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個月沒有下雨了 ,山撚子開始變黃的時候,稻穗也變得金黃。村裏人都要收稻穀了。割禾前一天,準備好割禾的鐮刀、禾桶、裝稻穀的籮筐,東西都堆在田頭。
前幾天何秀芳就把田裏的水放幹了,所以割禾的時候田裏是沒有水的。
吵吵嚷嚷中,開始割禾了。
李小蘭李小薇何秀芳三個人負責割禾,割下來的稻子一把一把放在田裏。
唐明負責脫粒 ,他雙手抓一把稻子,盡量攤開,舉起稻子,用力往下攀打到禾桶壁上,讓穀粒從禾枝上麵脫落到禾桶裏麵。反複幾次攀打,盡可能讓所有的穀粒都脫落到了禾桶裏麵。
割了一會禾,已經有好些禾把了 ,何秀芳來替唐明,讓他休息一會。
唐明用脖子上的巾子擦擦汗,坐在田邊,喝一口帶來的粥水。
唐明坐了一會就去接著做給稻子脫粒的活,他有的是力氣,其實並不覺得累,家裏的這一畝二分田,真的累不著他。
李小蘭和李小薇兩個看到堆積了不少禾把,一時半會唐明和何秀芳摔打不完,就不著急割禾了,跑去捉禾蟲,禾蟲拿迴家放灶堂裏的碳上麵烤一會就熟,很好吃,就是抓不到幾隻。
等李小薇她們看到禾把沒剩多少了,趕緊去割禾。
周婆子戴著一頂舊草帽,也出來看他們割禾,其實她想活動活動筋骨 ,她感覺自己還能做得了農活。
李小薇便把禾鐮給了周婆子,讓周婆子過把癮。周婆子割了一會,何秀芳就讓她娘迴家做飯了。
太陽變得越來越火辣,田裏的水稻也割了差不多一半,何秀芳就說收工迴家。
把禾桶裏麵的穀粒都裝到四隻籮筐上麵,唐明挑了一擔,何秀芳挑一擔,一行人往家走。
村子裏是建有曬穀用的曬場的,村長已經組織好人清掃幹淨了。曬穀場是每戶分好區域的。李小薇家從李三柱家分出來,她家是沒有分到曬穀的地方的。不過李小薇已經和李大娃家打過招唿,李小薇家的稻穀可以到他家的地方曬。
何秀芳他們就把稻穀挑到屬於李大娃家的曬穀場,倒地上攤開。
唐明讓何秀芳她們迴去吃飯,他看著稻穀。
中午的太陽大,是曬稻穀的好時機。曬一會還要翻動一下稻穀,讓它們被均勻曬到。
何秀芳她們迴去吃飯。在農忙的日子,隻要有條件,種田人大多舍吃好一點。
何秀芳她們家,以往每天早午都是煮粥吃,隻有晚上吃飯。
今天割禾,中午何秀芳就讓周婆子煮飯,先摘洗好青菜,等李小薇迴去煮菜,沒有辦法,肉都讓她放著了。
李小薇迴到家,換下汗濕的衣服,洗幹淨手,就從空間裏麵拿出來一塊瘦肉,又拿出來一塊豬頭肉,都切了。瘦肉、豬頭肉都不多,放了蒜苗辣椒和幾根嫩豆角一起炒,另外再炒一大盤蒜蓉通心菜。
吃飯前,周婆子拿一隻瓦罐,底下裝了一碗半的飯,分別夾了幾樣菜放在飯上麵,還特意夾多兩塊豬頭肉,再裝一竹筒的米湯,放一隻籃子裏,讓李小蘭提到曬穀場給唐明吃。
李小蘭走後 ,唐明打開飯罐子,看見裏麵竟然有肉,覺得有些奇怪,家裏什麽時候買的肉,他怎麽不知道?不過好吃的在眼前他也不想那麽多了,大口吃起來,吃完所有飯菜,喝完竹筒裏麵的米湯,好滿足。
周婆子吃完飯就來替唐明,唐明迴家後還可以休息一會,再去田裏幹活。
村裏其他人家也挑了稻穀來曬,曬穀場上的人多了起來。李大娃也來了,周婆子把自己家的穀拔到一邊,讓出地方給李大娃曬。大家的稻穀都不多,還曬得開。
王桂花家良田就有八畝,是村裏良田最多的人家。李大山還在時,割禾有何秀芳、李大山和李三柱這三個主勞力,還有李小薇和李小蘭這兩個小幫手,王桂花和大兒子李大海夫婦都不用怎麽幹活的,李家寶和李春曉兩個還不用下田。
今年李大河也在家,李大河就說服了王桂花,割禾插田請幫工。
有些人家的水稻還能等兩天再收的,就去李三柱家做幫工掙錢,到李三柱家幹活的,有三個男的,兩個女的,兩個女的負責割禾,三個男的還有李三柱負責給水稻脫粒,王桂花負責指揮,其他人就湊湊人數。
在曬穀場上,周婆子看見了王桂花。她喊了一聲“小蘭阿奶,來曬穀啊。”就算打過招唿了。王桂花也點了點頭,說“是啊 ,小蘭阿婆”。
兩個人都不想看見彼此。
周婆子因為自己要生活在女兒家 ,依靠女兒養活,感覺低人一等,底氣不足。
不過想到女兒何秀芳已經從王桂花家分出來單過,不吃她家米不睡她家屋,周婆子看見王桂花她也沒有什麽怕的,
而且這個王桂花隻給女兒一家兩畝瘦地就把她們趕出來,那麽她也不用給王桂花好臉色。周婆子就不管王桂花了,隻和大娃阿奶還有陳嬸子說話。
王桂花平時在村裏都是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的,大娃阿奶和陳嬸子和她都說不到一處,她們兩人也就沒有上趕著去和王桂花說話。
王桂花感覺到自己被冷落,恨上了何秀芳。不過看到自己家大堆的稻穀,想到自己家的房子在村裏是最大最氣派的,田地也是最多的人家,王桂花心情馬上變好,她跟這些人有什麽好計較的呢?
一天半,李小薇家就割完禾,割禾之後紮起一些稻草用來鋪在房頂上麵。其他的稻草何秀芳把它們撒開在田麵上曬一天,一把火把稻草燒成灰落迴到田裏去。
鋤田是最累人的活,不過有唐明這個青壯勞力在,何秀芳她們會輕鬆不少。
太陽大,稻穀曬兩天就可以不用曬了,曬過頭了,稻穀脫殼的時候容易碎。
曬完稻穀,何秀芳稱了一下,她們家一畝二分地得了四百斤稻穀。知道得了這麽多稻穀,一家人都挺高興,特別是何秀芳和周婆子,有了這些稻穀,她們就不用擔心會挨餓了。
雖然很辛苦,但何秀芳感覺很值得。
以前她和兩個女兒沒有分家出來的時候,她們每天都是要幹很多活,種出來不少稻穀,可是她們吃不飽,幾乎沒有吃過飯,都是吃菜粥,番薯粥。想想,何秀芳就罵自己以前傻。
以前收完夏糧後,各家各戶要在指定的日子,挑著稻穀到上交糧稅的地方交糧。
今年,李村長接到通知,官府會派人上門征收糧稅。
李村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村裏人 ,另外李村長還告訴村民一個壞消息。
這一次征稅有兩種,一種是人頭稅,每個人交二十斤稻穀,按家裏人口交。
另外一種是田稅。按擁有的田地數量和等級交。一畝上等田交一百二十斤稻穀,下等田交八十斤。
不可以用錢抵糧。
村長的話說完,底下的人連日來的喜氣洋洋一掃而光,都變得愁眉苦臉,交完稅他們還剩什麽?
李小薇算了一下自己家,人頭稅交八十斤稻穀,田稅按下等田要交一百六十斤穀,一共交兩百四十斤,四百斤去了兩百四十斤,還剩下一百六十斤 。
他們家五個人,要靠這些糧食吃到秋天收糧。
還好她們家地裏的番薯還沒有挖。
王桂花家人頭稅要交一百二十斤穀,八畝上等田要交九百六十斤穀。
“強盜,強盜。”王桂花喊,她家每畝田產三百多斤稻穀,總共三千斤不到,繳稅用了一千零八十斤。她家沒有旱地,隻開了兩分荒地種了點番薯 。
往年沒有人頭稅這一項,每畝上等田隻用交六十斤穀,今年翻了一倍。
王桂花家還算好的,她家田多,交完稅還有差不多兩千斤稻穀。
李大娃家三口人,隻有一畝上等田,他家要交一百八十斤穀,自己家隻剩了一百二十多斤稻穀。大娃奶聽到後,快要暈過去,這可怎麽辦才好?
收糧稅的官員駕著馬車來村裏挨家挨戶收,兩個兇神惡煞的男人手拿大刀跟著,村民們唉聲歎氣地交完糧稅,發愁接下來的生活怎麽辦。
前幾天何秀芳就把田裏的水放幹了,所以割禾的時候田裏是沒有水的。
吵吵嚷嚷中,開始割禾了。
李小蘭李小薇何秀芳三個人負責割禾,割下來的稻子一把一把放在田裏。
唐明負責脫粒 ,他雙手抓一把稻子,盡量攤開,舉起稻子,用力往下攀打到禾桶壁上,讓穀粒從禾枝上麵脫落到禾桶裏麵。反複幾次攀打,盡可能讓所有的穀粒都脫落到了禾桶裏麵。
割了一會禾,已經有好些禾把了 ,何秀芳來替唐明,讓他休息一會。
唐明用脖子上的巾子擦擦汗,坐在田邊,喝一口帶來的粥水。
唐明坐了一會就去接著做給稻子脫粒的活,他有的是力氣,其實並不覺得累,家裏的這一畝二分田,真的累不著他。
李小蘭和李小薇兩個看到堆積了不少禾把,一時半會唐明和何秀芳摔打不完,就不著急割禾了,跑去捉禾蟲,禾蟲拿迴家放灶堂裏的碳上麵烤一會就熟,很好吃,就是抓不到幾隻。
等李小薇她們看到禾把沒剩多少了,趕緊去割禾。
周婆子戴著一頂舊草帽,也出來看他們割禾,其實她想活動活動筋骨 ,她感覺自己還能做得了農活。
李小薇便把禾鐮給了周婆子,讓周婆子過把癮。周婆子割了一會,何秀芳就讓她娘迴家做飯了。
太陽變得越來越火辣,田裏的水稻也割了差不多一半,何秀芳就說收工迴家。
把禾桶裏麵的穀粒都裝到四隻籮筐上麵,唐明挑了一擔,何秀芳挑一擔,一行人往家走。
村子裏是建有曬穀用的曬場的,村長已經組織好人清掃幹淨了。曬穀場是每戶分好區域的。李小薇家從李三柱家分出來,她家是沒有分到曬穀的地方的。不過李小薇已經和李大娃家打過招唿,李小薇家的稻穀可以到他家的地方曬。
何秀芳他們就把稻穀挑到屬於李大娃家的曬穀場,倒地上攤開。
唐明讓何秀芳她們迴去吃飯,他看著稻穀。
中午的太陽大,是曬稻穀的好時機。曬一會還要翻動一下稻穀,讓它們被均勻曬到。
何秀芳她們迴去吃飯。在農忙的日子,隻要有條件,種田人大多舍吃好一點。
何秀芳她們家,以往每天早午都是煮粥吃,隻有晚上吃飯。
今天割禾,中午何秀芳就讓周婆子煮飯,先摘洗好青菜,等李小薇迴去煮菜,沒有辦法,肉都讓她放著了。
李小薇迴到家,換下汗濕的衣服,洗幹淨手,就從空間裏麵拿出來一塊瘦肉,又拿出來一塊豬頭肉,都切了。瘦肉、豬頭肉都不多,放了蒜苗辣椒和幾根嫩豆角一起炒,另外再炒一大盤蒜蓉通心菜。
吃飯前,周婆子拿一隻瓦罐,底下裝了一碗半的飯,分別夾了幾樣菜放在飯上麵,還特意夾多兩塊豬頭肉,再裝一竹筒的米湯,放一隻籃子裏,讓李小蘭提到曬穀場給唐明吃。
李小蘭走後 ,唐明打開飯罐子,看見裏麵竟然有肉,覺得有些奇怪,家裏什麽時候買的肉,他怎麽不知道?不過好吃的在眼前他也不想那麽多了,大口吃起來,吃完所有飯菜,喝完竹筒裏麵的米湯,好滿足。
周婆子吃完飯就來替唐明,唐明迴家後還可以休息一會,再去田裏幹活。
村裏其他人家也挑了稻穀來曬,曬穀場上的人多了起來。李大娃也來了,周婆子把自己家的穀拔到一邊,讓出地方給李大娃曬。大家的稻穀都不多,還曬得開。
王桂花家良田就有八畝,是村裏良田最多的人家。李大山還在時,割禾有何秀芳、李大山和李三柱這三個主勞力,還有李小薇和李小蘭這兩個小幫手,王桂花和大兒子李大海夫婦都不用怎麽幹活的,李家寶和李春曉兩個還不用下田。
今年李大河也在家,李大河就說服了王桂花,割禾插田請幫工。
有些人家的水稻還能等兩天再收的,就去李三柱家做幫工掙錢,到李三柱家幹活的,有三個男的,兩個女的,兩個女的負責割禾,三個男的還有李三柱負責給水稻脫粒,王桂花負責指揮,其他人就湊湊人數。
在曬穀場上,周婆子看見了王桂花。她喊了一聲“小蘭阿奶,來曬穀啊。”就算打過招唿了。王桂花也點了點頭,說“是啊 ,小蘭阿婆”。
兩個人都不想看見彼此。
周婆子因為自己要生活在女兒家 ,依靠女兒養活,感覺低人一等,底氣不足。
不過想到女兒何秀芳已經從王桂花家分出來單過,不吃她家米不睡她家屋,周婆子看見王桂花她也沒有什麽怕的,
而且這個王桂花隻給女兒一家兩畝瘦地就把她們趕出來,那麽她也不用給王桂花好臉色。周婆子就不管王桂花了,隻和大娃阿奶還有陳嬸子說話。
王桂花平時在村裏都是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的,大娃阿奶和陳嬸子和她都說不到一處,她們兩人也就沒有上趕著去和王桂花說話。
王桂花感覺到自己被冷落,恨上了何秀芳。不過看到自己家大堆的稻穀,想到自己家的房子在村裏是最大最氣派的,田地也是最多的人家,王桂花心情馬上變好,她跟這些人有什麽好計較的呢?
一天半,李小薇家就割完禾,割禾之後紮起一些稻草用來鋪在房頂上麵。其他的稻草何秀芳把它們撒開在田麵上曬一天,一把火把稻草燒成灰落迴到田裏去。
鋤田是最累人的活,不過有唐明這個青壯勞力在,何秀芳她們會輕鬆不少。
太陽大,稻穀曬兩天就可以不用曬了,曬過頭了,稻穀脫殼的時候容易碎。
曬完稻穀,何秀芳稱了一下,她們家一畝二分地得了四百斤稻穀。知道得了這麽多稻穀,一家人都挺高興,特別是何秀芳和周婆子,有了這些稻穀,她們就不用擔心會挨餓了。
雖然很辛苦,但何秀芳感覺很值得。
以前她和兩個女兒沒有分家出來的時候,她們每天都是要幹很多活,種出來不少稻穀,可是她們吃不飽,幾乎沒有吃過飯,都是吃菜粥,番薯粥。想想,何秀芳就罵自己以前傻。
以前收完夏糧後,各家各戶要在指定的日子,挑著稻穀到上交糧稅的地方交糧。
今年,李村長接到通知,官府會派人上門征收糧稅。
李村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村裏人 ,另外李村長還告訴村民一個壞消息。
這一次征稅有兩種,一種是人頭稅,每個人交二十斤稻穀,按家裏人口交。
另外一種是田稅。按擁有的田地數量和等級交。一畝上等田交一百二十斤稻穀,下等田交八十斤。
不可以用錢抵糧。
村長的話說完,底下的人連日來的喜氣洋洋一掃而光,都變得愁眉苦臉,交完稅他們還剩什麽?
李小薇算了一下自己家,人頭稅交八十斤稻穀,田稅按下等田要交一百六十斤穀,一共交兩百四十斤,四百斤去了兩百四十斤,還剩下一百六十斤 。
他們家五個人,要靠這些糧食吃到秋天收糧。
還好她們家地裏的番薯還沒有挖。
王桂花家人頭稅要交一百二十斤穀,八畝上等田要交九百六十斤穀。
“強盜,強盜。”王桂花喊,她家每畝田產三百多斤稻穀,總共三千斤不到,繳稅用了一千零八十斤。她家沒有旱地,隻開了兩分荒地種了點番薯 。
往年沒有人頭稅這一項,每畝上等田隻用交六十斤穀,今年翻了一倍。
王桂花家還算好的,她家田多,交完稅還有差不多兩千斤稻穀。
李大娃家三口人,隻有一畝上等田,他家要交一百八十斤穀,自己家隻剩了一百二十多斤稻穀。大娃奶聽到後,快要暈過去,這可怎麽辦才好?
收糧稅的官員駕著馬車來村裏挨家挨戶收,兩個兇神惡煞的男人手拿大刀跟著,村民們唉聲歎氣地交完糧稅,發愁接下來的生活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