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朗道:“師兄這個主意倒是不錯,我們可以用蕭家的子弟對付金劍銀劍,以王遠知師弟和陶征師弟對待兩個銅劍,再用兩位武將世家子弟對付兩個女孩,不僅戰術正確,而且個人的武功特長也克製對手,六比二的比分,還是可以拿下來的。”眾人聽了不由得連連點頭。
這時臧玄靖搖搖頭說道:“且慢,我覺得還有些不周,試想,如此安排隻是我們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構想的,但北朝來使也不會沒有聰明人,他們一旦不接受我們的對抗名單,那我們的計謀便會付之東流,我估計,他們很可能來個臨場抽簽,如果那樣我們便會很被動,所以我們還是要有後手,不能一棵樹吊死。”
警韶說道:“說到底,我們太學生還是沒有人,否則也用不著研究對策,可恨這些富家子弟,成天隻知道享樂,沒有人願意吃苦練武。隻可惜我們幾個師兄弟都已經四重階段,無法與他們四重以下的武士直接比拚,要不然我們便可迎戰了。再說我們都已經剃度,輕易就能看出我們是比丘,而不是學生。北朝的人心術真夠多,找幾個學生比武,既讓我們輸,還讓我們無可奈何,無話可說,難道他們武林就是靠這些炫耀麽?”
僧佺道:“這就叫別出心裁,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說明北朝武林比我們要活躍。剛才警韶說的對,我們缺兵少將,一旦比賽沒有按我們預想的來,必然會讓我們捉襟見肘,因此,我們應該再物色一些有武功弟子的選手才好。”可是能選的都選了,大家相互看看直搖頭。
寶瓊對孟景翼說:“對了,大師伯,我記得您這邊宋文明師弟還沒到四重,他小時候在五館學過幾天經文,因此也算是太學生,要是讓他參賽,應該可以混得過去,不如算他一個。他的功力和王遠知師弟很接近,有他參加立刻勝算增加,不知他人呢?”
孟景翼道:“我派他去茅山找王遠知和陶征去了,陶弘景道兄正在煉丹,沒有空指導兩個孩子,因此我們決定把他倆找到此處,由玄靖來集中精力訓練他們。”
臧玄靖道:“寶瓊提醒的在理,文明雖然早已錄入道籍,不過畢竟他早年念過太學,跟王遠知一樣,舍儒從道,隻是時間而已,如果有他在,我們無論怎麽抽簽,至少會有一半的可能取勝了,等他迴來我便一同安排他們練劍,至於名分的事情,幾位道正和僧正都在,請你們與太常卿那邊說說,我想會沒事兒的。”
法雲說:“我看此事沒有問題,明日我與二位孟道兄找禮部,關係我朝榮譽,定可通融。”
僧旻說:“如此甚好,如果我們參賽的名單定下來,咱們就分頭訓練,幾位道派的學生就交由玄靖費心,曹家和夏侯家的公子,以及親王世子,因為已經另外拜師在佛門,就交給我們指導,我們這邊安排寶瓊、法朗和警韶三個孩子指導、訓練兼陪練,然後我們抽時間組織這兩隊內部比塞,此外多的一個學生先保留備選,以防不測。”
大夥聽了都讚同,大孟看看小孟,道:“師弟,你考慮問題周詳,你再盤算盤算,這個方案是否可行,會不會有什麽沒想到,或者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孟智周想了想,說道:“我剛才琢磨了一下,針對我們選手的特點情況,我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這個辦法既能發揮我們的長處,又讓北朝人挑不出毛病,甚至他們可能更願意。”
眾人聽小孟還有主意,便都洗耳恭聽。臧玄靖靈機一動道:“師叔,您是不是想說擂台賽?”
擂台賽?擂台賽的方式就是雙方按一定的出場順序,每次由一個人與對方的一個人挑戰,失敗的一方繼續派人,勝方的人留下來繼續接受挑戰,直到戰敗下去,然後繼續重複,直到一方副擂主,擂主都輸掉為止,最後看勝利的一方剩餘多少人沒參戰來確定輸贏的比分。因此有人明白有人不懂,即使了解含義,也不清楚小孟的用意。
隻聽孟智周道:“不錯,正是如此。我剛才想,我們提出的比賽對抗名單,北朝人肯定不願意幹,因為田忌賽馬我們懂他們也知道,所以即便選用臨時抽簽,他們也不放心。但如果采取擂台賽的方式,這樣雙方的名單順序便可以一直到比賽開始才公布,這對於他們最大程度的隱蔽有好處,所以我猜測,他們可能更傾向於這個方法。”
僧旻道:“師兄說的不錯,而且這裏邊他們會有一個理由更能支持這個辦法,這個理由其實也是他們的現狀,那就是金劍孫雲的劍術沒有李辰的好,而大師兄是金劍,二師兄是銀劍,這樣他們表麵上會按北朝劍士比武的逆向順序排名出場次序,即孫雲是擂主、李辰是副擂主,於是便隱藏了他們的缺陷,把金劍孫雲保護起來,如果李辰直接挑戰我們擂主成功,則他們會勝的光彩,形成擂主沒出馬就全勝的局麵。當然一旦李辰失敗,孫雲還有機會趁著李辰把我們擂主的體力消耗差不多而險勝我們,畢竟他當過金劍,經驗和氣勢還是有的。”
臧衿說:“正是如此,他們自然的出場次序就是他們以不變應萬變的計謀,也是他們的秘密武器,所以他們會讚同這個比賽方式的,而我們也要製訂一個合適的策略才行。”
屋裏大多數人並不了解北朝學生的狀況,因此都無法推測,便都看著僧旻,僧旻笑笑說:“根據我們的調查,這個李辰心裏素質好,越緊張發揮的越出色,相反他師兄孫雲,緊張的時候發揮反倒並不好,隻是運氣好些,對手並不很強,讓他僥幸進入前八。所以我們要做好李辰一個人可能要折斷我們好幾個選手的準備。”
法雲弟子寶瓊道:“我根據師叔的想法也想到一個問題,還要設法不讓李辰挑戰的我們這邊的擂主,最起碼不能讓他過副擂主的關,這樣保證擂主有充足的體力與他們擂主對話,甚至運氣好點,我們的副擂主戰勝李辰後,再接再厲把孫雲也拿下,使我們沒用擂主就獲勝,這樣我們贏得也很光彩。”
警韶道:“如果北朝學生的出戰順序真如剛才幾位師叔分析的那樣,我覺得是不是按這樣的順序為好,先鋒官讓宋文明師弟當,依他的劍法與功力,我推測完全可以兵不血刃的打敗蕭月、田儷、吳堅以及賀拔緯,直接到達對方的副擂主李辰,這個時候即便他因為體力原因惜敗,剩下的讓國子院皇家子弟、夏侯子弟、以及曹家子弟上,即便他們不能取勝,也能消耗掉李辰的體力,等到陶征上場基本可以確定穩勝,剩下擂主孫雲更不在話下,而我們還有一個最厲害的擂主未動,留著萬一有變的時候上陣。”
眾人聽罷,都覺得注意不錯,臧衿道:“我看還是稍作一點調整為好,把第一個出場的換成蕭家子弟,他的實力弱些,可以給北朝一個錯覺,讓他們麻痹大意,對下一步實施更有利。”
法雲點頭道:“玄靖法師考慮的周到,我看如此可行。”他一點頭,大夥便都欣然同意。
再說宋文明,坐著馬車順著官道,一兩個時辰,天剛黑便來到茅山。茅山並不算高,卻樹木濃密遮天蔽日。他先到鬱岡齋,此處在當橫山南麵,從天監十五(514)年以後陶弘景基本上在此居住。結果到了這裏既沒有陶弘景的身影,也沒看見王遠知和陶征等人,詢問住在此處的道士們,才知道陶弘景真人正在朱陽館煉丹,宋文明立刻轉西,奔著朱陽館方向而去。
朱陽館在雷平山以北,東晉上清派第三代宗師上清真人許謐的舊居旁邊,這裏原來是劉宋時代長沙王建造的長沙官,梁武帝為了讓陶弘景專心煉丹,便將這裏買下來,改建成朱陽館,專供陶弘景居住。宋文明來到此處一看,朱陽館坐北朝南,果然氣勢恢弘,館前是寬闊的廣場,東側設立青壇,西側聳立素塔,莊嚴肅穆,朱陽館四周高掛風燈,十分明亮。館後不遠便是丹房,丹房高牆厚壁,背靠山體,前有古井,裏邊燈火、爐火通明,照如白晝。
他徑直走進朱陽館,因為常來,加上他是大正道的弟子,茅山的小道士也認得他,便沒人阻攔。進了屋一看,陶弘景真人的主要弟子,除了早年去世的首席弟子陸逸衝和潘淵文、以及天監15(516)年20歲便英年早逝的青年天才周子良外,剩下的幾乎都在,比較出名的如王法明、陶翊、許靈真、楊超遠等等,還有十年前參加北朝終南論劍的南俠桓闓桓法闓。
王遠知和陶征也都在,倆人看見宋文明都過來打招唿。王遠知道:“文明,這麽晚你怎麽來了?”宋文明是孟景翼的弟子,孟景翼與陶弘景論師兄弟,因此王遠知和陶征按輩分算是宋文明的晚輩,不過因為幾個人一直關係非常,因此都直唿姓名。
宋文明先給幾位師兄見了禮,然後才說:“是這樣的,我師傅聽說陶師伯正在煉丹,肯定沒有精力分神管北朝學生挑戰的事情,因此派我來接你倆迴我們崇虛館,請玄靖師兄指導我們備戰,我這才連夜過來,與幾位道兄商議告知。”
現在王法明資格比較老,一些瑣事都是他做主,他見宋文明來高興的說道:“還是孟師叔想的周到,現在師尊正在煉丹的關鍵期,不但是他,連我們都十分緊張,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考慮南北朝學生之間的挑戰,遠知和陶征你倆這就隨文明迴京吧。”
王遠知道:“陶爺爺正在煉丹的關鍵時刻,我們離開,總覺未盡孝心,陶征,不如我們過去丹房門口,與爺爺道聲別吧。”陶征遙望後院爐火通紅的丹房,重重的點了點頭。
這時臧玄靖搖搖頭說道:“且慢,我覺得還有些不周,試想,如此安排隻是我們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構想的,但北朝來使也不會沒有聰明人,他們一旦不接受我們的對抗名單,那我們的計謀便會付之東流,我估計,他們很可能來個臨場抽簽,如果那樣我們便會很被動,所以我們還是要有後手,不能一棵樹吊死。”
警韶說道:“說到底,我們太學生還是沒有人,否則也用不著研究對策,可恨這些富家子弟,成天隻知道享樂,沒有人願意吃苦練武。隻可惜我們幾個師兄弟都已經四重階段,無法與他們四重以下的武士直接比拚,要不然我們便可迎戰了。再說我們都已經剃度,輕易就能看出我們是比丘,而不是學生。北朝的人心術真夠多,找幾個學生比武,既讓我們輸,還讓我們無可奈何,無話可說,難道他們武林就是靠這些炫耀麽?”
僧佺道:“這就叫別出心裁,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說明北朝武林比我們要活躍。剛才警韶說的對,我們缺兵少將,一旦比賽沒有按我們預想的來,必然會讓我們捉襟見肘,因此,我們應該再物色一些有武功弟子的選手才好。”可是能選的都選了,大家相互看看直搖頭。
寶瓊對孟景翼說:“對了,大師伯,我記得您這邊宋文明師弟還沒到四重,他小時候在五館學過幾天經文,因此也算是太學生,要是讓他參賽,應該可以混得過去,不如算他一個。他的功力和王遠知師弟很接近,有他參加立刻勝算增加,不知他人呢?”
孟景翼道:“我派他去茅山找王遠知和陶征去了,陶弘景道兄正在煉丹,沒有空指導兩個孩子,因此我們決定把他倆找到此處,由玄靖來集中精力訓練他們。”
臧玄靖道:“寶瓊提醒的在理,文明雖然早已錄入道籍,不過畢竟他早年念過太學,跟王遠知一樣,舍儒從道,隻是時間而已,如果有他在,我們無論怎麽抽簽,至少會有一半的可能取勝了,等他迴來我便一同安排他們練劍,至於名分的事情,幾位道正和僧正都在,請你們與太常卿那邊說說,我想會沒事兒的。”
法雲說:“我看此事沒有問題,明日我與二位孟道兄找禮部,關係我朝榮譽,定可通融。”
僧旻說:“如此甚好,如果我們參賽的名單定下來,咱們就分頭訓練,幾位道派的學生就交由玄靖費心,曹家和夏侯家的公子,以及親王世子,因為已經另外拜師在佛門,就交給我們指導,我們這邊安排寶瓊、法朗和警韶三個孩子指導、訓練兼陪練,然後我們抽時間組織這兩隊內部比塞,此外多的一個學生先保留備選,以防不測。”
大夥聽了都讚同,大孟看看小孟,道:“師弟,你考慮問題周詳,你再盤算盤算,這個方案是否可行,會不會有什麽沒想到,或者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孟智周想了想,說道:“我剛才琢磨了一下,針對我們選手的特點情況,我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這個辦法既能發揮我們的長處,又讓北朝人挑不出毛病,甚至他們可能更願意。”
眾人聽小孟還有主意,便都洗耳恭聽。臧玄靖靈機一動道:“師叔,您是不是想說擂台賽?”
擂台賽?擂台賽的方式就是雙方按一定的出場順序,每次由一個人與對方的一個人挑戰,失敗的一方繼續派人,勝方的人留下來繼續接受挑戰,直到戰敗下去,然後繼續重複,直到一方副擂主,擂主都輸掉為止,最後看勝利的一方剩餘多少人沒參戰來確定輸贏的比分。因此有人明白有人不懂,即使了解含義,也不清楚小孟的用意。
隻聽孟智周道:“不錯,正是如此。我剛才想,我們提出的比賽對抗名單,北朝人肯定不願意幹,因為田忌賽馬我們懂他們也知道,所以即便選用臨時抽簽,他們也不放心。但如果采取擂台賽的方式,這樣雙方的名單順序便可以一直到比賽開始才公布,這對於他們最大程度的隱蔽有好處,所以我猜測,他們可能更傾向於這個方法。”
僧旻道:“師兄說的不錯,而且這裏邊他們會有一個理由更能支持這個辦法,這個理由其實也是他們的現狀,那就是金劍孫雲的劍術沒有李辰的好,而大師兄是金劍,二師兄是銀劍,這樣他們表麵上會按北朝劍士比武的逆向順序排名出場次序,即孫雲是擂主、李辰是副擂主,於是便隱藏了他們的缺陷,把金劍孫雲保護起來,如果李辰直接挑戰我們擂主成功,則他們會勝的光彩,形成擂主沒出馬就全勝的局麵。當然一旦李辰失敗,孫雲還有機會趁著李辰把我們擂主的體力消耗差不多而險勝我們,畢竟他當過金劍,經驗和氣勢還是有的。”
臧衿說:“正是如此,他們自然的出場次序就是他們以不變應萬變的計謀,也是他們的秘密武器,所以他們會讚同這個比賽方式的,而我們也要製訂一個合適的策略才行。”
屋裏大多數人並不了解北朝學生的狀況,因此都無法推測,便都看著僧旻,僧旻笑笑說:“根據我們的調查,這個李辰心裏素質好,越緊張發揮的越出色,相反他師兄孫雲,緊張的時候發揮反倒並不好,隻是運氣好些,對手並不很強,讓他僥幸進入前八。所以我們要做好李辰一個人可能要折斷我們好幾個選手的準備。”
法雲弟子寶瓊道:“我根據師叔的想法也想到一個問題,還要設法不讓李辰挑戰的我們這邊的擂主,最起碼不能讓他過副擂主的關,這樣保證擂主有充足的體力與他們擂主對話,甚至運氣好點,我們的副擂主戰勝李辰後,再接再厲把孫雲也拿下,使我們沒用擂主就獲勝,這樣我們贏得也很光彩。”
警韶道:“如果北朝學生的出戰順序真如剛才幾位師叔分析的那樣,我覺得是不是按這樣的順序為好,先鋒官讓宋文明師弟當,依他的劍法與功力,我推測完全可以兵不血刃的打敗蕭月、田儷、吳堅以及賀拔緯,直接到達對方的副擂主李辰,這個時候即便他因為體力原因惜敗,剩下的讓國子院皇家子弟、夏侯子弟、以及曹家子弟上,即便他們不能取勝,也能消耗掉李辰的體力,等到陶征上場基本可以確定穩勝,剩下擂主孫雲更不在話下,而我們還有一個最厲害的擂主未動,留著萬一有變的時候上陣。”
眾人聽罷,都覺得注意不錯,臧衿道:“我看還是稍作一點調整為好,把第一個出場的換成蕭家子弟,他的實力弱些,可以給北朝一個錯覺,讓他們麻痹大意,對下一步實施更有利。”
法雲點頭道:“玄靖法師考慮的周到,我看如此可行。”他一點頭,大夥便都欣然同意。
再說宋文明,坐著馬車順著官道,一兩個時辰,天剛黑便來到茅山。茅山並不算高,卻樹木濃密遮天蔽日。他先到鬱岡齋,此處在當橫山南麵,從天監十五(514)年以後陶弘景基本上在此居住。結果到了這裏既沒有陶弘景的身影,也沒看見王遠知和陶征等人,詢問住在此處的道士們,才知道陶弘景真人正在朱陽館煉丹,宋文明立刻轉西,奔著朱陽館方向而去。
朱陽館在雷平山以北,東晉上清派第三代宗師上清真人許謐的舊居旁邊,這裏原來是劉宋時代長沙王建造的長沙官,梁武帝為了讓陶弘景專心煉丹,便將這裏買下來,改建成朱陽館,專供陶弘景居住。宋文明來到此處一看,朱陽館坐北朝南,果然氣勢恢弘,館前是寬闊的廣場,東側設立青壇,西側聳立素塔,莊嚴肅穆,朱陽館四周高掛風燈,十分明亮。館後不遠便是丹房,丹房高牆厚壁,背靠山體,前有古井,裏邊燈火、爐火通明,照如白晝。
他徑直走進朱陽館,因為常來,加上他是大正道的弟子,茅山的小道士也認得他,便沒人阻攔。進了屋一看,陶弘景真人的主要弟子,除了早年去世的首席弟子陸逸衝和潘淵文、以及天監15(516)年20歲便英年早逝的青年天才周子良外,剩下的幾乎都在,比較出名的如王法明、陶翊、許靈真、楊超遠等等,還有十年前參加北朝終南論劍的南俠桓闓桓法闓。
王遠知和陶征也都在,倆人看見宋文明都過來打招唿。王遠知道:“文明,這麽晚你怎麽來了?”宋文明是孟景翼的弟子,孟景翼與陶弘景論師兄弟,因此王遠知和陶征按輩分算是宋文明的晚輩,不過因為幾個人一直關係非常,因此都直唿姓名。
宋文明先給幾位師兄見了禮,然後才說:“是這樣的,我師傅聽說陶師伯正在煉丹,肯定沒有精力分神管北朝學生挑戰的事情,因此派我來接你倆迴我們崇虛館,請玄靖師兄指導我們備戰,我這才連夜過來,與幾位道兄商議告知。”
現在王法明資格比較老,一些瑣事都是他做主,他見宋文明來高興的說道:“還是孟師叔想的周到,現在師尊正在煉丹的關鍵期,不但是他,連我們都十分緊張,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考慮南北朝學生之間的挑戰,遠知和陶征你倆這就隨文明迴京吧。”
王遠知道:“陶爺爺正在煉丹的關鍵時刻,我們離開,總覺未盡孝心,陶征,不如我們過去丹房門口,與爺爺道聲別吧。”陶征遙望後院爐火通紅的丹房,重重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