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室內,香煙繚繞,燈火閃爍,滿屋飄香。一個七十上下的老者,正閉目端坐在一座五足丹爐不遠,雙手掐著結印,不停的變換手勢,對著八卦太極圖上的丹爐運功。時而他又睜開眼睛,抄起拂塵舞動幾下,然後把拂塵放下,又對著身前的素琴,撥動一段琴曲。
老者對麵是一個天地人三層台階土台,中間的地麵刻畫著八卦圖,中心處是一座巨大的丹爐,爐頂側麵刻著水火既濟的卦象,四周又刻著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符號,風入巽門,火出離門,周身密紋符咒鐫刻。銅爐的北麵懸掛一麵古鏡,對麵還有一把古劍,顯得神秘莫測。
再看老者,身材高挑,體形纖細,皮膚白皙,舒眉朗目,因為歲數大了,略顯頭發稀少,額頭寬大,不過麵容略帶淡淡的微笑,顯得從容自信,洞悉一切,不怒而威,令人欽敬。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老真人陶弘景。
老者的身後還有一位女道姑,歲數不算小,但是眉清目秀,皮膚細嫩,看不出具體年紀。他們旁邊另有不少童子、仆役,有條不紊的扇風、加火、侍立、彈琴。
正這時,許靈真和楊超遠領著王遠知和陶征在門口一閃,倆個孩子剛要說話,見此情景生生的憋悶迴去,那位女道姑看見他們,輕輕從法台上站起身形,然後緩步繞過老真人,出門來到他倆的跟前。陶征稽手道:“錢師叔,我爺爺還在忙的不可開交嗎?”
錢師叔名字叫錢妙真,主籍江蘇晉陵,從小就喜歡道法,稍大便要出家,而族人卻強迫她嫁人,結果她死活不從,家人無奈最後隻好依從與她,後來陶弘景隱居茅山,十六歲的錢妙真仰慕陶弘景,依然出家來到茅山修煉。錢妙珍天資聰慧,是修道的天才,她來到茅山之學習三年剛滿,便在鬱岡峰乾元館西側不遠的山岩下燕口洞開始獨自修煉。
錢妙珍平時也喜歡倆人,見他們一付焦急的樣子,問道:“你們來多久了?有要事麽?”
陶征道:“我們白天就來了,可是爺爺一直沒騰出空,所以我們便沒打擾。”
王遠知道:“師叔,我們原本要找陶爺爺商量關於北朝學生挑戰的事情,見爺爺繁忙,還沒來得及稟告和問詢,不過這會兒,孟師叔祖那邊派來宋文明要接我們過去,說是要在他們那邊訓練準備,所以我們才過來,想和陶爺爺說一聲,然後就迴去了。”
錢妙珍迴頭看看陶弘景,輕聲說道:“此刻的確到了非常時期,這些小事不便分神師尊,這樣吧,你們隨宋文明去崇虛館好好練習,迴頭我和師尊迴稟一聲。”
陶征和王遠知聽罷,知道隻能如此,便對著陶弘景的後背深施一禮,準備退出。這時隻見陶弘景雖然沒迴頭,卻沉聲說道:“遠知、陶征,你們迴去聽從大道正的安排,切記那幾個北朝的孩子,並不是今年劍士比武的佼佼者,所以你們贏了也不算榮耀,但是卻不可對敵輕慢,是比賽總會有意外,你們一定要認真對待,而且要尊重對手,去吧。”說完,依舊是頭也不迴,隻是拂塵一甩,繼續運功盯著丹鼎。
兩個孩子聽罷,答聲:“孫兒領命、遠知遵命。”然後退出丹房,來到鬱岡齋。
王法明、陶翊、桓闓等人見到幾人迴來,紛紛詢問如何。許靈真、楊超遠便把陶弘景的意思和大家說了說,眾人見師尊對比武的事情並不上心,也就放下。
桓闓說道:“今年夏天我又去了一趟北朝,先在嵩山見了見幾位昆侖俠,同時抽空也到賽場看看北朝武士的競賽。本屆劍士比武的幾位金劍選手大多師出名門,第一名是樓觀山的嚴達,實力與遠知不相上下。第二名是嵩山少林寺的曇洵,與嚴達在伯仲之間。第三名是佛門淨土宗慧海,功夫也和嚴達相仿,第四名道家北嶽派的吳遵世,境界似乎更強些,隻是因為刻意壓製,沒有發揮好。五到八名,實力略比他們差些,不過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會有一個太學生孫雲。這個少年以及他的幾個師弟,師門是墨門的遊俠後裔,不過與許多江湖門派有瓜葛,比如華山派的西嶽大俠燕羽,中嶽大俠趙靜通等,因此學過華山派的白雲劍法、嵩嶽派無極劍法,太學的老師還教過他們太極劍法。若從孫雲一路過關暫將進入前八,倒是說不出什麽,不過他遇到曇洵之後,卻顯得差距很大。同時敗給他的駱子淵又曾經是唿聲第一的熱門,因此有傳言駱子淵是孫雲的師兄,故意讓孫雲晉級金劍,因此八強之中,都說他的實力最弱,相反都認為他的師弟李辰要比他劍法更好,因此遇到李辰的時候,你們倆更要重視一些。當然孫雲能進金劍,不管是否作弊,都不是偶然的,你們都要小心。”
陶征說:“放心師叔,您都說了,遠知至少和他們北朝第一的嚴達齊名,那我更有信心戰勝他們,不知道比賽的對決形式如何,如果讓我抽到金劍孫雲,我一定不會讓他再僥幸的。”陶弘景的父親一直在金陵之外做小官,沒顧得上讓陶弘景娶妻,結果沒等父親迴京安頓,卻在他26歲的時候被小妾害死,弄得陶弘景受到刺激對婚姻失去信心,而他母親信佛,父親死後也沒有逼迫陶弘景娶妻,所以陶弘景母喪隱居茅山修道,更斷絕婚姻之念因此無後。不過隨著陶弘景的名氣如日中天,陶家的家族原本是士族,不允許陶弘景無後,因此陶弘景的堂兄把自己的兒子陶鬆喬過繼給陶弘景,而陶征則是陶鬆喬的小兒子。陶征的父親雖然是過繼給陶弘景的,不過陶弘景對陶征卻是格外寵愛,加上陶征的天賦極佳,深得諸位師叔的喜愛,因而陶征平日裏便有些驕傲,年輕一代除了王遠知和宋文明,別人都不在他眼裏。
王法明道:“既然如此,你們就快快趕迴吧,我們還要繼續服侍你們爺爺煉丹。”
王遠知道:“師叔,我聽說,幾年前你們不是已經煉丹成功了麽?為什麽這次煉丹,還如此重視?驚動了你們所有人呢?”
陶翊道:“賢侄有所不知,這次煉丹是第七爐,第六爐成功的時候是在天監十八(519)年,也就是六年前。而在天監十四年,上清經法道士鄧鬱煉丹開爐也成功過一迴,當時他想呈獻皇帝,陛下卻沒收,結果他自服屍解成仙。可見陛下對煉丹並未十分熱衷,也未十分相信。而本來第六爐丹藥師尊給予希望的,原本也是為我們的小師弟周子良而準備的,子良天賦比遠知還要好,可惜他身體不好,但沒等開爐卻英年早逝。因此師尊在覲見之前,悄悄的拿出一顆給師兄錢妙珍試過,可惜師兄既沒屍解成仙,也沒白日飛升,隻是容顏變得年輕。陛下不知道試沒試,卻在當年的四月八日,從慧約大師受菩薩戒。因此師尊一直把此事當作恥辱,決心第七開爐,一定做出更好的丹藥,而且師尊準備自己要試藥。”陶翊也是陶弘景的侄子,道法境界一般,不過文筆不錯,負責記錄整理一些煉丹的要訣,修煉的法術,以及陶弘景的心得,順便記錄陶弘景的零星事跡和隨筆言行。
陶征驚道:“可是,如果一旦這次練成的是屍解的丹藥,爺爺豈不是要離開我們?”
許靈真道:“放心,師傅煉的丹是九轉神丹,不會有問題。當年覲丹給陛下之前,曾經夜夢神人指示說,今人多貪因此日後再無服丹可白日飛升之人。而陛下對師傅夜夢神人的事情淡漠處之,隨後又來個受菩薩戒,給師尊自尊心的打擊和蔑視實在很大,所以師尊才潛心籌備六年,非要做出一爐上品金丹,並且親自服用。看情形最近幾日就要開爐,所以師尊每日香湯沐浴,齋戒禮拜,運功輔助,隻為最後的成功之時。至於會不會屍解成仙,按照上次成丹的經驗,此次的配方大致相同,應該不會,隻是會不會凝成白日飛升的仙丹還無法預料。”
王遠知道:“可惜,我們有事,不能親眼看見陶爺爺的心血結晶會是什麽樣的寶貝,要不然千載難逢的盛舉,我們怎可離開。”
桓闓道:“既然師尊已經開口讓你倆離開,那你們就要聽話,至於這邊,有你們幾位師叔都在,你們大可不必擔心。”
宋文明說:“遠知、陶征,你們先別遺憾,比賽明後天就舉行了,興許陶師伯的煉丹還沒完呢,到時候我們一起過來觀瞻,豈不是還來得及。”
陶征道:“文明說的沒錯,我們即刻返迴,以便早和北朝學生定下比賽日期。各位師叔,侄兒這就迴了,請你們保重,爺爺就拜托你們照料了。”
王法明道:“這邊的事情,你們不必抄心,走夜路要小心,迴去之後抓緊時間刻苦訓練,別丟了我們茅山宗的顏麵,等比賽有了結果,早來茅山迴報。”
幾個孩子施禮而出,尋了馬車,便趕奔京城。眾人送走他們,迴到朱陽館院裏,看著後院火光通天,異香噴薄,大夥都內心不安起來。
楊超遠凝視很久,道:“各位師兄,我發覺,這次煉丹,感覺比以往的爐火純正,更有飛精九色流光煥明之感,是不是這迴定能有極品仙丹問世呢?”
陶翊說:“應該差不多,師尊的九轉神丹功法日臻成熟,而且有了上次的經驗,即便不能練成太上老君九轉大還丹,也絕對不會是下品。”眾人聽罷,心裏雖然忐忐忑忑矛盾重重,不過還是對師傅陶弘景充滿信心。
老者對麵是一個天地人三層台階土台,中間的地麵刻畫著八卦圖,中心處是一座巨大的丹爐,爐頂側麵刻著水火既濟的卦象,四周又刻著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符號,風入巽門,火出離門,周身密紋符咒鐫刻。銅爐的北麵懸掛一麵古鏡,對麵還有一把古劍,顯得神秘莫測。
再看老者,身材高挑,體形纖細,皮膚白皙,舒眉朗目,因為歲數大了,略顯頭發稀少,額頭寬大,不過麵容略帶淡淡的微笑,顯得從容自信,洞悉一切,不怒而威,令人欽敬。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老真人陶弘景。
老者的身後還有一位女道姑,歲數不算小,但是眉清目秀,皮膚細嫩,看不出具體年紀。他們旁邊另有不少童子、仆役,有條不紊的扇風、加火、侍立、彈琴。
正這時,許靈真和楊超遠領著王遠知和陶征在門口一閃,倆個孩子剛要說話,見此情景生生的憋悶迴去,那位女道姑看見他們,輕輕從法台上站起身形,然後緩步繞過老真人,出門來到他倆的跟前。陶征稽手道:“錢師叔,我爺爺還在忙的不可開交嗎?”
錢師叔名字叫錢妙真,主籍江蘇晉陵,從小就喜歡道法,稍大便要出家,而族人卻強迫她嫁人,結果她死活不從,家人無奈最後隻好依從與她,後來陶弘景隱居茅山,十六歲的錢妙真仰慕陶弘景,依然出家來到茅山修煉。錢妙珍天資聰慧,是修道的天才,她來到茅山之學習三年剛滿,便在鬱岡峰乾元館西側不遠的山岩下燕口洞開始獨自修煉。
錢妙珍平時也喜歡倆人,見他們一付焦急的樣子,問道:“你們來多久了?有要事麽?”
陶征道:“我們白天就來了,可是爺爺一直沒騰出空,所以我們便沒打擾。”
王遠知道:“師叔,我們原本要找陶爺爺商量關於北朝學生挑戰的事情,見爺爺繁忙,還沒來得及稟告和問詢,不過這會兒,孟師叔祖那邊派來宋文明要接我們過去,說是要在他們那邊訓練準備,所以我們才過來,想和陶爺爺說一聲,然後就迴去了。”
錢妙珍迴頭看看陶弘景,輕聲說道:“此刻的確到了非常時期,這些小事不便分神師尊,這樣吧,你們隨宋文明去崇虛館好好練習,迴頭我和師尊迴稟一聲。”
陶征和王遠知聽罷,知道隻能如此,便對著陶弘景的後背深施一禮,準備退出。這時隻見陶弘景雖然沒迴頭,卻沉聲說道:“遠知、陶征,你們迴去聽從大道正的安排,切記那幾個北朝的孩子,並不是今年劍士比武的佼佼者,所以你們贏了也不算榮耀,但是卻不可對敵輕慢,是比賽總會有意外,你們一定要認真對待,而且要尊重對手,去吧。”說完,依舊是頭也不迴,隻是拂塵一甩,繼續運功盯著丹鼎。
兩個孩子聽罷,答聲:“孫兒領命、遠知遵命。”然後退出丹房,來到鬱岡齋。
王法明、陶翊、桓闓等人見到幾人迴來,紛紛詢問如何。許靈真、楊超遠便把陶弘景的意思和大家說了說,眾人見師尊對比武的事情並不上心,也就放下。
桓闓說道:“今年夏天我又去了一趟北朝,先在嵩山見了見幾位昆侖俠,同時抽空也到賽場看看北朝武士的競賽。本屆劍士比武的幾位金劍選手大多師出名門,第一名是樓觀山的嚴達,實力與遠知不相上下。第二名是嵩山少林寺的曇洵,與嚴達在伯仲之間。第三名是佛門淨土宗慧海,功夫也和嚴達相仿,第四名道家北嶽派的吳遵世,境界似乎更強些,隻是因為刻意壓製,沒有發揮好。五到八名,實力略比他們差些,不過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會有一個太學生孫雲。這個少年以及他的幾個師弟,師門是墨門的遊俠後裔,不過與許多江湖門派有瓜葛,比如華山派的西嶽大俠燕羽,中嶽大俠趙靜通等,因此學過華山派的白雲劍法、嵩嶽派無極劍法,太學的老師還教過他們太極劍法。若從孫雲一路過關暫將進入前八,倒是說不出什麽,不過他遇到曇洵之後,卻顯得差距很大。同時敗給他的駱子淵又曾經是唿聲第一的熱門,因此有傳言駱子淵是孫雲的師兄,故意讓孫雲晉級金劍,因此八強之中,都說他的實力最弱,相反都認為他的師弟李辰要比他劍法更好,因此遇到李辰的時候,你們倆更要重視一些。當然孫雲能進金劍,不管是否作弊,都不是偶然的,你們都要小心。”
陶征說:“放心師叔,您都說了,遠知至少和他們北朝第一的嚴達齊名,那我更有信心戰勝他們,不知道比賽的對決形式如何,如果讓我抽到金劍孫雲,我一定不會讓他再僥幸的。”陶弘景的父親一直在金陵之外做小官,沒顧得上讓陶弘景娶妻,結果沒等父親迴京安頓,卻在他26歲的時候被小妾害死,弄得陶弘景受到刺激對婚姻失去信心,而他母親信佛,父親死後也沒有逼迫陶弘景娶妻,所以陶弘景母喪隱居茅山修道,更斷絕婚姻之念因此無後。不過隨著陶弘景的名氣如日中天,陶家的家族原本是士族,不允許陶弘景無後,因此陶弘景的堂兄把自己的兒子陶鬆喬過繼給陶弘景,而陶征則是陶鬆喬的小兒子。陶征的父親雖然是過繼給陶弘景的,不過陶弘景對陶征卻是格外寵愛,加上陶征的天賦極佳,深得諸位師叔的喜愛,因而陶征平日裏便有些驕傲,年輕一代除了王遠知和宋文明,別人都不在他眼裏。
王法明道:“既然如此,你們就快快趕迴吧,我們還要繼續服侍你們爺爺煉丹。”
王遠知道:“師叔,我聽說,幾年前你們不是已經煉丹成功了麽?為什麽這次煉丹,還如此重視?驚動了你們所有人呢?”
陶翊道:“賢侄有所不知,這次煉丹是第七爐,第六爐成功的時候是在天監十八(519)年,也就是六年前。而在天監十四年,上清經法道士鄧鬱煉丹開爐也成功過一迴,當時他想呈獻皇帝,陛下卻沒收,結果他自服屍解成仙。可見陛下對煉丹並未十分熱衷,也未十分相信。而本來第六爐丹藥師尊給予希望的,原本也是為我們的小師弟周子良而準備的,子良天賦比遠知還要好,可惜他身體不好,但沒等開爐卻英年早逝。因此師尊在覲見之前,悄悄的拿出一顆給師兄錢妙珍試過,可惜師兄既沒屍解成仙,也沒白日飛升,隻是容顏變得年輕。陛下不知道試沒試,卻在當年的四月八日,從慧約大師受菩薩戒。因此師尊一直把此事當作恥辱,決心第七開爐,一定做出更好的丹藥,而且師尊準備自己要試藥。”陶翊也是陶弘景的侄子,道法境界一般,不過文筆不錯,負責記錄整理一些煉丹的要訣,修煉的法術,以及陶弘景的心得,順便記錄陶弘景的零星事跡和隨筆言行。
陶征驚道:“可是,如果一旦這次練成的是屍解的丹藥,爺爺豈不是要離開我們?”
許靈真道:“放心,師傅煉的丹是九轉神丹,不會有問題。當年覲丹給陛下之前,曾經夜夢神人指示說,今人多貪因此日後再無服丹可白日飛升之人。而陛下對師傅夜夢神人的事情淡漠處之,隨後又來個受菩薩戒,給師尊自尊心的打擊和蔑視實在很大,所以師尊才潛心籌備六年,非要做出一爐上品金丹,並且親自服用。看情形最近幾日就要開爐,所以師尊每日香湯沐浴,齋戒禮拜,運功輔助,隻為最後的成功之時。至於會不會屍解成仙,按照上次成丹的經驗,此次的配方大致相同,應該不會,隻是會不會凝成白日飛升的仙丹還無法預料。”
王遠知道:“可惜,我們有事,不能親眼看見陶爺爺的心血結晶會是什麽樣的寶貝,要不然千載難逢的盛舉,我們怎可離開。”
桓闓道:“既然師尊已經開口讓你倆離開,那你們就要聽話,至於這邊,有你們幾位師叔都在,你們大可不必擔心。”
宋文明說:“遠知、陶征,你們先別遺憾,比賽明後天就舉行了,興許陶師伯的煉丹還沒完呢,到時候我們一起過來觀瞻,豈不是還來得及。”
陶征道:“文明說的沒錯,我們即刻返迴,以便早和北朝學生定下比賽日期。各位師叔,侄兒這就迴了,請你們保重,爺爺就拜托你們照料了。”
王法明道:“這邊的事情,你們不必抄心,走夜路要小心,迴去之後抓緊時間刻苦訓練,別丟了我們茅山宗的顏麵,等比賽有了結果,早來茅山迴報。”
幾個孩子施禮而出,尋了馬車,便趕奔京城。眾人送走他們,迴到朱陽館院裏,看著後院火光通天,異香噴薄,大夥都內心不安起來。
楊超遠凝視很久,道:“各位師兄,我發覺,這次煉丹,感覺比以往的爐火純正,更有飛精九色流光煥明之感,是不是這迴定能有極品仙丹問世呢?”
陶翊說:“應該差不多,師尊的九轉神丹功法日臻成熟,而且有了上次的經驗,即便不能練成太上老君九轉大還丹,也絕對不會是下品。”眾人聽罷,心裏雖然忐忐忑忑矛盾重重,不過還是對師傅陶弘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