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樂能掌握這支部隊,其實也是個機緣巧合。


    之前他在江都和來整相交,本是意氣相投外加惺惺相惜沒有其他心思。


    隨著來整沒於江都之亂,徐樂也認為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到這,沒想到居然還有後續。


    這支江淮步軍的將主乃是鷹擊郎將高世雄,其一生中最為輝煌的經曆,便是追隨來整討伐杜伏威。


    那一戰以江淮驍果軍為主,本地鷹揚輔助,將杜伏威、李子通等江南豪傑殺得落花流水,如果不是隨後江都風雲變幻,來整被迫提前班師,這兩路兵馬早已被徹底掃討幹淨。


    高世雄身為郎將,見慣了大隋官場上種種黑暗,也見多了才具平庸,全靠阿諛諂媚成就功業的小人。


    來整的武藝、性格都讓高世雄從心裏佩服,覺得這才是一等一的好男兒。


    如果不是自己身份限製,他恨不得追隨來整左右,哪怕隻做個普通軍將也值得。


    江都之亂來整陣亡,高世雄得知兇信悲痛欲絕,卻又奈何不了驍果軍。


    隨後聽說徐樂當日與驍果浴血奮戰的情景,更得知其與來整的交情。


    一個想要放著郎將不當,也要追隨來整,變賣家產帶兵勤王的軍將,自然是性情中人。


    他的心思沒有王世充那麽複雜,想問題的方式也和王世充不同。


    在高世雄想來,六郎來整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漢,能被他看入眼的肯定也是好漢。


    這等好漢難道不值得自己結交?


    再說來整已死,王世充又是狼子野心,自己不追隨徐樂這種好男兒,又去追隨誰?


    至於楊、李兩家誰坐江山的問題,現在並不重要。


    對於高世雄來說,隻要徐樂當下是守衛洛陽的,那就是自己人。


    從他的眼中所見,洛陽城現在就是一片烏煙瘴氣。


    廟堂之上都是些狼子野心的奸賊,王世充就是個欺世盜名的亂臣賊子,不知幾時就會行篡逆之舉。


    指望那幫人守住洛陽,根本就是做夢,唯一的指望就是徐樂和他手下的精騎。


    武人心思單純,對於高世雄而言,李家背後有什麽算計根本不重要,隻要眼前是自己人就行。


    自己敬佩的是徐樂人品武藝,以及玄甲騎這等精兵,和他所侍奉的君主是誰又有什麽關係?


    隻要現在是盟友就足夠了,日後各為其主沙場征戰,那也是以後的事,現在想那麽多幹嘛?


    再者說來,有這麽一支隊伍在外麵,對於王世充也是個震懾。


    隻要有這麽一支不受其控製的精銳存在,王世充就不敢輕易篡位。


    從這點看,徐樂的存在對於皇泰主利大於弊,自己為什麽和他作對?


    高世雄一入軍營,就痛快地交出了指揮權,甘心服從徐樂調遣。


    他這種豁達的態度,也得到了玄甲諸將的好感,雙方的配合從一開始就很是默契。


    至於把曹符臣等人吸納入軍並且派上戰場,也是來自高世雄的建議。


    玄甲騎作為一支隊伍,自然可以算作當世最優秀的甲騎之一。


    但是如果作為一方勢力考慮,就有點不合格,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步兵。


    漢家兵馬和胡人不同,不是有了騎兵就擁有一切,步兵騎兵互相配合彼此為援,這才是一個正常的軍隊編成。


    騎兵憑借強大的衝擊力破陣殺敵,或是機動力繞後突襲,步兵則作為戰場的中堅力量完成戰守。


    乃至攻城拔寨這種事,也是應該交給步兵完成。


    缺乏步兵的玄甲騎固然在機動力和攻擊力上出色,但是在守備能力和攻堅能力上,其實都有欠缺之處。


    像是這次守寨,就隻能騎兵下馬充當步兵。


    現在有了江淮步兵再加上曹符臣這些人,就能把玄甲騎從守衛任務裏解脫出來,不需要他們再去和瓦崗正麵扛消耗。


    從訓練角度看,訓練一個步兵也比騎兵容易多了。


    畢竟步軍沒有那麽多古怪戰法,隻要讓士兵習慣陣戰,知道如何站位,如何配合自己的袍澤,就算成功了一半。


    按照高世雄的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打仗來練兵。


    先讓這些青壯學一些基礎,再把他們和江淮步兵混編,派到戰場上去鍛煉。


    用步兵對抗瓦崗步兵,多打幾次也就練出來了。


    這種訓練方法,對於邊民出身的徐樂等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


    對於他們來說,在神武過得其實就是這種日子。


    隻不過這種日子太過艱辛,大多數人都不想過。


    徐樂也一直認為,自己浴血沙場轉戰天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天下人不要再過那種生活。


    按照徐樂心思,他也不希望讓曹符臣等人真的走這條路。


    畢竟這種方式能夠篩選出能殺善戰的好漢,可是作為代價,很多普通人就會死在戰場上。


    自己當初發糧食給他們,是希望這些人活下去而不是為自己死掉。


    隻是高世雄所說,也不是沒有道理。


    思慮再三的抉擇,就是讓他們自己選。


    願意加入步軍廝殺的就得做好戰死的準備,如果不想上戰場的,就繼續留下來當夫子。


    這番宣講的結果就是,所有民夫幾乎同時表態,願意加入步軍為了恩公廝殺。


    畢竟這還是個尚武的時代,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心,還沒有因為戰亂而徹底崩壞,人們還懂得報恩的道理。


    饒是如此,徐樂也沒有真的把他們隨便練一練就派上戰場,而是以江淮軍為主體,在裏麵加入少量的民壯,算是最大可能保全這些人性命。


    不管怎麽說,當這支步軍加入之後,徐樂的打法就比以前更為積極。


    從之前閉門死守,到現在可以出寨迎敵,從守城戰變為陣戰。


    原本閉門不出,是擔心騎兵殺發了性收不住,很容易中對方埋伏,現在就沒這個擔心。


    畢竟步兵的行動速度有限,哪怕真的想要追擊,騎兵也能及時把他們拉迴來。


    徐樂又令韓約配合高世雄統帥步兵,小門神素來穩健,更不會貪功冒進,有他做主將自己就更加放心。


    最厲害的後招,還是玄甲騎。


    每次出戰時,徐樂必然率領一小隊甲騎出戰作為接應。


    既可驅逐瓦崗騎兵,也能保證自己的大軍處於控製之內。


    像是今日廝殺,就是如此安排。


    由於玄甲騎改變戰術,裴仁基也隻能被迫變化。


    他的用兵手段本就不如徐世勣靈活流暢,徐樂變了戰術,原先的預留手段就更用不上,隻能另想辦法。


    大的方向不變,細節上做出調整。


    裴仁基放棄了小隊襲擾誘敵決戰的戰術,改為了以一定規模的兵力向徐樂挑戰。


    他並不指望真的在陣戰中打敗徐樂,而是希望盡可能殺傷徐樂的兵力。


    你的騎兵厲害,難道步兵也能如此?


    隻要讓玄甲的步兵不斷受損,徐樂就還得退迴到之前堅守不出的狀態。


    通過消滅玄甲騎的步兵,還能提振三軍士氣,讓兵士意識到玄甲騎並非不可戰勝。


    要說他的想法不能算錯,至少可以歸為中規中矩。


    隻是麵對玄甲騎這等對手,中規中矩顯然遠遠不夠。


    這支被攻擊的步兵,原本是帶了若幹攻城器械,準備在徐樂的軍寨前擺開,進行戰略上的恐嚇壓製。


    沒想到徐樂所部反應,遠比裴仁基預想中激烈多了。


    寨門開放步、騎齊出,明明是兩千人的大軍,被玄甲騎步騎六百給壓製住,場麵上反倒是處於絕對下風。


    這支瓦崗步兵的主將亦是大隋軍中宿將,戎馬多年經驗豐富,臨陣指揮手腕堪稱高明。


    從交戰到現在,他的調度並沒有什麽錯誤,也沒有露出破綻。


    可顯然這還遠遠不夠,畢竟他是兵力多的一方,卻被人少的玄甲騎全麵壓製,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隻不過這一點,根本無從解決。


    最為可悲的是,作為當事人,其實心裏很清楚,就連這種均勢都是假的。


    隻要那支玄甲騎兵的存在,瓦崗步兵不管怎麽做,結果都是輸。


    而且就算想撤,都未必能撤的下去。


    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隻是在等自家的騎兵。


    從軍官到兵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


    如此規模的瓦崗正軍,裴將軍絕不會說丟就丟。


    救兵一定會來!一定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使奧斯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使奧斯卡並收藏盛唐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