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在李小薇家休息了五六天,吃了幾天飽飯,喝了幾天何秀芳熬的草藥,人慢慢恢複過來,能下地走動了。
“嬸子,我也沒有地方可以去,可以讓我留下來嗎,我有力氣,耕田種地砍柴挑水,這些活我都能幹的。”唐明鼓足勇氣對何秀芳說,他感覺何嬸子像他娘一樣。
“這個……,我問問我娘和小薇小蘭她們。”何秀芳不敢自己拿主意。
飯桌上,何秀芳說了唐明想留下來和她們一起生活的事情。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
“我醜話說在前麵,在我們家,每個人都得幹活的,如果你是個好吃懶做的人,我們還是會讓你離開的。”李小薇說。
唐明立刻表示自己是個能幹活的勤快好青年。
就這樣唐明在李小薇家留了下來。
家裏一屋子的女人,有個男人在會好一點吧。
雖然說多一個人吃飯,但也多一個人幹活啊。
至於沒有地方住的問題。
“在屋子外麵給我搭個棚子睡覺吧。”唐明說。
於是一家人就商量搭木棚的事情。在木棚做好之前,唐明還是得去李大娃家睡覺。
“阿婆,我們的衣服不用著急做,先給唐明做一身吧。”唐明現在穿的衣服,就是他原來的那身衣服,洗幹淨後,周婆子給他縫補一番,還能將就著穿。借李大娃的衣服就還迴去了。現在要給他做一套替換的衣服。
“被子家裏還有沒有舊的,沒有就做一張薄被。”
“現在天熱,我不用蓋被子就行。”唐明表示。
“家裏還有一張舊的薄被子,還能用的。”何秀芳說。
第二天,李小薇帶著唐明去找李村長。
“現在逃荒的人多,你們這是屬於接收難民,落戶到你們家應該是可以的,有沒有地分就難說。”李村長說。
“那村長爺爺,趁現在鎮上還挺安穩,麻煩您今天就幫我們跑一趟。”
“那他的名字,還有和你們家的關係?”李村長問。
李小薇和唐明商量一會說:“名字就叫李唐明,是我娘的養子。”
李小薇拿出來兩百文錢給李村長。
“村長爺爺,辦這個事我也不知道要多少錢,您看這些夠不夠。”
“應該夠了。”李村長道。
“多了的就當是給您的跑腿費。”李長小薇說。
李村長就去鎮上給李小薇家辦這個事情。
李小薇家房子結構就是中間是堂屋,堂屋裏麵,用木板隔了一個小隔間,用來放貴重物品,放米,放農具等。左右兩邊各一間房間住人。灶房不在屋內,灶房在堂屋出來後右邊的位置,另建的一屋子,分成兩間房,一間煮飯,一間做洗澡房。李小薇家雞棚和鴨棚就在灶房旁邊的空地,那邊還有菜園。
現在要給唐明搭睡覺的木棚,就可以在房子的左邊搭。
一家人商量好就開始幹活,要去砍建框架需要的木頭,去曹家村曹木匠家訂兩張條凳,兩塊床板。再買了一隻木桶,家裏多一個男人, 這個木桶是給唐明洗澡準備的。其他的就沒有做了,沒有錢。做這些東西的錢都要欠著曹木匠的。
李大娃知道李小薇家搭棚子也過來幫忙。
李大娃和唐明何秀芳商量,用木頭做好框架後,木棚周圍用密實堅固的籬笆圍起來,房頂也是用籬笆蓋住,再鋪上茅草。
何秀芳先帶李大娃和李小薇去砍竹子迴來編籬笆。何秀芳沒有讓唐明一起去。
三人還順便去大竹子那裏看看有沒有竹筍。
這一看,還有意外收獲,竹筍冒頭了,何秀芳挑兩根,用刀挨著地麵砍了迴來。竹筍很大,一根就夠吃兩頓的。其它才剛冒筍尖的就沒砍。
李村長去給唐明落戶的事,當天就辦好了,落戶的事成了,但他們鎮不屬於安置難民的地方,落戶沒有地分給他。
沒有地也沒有辦法。
一家人也放下心來,唐明最高興。
“村長爺爺,以後我有錢了才有錢付給你買房子的錢,現在我還沒有錢”。
李村長讓她們安心住著,付房錢的事情慢慢來 。
何秀芳砍迴來的竹筍,其中的一根小的,剝開外殼,去掉根部的老皮,切成細絲,用大火燒開,煮熟撈出來放水裏泡著。中午吃一頓,晚上吃一頓。
另外一根大點的,切成筍片,大火煮熟了,攤開在竹篾板上曬在大太陽底下。
接下來的日子,李小薇她們幫忙做竹籬笆,李大娃和唐明搭木頭框架。李村長還派了他兒子寬叔過來幫忙。有了寬叔的加入,他們做活順利了很多。
幾天過後木頭和竹籬笆圍成的房子就做好了 ,房頂上鋪了薄薄一層茅草,等割禾後曬幹了稻草再鋪稻草。
把從曹木匠家拿迴來兩塊床板放在兩張長條凳上,這就是唐明的床了。
席子要等去鎮上才買得到。
何秀芳鋪上一張舊床單,枕頭和薄被子都有,雖然是舊的,但沒有人計較 ,條件就是這樣的條件。
其他還好,李小薇認為,蚊帳一定是要置辦的,但她們現在沒有錢。
唐明住進新房子的那天晚上,何秀芳問過李小薇後,把周管事給的那隻雞殺了 。吃飯的時候也請了李大娃和寬叔。
李大娃和唐明同歲,都是十八歲,唐明比李大娃早出生兩個月,李大娃還喊他唐明哥,唐明怪不好意思的,說他和李大娃之間互相喊名字就好,農村種地人,沒有那麽講究。
這一頓飯算是歡迎唐明成為李小薇家裏的一員,大家一起高興地吃頓飯。
唐明改稱唿周婆子為阿婆,稱唿何秀芳為嬸子,娘這個字還是不那麽容易喊出口。
割禾之前,李小薇決定再去鎮上賣一次菜,和李大娃約好一起去。
李大娃挑一擔籮筐,裝滿菜,李小薇挑一擔小的,李二妹挎籃子跟在後麵。李小薇讓周婆子給她做了一隻斜挎的布包,裏麵裝了兩竹筒的涼開水。
鎮上遊蕩的流民又多了一些,巡邏的差爺也比以前多了,如今有一間米鋪是開門的。米鋪門口有兩個差爺在站崗,買米需要戶籍文書,十天內一戶隻能買五斤米,一個月不超過十五斤,每斤米的價格漲到八十文一斤,米鋪前麵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米。
除了肉攤沒有肉賣,雲吞店關著門,其他的店鋪都陸續打開門做生意,但顯然沒有什麽顧客。
在集市擺好菜攤,李小薇打聽了一下別人賣的價格,菜價基本維持不變。來賣菜的人還挺多,買菜的人反而比以前少了。李小薇擔心一擔菜不知道能不能賣得完。
四個人守了兩個時辰,集市都要散圩了,兩家都還各有半籮筐菜沒有賣出去。
“挑去附近叫賣吧,價格再喊便宜一點,買兩斤送一斤。”李小薇說。
兩家分開行動,約定賣不賣得完菜,半個時辰後都在雲吞攤前麵的大樹下集合。
兩刻鍾過一會,李小薇清空了菜筐,到雲吞攤前麵等人,過一會李大娃他們也賣完了菜來找她了。
李大娃家沒有什麽要買的,李小薇也不買。
迴到家,太陽很猛,雖然他們戴了草帽,還是曬得頭頂都有些發燙了。
“唐明,我們現在住的這塊地是村長的,還不是我們家的,我想等我們掙到錢買下來,再建一間磚瓦房,不過這不容易,可能要幾年時間。”李小薇對唐明說。
“小薇,我也會努力幹活掙錢的。”唐明立刻表示。
“其實我們家還有一千多文錢的外債,我們家隻有兩畝瘦地,其他什麽都沒有。”李小薇又說。
她感覺自己家好像騙了一個強壯勞動力迴來給她們幹活掙錢買地建房子,掙錢還債一樣。
“小薇,你不用擔心,我相信我們能夠還完債務,能夠買地建房子的。”唐明又說,他沒有想到這個家裏連建房子的地還沒有,還要買,他突然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不少。
“嬸子,我也沒有地方可以去,可以讓我留下來嗎,我有力氣,耕田種地砍柴挑水,這些活我都能幹的。”唐明鼓足勇氣對何秀芳說,他感覺何嬸子像他娘一樣。
“這個……,我問問我娘和小薇小蘭她們。”何秀芳不敢自己拿主意。
飯桌上,何秀芳說了唐明想留下來和她們一起生活的事情。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
“我醜話說在前麵,在我們家,每個人都得幹活的,如果你是個好吃懶做的人,我們還是會讓你離開的。”李小薇說。
唐明立刻表示自己是個能幹活的勤快好青年。
就這樣唐明在李小薇家留了下來。
家裏一屋子的女人,有個男人在會好一點吧。
雖然說多一個人吃飯,但也多一個人幹活啊。
至於沒有地方住的問題。
“在屋子外麵給我搭個棚子睡覺吧。”唐明說。
於是一家人就商量搭木棚的事情。在木棚做好之前,唐明還是得去李大娃家睡覺。
“阿婆,我們的衣服不用著急做,先給唐明做一身吧。”唐明現在穿的衣服,就是他原來的那身衣服,洗幹淨後,周婆子給他縫補一番,還能將就著穿。借李大娃的衣服就還迴去了。現在要給他做一套替換的衣服。
“被子家裏還有沒有舊的,沒有就做一張薄被。”
“現在天熱,我不用蓋被子就行。”唐明表示。
“家裏還有一張舊的薄被子,還能用的。”何秀芳說。
第二天,李小薇帶著唐明去找李村長。
“現在逃荒的人多,你們這是屬於接收難民,落戶到你們家應該是可以的,有沒有地分就難說。”李村長說。
“那村長爺爺,趁現在鎮上還挺安穩,麻煩您今天就幫我們跑一趟。”
“那他的名字,還有和你們家的關係?”李村長問。
李小薇和唐明商量一會說:“名字就叫李唐明,是我娘的養子。”
李小薇拿出來兩百文錢給李村長。
“村長爺爺,辦這個事我也不知道要多少錢,您看這些夠不夠。”
“應該夠了。”李村長道。
“多了的就當是給您的跑腿費。”李長小薇說。
李村長就去鎮上給李小薇家辦這個事情。
李小薇家房子結構就是中間是堂屋,堂屋裏麵,用木板隔了一個小隔間,用來放貴重物品,放米,放農具等。左右兩邊各一間房間住人。灶房不在屋內,灶房在堂屋出來後右邊的位置,另建的一屋子,分成兩間房,一間煮飯,一間做洗澡房。李小薇家雞棚和鴨棚就在灶房旁邊的空地,那邊還有菜園。
現在要給唐明搭睡覺的木棚,就可以在房子的左邊搭。
一家人商量好就開始幹活,要去砍建框架需要的木頭,去曹家村曹木匠家訂兩張條凳,兩塊床板。再買了一隻木桶,家裏多一個男人, 這個木桶是給唐明洗澡準備的。其他的就沒有做了,沒有錢。做這些東西的錢都要欠著曹木匠的。
李大娃知道李小薇家搭棚子也過來幫忙。
李大娃和唐明何秀芳商量,用木頭做好框架後,木棚周圍用密實堅固的籬笆圍起來,房頂也是用籬笆蓋住,再鋪上茅草。
何秀芳先帶李大娃和李小薇去砍竹子迴來編籬笆。何秀芳沒有讓唐明一起去。
三人還順便去大竹子那裏看看有沒有竹筍。
這一看,還有意外收獲,竹筍冒頭了,何秀芳挑兩根,用刀挨著地麵砍了迴來。竹筍很大,一根就夠吃兩頓的。其它才剛冒筍尖的就沒砍。
李村長去給唐明落戶的事,當天就辦好了,落戶的事成了,但他們鎮不屬於安置難民的地方,落戶沒有地分給他。
沒有地也沒有辦法。
一家人也放下心來,唐明最高興。
“村長爺爺,以後我有錢了才有錢付給你買房子的錢,現在我還沒有錢”。
李村長讓她們安心住著,付房錢的事情慢慢來 。
何秀芳砍迴來的竹筍,其中的一根小的,剝開外殼,去掉根部的老皮,切成細絲,用大火燒開,煮熟撈出來放水裏泡著。中午吃一頓,晚上吃一頓。
另外一根大點的,切成筍片,大火煮熟了,攤開在竹篾板上曬在大太陽底下。
接下來的日子,李小薇她們幫忙做竹籬笆,李大娃和唐明搭木頭框架。李村長還派了他兒子寬叔過來幫忙。有了寬叔的加入,他們做活順利了很多。
幾天過後木頭和竹籬笆圍成的房子就做好了 ,房頂上鋪了薄薄一層茅草,等割禾後曬幹了稻草再鋪稻草。
把從曹木匠家拿迴來兩塊床板放在兩張長條凳上,這就是唐明的床了。
席子要等去鎮上才買得到。
何秀芳鋪上一張舊床單,枕頭和薄被子都有,雖然是舊的,但沒有人計較 ,條件就是這樣的條件。
其他還好,李小薇認為,蚊帳一定是要置辦的,但她們現在沒有錢。
唐明住進新房子的那天晚上,何秀芳問過李小薇後,把周管事給的那隻雞殺了 。吃飯的時候也請了李大娃和寬叔。
李大娃和唐明同歲,都是十八歲,唐明比李大娃早出生兩個月,李大娃還喊他唐明哥,唐明怪不好意思的,說他和李大娃之間互相喊名字就好,農村種地人,沒有那麽講究。
這一頓飯算是歡迎唐明成為李小薇家裏的一員,大家一起高興地吃頓飯。
唐明改稱唿周婆子為阿婆,稱唿何秀芳為嬸子,娘這個字還是不那麽容易喊出口。
割禾之前,李小薇決定再去鎮上賣一次菜,和李大娃約好一起去。
李大娃挑一擔籮筐,裝滿菜,李小薇挑一擔小的,李二妹挎籃子跟在後麵。李小薇讓周婆子給她做了一隻斜挎的布包,裏麵裝了兩竹筒的涼開水。
鎮上遊蕩的流民又多了一些,巡邏的差爺也比以前多了,如今有一間米鋪是開門的。米鋪門口有兩個差爺在站崗,買米需要戶籍文書,十天內一戶隻能買五斤米,一個月不超過十五斤,每斤米的價格漲到八十文一斤,米鋪前麵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米。
除了肉攤沒有肉賣,雲吞店關著門,其他的店鋪都陸續打開門做生意,但顯然沒有什麽顧客。
在集市擺好菜攤,李小薇打聽了一下別人賣的價格,菜價基本維持不變。來賣菜的人還挺多,買菜的人反而比以前少了。李小薇擔心一擔菜不知道能不能賣得完。
四個人守了兩個時辰,集市都要散圩了,兩家都還各有半籮筐菜沒有賣出去。
“挑去附近叫賣吧,價格再喊便宜一點,買兩斤送一斤。”李小薇說。
兩家分開行動,約定賣不賣得完菜,半個時辰後都在雲吞攤前麵的大樹下集合。
兩刻鍾過一會,李小薇清空了菜筐,到雲吞攤前麵等人,過一會李大娃他們也賣完了菜來找她了。
李大娃家沒有什麽要買的,李小薇也不買。
迴到家,太陽很猛,雖然他們戴了草帽,還是曬得頭頂都有些發燙了。
“唐明,我們現在住的這塊地是村長的,還不是我們家的,我想等我們掙到錢買下來,再建一間磚瓦房,不過這不容易,可能要幾年時間。”李小薇對唐明說。
“小薇,我也會努力幹活掙錢的。”唐明立刻表示。
“其實我們家還有一千多文錢的外債,我們家隻有兩畝瘦地,其他什麽都沒有。”李小薇又說。
她感覺自己家好像騙了一個強壯勞動力迴來給她們幹活掙錢買地建房子,掙錢還債一樣。
“小薇,你不用擔心,我相信我們能夠還完債務,能夠買地建房子的。”唐明又說,他沒有想到這個家裏連建房子的地還沒有,還要買,他突然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