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候佳音麽?
但願如此。
裴監所言不差,如果他再敗了,我大唐基業怕是就難以久存,我李家的江山怕是一代而終。”
宮中,李淵聽著裴寂講述與徐樂相見交談的情景,不住點頭思忖。
看不出他在想些什麽,也不知道他是何心思,裴寂也不多問,就隻好是如實迴奏,再等待李淵給出最後的答案。
從表麵看自己差事做的不錯,並沒有激怒徐樂,也沒有惹來將兵聒噪。
十幾萬大軍的兵權就這麽拿過來,隨後又都安排布置停當,不至於讓大軍落入任何一個軍將手裏。
徐樂本人則心甘情願帶兵去了柏璧,整個發展和預想的差不多。
唯一的變數,就是徐樂部下的騎兵數字陡然增加,足足有三千人隨著他前往柏璧支援,和之前想的兵力有區別。
不過在裴寂看來,這點兵力的浮動,其實影響不了什麽。
畢竟那個戰場兵力是以萬來計算的,尤其突厥兵都是騎兵,成千上萬的鐵騎往來馳騁,那種戰場上三千騎和八百騎,又能有多少分別?
隻不過到最後也不知道,徐樂讓李淵敬候佳音,指的又是什麽。
難道他這三千人還能像上次一樣,一戰就滅了劉武周,從而結束河東戰局?
說心裏話,如果真能這樣,自己倒是樂見其成。
不管對徐樂是什麽看法,眼下的局勢確實已經到了生死存亡地步,不管是誰隻要能滅了外敵,就都是好事。
李淵的想法顯然和自己差不多,當聽到敬候佳音的時候,臉上也不自覺露出一絲笑容,隻不過隨即又恢複了高深莫測的刻板模樣。
自言自語道:“江山社稷係於一武人之身,從來就不是吉兆。
長此以往要麽就是大臣跋扈,要麽就是君臣反目,再不然就是將軍喪於陣前,江山一旦傾覆。
不管是哪種,都不是什麽好事。
王朝若想鼎盛,不能沒有上將,但絕不能隻有一個上將軍。
更不能隻有一人包打天下,餘者皆要為其馬首是瞻。”
“聖人所言極是,是以設立天策府,乃是上上之選。
瓦崗諸將雖然野性難馴,但是一身本領非比尋常,內中不乏精通韜略或是武藝高強者。
隻不過”說到這裏裴寂停頓片刻:“隻不過他們與徐樂交情莫逆,隻怕這天策府有名無實。”
“他們才認識幾天,又有什麽交情可言?
總不過是所謂惺惺相惜,那種武人間互相認可的交情罷了,在功名富貴麵前不值一提。
這幫人落草為寇,所圖的不外乎富貴權柄而已。
這些李密給不了他們,徐樂也給不了,隻有朕可以給。
他們不為朕所用,又能為誰效力?
再者說來,此番徐樂奪了他們的甲騎,這些人心中又如何肯服氣?”
“臣倒是沒想到這一層。”
“裴監你到底不是武人,自然不知道軍將們的忌諱。
奪他人的部曲,乃是最大的折辱手段。
但凡有點血性,也不會允許他如此,不當場發作就算不錯,有怎麽可能還把他當作自己人。
就算他們自己不在意也沒用。
天策府,玄甲騎。
各自麾下都有千軍萬馬,做主將的可以大方,那些當兵的又怎麽可能顧念這些?
隻知道有人搶了他們的錢糧犒賞,占了他們的晉升之路,又怎麽會沒有恨意?
軍將再如何獨斷,也不能和所有部下對著幹,結果就還是一樣。
不管他們自己怎麽想,兩下注定會反目。”
“聖人妙計!”
裴寂如夢方醒,李淵這一手根本不是陰謀而是陽謀,設立天策府,把降兵單獨編練成軍依舊歸原來的主將統帥,看上去固然是寬厚仁慈,也足以讓降兵歸附。
暗中則是存著挑撥打壓心思,讓玄甲騎和天策府互相為敵彼此牽製,那麽李淵其實什麽都不做,就能保證兩支隊伍不會一條心,更不用擔心他們聯手謀反。
而由於有了替代品存在,不管是新歸降的兵馬,還是原本的玄甲精銳,都不至於自視過高囂張跋扈,那麽這個朝廷也就不至於被武人把持,淪落到前朝“狗腳朕”的地步。
處於危局之中,還能想出這等陽謀,足以證明李淵絕不是無能之輩,更不是隻靠仁義就得到天下的好運之人。
隻不過這些計謀說到底還是隻能用來對付自家人,拿來禦敵破賊就有點力不從心。
李淵思忖著說道:“徐樂不會空口說白話,他說有佳音,自然是有把握。
我軍最近屢次受挫,是該打幾個勝仗振奮士氣了。
不管怎樣,他還是咱們手中的一口寶刀,這口刀依舊鋒利是好事。
若不是他,如今的局勢怕是就真的不可收拾。
賞功罰過,他的功勞朕確實不會忘。
隻可惜隻可惜啊”他連續說了兩聲可惜,又是搖頭,語氣中的惋惜之意顯然不是假的。
裴寂心知,徐樂表現得越出色,李淵心裏就越是擔心,畢竟這麽一頭猛虎,不是誰都能駕馭的。
更別說徐樂的性情和尋常武人不同,他越是不貪慕富貴,越說明這個人不好控製。
偏偏他和李淵之間,還有那種不能為外人所知的宿怨,將來會演變到哪一步誰也說不好,李淵如此提防他也不為過。
說起來還是老徐敢你教錯了孫子,如果你把他教的如同大多數武人一般,甘心為人驅馳,又或者可以為了子孫富貴放棄仇恨的性子,今日的局麵肯定不是如此。
隻不過那樣的徐樂,還是黑甲徐家的人麽?
世上之事總歸難以兩全,這也怪不得誰,隻能說是天意。
裴寂心內為徐樂惋惜,嘴上則問道:“天策府成立之後,不知該由誰掌管。”
“二郎此番若是大破劉武周而歸,總該有所封賞,天策府就是他的賞賜!朕也算看出來了,大郎領兵不過中人之姿,再好得兵馬交給他,也帶不出個樣子來。
現在是用人之時,好鋼必須用在刀刃上,這天策府非二郎不能為帥。”
“隻是這樣一來,大郎那邊”裴寂說到這裏沒再說,而是偷眼看李淵。
還是那句話,自己對於李家幾個兒子其實沒有親疏遠近之分,隻不過李建成身為嫡長理應即位登基,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自己所作所求,也就是希望不要壞了規矩而已。
李淵搖搖頭:“他怎麽想隨他去吧,這次搞出這麽大得紕漏,總不能還是沒有責罰。
要是這麽下去,那些新附之軍必然看輕了咱大唐,就別指望他們忠心。
再者說來,玄甲騎日後遲早也是他的,總不能什麽好處都在他身上。”
裴寂這才長出口氣,李淵並沒有起廢立之心就是好事。
至於說兩大精銳如何劃分,又是怎麽個安排,就都是細枝末節。
再者說來李淵這樣安排也不錯,徐樂和李世民親厚,卻要在李建成麾下聽用。
而作為陌生人的天策府軍將,則由李世民從頭教授一點點建立威望形成統帥,這樣倒也是人盡其才,畢竟李建成固然善於交際,怕是也沒有這份本事。
李淵又說道:“如今事關江山興廢,大郎既然不是領兵征戰的材料,便讓他負責軍需供應。
你找機會敲打他幾句,讓他搞清楚輕重。
朕知道他的心思,許多事也可以容讓。
但是如今事關生死,絕不許他再任性妄為!否則的話,朕需放不過他!”
“臣遵旨。”
李淵的心思此時又迴到戰局上,畢竟自家的事情可以從長計議,戰局則是關係到生死。
不管怎麽說,也是武人勳貴出身,並非不知兵的人。
之前處處被動,固然有出其不意的原因,也有手下缺乏將才的影響。
如今手上兵多將廣,很多事情就能籌謀,事情也好做,自然就可以從容考慮。
李淵的目光在地圖上來迴轉動,想著若是自己領兵,該去攻打哪一處。
思來想去,忽然把目光落到一處,自言自語道:“若是所算不差,這第一功便是此處!但願徐樂馬到成功,也算給孤再立個大功!”
但願如此。
裴監所言不差,如果他再敗了,我大唐基業怕是就難以久存,我李家的江山怕是一代而終。”
宮中,李淵聽著裴寂講述與徐樂相見交談的情景,不住點頭思忖。
看不出他在想些什麽,也不知道他是何心思,裴寂也不多問,就隻好是如實迴奏,再等待李淵給出最後的答案。
從表麵看自己差事做的不錯,並沒有激怒徐樂,也沒有惹來將兵聒噪。
十幾萬大軍的兵權就這麽拿過來,隨後又都安排布置停當,不至於讓大軍落入任何一個軍將手裏。
徐樂本人則心甘情願帶兵去了柏璧,整個發展和預想的差不多。
唯一的變數,就是徐樂部下的騎兵數字陡然增加,足足有三千人隨著他前往柏璧支援,和之前想的兵力有區別。
不過在裴寂看來,這點兵力的浮動,其實影響不了什麽。
畢竟那個戰場兵力是以萬來計算的,尤其突厥兵都是騎兵,成千上萬的鐵騎往來馳騁,那種戰場上三千騎和八百騎,又能有多少分別?
隻不過到最後也不知道,徐樂讓李淵敬候佳音,指的又是什麽。
難道他這三千人還能像上次一樣,一戰就滅了劉武周,從而結束河東戰局?
說心裏話,如果真能這樣,自己倒是樂見其成。
不管對徐樂是什麽看法,眼下的局勢確實已經到了生死存亡地步,不管是誰隻要能滅了外敵,就都是好事。
李淵的想法顯然和自己差不多,當聽到敬候佳音的時候,臉上也不自覺露出一絲笑容,隻不過隨即又恢複了高深莫測的刻板模樣。
自言自語道:“江山社稷係於一武人之身,從來就不是吉兆。
長此以往要麽就是大臣跋扈,要麽就是君臣反目,再不然就是將軍喪於陣前,江山一旦傾覆。
不管是哪種,都不是什麽好事。
王朝若想鼎盛,不能沒有上將,但絕不能隻有一個上將軍。
更不能隻有一人包打天下,餘者皆要為其馬首是瞻。”
“聖人所言極是,是以設立天策府,乃是上上之選。
瓦崗諸將雖然野性難馴,但是一身本領非比尋常,內中不乏精通韜略或是武藝高強者。
隻不過”說到這裏裴寂停頓片刻:“隻不過他們與徐樂交情莫逆,隻怕這天策府有名無實。”
“他們才認識幾天,又有什麽交情可言?
總不過是所謂惺惺相惜,那種武人間互相認可的交情罷了,在功名富貴麵前不值一提。
這幫人落草為寇,所圖的不外乎富貴權柄而已。
這些李密給不了他們,徐樂也給不了,隻有朕可以給。
他們不為朕所用,又能為誰效力?
再者說來,此番徐樂奪了他們的甲騎,這些人心中又如何肯服氣?”
“臣倒是沒想到這一層。”
“裴監你到底不是武人,自然不知道軍將們的忌諱。
奪他人的部曲,乃是最大的折辱手段。
但凡有點血性,也不會允許他如此,不當場發作就算不錯,有怎麽可能還把他當作自己人。
就算他們自己不在意也沒用。
天策府,玄甲騎。
各自麾下都有千軍萬馬,做主將的可以大方,那些當兵的又怎麽可能顧念這些?
隻知道有人搶了他們的錢糧犒賞,占了他們的晉升之路,又怎麽會沒有恨意?
軍將再如何獨斷,也不能和所有部下對著幹,結果就還是一樣。
不管他們自己怎麽想,兩下注定會反目。”
“聖人妙計!”
裴寂如夢方醒,李淵這一手根本不是陰謀而是陽謀,設立天策府,把降兵單獨編練成軍依舊歸原來的主將統帥,看上去固然是寬厚仁慈,也足以讓降兵歸附。
暗中則是存著挑撥打壓心思,讓玄甲騎和天策府互相為敵彼此牽製,那麽李淵其實什麽都不做,就能保證兩支隊伍不會一條心,更不用擔心他們聯手謀反。
而由於有了替代品存在,不管是新歸降的兵馬,還是原本的玄甲精銳,都不至於自視過高囂張跋扈,那麽這個朝廷也就不至於被武人把持,淪落到前朝“狗腳朕”的地步。
處於危局之中,還能想出這等陽謀,足以證明李淵絕不是無能之輩,更不是隻靠仁義就得到天下的好運之人。
隻不過這些計謀說到底還是隻能用來對付自家人,拿來禦敵破賊就有點力不從心。
李淵思忖著說道:“徐樂不會空口說白話,他說有佳音,自然是有把握。
我軍最近屢次受挫,是該打幾個勝仗振奮士氣了。
不管怎樣,他還是咱們手中的一口寶刀,這口刀依舊鋒利是好事。
若不是他,如今的局勢怕是就真的不可收拾。
賞功罰過,他的功勞朕確實不會忘。
隻可惜隻可惜啊”他連續說了兩聲可惜,又是搖頭,語氣中的惋惜之意顯然不是假的。
裴寂心知,徐樂表現得越出色,李淵心裏就越是擔心,畢竟這麽一頭猛虎,不是誰都能駕馭的。
更別說徐樂的性情和尋常武人不同,他越是不貪慕富貴,越說明這個人不好控製。
偏偏他和李淵之間,還有那種不能為外人所知的宿怨,將來會演變到哪一步誰也說不好,李淵如此提防他也不為過。
說起來還是老徐敢你教錯了孫子,如果你把他教的如同大多數武人一般,甘心為人驅馳,又或者可以為了子孫富貴放棄仇恨的性子,今日的局麵肯定不是如此。
隻不過那樣的徐樂,還是黑甲徐家的人麽?
世上之事總歸難以兩全,這也怪不得誰,隻能說是天意。
裴寂心內為徐樂惋惜,嘴上則問道:“天策府成立之後,不知該由誰掌管。”
“二郎此番若是大破劉武周而歸,總該有所封賞,天策府就是他的賞賜!朕也算看出來了,大郎領兵不過中人之姿,再好得兵馬交給他,也帶不出個樣子來。
現在是用人之時,好鋼必須用在刀刃上,這天策府非二郎不能為帥。”
“隻是這樣一來,大郎那邊”裴寂說到這裏沒再說,而是偷眼看李淵。
還是那句話,自己對於李家幾個兒子其實沒有親疏遠近之分,隻不過李建成身為嫡長理應即位登基,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自己所作所求,也就是希望不要壞了規矩而已。
李淵搖搖頭:“他怎麽想隨他去吧,這次搞出這麽大得紕漏,總不能還是沒有責罰。
要是這麽下去,那些新附之軍必然看輕了咱大唐,就別指望他們忠心。
再者說來,玄甲騎日後遲早也是他的,總不能什麽好處都在他身上。”
裴寂這才長出口氣,李淵並沒有起廢立之心就是好事。
至於說兩大精銳如何劃分,又是怎麽個安排,就都是細枝末節。
再者說來李淵這樣安排也不錯,徐樂和李世民親厚,卻要在李建成麾下聽用。
而作為陌生人的天策府軍將,則由李世民從頭教授一點點建立威望形成統帥,這樣倒也是人盡其才,畢竟李建成固然善於交際,怕是也沒有這份本事。
李淵又說道:“如今事關江山興廢,大郎既然不是領兵征戰的材料,便讓他負責軍需供應。
你找機會敲打他幾句,讓他搞清楚輕重。
朕知道他的心思,許多事也可以容讓。
但是如今事關生死,絕不許他再任性妄為!否則的話,朕需放不過他!”
“臣遵旨。”
李淵的心思此時又迴到戰局上,畢竟自家的事情可以從長計議,戰局則是關係到生死。
不管怎麽說,也是武人勳貴出身,並非不知兵的人。
之前處處被動,固然有出其不意的原因,也有手下缺乏將才的影響。
如今手上兵多將廣,很多事情就能籌謀,事情也好做,自然就可以從容考慮。
李淵的目光在地圖上來迴轉動,想著若是自己領兵,該去攻打哪一處。
思來想去,忽然把目光落到一處,自言自語道:“若是所算不差,這第一功便是此處!但願徐樂馬到成功,也算給孤再立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