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一下貞觀元年發生的大事:貞觀元年(六二七)唐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據涇州反。先是五年前李藝發兵幫助太子建成討伐劉黑闥後入朝。在長安,李藝恃功,對人非常傲慢,秦王李世民部下到他的兵營,李藝無故毆打他們,高祖大怒,將李藝關入獄中,不久又將他釋放。太宗即位後,李藝非常害怕。曹州一巫師李五戒勸李藝造反。藝假稱接到密敕,令他發兵入朝。藝引兵到豳州(今陝西彬縣),豳州治中趙慈皓出城拜見李藝,李藝遂占據豳州。


    唐太宗聞訊後,詔令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右武候大將軍尉遲敬德等為行軍總管率兵討伐李藝。趙慈皓聞官兵將到,便密與統軍楊岌合謀趕走李藝。李藝發覺後,將趙慈皓囚禁起來。楊岌在城外感覺情況有變,遂率兵攻城,李藝兵敗潰逃,丟棄妻子,率數百騎欲投奔突厥。行至寧州(治定安,今甘肅寧縣)邊界的烏氏縣(今寧夏固原東南)驛站時,從者漸散,李藝被左右殺死,傳首京師,梟之於市,並恢複其本姓羅氏。李藝弟李壽,官至利州都督,也被處斬。孟氏和李五戒也都被斬首。羅藝自負武藝高強,任氣行事,終歸身首異地。一生中歸唐立功,可謂有識,但又聽信妖言而為叛,善始不善終。”(《新唐書·羅藝列傳》)


    不知道各位讀者能否從中看出一點關聯,那涇河龍王就是代表了大唐貞觀元年的羅藝,要不然如何解釋如此之多的相似。我知道,也許會有較真的朋友說:那李藝在涇州謀反,那龍王居於涇河,能一樣嗎?那李藝被左右殺死,傳首京師,那涇河龍王的龍頭直接從天上掉到長安大街之上,會是一迴事嗎?對與此,俺無話可說。


    在認可前麵的關聯假設之後,那麽接著便將大唐初年的大事簡略介紹一下,當然,大事很多,我將隻保留我認為有用的。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初一,改元貞觀。正月,唐太宗下製,令今後中書省、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閣商議國家大事,都要有諫官跟隨,遇有不當之處,諫官立刻進諫。唐太宗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等人重新議定律令。放寬絞刑五十條為砍斷有趾,唐太宗仍嫌這種肉刑太殘酷,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請再改為加役流,徙三千裏,居作三年。詔從之。唐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據涇州反。二月,並省全國的州縣,將全國分為十道,即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廢郡為州,故每道各轄若幹州。


    貞觀二年(六二八)關內發生旱災,百姓缺糧,有許多人賣兒賣女以換取衣糧。四月,太宗詔出禦府金帛贖迴被賣兒童,交還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災、蝗災,大赦天下。


    貞觀三年(六二九)三月,太宗以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以尚書右丞魏征守秘書監,均參與朝政。房玄齡善謀略,杜如晦善決斷,為唐朝名相,並稱“房杜”。


    貞觀四年(六三〇)全國豐收,流散到各地的百姓迴歸故裏,米每鬥不超過三、四錢,一年僅判處了二十九人死刑。


    貞觀五年(六三一)十二月初二日,唐太宗製:“判決死罪,要在兩天內五次申奏,下各州的要三次申奏;行刑當天,尚食局不得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樂。門下省還要再檢查,有依法應當死而處境堪憐者,另外寫狀上奏。”五次申奏是指行刑前兩天到行刑之日共上奏五次,人命關天,以示慎重。隻有犯惡逆罪(隋立“十惡不赦”之科,唐承之)的人隻奏一次。


    貞觀十年(六三六)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後長孫氏卒,享年三十七歲。


    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八月,侍禦史馬周上疏朝廷,建議政府應重視州縣地方官吏的選任。太宗聞奏,深以為是,決定以後刺史由他親選,縣令則由京官五品以上各舉一人。


    貞觀十三年(六三九)太宗停世襲刺史。貞觀五年十一月,太宗下詔議定皇親、宗室、勳貴大臣的等級,令他們各統一方,世代相傳,除非犯有大罪,否則世襲。貞觀十一年,太宗封荊州都督、荊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為世襲刺史,又以功臣長孫無忌等14人為世襲刺史。左庶子於誌寧上疏認為世襲刺史不是久安之道;長孫無忌也堅持不願前往受封之地,又請其兒媳、太宗寵愛之女長樂公主勸諫太宗。認為前代之所以實行刺史世襲,乃是國力不夠強而為之,漢代置侯即是為此。若世襲的後代有不肖子孫,冒犯刑憲,自取誅夷,或因延世受賞,招致宗族剿絕之禍,都是十分可悲的,長孫無忌堅決辭讓。太宗於是在貞觀十三年二月下詔停止世襲刺史。


    貞觀十九年(六四五)玄奘取經迴國......嘻嘻嘻嘻嘻......


    有上麵可以看出,大唐初年,除了外患,還有內憂,唐太宗剛登基,就遇到了突厥人的入侵。另外,那些年自然災害也是接連發生。


    對唐太宗構成威脅的還有強大的士族力量。唐朝初期,所謂的山東士族對皇帝的施政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有的時候政令無法貫徹執行。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士族集團在社會之中有巨大的影響力,因此當士族不予合作時,中央政府推行自己的政策就會遇到困難,而政府為了使政令可以迅速推行,就必須要對士族集團作出妥協。


    ---------------------分割線---------------------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仙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元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元璋並收藏八仙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