹妹要被送進宮時的絕望的少年。
抬頭望天,已是晨光熹微,天氣寒涼。
……
先太子陳玄禮薨逝的時候,陳稷十六歲,來到北境四年,於軍中廝殺曆練,霍青雲十四歲,正在書房日日苦讀,全力以赴準備他的會試。
而霍充比時年十八歲的先太子還要大四歲,是霍家千挑萬選挑出來照顧先太子的家奴,是後來東宮大名鼎鼎的充公公。
所以,對於先太子的薨逝,二十二歲的霍充比陳稷和霍青雲看到的要多、要深。
這其中不僅夾雜著皇位之爭,更是君權與臣權激化的結果。
……
霍充六歲時淨身入東宮,陪伴年僅兩歲的陳玄禮,發誓一輩子效忠和保護陳玄禮。
那時的陳玄禮還不是太子,他爹——未來的惠宗,也還不是太子。
霍充記得很清楚,他入東宮的那一年,深受太宗寵愛的雲妃誕下皇子,整個皇宮彌漫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除了太宗皇後林月宜的坤寧宮。
太宗皇後隻有惠宗一個兒子,因此對惠宗寄予厚望,盡管體弱的惠宗終於在三十歲的時候為她生下期盼已久的長孫,但太宗皇後仍舊不放心。
看著太宗對雲妃的關切和寵愛,太宗皇後摸了摸頭上冰冷的鳳簪,嘴角時常掛著不知名的冷笑。
如今世人皆知,林家是鳳凰窩,除了太祖的皇後是與其少年結發的平民皇後,而後的三朝皇後皆為林家女。
因此,林家不僅是第一門閥世家,更是大梁第一外戚,權勢滔天。
但是對於那時的太宗皇後而言,她隻是林家的第一位皇後,而且是一位不為皇帝喜愛的皇後。
京都的五大世家中,林家、霍家和唐家是當初跟著太祖打天下的功臣之後,雲家和薑家則是前朝大族。
因為太祖與林家的第一代家主關係最好,於是便做了兒女親家,這才有了太宗與林月宜的婚事。
林月宜清楚自己的鳳位是怎麽來的,因此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時常被缺失的帝王之愛和把握不牢的權利欲望所撕扯。
最後,她選擇了屈從內心對於權利的渴望,策劃了雲妃在皇家林苑墜崖一事。
後見雲妃大難不死,又用“借屍還魂”的理由,逼死了雲妃。
自太宗繼位之後,北夷人就開始虎視眈眈,勢力盤根錯節的五大世家,其家主也都是太祖一輩的老人,老人們能被太祖壓著,但不一定會乖乖聽太宗的話。
因此,太宗想要利用世家們的力量繼續抗擊北夷人,有些事情上就不得不妥協。
雲妃之死,是太宗對朝臣們的一次妥協,但不是最後一次。
北夷時常滋擾大梁,太宗每為了抗擊北夷向世家朝臣妥協一次,世家朝臣就更進一步,君權和臣權的天平慢慢傾斜到臣權這邊。
惠宗身為中宮嫡出,品行才能俱佳,除了體弱,並無其他明顯缺點,被立為太子,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太宗駕崩後,惠宗繼位,他的母親林月宜成了太後,他的妻子林飛燕成了皇後。
林家和皇家的關係更加緊密,惠宗也有了父親太宗在世時常有的憂慮,林家勢大啊!
幸而,林飛燕沒有孩子,惠宗立了霍家女兒生的長子為太子,也就是先太子陳玄禮。
作為一個帝王,體弱的惠宗精力不足,難以處理繁多的國家政事,好在他還有太子可以輔政,分擔一些國家政務。
如果說太宗是囿於北夷滋擾邊境所以才讓朝臣權力擴大,那麽惠宗的體弱加上他的母親、妻子皆為林家人,則再次使得君弱臣強的局麵進一步激化。
惠宗體弱但個性剛強,盡管很多地方有心無力,但也下決心要支撐起泱泱大梁,對外抗擊北夷,對內掣肘世家門閥。
彼時,陳稷已在北境小有名氣,一次又一次地將妄圖踏破北境防線的北夷人打退,暫時壓下了惠宗的一大塊心病。
於是,惠宗支撐起疲乏的身子,透過乾清宮的窗戶,將目光移向了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