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周侗離了梁山,便帶著嶽飛師兄弟四個迴大名府內黃縣麒麟村去了。


    而受“神機軍師”朱武派遣從梁山往滄州尋找柴進蹤跡的“拚命三郎”石秀也和他們在一條路上。


    不過,“拚命三郎”石秀知道自己和他們師兄弟也不熟,沒怎麽打照麵,而是自己走在了他們後頭。


    而他們所去的方向,正是那野雲渡……


    而此刻,梁山之上,老張旗已經帶人把水泥製造了出來,開始製造起了關隘城牆。


    而狄泉也沒有對梁山做新的規劃,因為之前《水滸傳》原著裏麵,宋江對於梁山的防禦體係就很不錯。


    過了水泊之後,水軍駐紮於四水寨,現在有金沙灘水寨,鴨嘴灘小寨,但這兩處水寨都在南端,還需要北邊建設兩個水寨。


    畢竟,到時候敵人從水泊的哪個方向來,這個實在是說不準,總不能就隻是從南方來吧?


    而梁山泊的第二道防線,在原著裏麵,就是東西南北四旱寨。


    東南西北四旱寨是梁山泊最重要的野戰部隊,每寨的兵力大致為2營馬軍2營野戰步軍2營輔助步兵每寨3000人。


    目前除了南北各有一個旱寨之外,東西都沒有旱寨,還需要人去建造兩個,進行駐軍。


    而在原著裏,正南三關是梁山泊正大門,每關駐紮步軍2000人左右,東西北三關兵力與正南三關相當。


    現在正南雖然有三關,但是東西北三麵都沒有關隘,也得建。


    而山寨中心要駐紮有6營野戰馬軍 2營近衛親兵隊。


    在原著裏麵,馬軍步軍各一營,由孔明孔亮呂方郭順這四個宋江絕對親信統帥,以及12營以上的步軍。


    而狄泉準備在這個基礎上,在梁山泊環水泊外圍,建築圍牆和掩體,挖掘一些戰壕出來。


    現在的時代可是在宋朝,熱武器已經出現,像是原著裏麵的“轟天雷”淩振,那可是大宋第一炮手。


    所以,狄泉在建設山寨之前,也預留了一大部分適合熱武器的規劃地區。


    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話,狄泉還希望可以在梁山建設一些碉堡。


    不過,那就不是現在的技術條件能夠支持的了,就光是使用水泥加固關隘城牆,老張旗和李應就費了半天勁。


    畢竟,老張旗歲數大了,不能一直盯著,李應不是專業人士,進度算不上快。


    “還是缺少技術型人才啊!”


    狄泉心說,現在自己缺少的,不是精兵強將,恰恰可能是原本自己看《水滸傳》時,認為最沒有用的那一批人。


    比如,會打鐵的“金錢豹子”湯隆,會製造衣物鎧甲的“通臂猿”候健,會造船的“玉帆杆”孟康,大夫“神醫”安道全等等。


    尤其是這個大夫,現在山上這個充當軍醫的家夥那簡直是個二把刀,狄泉親眼看到他給山上的兄弟開藥,方子裏麵有甘草了還加甘遂,直接犯了“十八反,十八畏”的忌諱,要不是狄泉阻止,隻怕直接就吃死人了。


    很多人看《水滸傳》原著的時候,會認為這些人沒有用,其實打仗上麵他們可能出不了什麽力氣,但是平日裏的基礎建設,少不了他們。


    比如說“九尾龜”陶宗旺,梁山排座次時,陶宗旺排第七十五位,星號地理星,是十六位掌管監造諸事頭領之一,仍負責築補梁山泊一應城垣。


    他看似是武力值不怎麽樣,根本就不是後世流傳的那些營銷號胡說八道,說他天生神力就是招數不好,他的武力值也沒比文職人員高到哪裏去。


    但是,他確實把梁山泊修築的固若金湯,你說他不是個人才?


    而這些在原著裏麵被人看不起的人,結局卻都不錯,“神醫”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鐵叫子”樂和他們的通通避開了征方臘這一苦戰,公孫勝繼續修行雲遊,安道全進了太醫院,皇甫端醫治禦馬,蕭讓、金大堅原本也是一介書生各有所用,樂和進了王駙馬府。


    狄泉現在就缺少像他們這樣的基礎建設人才!


    而且,還有“轟天雷”淩振,這個家夥才是狄泉最想要弄到手的人。


    要是有了這家夥,狄泉馬上就能讓梁山邁進熱武器時代。


    雖然,在《水滸傳》原著裏麵,這“轟天雷”淩振的炮,那基本上被當做了號炮使用,唯一拿的出手的戰績就是一炮打死了“靈應天師”包道乙,不被宋江重視,但狄泉知道這東西的厲害。


    論射程,淩振的大炮,一炮打出去,“能去十四五裏遠近”,和明清時期的紅衣大炮一樣牛。


    而論威力,淩振一炮打出去,“天崩地陷,山倒石裂”,而且他不但炮打得遠,打得準,他還會造炮。


    淩振集炮兵手和軍工專家於一身,所以被稱為“宋朝盛世第一個炮手”。


    所以,這樣的人才,狄泉勢在必得。


    可惜的上上一次去東京,狄泉也就遇上了一個楊誌,對於當時很有可能在東京城之中的其他梁山好漢,並沒有去拜訪。


    “哥哥,你可知道東京有個第一炮手淩振嗎?換作‘轟天雷’的?”


    狄泉直接去問了林衝,畢竟林衝他在東京可混了有年頭了,像是禦營兵馬軍官“雙鞭”唿延灼,禦前金槍班教師“金槍手”徐寧,他都認識。


    保不齊,他也認識這位“轟天雷”淩振。


    “聽說過此人。”


    林衝還真認識,狄泉就問了問這淩振的詳細情況。


    原來,淩振,是祖貫燕陵人,時任甲仗庫,也就是國家裝備總庫的副炮手。


    這個副炮手的官並不大,甲仗庫分還幾個部門,比如鎧甲局、刀槍局、盾牌局等。


    淩振隻是甲仗庫火藥局的副炮手,話語權並不大,一個下屬部門的副職而已。


    可見這個所謂的“大宋第一炮手”,其實混的也說不上有多好。


    狄泉心說,自己現在在山上也沒什麽事情,現在老張旗忙著建築關隘城牆,自己不如再去東京走一遭,就算是策反不了什麽英雄豪傑,到東京打探一番也是好的。


    狄泉除了想要去拜訪“轟天雷”淩振之外,還想要在東京城裏麵布置一個自己的據點。


    這樣,不僅可以安插眼線在東京城裏麵,時刻知道大宋朝廷的最新動向,而且遇到昏君奸臣再陷害忠良的時候,他們還能第一時間出手相助,甚至把人保護到梁山上來。


    而狄泉知道,這樣的大事,不光要選址好,還得打通各處關節,其中的很多事情,那都得他親自跑一趟才行。


    當然,狄泉也不能自己一個人去,還需要找幾個幫手一起,最好是熟悉東京城情況的。


    首先,林衝、楊誌這兩個對東京最熟悉的人不行,因為他們都是通緝要犯。


    而魯智深也不能去,因為野豬林之後,高俅也在滿世界的找他。


    狄泉原本的想法是帶著“行者”武鬆和“鐵叫子”樂和去。


    帶武鬆是因為狄泉確實是需要一個保鏢,雖然說狄泉的武藝也不弱,但多一個幫手總歸是好事。


    武鬆,眾所周知,下手利索,伶俐剛猛,為人也很有警惕性,最適合當保鏢了。


    而“鐵叫子”樂和,狄泉則是看中了他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有他身上那些三瓦兩舍裏麵的本事,東京城裏麵的達官貴人就喜歡這種會玩的人“鐵叫子”樂和能起的作用不少。


    但是,當狄泉把心中所想和林衝說了,林衝說什麽也不同意。


    畢竟現在梁山很有可能被官軍圍剿,狄泉要是下山,那不是群龍無首嗎?


    而狄泉則不同意,因為目前北方宋遼之間正在大戰,蔡京估計很難調撥禁軍兵馬賴征剿梁山。


    如果是派遣地方部隊的話,目前山東最精銳的青州地方部隊都已經被狄泉打趴下了,派誰來都沒有用啊!


    而且,狄泉發現似乎蔡京並不知道唿延啟鵬就在梁山上,因為他似乎讓黨羽把目標確定到了那倒黴的“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身上,杜充都上門抓人了。


    所以,蔡京應該不會對梁山動手。


    兩人相持不下,而“花和尚”魯智深則給出來了一個折中建議。


    他的意思是,柴大官人是梁山的朋友,現在人家又難了,咱們梁山不能坐視不理,先把柴大官人找到了,然後再做商議。


    “花和尚”魯智深的這個提議,明顯就是緩兵之計,他也不讚成狄泉出去,而且還是去東京城這種地方。


    但是,魯智深也了解,狄泉也是個倔脾氣,硬是不讓他去,沒有用,更何況狄泉才是寨主,最後拍板落錘,決定權還是在他的手上!


    狄泉一聽,似乎山上的大部分頭領都不讚成自己出去,那幹脆就別去了。


    他們說的也是,柴進現在下落不明,要是柴進真的找不到了,狄泉的生意買賣可就要全黃鋪了。


    所以,還真的得快點把柴大官人給找到,要不然,狄泉的錢可就斷了!


    而四路人馬已經派出去了,狄泉在山上等消息就可以了,可是他等的是心癢難耐,於是就想要找誰去切磋切磋。


    這些天,在周侗離開之前,也傳授了狄泉不少的武藝和經驗,周侗不愧是大宗師,一眼就看出了狄泉身上的很多武功是後世的表演套路,缺乏實戰經驗,於是就叫狄泉多多練習,和高手切磋。


    狄泉也希望自己的武藝還能再上一層樓,於是就找了林衝切磋。


    但林衝今天明顯沒什麽興致,他幹女兒王瑕下河摸魚被紮傷了腳,被阮小七抱了迴來,他現在正要迴去看女兒,要不是狄泉說要下山,林衝要攔他,早迴去了。


    而現在在場的“花和尚”魯智深,狄泉是真不敢和他打,這家夥的力氣太大了,不是說不能打,而是打起來太費力氣,打到最後就成了拚力氣了。


    狄泉要練習招數,不是練習力氣。


    “那我來與寨主走上幾路如何?”


    說話的是“青麵獸”楊誌,他家學淵源較多,正好!


    “好!那楊製使用槍,我用樸刀!”


    狄泉拿起一邊兵器架上的一柄普通樸刀,畢竟他的萬勝水龍刀實在是把寶刀,對上尋常兵刃,他占便宜太大。


    而楊誌則從一旁抄起了一杆花槍來。


    好多人分不清槍的區別,其實按照長度劃分,是“七尺花槍八尺棍,大杆子一丈零八寸”。


    楊誌因為是在步下用槍,不適合用太長的槍,因為周轉不便,那就容易被人找到空擋,襲擊“空門”。


    “寨主,進招吧!”


    楊誌拖槍在手,狄泉知道楊誌的水平,但是沒打過,所以來了個“四季兩開門”,左右各砍一刀,先試探一下。


    畢竟,楊誌要是用槍,那就要用他們楊家將家傳鼎鼎大名的“楊家槍”,狄泉也是極其忌憚的。


    楊誌當下舉槍左右攔拿,然後接長槍舞花,逼退了狄泉。


    然後,楊誌就是連續三四個平紮槍,狄泉左遮右攔,但楊誌的槍頭卻始終不離狄泉中線。


    看似平常的簡單招數,狄泉卻認出來了,這是楊家槍法,“鳳凰三叩首”!


    而狄泉破不了楊誌強占中線,那就失去了主動權,楊誌一個“絞槍”,槍頭纏住狄泉的樸刀,順勢往樸刀的刀頭上一按,狄泉的樸刀立刻就被壓得向下。


    而此時,楊誌的槍也到位了,立刻一彈槍柄,槍頭猛地向狄泉小腿紮去。


    狄泉不僅暗自讚歎,後世一直說楊家槍法失傳了,後來又說民間有傳人,狄泉後世卻從未見過,而這原裝的楊家槍法可比後世的槍法套路狠多了!


    而他此刻正是樸刀進槍,想打贏也不難,那就得近身。


    “楊製使,小心了!”


    狄泉一個旋子揮刀蕩開長槍,轉而來了個“伏虎勢”!


    這一下,就是奔著楊誌槍杆去的,長槍槍杆前段被砍中,壓力就給到了楊誌的持槍後手上。


    要是握不緊槍杆的,直接就會長槍脫手!


    楊誌自然不至於那樣不濟,但狄泉能讓他長槍受製一刻,也夠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