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情看起來是這麽簡單,然而卻遠遠沒有這樣簡單,因為唐僧作為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對於佛教的傳承發揚做出極其重要的貢獻,吳承恩先生不可能不知道,那他還為什麽要將其惡搞呢?即便唐僧的真實身世就是如此,那也可以完全隻字不提,一概否認啊!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認清吳承恩先生的寫作手法,據我觀察,吳承恩老先生在創作的過程中認為,所有關於唐三藏西天取經的人物雛形、故事原形已經具備,同時也在坊間相當流行,自己沒有必要舍近求遠的再去創造些另外的寫作途徑來得到認可,隻需要收集整理、重新包裝即可。但是僅僅是收集整理,沒有自己的創意,也就沒有花心思寫的必要,在當時嚴肅的寫作氛圍之下,神話搞怪的作品不但是一條唯一能寫的路,也是一條曲徑通幽大路,所有對於現實世界的不滿都可以用隱晦的手法表現出來,而不用擔心惹上什麽麻煩。
於是,眾多的文學青年聚集一處,商量著今後的創作之路。吳承恩說:“我寫唐朝,我寫外國!搞怪的!”羅貫中說:“我寫三國,軍事的!”施耐庵說:“我寫宋朝,遊俠的!不過俺文筆欠佳!得請各位幫忙!”羅貫中說:“行!我也喜歡遊俠!我來幫你!”曹雪芹說:“我最小,就寫言情的吧!我哪個朝代也不寫!寫呢也不寫完,看看苗頭再說!”大家問:“那你的大作誰接著寫!”曹雪芹說:“管他呢,反正沒有稿費!誰愛寫誰接著寫!”嘻嘻......這是笑話
在這樣的寫作路線之下,吳承恩便開始了創作之路,書中可見,幾乎所有的名山勝跡都是在國內,比如火焰山、黑風山、通天河......等等,整個取經路線是在一個巨大的跑步機下完成的。而且書中的人物也都是將現實中的人物形象解體重構,巧妙包裝,以全新的麵貌展現在大家麵前。其中吳承恩運用大膽的寫作手法,將劇中的人物像傀儡一樣擺布,完成了一樣大膽的驚天之舉:大鬧天宮。不過在大鬧天宮之後,吳承恩也做出了結論:“推翻玉帝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推翻了也沒有什麽用,無論是反與不反,都不能解決問題,一時的衝動換來五百年的牢獄之災,實在是不劃算啊!既然這樣,那怎麽辦?看來隻有走啊!逃離這個是非之地!老老實實的去西天取經!”
理解到這些,我們便可以知道為什麽唐僧的身世這麽離奇,原來《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一個‘人格分裂症’患者,他集合了眾多的人物靈魂在裏麵,比如唐僧的小時候名為‘江流兒’,或許唐僧的小名真的叫江流兒吧,但是若是仔細想,唐僧的小名應該是隱藏了一個相對來說家喻戶曉的故事,而且起碼故事的原形得到了吳承恩的肯定和不解,以至於作者要花筆墨去寫,而且還在寫成之後將故事原形打碎,小心翼翼塞進整部書中,讓讀者們不去特別留意,以至於引起讀者誤解認為這是在‘惡搞’。
那麽‘江流兒’名字的背後會牽涉一個什麽樣的故事呢,偶爾翻閱資料,發現一個人物形象的出現挺符合原形,那就是‘南陽公主’。
南陽公主:出生於開皇六年(586年),是隋煬帝楊廣的長女,母蕭皇後。開皇十九年(599年),南陽公主嫁給許國公宇文述次子宇文士及,生子宇文禪師。史書中稱讚南陽公主的美貌和才氣,她自從十四歲嫁給宇文士及就以孝順出名。公公宇文述重病快死的時候,南陽公主以千金之身親自調飲食,手自奉上。隋煬帝楊廣很寵愛這個美麗懂事的長女,經常帶著她外出巡遊。
大業末,隋朝局麵紛亂不可收拾,煬帝再下江都無心北返,引發近衛造反,公主夫家兄弟宇文化及等被推為頭目。江都之變導致煬帝被弑,皇室男性成員幾乎全遭殺戮,蕭後和皇室成員等被宇文化及掌控。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南陽公主隨夫家到了聊城。不久,宇文化及被夏王竇建德打敗,宇文士及於是舍棄妻兒從濟北西歸唐朝。當時河北最強大的勢力就是竇建德,當時隋朝的舊臣引見竇建德,莫不惶懼失常,隻有唯南陽公主神色自若,見竇建德時南陽公主自陳國破家亡,不能報怨雪恥,淚上盈襟,聲辭不輟,情理切至。竇建德及觀聽者,莫不為之感動流淚,都肅然敬重她。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表現了這個養在深閨之中公主的堅毅個性。竇建德誅殺宇文化及後清理餘黨,當時南陽公主有一子名叫宇文禪師,年僅十歲。竇建德派武賁郎將於士澄對南陽公主說:“宇文化及躬行弑逆,人神所不容,現在將族滅其宗。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南陽公主哭著說:“武賁既是隋室貴臣,此事何須見問?”竇建德於是殺了宇文禪師。
此後不久,南陽公主遁入空門出家為尼。竇建德失敗後,南陽公主將要迴到西京長安,途中與宇文士及在東都洛陽相遇。南陽公主決意不與他相見。宇文士及糾纏不休,請複為夫妻。南陽公主憤然拒絕了他,說:“我與君是仇家,隻恨不能手刃君,隻是因為另兄謀逆之際,君並不預先知情罷了。”宇文士及不舍,跟隨南陽公主走進尼姑庵依舊不去,南陽公主說:“想死你便進來!”宇文士及知不可屈,於是拜辭離去。
綜上所述,唐僧的原形便是南陽公主的兒子宇文禪師,殷溫嬌的原形是南陽公主,而陳光蕊的原形便是宇文士及,劉洪代表宇文化及,洪江口暗指江都。值得一提的是,吳承恩並沒有照本宣科的來寫這一曆史事件,而是積極的參與到了整個事件之中,為文章留下了一個光明的尾巴,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處理。
吳承恩先生認為雖然南陽公主值得尊敬,但是孩子是無辜的,為什麽不用一種溫和的處理手法呢,因此便用棄嬰江中的手法保住了宇文禪師的小命,讓他在唐僧的身上繼續存活。陳光蕊(宇文士及)本來無辜,便讓一個龍王來搭救,陳光蕊搭救一條鯉魚,暗指宇文士及投靠唐朝,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而鯉魚因為同‘李’字同音,所以是不可以隨便捉的,違者挨板子算是輕的,借機又將李世民諷刺了一番。劉洪(宇文化及)罪有應得,而陳光蕊(宇文士及)和殷溫嬌(南陽公主)的矛盾是難以相見(調和),於是二人便一個轉生(高升)、一個立死(出家),決不相見。
在《西遊記》記載:次日早朝,唐王登殿,殷丞相出班,將前後事情備細啟奏,並薦光蕊才可大用。唐王準奏,即命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修行。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
在最初的時候看到這一段,以為是作者誤寫,或是出版有誤,現在想想還真不是,因為按照南陽公主(殷溫嬌)的個性來看,宇文士及(陳光蕊)投身與唐朝,自己是無法容忍的,與其這樣,還不如去出家(去死)。同時也說明南陽公主(殷溫嬌)其實對宇文士及(陳光蕊)是難以忘懷的,今生緣分到此,隻有來生再見了。
;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認清吳承恩先生的寫作手法,據我觀察,吳承恩老先生在創作的過程中認為,所有關於唐三藏西天取經的人物雛形、故事原形已經具備,同時也在坊間相當流行,自己沒有必要舍近求遠的再去創造些另外的寫作途徑來得到認可,隻需要收集整理、重新包裝即可。但是僅僅是收集整理,沒有自己的創意,也就沒有花心思寫的必要,在當時嚴肅的寫作氛圍之下,神話搞怪的作品不但是一條唯一能寫的路,也是一條曲徑通幽大路,所有對於現實世界的不滿都可以用隱晦的手法表現出來,而不用擔心惹上什麽麻煩。
於是,眾多的文學青年聚集一處,商量著今後的創作之路。吳承恩說:“我寫唐朝,我寫外國!搞怪的!”羅貫中說:“我寫三國,軍事的!”施耐庵說:“我寫宋朝,遊俠的!不過俺文筆欠佳!得請各位幫忙!”羅貫中說:“行!我也喜歡遊俠!我來幫你!”曹雪芹說:“我最小,就寫言情的吧!我哪個朝代也不寫!寫呢也不寫完,看看苗頭再說!”大家問:“那你的大作誰接著寫!”曹雪芹說:“管他呢,反正沒有稿費!誰愛寫誰接著寫!”嘻嘻......這是笑話
在這樣的寫作路線之下,吳承恩便開始了創作之路,書中可見,幾乎所有的名山勝跡都是在國內,比如火焰山、黑風山、通天河......等等,整個取經路線是在一個巨大的跑步機下完成的。而且書中的人物也都是將現實中的人物形象解體重構,巧妙包裝,以全新的麵貌展現在大家麵前。其中吳承恩運用大膽的寫作手法,將劇中的人物像傀儡一樣擺布,完成了一樣大膽的驚天之舉:大鬧天宮。不過在大鬧天宮之後,吳承恩也做出了結論:“推翻玉帝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推翻了也沒有什麽用,無論是反與不反,都不能解決問題,一時的衝動換來五百年的牢獄之災,實在是不劃算啊!既然這樣,那怎麽辦?看來隻有走啊!逃離這個是非之地!老老實實的去西天取經!”
理解到這些,我們便可以知道為什麽唐僧的身世這麽離奇,原來《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一個‘人格分裂症’患者,他集合了眾多的人物靈魂在裏麵,比如唐僧的小時候名為‘江流兒’,或許唐僧的小名真的叫江流兒吧,但是若是仔細想,唐僧的小名應該是隱藏了一個相對來說家喻戶曉的故事,而且起碼故事的原形得到了吳承恩的肯定和不解,以至於作者要花筆墨去寫,而且還在寫成之後將故事原形打碎,小心翼翼塞進整部書中,讓讀者們不去特別留意,以至於引起讀者誤解認為這是在‘惡搞’。
那麽‘江流兒’名字的背後會牽涉一個什麽樣的故事呢,偶爾翻閱資料,發現一個人物形象的出現挺符合原形,那就是‘南陽公主’。
南陽公主:出生於開皇六年(586年),是隋煬帝楊廣的長女,母蕭皇後。開皇十九年(599年),南陽公主嫁給許國公宇文述次子宇文士及,生子宇文禪師。史書中稱讚南陽公主的美貌和才氣,她自從十四歲嫁給宇文士及就以孝順出名。公公宇文述重病快死的時候,南陽公主以千金之身親自調飲食,手自奉上。隋煬帝楊廣很寵愛這個美麗懂事的長女,經常帶著她外出巡遊。
大業末,隋朝局麵紛亂不可收拾,煬帝再下江都無心北返,引發近衛造反,公主夫家兄弟宇文化及等被推為頭目。江都之變導致煬帝被弑,皇室男性成員幾乎全遭殺戮,蕭後和皇室成員等被宇文化及掌控。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南陽公主隨夫家到了聊城。不久,宇文化及被夏王竇建德打敗,宇文士及於是舍棄妻兒從濟北西歸唐朝。當時河北最強大的勢力就是竇建德,當時隋朝的舊臣引見竇建德,莫不惶懼失常,隻有唯南陽公主神色自若,見竇建德時南陽公主自陳國破家亡,不能報怨雪恥,淚上盈襟,聲辭不輟,情理切至。竇建德及觀聽者,莫不為之感動流淚,都肅然敬重她。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表現了這個養在深閨之中公主的堅毅個性。竇建德誅殺宇文化及後清理餘黨,當時南陽公主有一子名叫宇文禪師,年僅十歲。竇建德派武賁郎將於士澄對南陽公主說:“宇文化及躬行弑逆,人神所不容,現在將族滅其宗。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南陽公主哭著說:“武賁既是隋室貴臣,此事何須見問?”竇建德於是殺了宇文禪師。
此後不久,南陽公主遁入空門出家為尼。竇建德失敗後,南陽公主將要迴到西京長安,途中與宇文士及在東都洛陽相遇。南陽公主決意不與他相見。宇文士及糾纏不休,請複為夫妻。南陽公主憤然拒絕了他,說:“我與君是仇家,隻恨不能手刃君,隻是因為另兄謀逆之際,君並不預先知情罷了。”宇文士及不舍,跟隨南陽公主走進尼姑庵依舊不去,南陽公主說:“想死你便進來!”宇文士及知不可屈,於是拜辭離去。
綜上所述,唐僧的原形便是南陽公主的兒子宇文禪師,殷溫嬌的原形是南陽公主,而陳光蕊的原形便是宇文士及,劉洪代表宇文化及,洪江口暗指江都。值得一提的是,吳承恩並沒有照本宣科的來寫這一曆史事件,而是積極的參與到了整個事件之中,為文章留下了一個光明的尾巴,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處理。
吳承恩先生認為雖然南陽公主值得尊敬,但是孩子是無辜的,為什麽不用一種溫和的處理手法呢,因此便用棄嬰江中的手法保住了宇文禪師的小命,讓他在唐僧的身上繼續存活。陳光蕊(宇文士及)本來無辜,便讓一個龍王來搭救,陳光蕊搭救一條鯉魚,暗指宇文士及投靠唐朝,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而鯉魚因為同‘李’字同音,所以是不可以隨便捉的,違者挨板子算是輕的,借機又將李世民諷刺了一番。劉洪(宇文化及)罪有應得,而陳光蕊(宇文士及)和殷溫嬌(南陽公主)的矛盾是難以相見(調和),於是二人便一個轉生(高升)、一個立死(出家),決不相見。
在《西遊記》記載:次日早朝,唐王登殿,殷丞相出班,將前後事情備細啟奏,並薦光蕊才可大用。唐王準奏,即命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修行。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
在最初的時候看到這一段,以為是作者誤寫,或是出版有誤,現在想想還真不是,因為按照南陽公主(殷溫嬌)的個性來看,宇文士及(陳光蕊)投身與唐朝,自己是無法容忍的,與其這樣,還不如去出家(去死)。同時也說明南陽公主(殷溫嬌)其實對宇文士及(陳光蕊)是難以忘懷的,今生緣分到此,隻有來生再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