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傳授狄泉楊家槍法,說此槍法唯一的弱點,是怕“殺手鐧”和“高家槍”。


    狄泉知道這“殺手鐧”是專門克製楊家槍的,當初《說嶽全傳》裏麵,嶽飛戰不過楊再興,就是靠著楊六郎楊景楊延昭托夢傳授“殺手鐧”才擊敗楊再興,將其收入麾下。


    可是這“高家槍”,為什麽要怕?


    狄泉知道這楊家槍當年是脫胎於“白馬銀槍”高思繼的高家槍裏麵,是高思繼傳給老火山王楊袞的,但楊袞又結合了其餘幾種絕世槍法,這下高家槍總該不如楊家槍了吧?


    楊誌聽了狄泉的疑問,連連搖頭。


    這問題就是出在楊家槍上,因為這楊家槍,高家人也會用。


    想當初在唐朝末年,高家將老祖宗高順勵四處拜師學藝,學得一手好槍法,人稱銀槍將。


    在當時,銀槍將高順勵也是打遍黃河北岸無敵手的狠角色,比當年楊家將的老祖宗金刀楊奇出道還早,當然了,一般來說,楊家將的起源都是打火山王楊袞開始算的,不算金刀楊奇。


    後來,唐朝西北少數民族叛亂,如今可是再也沒有郭子儀來保衛大唐了,但是卻有銀槍老祖澹台譽掛帥征西。


    此時那高家將的老祖宗高順勵就是他帳下的先鋒官,手中一杆八卦梅花亮銀槍殺敵無數,威震西番。


    至於高順勵的兒子就更厲害了,是殘唐第三條好漢白馬銀槍高思繼。


    這殘唐五代時期第一條好漢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毋庸置疑,人家十八騎破長安,馬前無三合之將,“將不過李”,說的就是他。


    第二條好漢是後梁大將鐵槍王彥章,一輩子就怕李存孝,剩下的誰也不怕,曾經日不移影連打大唐一十五將。


    可想而知高思繼多厲害!


    高思繼自小跟隨父親鎮守幽州,學得一手好槍法,又得過澹台譽指點,槍法很是不俗,直到十九歲之時,高思繼就成為父親帳下的虎將,手持八卦梅花亮銀槍,坐騎千裏銀河駒,帶兩萬白馬義兵衝鋒陷陣,從無敗績,唐僖宗曾禦封他為“白馬將軍”。


    這可是和當年趙雲趙子龍一般的殊榮啊!


    直到王彥章寶雞山下連打唐軍三十六將時,李嗣源奉晉王之命再請出了高思繼,高思繼的槍法並不輸於王彥章,卻因大意被他以迴馬槍挑死。


    這就引出了高行周、楊袞為了給高思繼報仇,匯合劉知遠、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郭威,來了一出“五龍二虎逼死王彥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高思繼的兒子高行周也是威震五代的猛將,高家槍法天下罕逢敵手。


    高行周有兩個兒子,就是高懷德和高懷亮,這都是北宋的開國元勳。


    高懷德是一員猛將,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至於高懷亮,他小時候就被家將給偷走了,後來又輾轉到了火山王楊袞家中,被老火山王楊袞當成親生兒子來養大。


    在楊袞知道高懷亮是高思繼的孫子,感念當年師兄傳槍的恩情,就把楊家槍招數悉數相傳,比七個親兒子傳授的還多。


    而金刀老令公楊繼業就是因為氣不過自己老爹偏向外姓旁人,連自家的楊家槍法絕學都一招不落的教給了高懷亮,甚至對自己藏私,幹脆棄槍學刀,把自己爺爺金刀楊奇的大刀學了,後來才成就了金刀老令公的名號。


    這時的楊家槍已是天下第一槍,高懷亮深得其中精髓,高懷亮又將楊家槍融合演變為高家槍。


    憑著犀利的槍法,高懷亮成為趙匡胤麾下第一猛將。


    自此,高家槍就是流傳的高懷亮融合了高家槍和楊家槍的槍法,對楊家槍也產生了極大的克製作用。


    不過,高家將在北宋時期,也並沒有太過出彩,除了高懷德和高懷亮,出彩的人物有限。


    除了戰南唐的高君寶,小五虎中的金毛虎高增,基本上沒什麽出名的人物。


    直到南宋時期,高家將的高寵出世,那才是好好的給高家將揚眉吐氣了一番,高寵連挑十二輛鐵滑車,堪稱霸王再世。


    “昔日我族兄楊滿堂去雁門關征討時,為奪先封印,曾和這一代的高家將傳人高縝交手,我那族兄若非蒙佘老太君親自指點過武功,幾乎要敗給此人!”


    高楊兩家的槍法有很多關聯之處,楊袞早期的槍法是師兄高思繼代傳,楊家槍曆經楊六郎的傳承有了幾分陰柔,而高家槍之後卻多出幾分剛猛之威。


    到了楊再興和高寵那裏,兩個人沒有比過,但是大概率楊再興不是高寵的對手。


    狄泉一思量,感情這一代的高家將原來是有傳人的啊!


    那按照年齡來推算,這高寵就很有可能是高縝的兒子……


    隻不過這個高縝也不知道現在他身在何處,兒子那麽厲害,他這個做老子的隻怕本事也不會差多少。


    不過,即便是這些人不為狄泉所用,能夠不為宋朝所用,對狄泉也算是大大的有利。


    估計宋朝也不會用,畢竟奸臣遍地,陷害忠良,排擠忠臣良將。


    狄泉也明白,這個天下太大了,光是宋朝的疆域裏麵,奇人異士就非常的多,雖說原著裏麵的梁山好漢都有很大的能力,外征遼國,內平三賊寇,但他也不能隻把眼光局限在這些人的身上。


    而就在此時,朱貴報信上山,稱是“金毛犬”段景住買馬歸來,卻被一群饑民給綁了。


    “什麽?!”


    聚義廳之上,那“赤發鬼”劉唐聽了這句話,心中無名野火燒起,提起樸刀就要招唿嘍囉前去救人。


    “慢著!”


    狄泉想要喊住“赤發鬼”劉唐,但是這家夥腳快,早就跑出去了。


    “快,追!”


    狄泉立刻帶著眾人前去追趕。


    狄泉一邊跑一邊拽過來朱貴詢問情況。


    饑民就饑民唄,綁段景住幹什麽啊?


    朱貴便交代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是山下來了一批三五百人的河北難民,看到了段景住帶迴來了五十幾匹馬,當場就對段景住群起而攻之。


    狄泉倒是沒有懷疑,這饑民都快餓死了,這些馬匹,在他們的眼裏麵那就都是行走的整塊肉,搶馬,殺馬吃肉,這事情他們幹的出來。


    這段景住自然不可能允許他們奪馬匹,可是他一個人怎麽打的過三五百,就被人給活捉了。


    朱貴看著這些饑民人多勢眾,於是趕緊迴山上報信來了。


    聽了這情況,狄泉更是恨不得兩條腿直接跑飛了去攔住劉唐。


    可不能讓他去殺老百姓啊!


    從道理上來講,這老百姓為了活命,做出這種事情來,情有可原。


    雖然狄泉損失了一些馬匹,可是這些馬匹救了這麽多人的姓名,豈不也算是沒白費了嗎?


    狄泉天天想著以天下為己任,難道要因為幾匹馬去殺老百姓嗎?


    昔日秦穆公丟失了禦馬,被岐山下的三百多個野人分食。


    官吏追捕到這些人,而秦穆公卻不願意因為幾匹馬而害民,他聽說吃馬肉不喝酒會傷身體,於是就給這些野人酒喝,有沒有怪罪他們。


    後來,秦穆公攻打晉國,在龍門山這個地方被晉國大將韓簡和梁繇靡圍攻而陷入絕境。


    就在秦穆公絕望的時候,當初那三百個被秦穆公放掉的野人人聽說秦穆公被晉國軍隊圍困,長途奔襲而來,殺入了晉軍後方,為秦穆公拚死作戰,用來報答秦穆公當初讓他們食馬飲酒的恩德。


    因此,此戰反敗為勝,秦穆公俘獲了晉惠公。


    在春秋時期就發生過的事情,狄泉難道會任由殺戮百姓的情況發生嗎?


    他並不求這些饑民迴報,但也不能遷怒於他們。


    狄泉追到山下,過了水泊,在山下李家道口不遠,但見“赤發鬼”劉唐已經先行趕到此處。


    “快快放了我兄弟,不如叫你們刀下做鬼!”


    “赤發鬼”劉唐挺樸刀惡狠狠的說道。


    別看他就一個人,他可不怕這三五百的饑民。


    這饑民之所以是饑民,那就是麵黃肌瘦吃不飽飯,戰鬥力不高,三五百人能一起欺負欺負“金毛犬”段景住,而“赤發鬼”劉唐可是一二千軍馬裏麵一個人都能殺個進進出出的猛人。


    “劉唐,住手!”


    狄泉則是終於趕上了。


    他放眼望去,這些饑民把那些馬匹全部都給殺了個幹幹淨淨,現在都已經架在火上烤起來了,甚至有幾匹馬已經叫他們給吃光了,隻剩下骨頭,而骨頭都已經被砸開,吮吸了其中的骨髓。


    狄泉看著這些饑民,這都是因為遼國南侵而流離失所的百姓!一個個麵黃肌瘦,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婦孺老幼。


    而後麵跟隨的“青麵獸”楊誌也帶著二三百嘍囉下山了,畢竟也害怕饑民鬧事。


    “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


    狄泉心中不由得發出一陣感慨,而那些饑民裏麵的年輕力壯者,見有人追來了,紛紛舉起鋤頭木棒,準備反擊。


    到了這個地步,他們為了活命,還有什麽能幹不出來的?


    “諸位鄉親!我乃梁山泊寨主狄泉,你們吃的是我的馬匹,但我無意討還,隻是你們綁了我的兄弟,可否放了他?”


    狄泉好說好商量的態度,恭恭敬敬。


    這些個饑民一個個麵麵相覷,對於狄泉的客氣態度似乎始料未及,他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反抗的準備,卻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了一樣。


    幾個人麵麵相覷,然後把那“金毛犬”段景住給推了出來。


    狄泉忙叫人給他鬆綁,“金毛犬”段景住立刻訴苦道:“寨主,這些人搶了馬匹,還把我毒打了一頓,且為我做主啊!”


    “就是,殺他幾個,抵還馬命!”


    “赤發鬼”劉唐也應和著。


    “胡說!不過幾匹馬而已,如何能夠因馬而害民?重畜而輕人也!傳令山上,給我送糧食下來!”


    狄泉又看了看這些饑民,他們已經吃了好幾匹馬,這量可不小,於是又吩咐起來,“叫人再備山楂水與醋來!”


    狄泉可是知道,這長時間沒吃飽的人,冷不丁吃太多那會被漲死的!必須給他們消化一下!


    那些個饑民麵麵相覷,你看我,我看你,都看呆了。


    狄泉這意思,還要官他們的飯,天下還有如此好事?


    就在此時,這人群裏麵有一個人,竟然哈哈大笑了起來。


    “昔日秦穆公亡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穆公寬厚,伺酒以厚待,其後,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獲晉侯以歸,前人之事備矣,未曾想今日尚有人有此胸懷,妙極妙極!”


    狄泉一聽,這家夥說的不就是秦穆公戰國時代舊事嗎!


    這人語出驚人,相比不是凡人啊!


    狄泉去看,但見此人有一身的仙風道骨,三捋髭須,站在饑民隊伍裏麵,氣質完全不相同,簡直是鶴立雞群。


    “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狄泉料定他不是凡人,沒想到一旁的楊誌竟然開口了。


    “這不是許狀元嗎?多年不見!”


    “楊製使你識得此人?”


    狄泉連忙發問。


    “昔日東京城靠武舉之時,這位許貫忠許兄也曾前來應試,奪得武狀元,隻可惜奸臣不用,多年不知音訊,未曾想在此相見!”


    楊誌說道。


    “許貫忠!”


    狄泉也是十分的驚訝,這個牛人怎麽在這兒出現了?


    許貫忠是在原著第九十迴中是登場的一位奇人,當時宋江帶著梁山伯大軍征遼歸來,路過雙林鎮的時候燕青在看熱鬧的老百姓人群中遇到一個老鄉,來自大名府的隱士許貫忠。


    這位許貫忠隱居在雙林鎮,精通兵法、武藝、謀略,再加上契丹、女真、黨項、吐蕃、蒙古各國語言都信手拈來,可想而知,這家夥的學識和謀略可以說是遠勝鄉村教師出身的吳用,隻是沒有展示。


    至於他的武藝,一個武狀元的頭銜已經足以證明一切,他在政和年間,應舉得過武狀元,還是和楊誌一塊兒靠的,楊誌也也隻是那一場的武舉,而許貫忠卻是那一場的武狀元。


    那這個人自然是做到了技壓群雄!


    而楊誌的武藝自然不用多說,那是五虎八驃那個級別的,可見此人在戰鬥力上也不輸這種級別的人,而且他是當時的武狀元,可能比楊誌更勝一籌,加上智商過人,身負頂尖的才學,簡直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久聞先生大名!久聞先生大名啊!”


    狄泉是又驚又喜,心說自己的馬死的值了,不然怎麽能碰的上許貫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