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訴唐僧的身世之謎前,首先要開場對唐僧的真實身份做一個簡述。公元600年,玄奘出生在河南洛陽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原名陳褘,玄奘5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10歲的時候,父親去世,10歲的陳褘被僧人哥哥帶入白馬寺(白馬寺:中國最早的寺院)。公元612年,在一次全國性考試來選擇27名剃度的僧人中,陳褘從數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當年27名僧人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法號——玄奘。在舉行考試的那一天,陳褘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果看見,當時就問他為什麽要出家?一句久存心底的話從陳褘嘴裏脫口而出:“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鄭善果本來就欣賞他的相貌,又驚佩他的浩壯誌氣,就破例讓他參加了考試,最終被破格錄取。在佛教中,最高的是三藏法師,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玄奘獲得三藏法師的稱號那一年,年僅24歲。公元626年冬,玄奘向當時政府申請出國留學,唐太宗並沒有理會一次次的請求。公元627年秋,27歲的玄奘混入逃難的災民中偷渡出關,從這一天開始,他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數的道路。穿過茫茫沙漠,越過巍巍雪山,西域的國王與他稱兄道弟,佛教的高僧與他惺惺相惜,印度的帝王對他頂禮膜拜。長達兩年的徒步旅行,12000公裏的行程,穿越108個國家,在1300年前,玄奘用腳步丈量了絲綢之路。19年後,他載譽歸來,重迴大唐帝國的都城長安。此後的生命中,他日夜無休,翻譯佛經。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玄奘不僅僅是一位佛教徒,還是偉大的翻譯家、大探險家、大外交家,地理學家。


    在《西遊記》中,唐僧的身世集中在《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這一迴中,其中的疑點很多,迷霧重重,根據《煮酒探西遊》——吳閑雲全麵解讀西遊記(連載)一書的分析,大致歸納了以下幾點:


    唐僧的父親叫陳光蕊,唐僧的母親叫殷溫嬌。在這一迴故事中,陳光蕊考上了狀元,遇到丞相的小姐殷溫嬌拋繡球招親,那繡球“恰打著光蕊的烏紗帽”,二人由此成就了一段姻緣。陳光蕊便和丞相之女殷溫嬌結了婚。


    陳光蕊赴任江州,從丞相府出發,一路上竟無人伴隨,僅帶著老婆和自己的一個家僮,到了洪江渡口,艄公劉洪、李彪見色起意,殺了陳光蕊和家僮,逼小姐順從。小姐尋思無計,隻得順了劉洪。


    這個時候,離譜的事情發生了:劉洪穿了光蕊衣冠,帶了官憑文書,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劉洪,一個水賊,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還帶著個活證人,難道他不怕小姐害他麽?!而小姐卻並沒有揭穿殺夫兇手,那她還在等什麽?


    她可能擔心懷著的孩子有危險,孩子(即後來的唐僧)生下後,順水放走,由老和尚收養了,這個時候,她完全可以報案,卻為何仍不作聲?


    更離奇的是,劉洪竟然冒充了一十八年,也沒被人發覺!女兒出嫁後沒迴過娘家,也無書信來往!這十八年中,小姐和殺夫兇手夜夜同床共枕,簡直叫人無法想像!


    後來兒子陳玄奘年滿十八歲後到京城報信,丞相居然發六萬禦林軍來捉!


    陳光蕊複活後,一家團圓,小姐竟然又從容自盡了!


    綜合以上觀點,得出以下結論:


    1.唐僧不是陳光蕊的兒子。


    2.唐僧是那個水賊劉洪的兒子。


    3.唐僧報仇,是由這一事件的總策劃者觀音菩薩安排的。


    另外根據視頻節目《小寶說書》中得到的提示,唐僧的父親陳光蕊進京趕考的時間為大唐貞觀十三年,歲在己巳。《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原文如下:


    話表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真個是名勝之邦。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眾官,朝拜禮畢,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寧靜,應依古法,開立選場,招取賢士,擢用人材,以資化理。”太宗道:“賢卿所奏有理。”就傳招賢文榜,頒布天下:各府州縣,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前赴長安應試。......(而後陳光蕊進京趕考高中狀元)


    唐太宗地府還魂後舉辦水陸大會的日子為: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第十二迴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原文如下:


    詩曰:龍集貞觀正十三,王宣大眾把經談。道場開演無量法,雲霧光乘大願龕。禦敕垂恩修上刹,金蟬脫殼化西涵。普施善果超沉沒,秉教宣揚前後三。


    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那皇帝早朝已畢,帥文武多官,乘鳳輦龍車,出離金鑾寶殿,徑上寺來拈香。怎見那鑾駕?真個是:......


    唐僧西天取經的日子為: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第十三迴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原文如下:詩曰:大有唐王降敕封,欽差玄奘問禪宗。堅心磨琢尋龍穴,著意修持上鷲峰。邊界遠遊多少國,雲山前度萬千重。自今別駕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一二日馬不停蹄,早至法門寺。本寺住持上房長老,帶領眾僧有五百餘人,兩邊羅列,接至裏麵,相見獻茶。茶罷進齋,齋後不覺天晚,正是那:影動星河近,月明無點塵。雁聲鳴遠漢,砧韻響西鄰。歸鳥棲枯樹,禪僧講梵音。蒲團一榻上,坐到夜將分。眾僧們燈下議論佛門定旨,上西天取經的原由。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三藏鉗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點頭幾度。眾僧們莫解其意,合掌請問道:“法師指心點頭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設下洪誓大願,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法輪迴轉,願聖主皇圖永固。”眾僧聞得此言,人人稱羨,個個宣揚,都叫一聲“忠心赤膽大闡法師”,誇讚不盡,請師入榻安寐。


    綜合以上幾點得出的幾點,也就是說唐僧與他的父親陳光蕊是生活在同一個時間(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同一地點(長安)的,唐僧聚集僧眾舉辦水路大會同他發願去西天取經是發生在同一天的,甚至可以這樣說是唐僧一初生的日子就已經和他的父母有時間、空間上的交集,一初生就能舉辦水陸大會,一初生就發願去西天取經......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仙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元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元璋並收藏八仙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