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當年來東京城考過武舉,又在此做過製使,熟悉情況,狄泉讓他去雇輛馬車,他與孫安一個繞至張教頭家後院翻入院內,一個在茶鋪裏看住了那幾個閑漢。


    狄泉來到張教頭後牆,飛身入內,在後院內一老者手中仗劍,在練習武藝,見狄泉進來,橫劍於前,厲喝一句:“何人行鬼祟之事?看劍!”


    不愧是武人出身,老而機敏,狄泉手無寸鐵,隻得拎起地上石椅擋住,劍落石上,火星點點,狄泉忙道:“張教頭且住,有話要說!”


    “爹,出了何事?”


    隻見一個年輕使女攙扶一位婦人出來,此女容貌當真不俗,想來應該是林衝之妻,麵容姣好,卻消瘦異常,走路輕盈,頗有那“病比西子弱三分”之態,確實惹人憐愛。就是狄泉後世見過多少的女明星,也沒有這位林娘子身上那種氣質,所謂大家閨秀,概莫如是。


    “見過嫂嫂!大哥林衝有書信在此!”狄泉不廢話,掏出書信來。


    “夫君的信!”那林衝老婆聞言,就要拿信,被張教頭攔住。


    “你且把信拿來。”


    狄泉見張教頭橫劍指向自己,便把信放在劍刃上,張教頭自收迴觀看。


    林娘子撕開封皮,展信剛看一眼,就驚叫道:“確是相公筆跡!”


    林娘子閱信之後,便梨花帶雨:“相公還活著,來接妾身了!”


    近日高衙內沒少派人騷擾,說是林衝死了,勸林娘子改嫁。雖不盡信,林娘子卻為林衝擔心,眼下知其尚在人世,悲喜參半,化作眼淚流出。


    “如今哥哥就在城外五裏之處,嫂嫂與老丈快快收拾,隨我等出城,見林教頭團聚,晚恐有變。”


    張教頭老成持重,先問道:“我那女婿接了我等,卻投哪裏去?”


    他不知林衝是如何迴來,他身為配軍,此時進不得東京,多半是逃迴,若隨他去,不免亡命天涯。


    “先往滄州,後去山東安身。”


    去滄州是因需在柴進莊上取那些蔬菜,並去看望武鬆,之後則去山東地麵找一處山頭駐紮。


    雖未和林衝細說,狄泉卻早已謀劃,目下最適合落草之處,還是水泊梁山,四麵環水,方圓八百裏,四周無強敵,若可自給自足,實在是一個好地方。


    現在梁山上是王倫一夥,沒什麽本事,想奪取,並不難。


    “爹,高衙內苦苦相逼,女兒生不如死,如今相公來接咱們,總算脫離苦海!”


    張教頭心知沒那麽簡單,這一走雖不受高衙內騷擾,隻怕今後日子也不好過,但為女兒著想,也隻能跟著去了,簡單收拾些衣物金帛,楊誌早雇著馬車在前門等待,張教頭父女並使女錦兒上了馬車,狄泉、楊誌護著,就要往城外而去。


    那幾個潑皮閑漢見有輛車子停在張教頭家,便有三分警覺,見張教頭父女上車,立刻派人跑去稟告高衙內。


    沒想剛跑出幾步,就叫人一把拉進小巷,劈頭一拳,打暈在地。正是孫安。


    事情到此為止,原本一帆風順,奈何無巧不成書,隻見一夥潑皮無賴領一隊兵馬尋上門來,為首者正是方才叫狄泉打倒在地的“沒毛大蟲”牛二,領著一軍官並十數個軍漢而來。


    這牛二本是個潑皮無賴,於東京城內稱王稱霸,人稱其為“沒毛大蟲”,視為一害!


    按說一個破落戶而已,何以連開封府尹都懼怕此人,隻因那牛二表兄牛邦喜乃是高俅高太尉之心腹,有此人與牛二撐腰,牛二雖沒本事不爭氣,但在東京城中橫行霸道,也是無人敢管,就連開封府也怕他三分,生怕得罪了牛二背後的牛邦喜,得罪牛邦喜,不就等於是得罪了高太尉!現任開封府又不是當年芒寒色正的包青天,哪個敢管?


    那牛邦喜原是高俅心腹,《水滸傳》中隨高俅討伐梁山泊,征集長江以及各運河的船隻,率領大船隊出擊,被張橫抓住,在解往山寨的途中被殺。此時跟隨牛二前來找狄泉幾人的麻煩。


    “怎麽殺出這個潑皮來!”


    狄泉心說不好,剛要帶走林娘子、張教頭一家,卻被牛二找上門來,若是打起來,事必泄露!若叫高衙內知道,就走不成了!


    此時張教頭與林娘子剛剛收拾停當出來,楊誌看見牛二領人前來,急叫狄泉道:“兄弟快走,莫要受我連累!此人定是來尋我奪刀!”


    “楊製使,說什麽話!豈能棄你於不顧?”狄泉當下準備動手阻攔眾人,手中又無兵刃,要跑,東京城道路又不熟悉,真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牛二看見狄泉、楊誌,大叫一聲,牛邦喜手下軍漢一擁而上。


    正在此時,就聽得“嘩啦”一聲巨響,有一物自上而下從半空中墜落,把牛二一幹人等蓋在下麵。


    原來是孫安見事不好,跑到隔街茶鋪上卸掉了那遮陽涼棚,丟了下去,正蓋住了牛二等人。


    “楊製使,你識得東京路徑,速速帶我嫂嫂一家出城!”


    狄泉一把推楊誌上車,照馬屁股上一拳,馬車便跑起來,孫安得手後,也不糾纏,跳下茶樓,繞路進了巷子,原路奔了城門,尋林衝等人去了。隻留下狄泉一人沒跑的了,那茶棚也隻得抵擋得了一時,眾軍漢身上帶刀,片刻便撕開茶棚。


    非是楊誌、孫安棄狄泉於不顧,實在是馬車裏坐不下那麽多人,狄泉索性留下斷後,否則這些人一擁而上,馬車被追上必然是走不得了。


    “兀那小子,你因何打我,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牛二看清了狄泉,正是“七個不服,八個不憤”。


    “你這廝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欺負那楊製使,活該挨打!”


    “你還敢罵我,照打!”牛二此時有了牛邦喜撐腰,狗仗人勢,腰都粗了三分,劈手從一軍漢手中奪下一把刀,就直奔狄泉而來。


    狄泉雖沒兵刃在手,但兩世為人,身上都有高強武藝,也不怕他牛二,使出家傳關中紅拳,一個“首盤霸王舉鼎勢”抓住那牛二手腕,隻一下,把他顛翻在地。


    “好小子!有些手段!”牛邦喜軍漢出身,識得些槍棒拳腳,眼見狄青身手不凡,招唿眾人一擁而上,常言道雙拳難敵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眾軍漢都有兵刃,狄泉手無寸鐵,隻好從一旁麵攤上抓起一根擀麵杖來應付,苦苦抵擋。


    擀麵杖是木頭,眼看抵擋不住,狄泉奪路而走,然而東京城地大路重,他一個後世穿越過來的人,又認不得路,一來二去就跑得迷路了,七拐八拐,直跑到一條大街之上。


    後麵牛二、牛邦喜等人手持刀劍圍住狄泉,緩緩逼近,狄泉接連後退,雖然施展拳腳,打倒幾個,但肉拳終究敵不過鋼鐵,空手拚不過白刃,狄泉後背已經是靠在一道大門之上了,退無可退。


    狄泉陷入如斯窘境,心說早知如此,身上帶柄劍也好啊!


    “看你還往哪裏跑!”牛邦喜追了狄泉一路,累得氣喘,手中腰刀一揮,便扔向了狄泉。


    狄泉矮身一躲,腰刀就釘在了門板上,狄泉剛要把腰刀拔下來用作兵器,就聽得一聲洪亮大喝:“大膽!誰敢在禦拳館門前放肆,還敢刀劈禦拳館大門!”


    狄泉聞言,抬頭一看,隻見上麵一塊金字大匾上書“禦拳館”,自己正是站在那禦拳館的門前,而牛邦喜那柄腰刀,不偏不倚,正紮在大門正中,打碎了門上玉紐獸頭響環。


    牛邦喜聞言,嚇得麵如土色,自己一時未曾看清,竟然跑到了此處,還刀劈禦拳館大門,打碎了門上玉紐獸頭,這可是百死莫贖的罪過!


    這“禦拳館”創於太祖武德皇帝年間,太祖皇帝一條杆棒等身齊,打遍四百軍州無敵手,太祖長拳獨步天下,在京城開設此禦拳館廣招天下豪傑在此研習武藝,傳授禁軍拳腳,昔日平南王金台便是在此處一拳打死了西夏國的武士黑風,被稱為“天下拳王”。


    太祖皇帝以“禦拳館”為天下武學至尊之所在,親書匾額於上,又下令,凡宋官至此處,文官下轎,武將下馬,不得造次無禮。眼下牛邦喜被人抓到他刀劈禦拳館大門,打碎禦賜玉扭獸頭,若是教人報給皇帝,怕要遭千刀萬剮,株連九族。


    於是,牛邦喜、也顧不得狄泉,帶著牛二眾人奪路而走,以衣襟遮蓋容貌,生怕旁人認了出來。連那把刀都留在了門上。


    “你是何人,他們因何追趕於你?”


    眼前此人,約莫五十多歲年紀,麵如鍋底,一臉正氣,身披黑色皂羅戰袍,腰間帶劍,一副武將模樣。


    之前那牛邦喜也是軍人打扮,此時狄泉心中緊張,不知道此人是好是壞,生怕又碰上什麽牛鬼蛇神,再生事端,也不搭話,轉身就跑,外麵還有林衝等人等待,他可不能多做停留,遲則生變。


    狄泉卻不知,此人乃殿前軍統領宗澤。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這位老將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晚年抗金,彌留之際三唿渡河,堪稱中華名將!


    “這幫家夥,敢在禦拳館門前放肆,行兇殺人!此刀我且收好,向聖上參他一本!”宗澤心中想著,拔下禦拳館門上的刀,見上麵刻有“都尉牛邦喜”字樣,知道又是高俅一黨作惡,再找狄泉時,人早跑了!


    宗澤為人正派,和高俅等奸臣一向不對付,隻可惜大宋重文輕武,身為武官,他人微言輕,改變不了朝廷大勢。


    當下宗澤收了刀,進了那禦拳館內訪友,這是後話。


    那高衙內是個浪蕩子弟,沒甚遠見,未在城門處設眼線,有狄泉斷後,楊誌趕車到城外,給了車夫銀子,買下車馬,匯合孫安。唯獨不見了狄泉蹤跡,二人隻得先趕車去尋林衝,馬夫得了銀子,歡天喜地而去。


    林衝帶著馬匹等候,遠遠望見車子,飛馬相迎,林衝夫妻團聚,相擁而泣,在場眾人,無不動容。


    林衝與林娘子、張教頭訴說原委,傾訴衷腸已畢,來與楊誌見禮,兩人都是久聞對方大名,隻是無緣見麵。


    “林教頭,狄泉兄弟尚無音訊,不知是不是叫那夥人給拿住了!”楊誌有些後悔,人家幫了自己,反而把人家給丟下了,不是江湖中人幹的事啊。


    “我再去找!”孫安聽聞,提了雙劍就要迴去。


    “且住!我已經迴來了!”狄泉突然跑到了眾人眼前,驚了眾人一跳。


    “兄弟,你嚇死我們了!如何耽誤了這麽久!”林衝拉住狄泉詢問,狄泉就把自己引走牛二等人,被圍堵在禦拳館之事訴說一番。


    “我當年在禦拳館內隨恩師周侗學藝,此地常有朝中武官往來,今日虧得那人解圍,否則當真麻煩!兄弟可記下那人樣貌,日後若有機會,再行答謝!”


    “林教頭,諸位,緣分所致,讓我等相會,今林教頭家眷脫困,楊誌今欲離去,叨擾各位,就此別過!”


    楊誌現在隻想找個能用自己本事的地方一刀一槍打個功名出來,封妻蔭子,也不辱沒了他祖宗楊家將的威名。


    “楊製使且住,待往哪裏去?”


    狄泉叫住楊誌,他不會輕易放走楊誌,要想辦法把楊誌為己所用。


    “天下之大,縱有報國之心,製使你去投他處,人生地不熟,又有何人敢用你?”


    中華自古便是熟人社會,古今同理,雖然有些伯樂可以僅憑著一兩麵就識得人才,但畢竟太少。


    “我欲往老種經略相公處投軍,混個前程。”


    “楊製使,老種經略相公名滿天下,可是他不識得你,你就敢保證他會起用於你?怕是你連他麵也見不到。”


    “這……”楊誌實在不敢保證。


    “楊製使,此行我等是去滄州柴大官人莊上,此人江湖人稱小旋風,廣招天下客,乃柴榮後裔,於當地頗有勢力,若舉薦你與他相識,許可幫你在滄州尋個事做做。”


    楊誌聽聞,心中略有動搖,柴進的名聲他聽說過,燕雲十六州常有遼人侵犯,戰事不斷。若有林衝推薦自己與柴進認識,得到柴進相助,可謂事半功倍。總比自己人生地不熟遠投西軍,禍福難料強。


    楊誌身為楊家將後人,想重振家風,卻自詡名將之後,頗有傲氣,不願高不成低不就隻當個大頭兵,畢竟他出身武舉,做過製使,心高氣傲。


    若如此,還是同去見柴進吧!


    “既如此,楊誌再叨擾到滄州,同見柴大官人吧!”


    自出東京後,林衝、狄泉一行人不敢停歇,快馬加鞭直奔滄州,那高衙內得知林娘子逃走,必生事端,若派兵來追,林衝等僅幾人而已,武藝雖好,也難抵擋。


    故而眾人一路曉行夜宿,小心翼翼,疾馳數日,顛的林娘子頭暈眼花,搖的張教頭筋骨鬆軟,總算到了河北地界,一來一去,足有月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