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而複返?
這卻不會。”
戰場上重又歸於平靜,隨著內軍兩員主將被擒,兩千甲騎潰敗,戰鬥就進入了掃尾階段。
這次徐樂並沒有像以往那樣,仗著一腔血勇猛衝猛打追亡逐北,相反倒是體現出了驚人的控製力。
要知軍漢本就多血性,在戰場上就更是如此,殺發了性的軍兵如同發瘋野獸,最是難以束縛。
是以能否控製兵馬,讓他們按令而行,就是評價一個人是否有資格被稱為名將的重要標準。
所謂血性並非殺戮,真正的血性之師乃是敢於在逆境中堅持作戰,而不是在得勢時屠戮無辜。
是以無知之人往往喜歡炫耀殺人的武功,卻不知在真正的上將眼中,那不過是盜寇手段上不得台麵。
得勝時能夠約束部下不妄進不濫殺,退卻時井然有序配合得當,這才是上將軍手腕。
兵家推崇紀律嚴明令行禁止,原因也在於此。
之前玄甲騎連環兩戰,軍卒不叫苦不畏戰,這確實展現出了玄甲騎的堅韌。
而得勝之後的收斂,以及說停就停的控製力,才是真正凸顯徐樂用兵手段才具的地方。
隨著他一聲令下,之前還在奮勇殺敵的玄甲兵將便停止了追擊,開始按照徐樂所說打掃戰場檢點傷亡。
由於孫長樂、程咬金都說了,瓦崗軍中傳出的乃是退兵鼓,也就不用擔心敵兵趁機掩殺過來,所以在場軍將倒也不用過於小心,除了必要的警戒遊騎外,大多數兵士可以卸去甲胄放心打掃戰場搜檢戰利品。
這個時代打仗並不忌諱劫掠,甚至不少軍將認為,軍漢舍命廝殺圖的就是功名富貴。
如果把發財的通路堵死,還有誰會為你賣命?
這種觀點深得人心,不但在軍中,就算是廟堂之上也多有推崇。
當年南北朝的時候,北地胡人的朝廷就有不發俸祿,讓官員自己去向百姓“想辦法”的先例。
連堂堂朝廷都如此,也就沒法要求兵士有多少道德。
徐家的玄甲騎算得上亂世清流,雖然追隨李家轉戰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卻不曾放手打擄,除了自己應得賞賜之外,多餘的一概不取。
若非如此,老徐敢的生活也不至於那般困頓。
但是玄甲騎並非聖人,再怎麽重視私德,也得讓部下吃飽穿暖有利可圖。
所以玄甲騎的規矩就是戰場上繳獲歸屬自己,但是不許騷擾百姓,更不準屠城抄掠。
至於戰場上的所得,則是誰拿到便歸屬誰,如果搶奪戰利,便要做好承受軍法的準備。
這固然是為了維護袍澤之情避免內部爭鬥,也是從戰場出發,避免部隊因為爭奪戰利品失去戰力。
靠著嚴明軍紀,玄甲騎兵將即便是得勝之後檢點戰場也不至於亂了陣腳。
別看現在大軍卸了甲胄,看上去似乎已經沒了戒備,若是真有人不知死活前來撿便宜,大軍馬上就能投入戰鬥。
不過宋寶還是有些不放心,他方才見識過瓦崗軍將的手段,嘴上不說心裏著實有些畏懼。
他也是邊地俠少出身,做慣了沒本錢買賣,並沒把響馬放在眼裏。
畢竟天下險惡莫過於邊陲,在雲中那地方,拿不動刀就要被欺負,殺不了人就會被人殺。
那種環境下闖出名頭的都是狠角色,哪是中原腹地所能比?
他們沒經曆過邊地那種如同煉獄的生活,所謂的兇狠剽悍也不過是小兒把戲上不了台麵。
直到交手之後,宋寶才發現這些人遠比自己想象中厲害多了。
也不知翟讓是從哪聚集了這麽一批亡命徒,還把他們組織成軍。
這些人的本事就算放到邊地,也是橫著走的人物。
隻可惜大隋無德,把一群本該一刀一槍在軍中效力為國立功的好漢,生生逼成了強盜。
徐樂是一軍之主,他的決定宋寶自然不能反對,可是他還是覺得不該放掉程咬金。
哪怕不殺,也該如孫長樂一般關押起來,不管是詢問軍情還是留著走馬換將都比放了為好。
再說現在兩軍交戰,這麽一員虎將放迴去,就不怕他再次傷人?
聽聞瓦崗有五虎,若是他們真的率兵反擊,著實也是個麻煩。
徐樂微微一笑,自信地說道:“某看人不會錯,程咬金雖是強盜,卻是個有情有義的好漢。
他能為了翟讓與我拚命,也會報答我的饒命之恩。
在這筆恩情債沒還完之前,他不會出手暗算。
再說他現在帶兵迴來,豈不是違了瓦崗軍令?”
這當口他的麵覆已經掀開,但見徐樂臉上露出一絲冷笑,笑容裏充滿輕蔑之意。
堂堂瓦崗之主,有資格問鼎天下,與李淵都能爭一爭江山的大人物,在徐樂眼中卻是個不堪鼠輩,根本不值得他認真對待。
與翟讓等人交手時,徐樂對於李密還有幾分佩服,能夠把這麽多好漢收為羽翼的,想必也是個人物,這天下他確實有資格去爭。
可是等到退兵鼓響起,對於他的好感就消散殆盡,剩下的也就是蔑視乃至嘲諷。
奪天下這種事,勝則麵南背北敗則身死族滅,這是自古以來就留下的規矩。
既想要稱帝登基,又不想承擔風險,天下間哪有這種好事?
曆朝開國天子,誰不是披堅執銳臨陣廝殺,在刀槍林中殺進殺出,才能打下自家的江山。
不過是打了幾個勝仗,占了個把糧倉,就把自己當作貴人看待,連臨陣的勇氣都沒有。
遇到點危險便要退兵全師,這種膽量的人還奪個鳥的天下?
再說就算要退兵,也不是他這般退法。
一上來就是壁虎斷尾,把兩千人馬兩員大將都丟下來自生自滅,這等行徑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再說瓦崗軍是什麽特質,做主君的難道心裏不清楚。
這支隊伍本就和官兵不同,把兄弟情分看得極重,有些時候甚至為了情義可以舍棄性命。
這種隊伍的凝聚力強,但是人心散的也快。
是聚是散全看主將手段,能被他們認可為手足,那麽便是刀山火海也敢去闖,如果拿他們當普通隊伍對待,純粹靠財貨賞賜籠絡,用不了多久就會跑光。
李密這種退兵方法,肯定失去人心,下麵的人還不知道要怎麽罵他。
一個想要稱霸天下的諸侯,既無勇又無智又懂得人心,這種人充其量也就是楊廣水平,自己怕他何來?
相反,放掉咬金不但不是敗筆,反而是自己的一記進攻,和之前放掉翟讓部下一樣,乃是自己對李密乃至整個瓦崗軍的攻擊。
隻不過這一手進攻不同於戰陣上的刀槍殺戮,效果不會立竿見影。
就像宋寶這種人絕對看不出其中利害,反倒認為自己有點太過仁厚。
自己也犯不上解釋,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知道厲害了。
至於孫長樂,徐樂其實也想要放掉的。
隻是審訊之後得知,他的關係和程咬金等人不同。
並不是瓦崗綠林豪傑,而是李密的嫡係,且膽子遠比程咬金小得多。
麵對審問不但有一說一,還主動投降以求保全性命。
自來英雄愛好漢,軟骨頭到哪都不受人待見。
徐樂雖然對於程咬金一馬三槊差點打傷自己的事耿耿於懷,卻承認對方是個好漢。
至於孫長樂卻是連多看一眼都嫌煩,也不想放他逃生。
“樂郎君,不打了?”
脆生生的唿喊,讓徐樂迴過神來。
小狼女步離不知幾時騎著馬出現在徐樂身旁。
她臉上滿是汗水,顯然也是累得不輕,但是神情間滿是得意之色,眼神中更是流露出一句話:快誇我!在她身後的,則是出身梁亥特部落的玄甲將士。
他們從戰鬥之初就脫離戰陣,直到這時才歸隊。
戰場上不能刻意製造遊兵,徐樂也不會因為關照步離或是梁亥特,就讓他們到太平地方躲心靜。
恰恰相反,這支人馬雖然沒有參展,但是功勞卻是最大,這一戰能夠大獲全勝,與他們的辛苦密不可分。
看看眾人,以及他們胯下那打著響鼻的馬,徐樂朝步離點頭道:“你們辛苦了。
他們不敢再打已經退卻,王世充倒是撿了個便宜。”
步離身後,一名梁亥特部戰士笑道:“樂郎君客氣了。
你們在這裏拚命,那才叫辛苦。
咱們幾個不過是騎著馬亂跑,弄些煙塵出來,別的什麽都不曾做,哪裏敢叫苦?
沒成想李密膽子這麽小,咱們弄點煙出來,他就害怕了!”
“說甚呢?
李密若是膽子小,敢帶兵造反?”
宋寶這時候開口接話:“不是他膽子小,而是樂郎君神機妙算,把他耍得團團轉。
這李密當年可是越國公的謀主,後來又是楊玄感的智囊。
樂郎君能讓他中計,證明樂郎君比那些人加起來都聰慧,步離你說是不是?”
步離看了宋寶一眼並沒說話,隻是冷哼一聲,宋寶討了個沒趣,也就不再言語。
這時一名玄甲遊騎跑來向徐樂稟報:王世充率兵前來,求見樂郎君。
這卻不會。”
戰場上重又歸於平靜,隨著內軍兩員主將被擒,兩千甲騎潰敗,戰鬥就進入了掃尾階段。
這次徐樂並沒有像以往那樣,仗著一腔血勇猛衝猛打追亡逐北,相反倒是體現出了驚人的控製力。
要知軍漢本就多血性,在戰場上就更是如此,殺發了性的軍兵如同發瘋野獸,最是難以束縛。
是以能否控製兵馬,讓他們按令而行,就是評價一個人是否有資格被稱為名將的重要標準。
所謂血性並非殺戮,真正的血性之師乃是敢於在逆境中堅持作戰,而不是在得勢時屠戮無辜。
是以無知之人往往喜歡炫耀殺人的武功,卻不知在真正的上將眼中,那不過是盜寇手段上不得台麵。
得勝時能夠約束部下不妄進不濫殺,退卻時井然有序配合得當,這才是上將軍手腕。
兵家推崇紀律嚴明令行禁止,原因也在於此。
之前玄甲騎連環兩戰,軍卒不叫苦不畏戰,這確實展現出了玄甲騎的堅韌。
而得勝之後的收斂,以及說停就停的控製力,才是真正凸顯徐樂用兵手段才具的地方。
隨著他一聲令下,之前還在奮勇殺敵的玄甲兵將便停止了追擊,開始按照徐樂所說打掃戰場檢點傷亡。
由於孫長樂、程咬金都說了,瓦崗軍中傳出的乃是退兵鼓,也就不用擔心敵兵趁機掩殺過來,所以在場軍將倒也不用過於小心,除了必要的警戒遊騎外,大多數兵士可以卸去甲胄放心打掃戰場搜檢戰利品。
這個時代打仗並不忌諱劫掠,甚至不少軍將認為,軍漢舍命廝殺圖的就是功名富貴。
如果把發財的通路堵死,還有誰會為你賣命?
這種觀點深得人心,不但在軍中,就算是廟堂之上也多有推崇。
當年南北朝的時候,北地胡人的朝廷就有不發俸祿,讓官員自己去向百姓“想辦法”的先例。
連堂堂朝廷都如此,也就沒法要求兵士有多少道德。
徐家的玄甲騎算得上亂世清流,雖然追隨李家轉戰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卻不曾放手打擄,除了自己應得賞賜之外,多餘的一概不取。
若非如此,老徐敢的生活也不至於那般困頓。
但是玄甲騎並非聖人,再怎麽重視私德,也得讓部下吃飽穿暖有利可圖。
所以玄甲騎的規矩就是戰場上繳獲歸屬自己,但是不許騷擾百姓,更不準屠城抄掠。
至於戰場上的所得,則是誰拿到便歸屬誰,如果搶奪戰利,便要做好承受軍法的準備。
這固然是為了維護袍澤之情避免內部爭鬥,也是從戰場出發,避免部隊因為爭奪戰利品失去戰力。
靠著嚴明軍紀,玄甲騎兵將即便是得勝之後檢點戰場也不至於亂了陣腳。
別看現在大軍卸了甲胄,看上去似乎已經沒了戒備,若是真有人不知死活前來撿便宜,大軍馬上就能投入戰鬥。
不過宋寶還是有些不放心,他方才見識過瓦崗軍將的手段,嘴上不說心裏著實有些畏懼。
他也是邊地俠少出身,做慣了沒本錢買賣,並沒把響馬放在眼裏。
畢竟天下險惡莫過於邊陲,在雲中那地方,拿不動刀就要被欺負,殺不了人就會被人殺。
那種環境下闖出名頭的都是狠角色,哪是中原腹地所能比?
他們沒經曆過邊地那種如同煉獄的生活,所謂的兇狠剽悍也不過是小兒把戲上不了台麵。
直到交手之後,宋寶才發現這些人遠比自己想象中厲害多了。
也不知翟讓是從哪聚集了這麽一批亡命徒,還把他們組織成軍。
這些人的本事就算放到邊地,也是橫著走的人物。
隻可惜大隋無德,把一群本該一刀一槍在軍中效力為國立功的好漢,生生逼成了強盜。
徐樂是一軍之主,他的決定宋寶自然不能反對,可是他還是覺得不該放掉程咬金。
哪怕不殺,也該如孫長樂一般關押起來,不管是詢問軍情還是留著走馬換將都比放了為好。
再說現在兩軍交戰,這麽一員虎將放迴去,就不怕他再次傷人?
聽聞瓦崗有五虎,若是他們真的率兵反擊,著實也是個麻煩。
徐樂微微一笑,自信地說道:“某看人不會錯,程咬金雖是強盜,卻是個有情有義的好漢。
他能為了翟讓與我拚命,也會報答我的饒命之恩。
在這筆恩情債沒還完之前,他不會出手暗算。
再說他現在帶兵迴來,豈不是違了瓦崗軍令?”
這當口他的麵覆已經掀開,但見徐樂臉上露出一絲冷笑,笑容裏充滿輕蔑之意。
堂堂瓦崗之主,有資格問鼎天下,與李淵都能爭一爭江山的大人物,在徐樂眼中卻是個不堪鼠輩,根本不值得他認真對待。
與翟讓等人交手時,徐樂對於李密還有幾分佩服,能夠把這麽多好漢收為羽翼的,想必也是個人物,這天下他確實有資格去爭。
可是等到退兵鼓響起,對於他的好感就消散殆盡,剩下的也就是蔑視乃至嘲諷。
奪天下這種事,勝則麵南背北敗則身死族滅,這是自古以來就留下的規矩。
既想要稱帝登基,又不想承擔風險,天下間哪有這種好事?
曆朝開國天子,誰不是披堅執銳臨陣廝殺,在刀槍林中殺進殺出,才能打下自家的江山。
不過是打了幾個勝仗,占了個把糧倉,就把自己當作貴人看待,連臨陣的勇氣都沒有。
遇到點危險便要退兵全師,這種膽量的人還奪個鳥的天下?
再說就算要退兵,也不是他這般退法。
一上來就是壁虎斷尾,把兩千人馬兩員大將都丟下來自生自滅,這等行徑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再說瓦崗軍是什麽特質,做主君的難道心裏不清楚。
這支隊伍本就和官兵不同,把兄弟情分看得極重,有些時候甚至為了情義可以舍棄性命。
這種隊伍的凝聚力強,但是人心散的也快。
是聚是散全看主將手段,能被他們認可為手足,那麽便是刀山火海也敢去闖,如果拿他們當普通隊伍對待,純粹靠財貨賞賜籠絡,用不了多久就會跑光。
李密這種退兵方法,肯定失去人心,下麵的人還不知道要怎麽罵他。
一個想要稱霸天下的諸侯,既無勇又無智又懂得人心,這種人充其量也就是楊廣水平,自己怕他何來?
相反,放掉咬金不但不是敗筆,反而是自己的一記進攻,和之前放掉翟讓部下一樣,乃是自己對李密乃至整個瓦崗軍的攻擊。
隻不過這一手進攻不同於戰陣上的刀槍殺戮,效果不會立竿見影。
就像宋寶這種人絕對看不出其中利害,反倒認為自己有點太過仁厚。
自己也犯不上解釋,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知道厲害了。
至於孫長樂,徐樂其實也想要放掉的。
隻是審訊之後得知,他的關係和程咬金等人不同。
並不是瓦崗綠林豪傑,而是李密的嫡係,且膽子遠比程咬金小得多。
麵對審問不但有一說一,還主動投降以求保全性命。
自來英雄愛好漢,軟骨頭到哪都不受人待見。
徐樂雖然對於程咬金一馬三槊差點打傷自己的事耿耿於懷,卻承認對方是個好漢。
至於孫長樂卻是連多看一眼都嫌煩,也不想放他逃生。
“樂郎君,不打了?”
脆生生的唿喊,讓徐樂迴過神來。
小狼女步離不知幾時騎著馬出現在徐樂身旁。
她臉上滿是汗水,顯然也是累得不輕,但是神情間滿是得意之色,眼神中更是流露出一句話:快誇我!在她身後的,則是出身梁亥特部落的玄甲將士。
他們從戰鬥之初就脫離戰陣,直到這時才歸隊。
戰場上不能刻意製造遊兵,徐樂也不會因為關照步離或是梁亥特,就讓他們到太平地方躲心靜。
恰恰相反,這支人馬雖然沒有參展,但是功勞卻是最大,這一戰能夠大獲全勝,與他們的辛苦密不可分。
看看眾人,以及他們胯下那打著響鼻的馬,徐樂朝步離點頭道:“你們辛苦了。
他們不敢再打已經退卻,王世充倒是撿了個便宜。”
步離身後,一名梁亥特部戰士笑道:“樂郎君客氣了。
你們在這裏拚命,那才叫辛苦。
咱們幾個不過是騎著馬亂跑,弄些煙塵出來,別的什麽都不曾做,哪裏敢叫苦?
沒成想李密膽子這麽小,咱們弄點煙出來,他就害怕了!”
“說甚呢?
李密若是膽子小,敢帶兵造反?”
宋寶這時候開口接話:“不是他膽子小,而是樂郎君神機妙算,把他耍得團團轉。
這李密當年可是越國公的謀主,後來又是楊玄感的智囊。
樂郎君能讓他中計,證明樂郎君比那些人加起來都聰慧,步離你說是不是?”
步離看了宋寶一眼並沒說話,隻是冷哼一聲,宋寶討了個沒趣,也就不再言語。
這時一名玄甲遊騎跑來向徐樂稟報:王世充率兵前來,求見樂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