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泉不解,這許貫忠怎麽和饑民們混在一起了,又如何到了山東來了。
“閣下應該就是狄泉狄寨主吧,真是天日之表,武襄公有後如此,必然含笑九泉。”
許貫忠明顯是聽說過狄泉的名號。
“身為後人,辱沒祖宗,先生為何來此?”
許貫忠說,“來此為友人討要一件東西。”
“什麽東西?莫非在我梁山之上?”
狄泉心說,這許貫忠的朋友,自己就見過一個“浪子”燕青,自己山上應該沒有人招惹過他。
“此事不忙,這些百姓吃了狄寨主的馬,狄寨主還贈給他們糧米,可是這糧米又非無窮無盡,早晚還要耗盡,狄寨主若是真有心幫助他們,還是要給他們找個安身立命的所在。”
許貫忠說罷,就看著狄泉,似乎在看狄泉如何處置此事。
狄泉感覺這位許貫忠似乎是在考自己,但是他所說的話是實實在在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這些老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耕者無其田,早晚還得餓死。
自己若是收留他們在梁山,他們又能幹什麽呢?
就是留下,他們這些老百姓也未必願意上山落草……雖說狄泉反複強調自己是義軍,但是在他們老百姓看來,什麽草寇義軍的,都差不多……
附近的村鎮估計也容不得他們,畢竟各地都有鄉黨宗族,他們外姓前來,那是要擠占生存空間的,會被排斥,搞不好還會出人命。
狄泉思量片刻,突然想到了一處好去處。
狄泉雖然家道中落了,但祖上有個相識,能給這些老百姓一個安身立命的去處。
此人便是範文正公子孫範乾,狄泉父親與他相識,兩家乃是傳世的世交,昔日範文正公將狄青一手提拔起來,這份恩情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此人狄泉小時候見過,稱為伯父,現掌管範氏義莊,若能讓這些百姓去投奔他,想來可以妥善安置。
這“範氏義莊”乃是文正公範仲淹所創建,想當年範仲淹在六十歲的時候到蘇州任知州,解決了蘇州的水患,卻購買了1000畝田地捐出成立了義莊。
範文正公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氏義莊是中國慈善史上的典範,它是最早的家族義莊,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國史料記載的第一個非宗教性民間慈善組織。
它是一個奇跡,雖然朝代更迭,曆經戰亂,但一直到清朝宣統年間義莊依然有田5300畝,且運作良好,共持續了八百多年,一直以來在當地扶危濟困,救濟相鄰。
範文正公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八百餘年的餘蔭……
狄泉心說自己若是能夠修書一封,並派心腹人前去見範乾,並捐贈範氏義莊些財物,讓他妥善安置百姓,應該可行。
於是,狄泉開口道,“我這山上天天官兵征剿,百姓留下,擔驚受怕,不過先生放心,我已有一好去處想到,昔日我祖上與範文正公有莫逆之交,如今我修書一封,派人引領眾人去投奔範氏義莊,妥善安置,並出資白銀三萬兩捐贈義莊開墾田地,你看如何?”
許貫忠微微點頭,狄泉的這個想法還真的有可行性,不錯。
“諸位鄉親,我知你等都是老實人,不願在山上擔驚受怕,我願出資,派人引領你等前往吳縣入範氏義莊之下耕作,你等意下如何?”
狄泉話音剛落,這些人“劈裏啪啦”的就跪倒一片,正趕上山上把糧米等物都送下來了,這些老百姓隻覺得自己吃了人家的馬匹,人家不但不怪罪他們,還給他們糧米,給他們找容身之所。
這已經是救命之恩,再生之德了!
“多謝恩公,多謝恩公!”
其中幾個領頭的男子跪地磕頭,砰砰作響。
“男兒膝下有黃金,請起!”
狄泉把那幾個領頭的人扶起來,其中一條大漢抱拳道:“恩公,來生再世,我等結草銜環,必報大恩!”
“哪裏話,劉先主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此為舉手之勞,速速前來領粥湯糧米,飽餐一頓,歇息好了,我便派人引你們前往吳縣!”
狄泉說罷,便以焦德亮脊背為案,寫了一封書信,叫來“美髯公”朱仝與“活閃婆”王定六來,交與他們二人。
而狄泉又豈會知道正是此人,日後將救他於水火之中!
狄泉囑咐道:“朱都頭乃是俠義心腸,叫你前去,一來你處事得體,儀表不俗,去見範家之人,必然成事,二來,這一路上怕有危險,百姓手無寸鐵,無人庇佑,你隨路保護,有王定六相隨,他腿腳迅速,往來尋探,應當無事。”
朱仝點了點頭,“此乃我輩俠義之事,義不容辭,寨主所為,深得我心!”
“我梁山要替天行道,自然要以民為本,隻可惜如今我等力有不足,仍不能為天下百姓做些大事,一路小心!”
狄泉這邊安排下了事情,轉過身來又來看那許貫忠,請許貫忠上山一敘。
這許貫忠正在和“青麵獸”楊誌談論些舊事,楊誌說這許貫忠來頭不小,乃是許真君的後人。
許真君,便是晉朝著名道士許遜,道教淨明派祖師,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並稱道教四大天師。
《水滸傳》原著裏麵,開頭洪太尉去江西的龍虎山去找那一代的張天師,這許貫忠的祖宗是和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平起平坐的人。
通常這種人才都是難逃宋江的手掌心,畢竟秦明、盧俊義、徐寧、李應等人就是因為被宋江看上才被害上了梁山,但宋江卻沒請動這許貫忠,人家根本就不鳥他宋江。
聽了楊誌怎麽一說,狄泉心說這許貫忠的實力在原著裏麵雖然沒有什麽正式的展現,但是通過他的描寫,也看得出來是人之龍鳳了。
而且,現在楊誌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這個人是許真君的後人。
那他有可能也會用法術啊!
畢竟,祖先是四大天師之一啊,他要是不會法術,好像有那麽一點說不過去啊!
這樣的大才,狄泉要是能收為己用,那不亞於是周得呂望,漢得張良啊!
許貫忠被請到山上,狄泉讓夥房立刻殺牛宰羊,大擺筵席。
而他則是帶著許貫忠來到了聚義廳內與眾人相見,眾人裏麵,除了楊誌之外,沒人聽說過許貫忠的名聲,隻有一個人例外,就是“醜郡馬”宣讚。
想當年許貫忠奪得了武狀元的時候,他也是在那場武考裏麵連珠箭迎了番將,被他老丈杆子潞花王賞識的,見識過許貫忠的風采。
“許先生當年武科場一舉奪魁,除了楊製使,小弟也是看在眼裏的,當年許先生手使一柄五尺長劍,與那汝南王鄭順對敵,那鄭順手使青銅大棍,也不是許先生的對手,至今想起許先生玄妙劍術,讚歎不已!”
“醜郡馬”宣讚說的那次,起碼至今七八年了,他說起來時,還是眉飛色舞,十分的激動,可想而知當初許貫忠一舉奪魁的風采。
眾人聽了他的描述,對許貫忠也是多了一分敬重,楊誌和他考的同一科,三甲都沒有進去,人家許貫忠可是武狀元。
“隻可惜當時奸臣不用,不知許先生這些年身在何方?”
楊誌也是詢問起來,他知道許貫忠的能耐有多大,像他這樣的人,到哪裏都埋沒不了。
“楊製使謬讚了,近些年仍在大名府隱居,今日特為找尋友人的一件物品而來。”
許貫忠說完,還看向了狄泉。
狄泉被他一眼看毛了,立刻詢問,“先生,什麽東西?”
“我有一位老友,目下已經去世,其子趙明誠現在青州與妻子閑居,半月前,忽然有一夥官兵強行將他們抄家,搶奪了他們家中所有金石古玩字畫等物。”
“恰好我到青州探訪,知道了此事,趙明誠說乃是新上任的濟州太守手下兵馬所為,其餘並不緊要,隻是有一方雞血石,一方田黃石重要,那雞血石乃是他與他夫人定情之物,那田黃石乃是他祖傳之寶,我便一路前來探訪,想要替他找迴傳家寶物。”
聽了許貫忠這麽說狄泉倒是覺得這家夥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但是卻能夠為朋友出頭,有點遊俠的風範。
畢竟,人家也是習武之人,習武之人身上多多少少有些俠氣,也不為怪。
“我到了濟州城內打聽,聽說那方雞血石信任濟州太守宋公明拿到了名匠‘玉臂匠’金大堅之手,但此人已經失蹤,據說是叫人騙來了梁山,我便來尋,正在山下遇見了狄寨主。”
這迴,來龍去脈可是說清楚了,原來這許貫忠說是來幫趙明誠追迴傳家寶的。
而鬧了半天,原來“玉臂匠”金大堅那裏的那塊雞血石,是趙明誠小兩口的定情信物啊!
狄泉心說這宋江怎麽連人家的定情信物都給搶了,也太不是人了!
他不知道宋江拿這些東西要上下賄賂,於是便派人取出那方雞血石來,交還給了許貫忠。
“許先生,既然到了小寨,請先用些酒飯,我已經備好了酒宴,為先生接風洗塵!小住幾日不妨!”
狄泉現在就該想怎麽能把許貫忠這個大才給留在山上了!
“許某不好熱鬧,這接風便算了吧!”
許貫忠推辭道。
“咦,許先生,同為江湖中人,豈能不吃酒?同去,灑家敬你一杯!”
魯智深也在一旁勸說起來。
“久聞魯提轄高明,在下實是喜好清淨,不能奉陪!”
許貫忠抱拳道,這裏麵他聽說過的人不多,魯智深算一個,也可以看得出魯智深的江湖地位了。
“囉囉嗦嗦,頗不爽利!”
“活閻羅”阮小七是個直腸子,在一旁看著許貫忠的樣子,隻覺得是惺惺作態,於是嘟囔了這一句,瞬間就導致了冷場。
“七郎!不得無禮!”
楊誌嗬斥道。
“既然如此,許某告辭,諸位留步。”
許貫忠見狀,也不留了,直接行禮,向山下去走。
“唉?!”
狄泉心說不好,可不能放他走啊!
於是,快步走下去,去追趕許貫忠。
“寨主,隨他去吧,這等人,酸文假醋,留他合用?”
“赤發鬼”劉唐也說道。
這就是這些草莽英雄的局限性,他們都不喜歡文人。
也許說的並不是很準確,應該是說,他們不喜歡文人身上的那種風度和架子。
“糊塗!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漢家四百年天下,如今這許貫忠乃是曠世奇才,若能留在山寨,無異是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我等欲施大義於天下,救萬民於水火,如何能少的了如此賢人相助?”
狄泉深知,這有本事的人,身上都有毛病,更有脾氣!
人才藏在人海裏,就像是錐子藏在褲兜裏,一是要出頭,二就是要紮人。
想要改天換人,你沒點容人之量怎麽可以?
“許先生休走!”
狄泉追下聚義廳,卻發現這許貫忠不知道怎麽,走得飛快,竟然已經下了山前第一關了!
狄泉頓時懷疑人生了!
這許貫忠的兩條腿,這是腿嗎?
這兩條腿燒油的吧,走的也太快了!
狄泉也來不及多想了,趕緊一路小跑追了上去。
可是,他發現這許貫忠似乎是走的不快,但是自己和許貫忠之間,不管是他多麽快的跑,怎麽都追不上,其中兩個人之間都是差著一段距離!
實際上,這是許貫忠使用了縮地之法。
縮地術近神仙之術,最早的記載來源於葛洪的《神仙傳》,書中有言:“費長房有神術,能縮地脈,千裏存在…”這所描繪的便是縮地之術。
像是《三國演義》原著裏麵裏麵,諸葛亮也用過縮地之法來對付司馬懿的魏軍。
“許先生,許先生,休走!”
狄泉一直追到了水泊旁,原本他與楊誌習練楊家槍法,已經是申時,此時已經是酉時了,但見夕陽西下,月上東山,在那水泊邊上,許貫忠才停下來腳步,狄泉才追上了他。
“先生休走!請助我一臂之力!”
狄泉第一次覺得下山的路有這樣長,累的不行。
“我是山林野人,疏懶成性,豈堪大用,值得狄寨主來追?”
許貫忠笑著說。
“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漢家四百年天下,我今天別說是這點路程,就是追到大名府,也要把先生追迴來!”
“閣下應該就是狄泉狄寨主吧,真是天日之表,武襄公有後如此,必然含笑九泉。”
許貫忠明顯是聽說過狄泉的名號。
“身為後人,辱沒祖宗,先生為何來此?”
許貫忠說,“來此為友人討要一件東西。”
“什麽東西?莫非在我梁山之上?”
狄泉心說,這許貫忠的朋友,自己就見過一個“浪子”燕青,自己山上應該沒有人招惹過他。
“此事不忙,這些百姓吃了狄寨主的馬,狄寨主還贈給他們糧米,可是這糧米又非無窮無盡,早晚還要耗盡,狄寨主若是真有心幫助他們,還是要給他們找個安身立命的所在。”
許貫忠說罷,就看著狄泉,似乎在看狄泉如何處置此事。
狄泉感覺這位許貫忠似乎是在考自己,但是他所說的話是實實在在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這些老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耕者無其田,早晚還得餓死。
自己若是收留他們在梁山,他們又能幹什麽呢?
就是留下,他們這些老百姓也未必願意上山落草……雖說狄泉反複強調自己是義軍,但是在他們老百姓看來,什麽草寇義軍的,都差不多……
附近的村鎮估計也容不得他們,畢竟各地都有鄉黨宗族,他們外姓前來,那是要擠占生存空間的,會被排斥,搞不好還會出人命。
狄泉思量片刻,突然想到了一處好去處。
狄泉雖然家道中落了,但祖上有個相識,能給這些老百姓一個安身立命的去處。
此人便是範文正公子孫範乾,狄泉父親與他相識,兩家乃是傳世的世交,昔日範文正公將狄青一手提拔起來,這份恩情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此人狄泉小時候見過,稱為伯父,現掌管範氏義莊,若能讓這些百姓去投奔他,想來可以妥善安置。
這“範氏義莊”乃是文正公範仲淹所創建,想當年範仲淹在六十歲的時候到蘇州任知州,解決了蘇州的水患,卻購買了1000畝田地捐出成立了義莊。
範文正公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氏義莊是中國慈善史上的典範,它是最早的家族義莊,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國史料記載的第一個非宗教性民間慈善組織。
它是一個奇跡,雖然朝代更迭,曆經戰亂,但一直到清朝宣統年間義莊依然有田5300畝,且運作良好,共持續了八百多年,一直以來在當地扶危濟困,救濟相鄰。
範文正公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八百餘年的餘蔭……
狄泉心說自己若是能夠修書一封,並派心腹人前去見範乾,並捐贈範氏義莊些財物,讓他妥善安置百姓,應該可行。
於是,狄泉開口道,“我這山上天天官兵征剿,百姓留下,擔驚受怕,不過先生放心,我已有一好去處想到,昔日我祖上與範文正公有莫逆之交,如今我修書一封,派人引領眾人去投奔範氏義莊,妥善安置,並出資白銀三萬兩捐贈義莊開墾田地,你看如何?”
許貫忠微微點頭,狄泉的這個想法還真的有可行性,不錯。
“諸位鄉親,我知你等都是老實人,不願在山上擔驚受怕,我願出資,派人引領你等前往吳縣入範氏義莊之下耕作,你等意下如何?”
狄泉話音剛落,這些人“劈裏啪啦”的就跪倒一片,正趕上山上把糧米等物都送下來了,這些老百姓隻覺得自己吃了人家的馬匹,人家不但不怪罪他們,還給他們糧米,給他們找容身之所。
這已經是救命之恩,再生之德了!
“多謝恩公,多謝恩公!”
其中幾個領頭的男子跪地磕頭,砰砰作響。
“男兒膝下有黃金,請起!”
狄泉把那幾個領頭的人扶起來,其中一條大漢抱拳道:“恩公,來生再世,我等結草銜環,必報大恩!”
“哪裏話,劉先主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此為舉手之勞,速速前來領粥湯糧米,飽餐一頓,歇息好了,我便派人引你們前往吳縣!”
狄泉說罷,便以焦德亮脊背為案,寫了一封書信,叫來“美髯公”朱仝與“活閃婆”王定六來,交與他們二人。
而狄泉又豈會知道正是此人,日後將救他於水火之中!
狄泉囑咐道:“朱都頭乃是俠義心腸,叫你前去,一來你處事得體,儀表不俗,去見範家之人,必然成事,二來,這一路上怕有危險,百姓手無寸鐵,無人庇佑,你隨路保護,有王定六相隨,他腿腳迅速,往來尋探,應當無事。”
朱仝點了點頭,“此乃我輩俠義之事,義不容辭,寨主所為,深得我心!”
“我梁山要替天行道,自然要以民為本,隻可惜如今我等力有不足,仍不能為天下百姓做些大事,一路小心!”
狄泉這邊安排下了事情,轉過身來又來看那許貫忠,請許貫忠上山一敘。
這許貫忠正在和“青麵獸”楊誌談論些舊事,楊誌說這許貫忠來頭不小,乃是許真君的後人。
許真君,便是晉朝著名道士許遜,道教淨明派祖師,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並稱道教四大天師。
《水滸傳》原著裏麵,開頭洪太尉去江西的龍虎山去找那一代的張天師,這許貫忠的祖宗是和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平起平坐的人。
通常這種人才都是難逃宋江的手掌心,畢竟秦明、盧俊義、徐寧、李應等人就是因為被宋江看上才被害上了梁山,但宋江卻沒請動這許貫忠,人家根本就不鳥他宋江。
聽了楊誌怎麽一說,狄泉心說這許貫忠的實力在原著裏麵雖然沒有什麽正式的展現,但是通過他的描寫,也看得出來是人之龍鳳了。
而且,現在楊誌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這個人是許真君的後人。
那他有可能也會用法術啊!
畢竟,祖先是四大天師之一啊,他要是不會法術,好像有那麽一點說不過去啊!
這樣的大才,狄泉要是能收為己用,那不亞於是周得呂望,漢得張良啊!
許貫忠被請到山上,狄泉讓夥房立刻殺牛宰羊,大擺筵席。
而他則是帶著許貫忠來到了聚義廳內與眾人相見,眾人裏麵,除了楊誌之外,沒人聽說過許貫忠的名聲,隻有一個人例外,就是“醜郡馬”宣讚。
想當年許貫忠奪得了武狀元的時候,他也是在那場武考裏麵連珠箭迎了番將,被他老丈杆子潞花王賞識的,見識過許貫忠的風采。
“許先生當年武科場一舉奪魁,除了楊製使,小弟也是看在眼裏的,當年許先生手使一柄五尺長劍,與那汝南王鄭順對敵,那鄭順手使青銅大棍,也不是許先生的對手,至今想起許先生玄妙劍術,讚歎不已!”
“醜郡馬”宣讚說的那次,起碼至今七八年了,他說起來時,還是眉飛色舞,十分的激動,可想而知當初許貫忠一舉奪魁的風采。
眾人聽了他的描述,對許貫忠也是多了一分敬重,楊誌和他考的同一科,三甲都沒有進去,人家許貫忠可是武狀元。
“隻可惜當時奸臣不用,不知許先生這些年身在何方?”
楊誌也是詢問起來,他知道許貫忠的能耐有多大,像他這樣的人,到哪裏都埋沒不了。
“楊製使謬讚了,近些年仍在大名府隱居,今日特為找尋友人的一件物品而來。”
許貫忠說完,還看向了狄泉。
狄泉被他一眼看毛了,立刻詢問,“先生,什麽東西?”
“我有一位老友,目下已經去世,其子趙明誠現在青州與妻子閑居,半月前,忽然有一夥官兵強行將他們抄家,搶奪了他們家中所有金石古玩字畫等物。”
“恰好我到青州探訪,知道了此事,趙明誠說乃是新上任的濟州太守手下兵馬所為,其餘並不緊要,隻是有一方雞血石,一方田黃石重要,那雞血石乃是他與他夫人定情之物,那田黃石乃是他祖傳之寶,我便一路前來探訪,想要替他找迴傳家寶物。”
聽了許貫忠這麽說狄泉倒是覺得這家夥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但是卻能夠為朋友出頭,有點遊俠的風範。
畢竟,人家也是習武之人,習武之人身上多多少少有些俠氣,也不為怪。
“我到了濟州城內打聽,聽說那方雞血石信任濟州太守宋公明拿到了名匠‘玉臂匠’金大堅之手,但此人已經失蹤,據說是叫人騙來了梁山,我便來尋,正在山下遇見了狄寨主。”
這迴,來龍去脈可是說清楚了,原來這許貫忠說是來幫趙明誠追迴傳家寶的。
而鬧了半天,原來“玉臂匠”金大堅那裏的那塊雞血石,是趙明誠小兩口的定情信物啊!
狄泉心說這宋江怎麽連人家的定情信物都給搶了,也太不是人了!
他不知道宋江拿這些東西要上下賄賂,於是便派人取出那方雞血石來,交還給了許貫忠。
“許先生,既然到了小寨,請先用些酒飯,我已經備好了酒宴,為先生接風洗塵!小住幾日不妨!”
狄泉現在就該想怎麽能把許貫忠這個大才給留在山上了!
“許某不好熱鬧,這接風便算了吧!”
許貫忠推辭道。
“咦,許先生,同為江湖中人,豈能不吃酒?同去,灑家敬你一杯!”
魯智深也在一旁勸說起來。
“久聞魯提轄高明,在下實是喜好清淨,不能奉陪!”
許貫忠抱拳道,這裏麵他聽說過的人不多,魯智深算一個,也可以看得出魯智深的江湖地位了。
“囉囉嗦嗦,頗不爽利!”
“活閻羅”阮小七是個直腸子,在一旁看著許貫忠的樣子,隻覺得是惺惺作態,於是嘟囔了這一句,瞬間就導致了冷場。
“七郎!不得無禮!”
楊誌嗬斥道。
“既然如此,許某告辭,諸位留步。”
許貫忠見狀,也不留了,直接行禮,向山下去走。
“唉?!”
狄泉心說不好,可不能放他走啊!
於是,快步走下去,去追趕許貫忠。
“寨主,隨他去吧,這等人,酸文假醋,留他合用?”
“赤發鬼”劉唐也說道。
這就是這些草莽英雄的局限性,他們都不喜歡文人。
也許說的並不是很準確,應該是說,他們不喜歡文人身上的那種風度和架子。
“糊塗!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漢家四百年天下,如今這許貫忠乃是曠世奇才,若能留在山寨,無異是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我等欲施大義於天下,救萬民於水火,如何能少的了如此賢人相助?”
狄泉深知,這有本事的人,身上都有毛病,更有脾氣!
人才藏在人海裏,就像是錐子藏在褲兜裏,一是要出頭,二就是要紮人。
想要改天換人,你沒點容人之量怎麽可以?
“許先生休走!”
狄泉追下聚義廳,卻發現這許貫忠不知道怎麽,走得飛快,竟然已經下了山前第一關了!
狄泉頓時懷疑人生了!
這許貫忠的兩條腿,這是腿嗎?
這兩條腿燒油的吧,走的也太快了!
狄泉也來不及多想了,趕緊一路小跑追了上去。
可是,他發現這許貫忠似乎是走的不快,但是自己和許貫忠之間,不管是他多麽快的跑,怎麽都追不上,其中兩個人之間都是差著一段距離!
實際上,這是許貫忠使用了縮地之法。
縮地術近神仙之術,最早的記載來源於葛洪的《神仙傳》,書中有言:“費長房有神術,能縮地脈,千裏存在…”這所描繪的便是縮地之術。
像是《三國演義》原著裏麵裏麵,諸葛亮也用過縮地之法來對付司馬懿的魏軍。
“許先生,許先生,休走!”
狄泉一直追到了水泊旁,原本他與楊誌習練楊家槍法,已經是申時,此時已經是酉時了,但見夕陽西下,月上東山,在那水泊邊上,許貫忠才停下來腳步,狄泉才追上了他。
“先生休走!請助我一臂之力!”
狄泉第一次覺得下山的路有這樣長,累的不行。
“我是山林野人,疏懶成性,豈堪大用,值得狄寨主來追?”
許貫忠笑著說。
“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漢家四百年天下,我今天別說是這點路程,就是追到大名府,也要把先生追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