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下無敵的兵種,也不存在任何一種百戰百勝的陣法,最關鍵的還是人。


    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不過到了戰場上很多時候還是得講究一個相生相克。


    騎兵被稱為這個時代戰場的王者,並不意味著其自身毫無缺陷。


    騎兵來去如風機動力最強,鐵騎衝鋒時的衝擊力也是令人膽寒。


    但是除了滿身鎧甲的具裝騎,大多數騎兵的防禦力都是短板。


    他們的機動力其實也是犧牲防禦力的代價。


    相對而言,行動遲緩笨拙的步兵尤其是重步兵,在防禦力方麵遠比騎兵優秀。


    這種大平原戰場上作戰,重步兵因為行動遲緩等短板,肯定打不過騎兵。


    但如果這支步兵有騎兵輔助支持,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由於之前的交鋒中,對於唐軍的兵力構成有所了解,所以這次的戰術也是有針對性的製定。


    按照結社率的設想,就是依靠兵力優勢發起批次攻擊,大軍分成幾隊波浪衝鋒。


    一波退下去第二波就跟上,然後就是第三波。


    第一波攻擊的目的不在於殺傷多少人,而是打唐軍一個立足未穩,讓唐軍騎兵無法結陣。


    第二波再衝鋒的時候,再以人數優勢把唐軍壓製住,讓他們發揮不出正規軍兵力和陣法的長項。


    等到第三波的青狼騎再上去,就可以打成擊潰戰。


    就算唐軍不是大敗虧輸,起碼也是手忙腳亂完全被動。


    這支步兵的出現不在計劃之內,而且從他們表現來看,還不是一支臨時拚湊的烏合之眾。


    大部分成員都受過嚴格訓練,一看就是河東六府鷹揚的老底子。


    大隋朝的時候,河東的戰略定位就是對抗突厥的支撐點。


    馬邑作為緩衝帶,定位就是炮灰。


    突厥兵打過來的時候,馬邑就是盡可能用人命拖延突厥軍腳步等待朝廷援兵。


    而河東的部隊,則是對抗突厥的中堅力量。


    不管是突厥突破馬邑繼續前進,還是朝廷大隊人馬趕到北伐,都離不開河東這個中繼點。


    是以河東部隊的訓練,很多都是針對突厥進行。


    突厥軍隊的特點就是騎射為長,而河東部隊也不可能都是騎兵,所以步兵針對性訓練就是必然。


    盾陣、箭陣、長矛陣拒馬,這都是步兵對抗騎兵的老辦法,他們練得也最為純熟。


    能夠把陣布得這麽利索又這麽整齊的,不用問也知道,必然是六大鷹揚府裏麵的老卒。


    這幫人要說打,肯定是打不過這鋪天蓋地得騎兵。


    但是遲滯作為前鋒的第一波青狼騎,還是綽綽有餘。


    擔任前鋒衝擊任務的青狼騎,其實就是之前揚武堡大戰中的幸存者。


    那一戰執必部的三千敢死隊沒用上,由於金狼騎撤出戰場他們也就跟著撤退,折損的人馬不到一千。


    可是剩下的狼騎並沒有因此就擺脫厄運,而是被派了這樁送死的差事。


    這就是突厥軍法的可怕之處,根本不存在任何幸運兒。


    趕上你就是你,這次不死下次也是要死,完全看不到希望。


    這次對他們的要求還是和之前一樣,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為止。


    你們本來就該死在揚武堡,這些日子就是多活得,還想再活多久?


    不管眼前是什麽樣的敵人,都得咬著牙給我衝,直到全軍覆沒為止。


    他們若是去衝唐軍騎兵,肯定是迴不來的。


    但是憑借強大的衝擊力突擊,足以擾亂唐軍陣型製造一定的傷亡。


    可是這股力量作用在步兵大方陣上,效果就差了一大截。


    倒不是說這兩千亡命青狼騎肯定衝不動步兵方陣,事實上大多數情況下,步兵和騎兵屬於彼此害怕的關係。


    戰馬高速奔跑帶來的巨大動能作用在人身上,那也是足以致命的。


    何況千軍萬馬全速衝鋒,帶起的沙塵遮天蔽日。


    遠遠望去,就像是若幹條土龍朝著自己飛撲而至。


    不說交手結果,就是心理上的壓力,一般人也承受不起。


    很多時候騎兵不需要真的和步兵衝撞,就是靠這種氣勢,就能嚇得步兵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勉強維持陣型的,也難免手腳發軟心內緊張而動作變形。


    步兵陣要想抗住騎兵,又對配合和站位要求極為嚴苛。


    這上麵表現不好,所謂的軍陣也就起不到作用。


    是以騎兵和步兵的較量,很多時候就是膽魄的比拚。


    誰的膽子大誰贏,膽子小的就會輸。


    騎兵有速度優勢又有戰馬,膽量上總歸是比步兵大一些。


    按說騎兵衝步兵,還是比較占優勢。


    尤其青狼騎不是尋常騎兵,作為執必部的核心武裝,他們武藝也自高強裝備也好,算得上重騎兵。


    以重騎兵撞陣,屬於高消耗的賠本買賣,收益不及投入,不過撞開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青狼騎的指揮官之所以頭疼,是因為撞陣成功自己的衝擊力和速度也難免受影響,不利於後麵的戰鬥,倒不是說真的惹不起這支步兵。


    隻可惜今天他們遇到的步兵和以往不同,這些步兵在出戰之前,就已經做好不再迴來的準備。


    不同於執必部靠嚴苛軍法逼人去死,這些人是心甘情願的來赴死,隻求死前多殺幾個突厥人,為自己死難的親屬報仇。


    他們歡天喜地的上戰場不是為了搶功勞,而是知道這次可以報仇雪恨也可以洗刷恥辱,人生已經到了最後時刻,何不大笑一場?


    男兒到死心如鐵!已經坦然麵對死亡的人,你什麽氣勢又是什麽兵種,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分別!任憑青狼騎帶起再多的煙塵,又造出何等聲勢,對他們來說全都沒有意義。


    所有兵士隻做一件事,守陣!突厥人的攻擊對他們來說,無非是經曆過無數次的操練。


    唯一的區別就是,這次的操練死人可能有點多。


    隻要想通這點,別的就不必多慮。


    前排的兵士握緊盾牌擋下青狼騎的箭雨,後排的兵士則緊握長矛用力戳刺!這個陣法甚至放棄了一開始的弓箭射擊遲滯,直接進入最為殘酷但是對敵我死亡威脅都最大的肉搏階段。


    青狼騎倒是在進攻的過程中不停放箭,不過麵對唐軍那如牆盾陣,箭矢威力大為削減造成的殺傷有限。


    偶爾有人中箭倒下,就有人接替位置頂住盾牌握緊長矛,保證陣型巋然不動。


    馬蹄聲越來越急越來越近,仿佛有無窮的雷霆要從腳下炸開。


    前排的兵士忽然大喊一聲:“來世再見了!”


    話音未落,前排的青狼騎便已經重重撞在了盾陣上!其實青狼騎並不是隻有這一個選擇,按說騎兵對步兵的優勢主要還是機動性。


    我可以左右繞行扯動你的精力,你要是跟著我轉,很快就會體力不支。


    如果不轉的話,那就肯定會有破綻被我找到,到時候隨便一下就能要命。


    可這種打法實現的前提是,單純的騎兵對步兵,而不是騎兵對騎步兵混合部隊。


    單一兵種肯定有自己的缺陷,麵對混合兵種的時候,這種缺陷就會被體現出來進而影響戰鬥。


    現在就是這樣,騎兵如果繞過步兵方陣,就得改變進攻方向。


    可是現在是千軍萬馬的攻擊,你這一變換方向,很容易就和友軍發生衝撞或者幹擾了友軍進攻路線。


    就算你不管這些,難道也不管大唐騎兵?


    繞過方陣的時候,自己的軍陣難免混亂,這時候唐軍一個側擊,那就是個悶頭暴揍的局麵。


    別說破壞唐軍騎陣,自己先就被打得沒了陣型可言,搞不好就是個大潰敗。


    這支步兵卡位卡得實在是地方,哪怕有再多的不甘心,這時候也隻能是以最愚蠢的方法來應對:以力破局,以命換命!兩支都抱定必死之心的軍隊撞在了一起,一聲聲悶響伴隨著慘叫聲在戰場上迴蕩。


    一個全身披掛的武士催動著戰馬全速奔馳,其動能之強絕非血肉之軀可以承受。


    盾牌最多是防住弓箭,對於這種堪比攻城槌一擊的衝鋒,防護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正常情況下步兵對付騎兵,都是靠長矛陣。


    畢竟馬也是有靈性的動物,看到那麽多閃爍著金屬光澤的槍頭,也不敢往上撞。


    你人可以不怕死,但是馬肯定是不想死,所以騎兵衝步兵按說就是以威懾為主,很少去真的拚命。


    但是青狼騎也不在這個範疇內。


    他們和漢家打交道多了,被步兵陣收拾過多次。


    吃的虧多了,也就想出了辦法應對。


    真到了需要撞陣的時候,把馬的眼睛蒙上,或是日常就訓練戰馬麵對槍頭依舊衝擊。


    總之有的是辦法應對步兵手段,不會被長矛嚇住。


    現在終於到了這些手段起作用的時候,第一排的執必部青狼騎呐喊著咆哮著撞向了盾陣,手中的長矛馬槊朝著唐軍大盾刺去。


    而唐軍則用身體扛住盾牌,迎著對手往上撞!兩股力量撞在一處,隨即便是人仰馬翻血肉橫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使奧斯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使奧斯卡並收藏盛唐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