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柔兒,你也要努力了!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路程遠一些倒也無妨,畢竟我們並非是去遠征,而是前往慕容鮮卑的部落駐紮下來。隻是不知他們那裏,能否容納得下我們三萬餘將士以及五萬多百姓?”軻比能並不在意多走些路,倒是對於慕容鮮卑能否安置他們這麽多人有些擔心。
“首領大人放心,如今慕容氏部落生活的區域位於烏候秦水的東部,西遼河的南部,因為處於三河交匯處,形成了水、草資源豐富的西遼河平原,安頓我們的將士、百姓完全沒有問題。”慕容恪信心十足的說道。
西遼河位於華夏七大河流之一遼河的上遊,亦是遼河最大的支流。
因為處於大興安嶺東南麓和燕山北麓夾角地帶,形成了比較特殊的地貌,西遼河平原。
西遼河平原西接蒙古高原,南臨華北平原,東連東北平原,成為了一個比較特殊的黃金三角區。
是這個時代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遊牧文明的交錯區域,成為曆朝曆代中原王朝與北方各民族溝通的重要橋梁。
因此,在西遼河區域,逐漸形成了多民族雜居、多種經濟類型交錯、多種文化因素薈萃的中心區域。
慕容鮮卑從這裏走出,後世的契丹、女真、滿清皆曾經依靠西遼河平原而迅速強大。
“兄長讓我們長途跋涉北上進入蒙古高原後,在向東繞過烏桓山,除了避開段部鮮卑外,莫非是想對烏桓山的烏桓族人動手?”慕容垂突然問道。
“哦?”軻比能聞言,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沒錯,如今我們的人口並不算多,烏桓大部分人已經南遷至大漢的幽州各郡縣。
留在他們祖地烏桓山的族人並不多,我們稍微用些計策,可以一戰而攻下烏桓山,到時候將烏桓的族民納入麾下,還能增加大量的人口。
這樣我們在未來與慕容鮮卑的聯手中,不至於處於被動地位。”慕容恪解釋道。
“哈哈,很好,兩位將軍如此年輕,居然謀算無雙,真乃我的左膀右臂啊!
傳我命令,從今日起所有人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三日後出發,不可有任何的懈怠!”軻比能心中大喜的說道。
“遵命!”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八月初八。
傳說這一日是西王母在瑤池舉辦蟠桃盛會的日子。
而遠赴巴蜀的來敏也在得到了早熟稻的種子後,長途跋涉,終於返迴了薊縣。
正在自己府中與何太後、唐姬閑聊的劉辯得到消息後,都未來得及更換衣服,就風風火火的趕往州牧府。
他還記得來敏臨別之時,曾經承諾過,沒有得到史侯口中的棉花種子或是占城稻種子,絕不返迴。
沒想到僅僅數月時間,來敏就迴到冀縣。
無論是他得到了占城稻的種子還是棉花種子,或是二者皆得,對於整個幽州百姓甚至華夏百姓來說,皆是天大的好消息。
難怪平時彬彬有禮的劉辯,在得到消息後,如此不顧禮儀的離開府上,滿懷希望的前來見來敏。
“柔兒,你也要努把力,早點讓母後抱上孫子。現在幽州的一些大臣都想讓辯兒納妾,本地的許多世家大族也蠢蠢欲動,想將自己的女兒嫁過來。
你不但是辯兒明謀正娶的妻子,也是母後看著長大,與我們母子一同經曆了生死,我自然希望將來你能夠母儀天下。
母憑子貴,你一定要第一個為辯兒誕下龍子!將來你們的兒子才能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何太後絮絮叨叨的叮囑著。
“謹遵母後的教誨,柔兒明白!”唐姬俏臉微紅,眼中卻滿含堅定之色。
…………
州牧府內,劉辯見到了從巴蜀趕迴的來敏。
“啟稟史侯,幸不辱命,下官在益州尋到了一種名為早熟稻的稻種。
雖然名字與史侯所告知的有些出入,但是根據當地長期來往於漢王朝南邊諸國的行商所描述,此稻種相比我們漢王朝的稻種,早熟、周期短,耐旱、產量高,所以行商們將它命名為早熟稻。
與史侯所言,並無二致,所以下官鬥膽認為,此物就是史侯所尋之稻種。
隻是因為文化、地理的差異,名字有所不同罷了。”來敏沒想到僅僅離開數月,薊縣甚至整個幽州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縣城已經開始風風火火的新建學校、醫院、大漢便利店等設施。
相信不久的將來,幽州會成為整個漢王朝人人向往的地方,這讓他對於眼前這位年輕人再次欽佩不已。
劉辯接過來敏遞過來的早熟稻稻種,仔細查看良久,又看了看對方帶迴的已經完全成熟的水稻,還是無法分辨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占城稻。
劉辯也知道占城稻並非僅指占城國種植的稻種,而是泛指的中南半島上各國種植的水稻。
劉辯無法分辨來敏帶迴的稻種是否就是他所希望的占城稻,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前世隻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對於知道占城稻的存在已經不錯了,完全沒有切身體會過這樣的稻種,如何能分辨出來?
不過,劉辯也沒有氣惱,既然來敏如此確信,十之八九應該沒問題,何況還有擅長農業的棗祗之族弟棗軾在薊縣,到時候讓他研究一下就知道了。
來敏見到劉辯眉頭微皺,不禁擔憂的問道:“史侯,古人雲‘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北方寒冷,這裏的土地未必適合種植此類稻種,據行商所言,此類稻種都種植在天氣比較炎熱的地區。”
“若此稻種真是我心中所想,那就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占城稻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適應性極強,不擇地而生,大多數土地都能種活!”劉辯雖然心中沒底,還是向來敏安慰道。
沒過多久,麵色黝黑,一身粗布麻衣打扮的棗軾大步流星般的來劉辯與來敏所在的會客室。
剛一進來,就見到劉辯手中的早熟稻,眼睛微微一亮,連忙拱手問道:“史侯,這難道就是您曾經提到過的占城稻?沒想到來敏大人真能將此稻種找到!可以將占城稻交給下官細細查看一番嗎?”
“首領大人放心,如今慕容氏部落生活的區域位於烏候秦水的東部,西遼河的南部,因為處於三河交匯處,形成了水、草資源豐富的西遼河平原,安頓我們的將士、百姓完全沒有問題。”慕容恪信心十足的說道。
西遼河位於華夏七大河流之一遼河的上遊,亦是遼河最大的支流。
因為處於大興安嶺東南麓和燕山北麓夾角地帶,形成了比較特殊的地貌,西遼河平原。
西遼河平原西接蒙古高原,南臨華北平原,東連東北平原,成為了一個比較特殊的黃金三角區。
是這個時代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遊牧文明的交錯區域,成為曆朝曆代中原王朝與北方各民族溝通的重要橋梁。
因此,在西遼河區域,逐漸形成了多民族雜居、多種經濟類型交錯、多種文化因素薈萃的中心區域。
慕容鮮卑從這裏走出,後世的契丹、女真、滿清皆曾經依靠西遼河平原而迅速強大。
“兄長讓我們長途跋涉北上進入蒙古高原後,在向東繞過烏桓山,除了避開段部鮮卑外,莫非是想對烏桓山的烏桓族人動手?”慕容垂突然問道。
“哦?”軻比能聞言,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沒錯,如今我們的人口並不算多,烏桓大部分人已經南遷至大漢的幽州各郡縣。
留在他們祖地烏桓山的族人並不多,我們稍微用些計策,可以一戰而攻下烏桓山,到時候將烏桓的族民納入麾下,還能增加大量的人口。
這樣我們在未來與慕容鮮卑的聯手中,不至於處於被動地位。”慕容恪解釋道。
“哈哈,很好,兩位將軍如此年輕,居然謀算無雙,真乃我的左膀右臂啊!
傳我命令,從今日起所有人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三日後出發,不可有任何的懈怠!”軻比能心中大喜的說道。
“遵命!”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八月初八。
傳說這一日是西王母在瑤池舉辦蟠桃盛會的日子。
而遠赴巴蜀的來敏也在得到了早熟稻的種子後,長途跋涉,終於返迴了薊縣。
正在自己府中與何太後、唐姬閑聊的劉辯得到消息後,都未來得及更換衣服,就風風火火的趕往州牧府。
他還記得來敏臨別之時,曾經承諾過,沒有得到史侯口中的棉花種子或是占城稻種子,絕不返迴。
沒想到僅僅數月時間,來敏就迴到冀縣。
無論是他得到了占城稻的種子還是棉花種子,或是二者皆得,對於整個幽州百姓甚至華夏百姓來說,皆是天大的好消息。
難怪平時彬彬有禮的劉辯,在得到消息後,如此不顧禮儀的離開府上,滿懷希望的前來見來敏。
“柔兒,你也要努把力,早點讓母後抱上孫子。現在幽州的一些大臣都想讓辯兒納妾,本地的許多世家大族也蠢蠢欲動,想將自己的女兒嫁過來。
你不但是辯兒明謀正娶的妻子,也是母後看著長大,與我們母子一同經曆了生死,我自然希望將來你能夠母儀天下。
母憑子貴,你一定要第一個為辯兒誕下龍子!將來你們的兒子才能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何太後絮絮叨叨的叮囑著。
“謹遵母後的教誨,柔兒明白!”唐姬俏臉微紅,眼中卻滿含堅定之色。
…………
州牧府內,劉辯見到了從巴蜀趕迴的來敏。
“啟稟史侯,幸不辱命,下官在益州尋到了一種名為早熟稻的稻種。
雖然名字與史侯所告知的有些出入,但是根據當地長期來往於漢王朝南邊諸國的行商所描述,此稻種相比我們漢王朝的稻種,早熟、周期短,耐旱、產量高,所以行商們將它命名為早熟稻。
與史侯所言,並無二致,所以下官鬥膽認為,此物就是史侯所尋之稻種。
隻是因為文化、地理的差異,名字有所不同罷了。”來敏沒想到僅僅離開數月,薊縣甚至整個幽州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縣城已經開始風風火火的新建學校、醫院、大漢便利店等設施。
相信不久的將來,幽州會成為整個漢王朝人人向往的地方,這讓他對於眼前這位年輕人再次欽佩不已。
劉辯接過來敏遞過來的早熟稻稻種,仔細查看良久,又看了看對方帶迴的已經完全成熟的水稻,還是無法分辨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占城稻。
劉辯也知道占城稻並非僅指占城國種植的稻種,而是泛指的中南半島上各國種植的水稻。
劉辯無法分辨來敏帶迴的稻種是否就是他所希望的占城稻,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前世隻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對於知道占城稻的存在已經不錯了,完全沒有切身體會過這樣的稻種,如何能分辨出來?
不過,劉辯也沒有氣惱,既然來敏如此確信,十之八九應該沒問題,何況還有擅長農業的棗祗之族弟棗軾在薊縣,到時候讓他研究一下就知道了。
來敏見到劉辯眉頭微皺,不禁擔憂的問道:“史侯,古人雲‘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北方寒冷,這裏的土地未必適合種植此類稻種,據行商所言,此類稻種都種植在天氣比較炎熱的地區。”
“若此稻種真是我心中所想,那就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占城稻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適應性極強,不擇地而生,大多數土地都能種活!”劉辯雖然心中沒底,還是向來敏安慰道。
沒過多久,麵色黝黑,一身粗布麻衣打扮的棗軾大步流星般的來劉辯與來敏所在的會客室。
剛一進來,就見到劉辯手中的早熟稻,眼睛微微一亮,連忙拱手問道:“史侯,這難道就是您曾經提到過的占城稻?沒想到來敏大人真能將此稻種找到!可以將占城稻交給下官細細查看一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