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接林娘子後,林衝滿心歡喜,終日笑容掛臉,旁人看了,也替他高興。
不日便到滄州橫海郡,眾人直奔柴進莊上,早有莊客報與柴進,柴進及帶人出莊相迎。
“大官人,何勞親臨!”
“聞得林教頭寶眷來此,柴進蓬蓽生輝,快請進莊來!”
“大官人,我先與你介紹兩位兄弟,這位是三代將門之後,武侯楊令公之孫,江湖人稱青麵獸的楊誌楊製使。”
“原來是楊家將後人楊製使啊!哎呀呀!真是久聞楊製使大名啊!幸會相見,柴進三生有幸啊!”
“豈敢豈敢,楊誌久聞大官人之名才是。”楊誌想要求人家辦事,姿態放的很低。
“這位是孫安兄弟,一手好劍法,江湖人稱屠龍手。”
“小可孫安見過柴大官人。”
“好一位壯士。”
柴進對孫安自沒有楊誌那般態度,蓋因孫安名聲不及楊誌。
林衝又叫嶽父張教頭與妻子見過柴進,狄泉四下尋找,卻不見了武鬆前來,問道:“大官人,為何不見了武鬆兄弟?”
“武二郎在我莊上住了一月,病已痊愈,卻遇上一個故人,說是他原未曾在老家清河打死人,隻是打暈了,他以為打死那人,於是逃出,現他哥哥替他吃了官司,賠了銀錢,現已無事,他記掛兄長,便辭行迴清河縣尋兄,苦勸多時,就是不聽,如今已經走了三日。”
狄泉一聽,武鬆這是要和原著裏一樣啊,迴清河縣,路至景陽岡打虎。
狄泉原本想著這次迴來拉著武鬆一起走,沒想到他已先一步走了,想想也是,他兄長武大健在,他也不可能跟著狄泉等人前去落草。是藥鴆武大郎後武鬆血戰獅子樓,大鬧飛雲浦後,才真個對朝廷死心,投二龍山落草。
眾人見過之後,柴進排擺酒宴,款待眾人,眾人一路風餐露宿,此刻把酒言歡,訴說江湖之事,暢快非凡。
林娘子女流之輩未曾上席,張教頭年紀大了,不勝酒力,隻剩下狄泉、林衝、柴進、孫安、楊誌幾人。
酒至半酣,楊誌心中有事,再也藏不住,便開口道:“大官人,楊誌此來是為求大官人助一臂之力。”
柴進已有三分酒意,口齒不清道:“楊製使有何事啊?”
“久聞大官人是江湖上的孟嚐君,今日特相求大官人能薦我去周圍軍中效力,重振家風。”
先前楊誌的事,林衝略提了一下,但狄泉提起武鬆,就被打斷,此時楊誌再次正式請求,柴進也不好拒絕,隻是楊誌所願乃是邊關立功,封妻蔭子,隻怕柴進也沒有門路。
“楊製使,不是柴進推脫,此事難辦,若論錢財,柴進自詡家財萬貫,幾輩子吃喝不盡,但官場之上卻少有涉足,當地官府雖然熟絡,但也隻是稍恭敬於我,我於軍中並無相識。”
柴進話沒說全,他們柴進原是後周天子,讓位宋太祖,趙匡胤雖許了柴家後人榮華富貴,卻也是防賊般防著,生怕柴家後代子孫哪日心血來潮,意欲複國,於是便將柴家賜予榮華富貴,使其遠離朝廷。
柴進族人之中,唯有伯父世襲梁王爵位,封地雲南南寧州,地處偏遠,領地狹小,且無兵馬,死後其子柴桂繼位,亦是如斯。後來至北宋末年,嶽飛槍挑小梁王,便是與柴桂對決,是為後話。
“若楊製使真心想要投軍,柴進有一同宗兄弟於雲南世襲王位,製使若是願意,我便舉薦製使前往。”
楊誌心中不悅,雲南邊陲接近大理國,異族雜居,雖說常有動亂,卻不是建功立業的去處,宋朝與大理一向交好,而宋之心腹大患是北邊遼國、西北黨項,在雲南豈能建立什麽大功?
“楊製使也不必急於一時,且待大官人細細籌劃一番。”
林衝出麵打了圓場,楊誌這次沒有如願,停杯不飲,沉默不語。
“大官人,不知我臨走時種下的菜蔬,如今怎樣?”
比起其他的,狄泉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這個。
他帶來的那些這個時代絕無僅有的蔬果,這些東西在幾個世紀之內都不會在華夏大地上出現,其意義自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土豆、紅薯和南瓜、玉米四種植物,若是可以普及,那將是不得了的大事。
隻是,不知道那些植物是否已經種植成功,若是失敗,一切想象皆為泡影也!
“我派遣莊內花匠去日夜照看,不曾怠慢,如今都已生根發芽,並無問題。”
聽到柴進如此說,狄泉心裏的石頭算是落地了,能正常生根發芽,那就能證明沒什麽問題,不見得是長勢喜人,至少是活下來了。
狄泉此刻無心喝酒,告個假就去看那些植物,到了柴進準備的那間暖閣之中,看見了拜訪在瓷盆中的各種植物,土豆、地瓜都已經出現綠葉,過不了多久秧子就會爬出瓷盆。
至於南瓜、花生、辣椒、番茄、玉米、西葫蘆這些都已經發芽了,最高的芽已經兩寸多。至於玉米,目前剛剛發芽出來。
這些東西其實才是狄泉目前最寶貴的資本。隻是如今寒冬臘月,怕是不好運輸,會凍死植物,就隻能繼續留在柴進莊上養著,待到狄泉、林衝等人找到落腳之地,春暖花開後,再把這些取迴。
至於楊誌,他本想讓柴進推薦個事做,卻撲了個空,在柴進莊上也待不住,次日早上就托故走了,也不知道去投了何處。
楊誌離開,狄泉倒不可惜,此人滿心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現在不是待罪之身,尚有迴旋餘地,自然不肯去隨同落草,走便走了,不必強留。
於柴進莊上一留數日,狄泉與林衝商議,應起身去尋棲身之所,恰巧柴進前來,有事商量。
柴進言官吏張貼海捕文書早已經到了橫海郡,想是殺陸虞候等人之事已東窗事發,官吏各家搜尋,眼看要搜到他莊上,言下之意便是催促林衝等人離開。
雖說柴進有丹書鐵券在此,但若林衝等人在他莊內被人發現,隻怕不好辦,林衝得罪的是當朝太尉,牽連到柴進身上,他也吃不了兜著走。
林衝會意,便說道:“官司追捕甚緊,倘尋到大官人莊上時,須負累大官人不好。林衝等自當投奔他處棲身。異日不死,當以犬馬之報。”
柴進道:“既是兄長要行,小弟有個去處。作書一封與兄長去,如何?”
狄泉明白柴進是要推薦他們去梁山泊,便故意問道:“若得大官人如此濟,教我等兄弟安身立命,自是感激,隻不知投何處去?”
“濟州有一梁山泊,方圓八百餘裏,中間是宛子城、蓼兒窪。如今有三個好漢在那裏紮寨。為頭的喚做白衣秀士王倫,第二個喚做摸著天杜遷,第三個喚做雲裏金剛宋萬。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裏避難。三位好漢亦與我交厚,我時常接濟山寨,我今修一封書與兄長,攜寶眷去投那裏入夥如何?”
狄泉早料到柴進欲將他們打發到水泊梁山與王倫一夥為伍,水泊梁山本來不錯,隻是現在王倫為寨主,沒本事更沒肚量,投了他也沒什麽用,倒不如自己奪下梁山水泊,幹一番事業。
“向日裏聽白衣秀士王倫嫉賢妒能,小肚雞腸,隻怕我等到了梁山,不能相容。”狄泉微微提起這事,就是要柴進思量。
“這……王寨主雖為人如此,但我休書一封,他定不會不容。”
狄泉點到即止,他就是先給柴進提個醒,憑借他們兄弟的才能,自然不會居於王倫之下,若是去梁山泊,早晚要火並王倫,奪了八百裏水泊,柴進要是依然舉薦他們前往,到那時,隻怕柴進麵上不好看。
自己事先說了,柴進仍然要舉薦他們去王倫手下,既然如此,那日後起了糾紛,梁山泊易主,也就沒什麽說法了。
“既然大官人堅持,我等便去投梁山,日後有機會,再報答大官人大恩大德!”
林衝心懷坦蕩,此時真心起身,謝過柴進,柴進便排擺酒宴,為之送行。
狄泉交代,將那些辣椒、土豆等物留在柴進莊上,請柴進好生看管,等過了三月曉春,氣候暖些,在派人來取走。柴進受了狄泉好處,自然無話。又休書一封,交給狄泉,至水泊梁山時,做拜山之用。
當日下午,林衝便與妻子、嶽丈張教頭,並狄泉、孫安上路,直奔山東地麵,柴進相送五裏,依依惜別。
“兄弟,我等就此上路,去投王寨主,要不要備些禮品。”
方才林衝於路邊見到一支大金國商隊,滿載異域奇珍,什麽貂皮人參之類。
臨走時柴進相贈盤纏尚在,林衝便思量買上幾件,到時送與王倫,做進身之禮。
“哥哥,那梁山再不濟,也是打家劫舍,金銀成山,那王倫豈會因為些許財物而高看我等一眼?”孫安早聽說王倫不是個英雄,心中多少有些不願去投梁山。
水滸原著中,此人效忠田虎,兵敗後降於梁山,也是崇尚英雄,王倫不過落科舉子,怎入得他眼?
“哥哥,你真欲去投那王倫嗎?”狄泉問林衝道。
“大官人舉薦我等上山,如今草料場事發,你我兄弟已是亡命天涯之身,能找一處地界安身立命,已是不易。”
林衝所言頗多無奈,如今有家難迴,有國難投,不在土匪山上法外逍遙,實在無處可去。但他此刻雖然落難,卻仍與家人相伴,隻怕想的不過是與家人安度餘生罷了,自然沒什麽野心,更別提火並王倫,奪取梁山泊這層。
就是找高俅報仇的念頭,也沒《水滸傳》原著般濃烈,原著中林衝家破人亡,而今狄泉施以援手,林衝雖是待罪之身,境遇已與《水滸傳》原著有高下之別,妻子也未被高衙內逼死,對高俅之恨意也未至極。
“大丈夫生於世,豈能不做一番大事?王倫這般小人,做得什麽大事?以你我兄弟之能,占據梁山八百裏水泊,則大有可為!何必屈居人下呢?”
狄泉想要引導林衝奪取梁山為基業,林衝聽後,卻不認可。
“那王頭領與柴大官人相識,我等又是柴大官人舉薦而來,俗話說強賓不壓主,我等若是奪了他人基業,怕不是被江湖人取笑!”
“哥哥,天下之土地,有德者居之,昔日太祖武德皇帝也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後周帝位,帝王家概莫如是,秦滅六國,一統華夏,漢高祖又斬蛇起義,建立漢朝,此後曹丕篡漢,晉代魏,隋唐五代直至如今,千年黃土易百主!何況江湖上曆來上龍爭虎鬥,弱肉強食,那王倫沒什麽本事,空占據梁山泊這等好去處,我等不取,遲早落入他人之手!”
這世道,兵荒馬亂,弱肉強食,做君子是活不下去的!狄泉給了林衝一絲希望,他就忘卻了這個吃人的世道,你不狠下心來,如何活的下去。
“那,我等究竟該……”聽了狄泉的話,林衝倒是沒了主見。
“哥哥,我等還是前往梁山泊,但是於路要先去幾個地方,拜訪幾位好漢!”
“去拜訪何人啊?”
“鄆城縣石碣村阮氏三雄兄弟。”
依狄泉設想,如今梁中書尚未運送那生辰綱,阮氏三雄與晁天王等人尚未七星聚義,正是結識他們的機會,若是能聯合他們一齊圖謀梁山水泊,勝算就能達到七成以上!
畢竟梁山水泊方圓八百裏,林衝、孫安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在水性上則多少有些短板,而阮氏三雄水上功夫所向無敵,若是要奪取梁山,他們在,事半功倍,也能多幾個幫手。
那阮氏三雄,本不識得晁蓋,全是吳用欲取生辰綱時相邀入夥,後又七星聚義,此刻尚且打漁為生,窮困潦倒,若是能去請他們入夥,他們八成會答應。
“狄兄弟說的是那石碣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嗎?”孫安聽了狄泉的話問道。
“正是!孫兄與此三人相識?”
“隻是江湖上聽過此三人名號,是三個英雄,應當認識則個!”
“哥哥,我等就先去石碣村尋找這阮氏三雄,然後再議取梁山水泊如何?”
不日便到滄州橫海郡,眾人直奔柴進莊上,早有莊客報與柴進,柴進及帶人出莊相迎。
“大官人,何勞親臨!”
“聞得林教頭寶眷來此,柴進蓬蓽生輝,快請進莊來!”
“大官人,我先與你介紹兩位兄弟,這位是三代將門之後,武侯楊令公之孫,江湖人稱青麵獸的楊誌楊製使。”
“原來是楊家將後人楊製使啊!哎呀呀!真是久聞楊製使大名啊!幸會相見,柴進三生有幸啊!”
“豈敢豈敢,楊誌久聞大官人之名才是。”楊誌想要求人家辦事,姿態放的很低。
“這位是孫安兄弟,一手好劍法,江湖人稱屠龍手。”
“小可孫安見過柴大官人。”
“好一位壯士。”
柴進對孫安自沒有楊誌那般態度,蓋因孫安名聲不及楊誌。
林衝又叫嶽父張教頭與妻子見過柴進,狄泉四下尋找,卻不見了武鬆前來,問道:“大官人,為何不見了武鬆兄弟?”
“武二郎在我莊上住了一月,病已痊愈,卻遇上一個故人,說是他原未曾在老家清河打死人,隻是打暈了,他以為打死那人,於是逃出,現他哥哥替他吃了官司,賠了銀錢,現已無事,他記掛兄長,便辭行迴清河縣尋兄,苦勸多時,就是不聽,如今已經走了三日。”
狄泉一聽,武鬆這是要和原著裏一樣啊,迴清河縣,路至景陽岡打虎。
狄泉原本想著這次迴來拉著武鬆一起走,沒想到他已先一步走了,想想也是,他兄長武大健在,他也不可能跟著狄泉等人前去落草。是藥鴆武大郎後武鬆血戰獅子樓,大鬧飛雲浦後,才真個對朝廷死心,投二龍山落草。
眾人見過之後,柴進排擺酒宴,款待眾人,眾人一路風餐露宿,此刻把酒言歡,訴說江湖之事,暢快非凡。
林娘子女流之輩未曾上席,張教頭年紀大了,不勝酒力,隻剩下狄泉、林衝、柴進、孫安、楊誌幾人。
酒至半酣,楊誌心中有事,再也藏不住,便開口道:“大官人,楊誌此來是為求大官人助一臂之力。”
柴進已有三分酒意,口齒不清道:“楊製使有何事啊?”
“久聞大官人是江湖上的孟嚐君,今日特相求大官人能薦我去周圍軍中效力,重振家風。”
先前楊誌的事,林衝略提了一下,但狄泉提起武鬆,就被打斷,此時楊誌再次正式請求,柴進也不好拒絕,隻是楊誌所願乃是邊關立功,封妻蔭子,隻怕柴進也沒有門路。
“楊製使,不是柴進推脫,此事難辦,若論錢財,柴進自詡家財萬貫,幾輩子吃喝不盡,但官場之上卻少有涉足,當地官府雖然熟絡,但也隻是稍恭敬於我,我於軍中並無相識。”
柴進話沒說全,他們柴進原是後周天子,讓位宋太祖,趙匡胤雖許了柴家後人榮華富貴,卻也是防賊般防著,生怕柴家後代子孫哪日心血來潮,意欲複國,於是便將柴家賜予榮華富貴,使其遠離朝廷。
柴進族人之中,唯有伯父世襲梁王爵位,封地雲南南寧州,地處偏遠,領地狹小,且無兵馬,死後其子柴桂繼位,亦是如斯。後來至北宋末年,嶽飛槍挑小梁王,便是與柴桂對決,是為後話。
“若楊製使真心想要投軍,柴進有一同宗兄弟於雲南世襲王位,製使若是願意,我便舉薦製使前往。”
楊誌心中不悅,雲南邊陲接近大理國,異族雜居,雖說常有動亂,卻不是建功立業的去處,宋朝與大理一向交好,而宋之心腹大患是北邊遼國、西北黨項,在雲南豈能建立什麽大功?
“楊製使也不必急於一時,且待大官人細細籌劃一番。”
林衝出麵打了圓場,楊誌這次沒有如願,停杯不飲,沉默不語。
“大官人,不知我臨走時種下的菜蔬,如今怎樣?”
比起其他的,狄泉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這個。
他帶來的那些這個時代絕無僅有的蔬果,這些東西在幾個世紀之內都不會在華夏大地上出現,其意義自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土豆、紅薯和南瓜、玉米四種植物,若是可以普及,那將是不得了的大事。
隻是,不知道那些植物是否已經種植成功,若是失敗,一切想象皆為泡影也!
“我派遣莊內花匠去日夜照看,不曾怠慢,如今都已生根發芽,並無問題。”
聽到柴進如此說,狄泉心裏的石頭算是落地了,能正常生根發芽,那就能證明沒什麽問題,不見得是長勢喜人,至少是活下來了。
狄泉此刻無心喝酒,告個假就去看那些植物,到了柴進準備的那間暖閣之中,看見了拜訪在瓷盆中的各種植物,土豆、地瓜都已經出現綠葉,過不了多久秧子就會爬出瓷盆。
至於南瓜、花生、辣椒、番茄、玉米、西葫蘆這些都已經發芽了,最高的芽已經兩寸多。至於玉米,目前剛剛發芽出來。
這些東西其實才是狄泉目前最寶貴的資本。隻是如今寒冬臘月,怕是不好運輸,會凍死植物,就隻能繼續留在柴進莊上養著,待到狄泉、林衝等人找到落腳之地,春暖花開後,再把這些取迴。
至於楊誌,他本想讓柴進推薦個事做,卻撲了個空,在柴進莊上也待不住,次日早上就托故走了,也不知道去投了何處。
楊誌離開,狄泉倒不可惜,此人滿心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現在不是待罪之身,尚有迴旋餘地,自然不肯去隨同落草,走便走了,不必強留。
於柴進莊上一留數日,狄泉與林衝商議,應起身去尋棲身之所,恰巧柴進前來,有事商量。
柴進言官吏張貼海捕文書早已經到了橫海郡,想是殺陸虞候等人之事已東窗事發,官吏各家搜尋,眼看要搜到他莊上,言下之意便是催促林衝等人離開。
雖說柴進有丹書鐵券在此,但若林衝等人在他莊內被人發現,隻怕不好辦,林衝得罪的是當朝太尉,牽連到柴進身上,他也吃不了兜著走。
林衝會意,便說道:“官司追捕甚緊,倘尋到大官人莊上時,須負累大官人不好。林衝等自當投奔他處棲身。異日不死,當以犬馬之報。”
柴進道:“既是兄長要行,小弟有個去處。作書一封與兄長去,如何?”
狄泉明白柴進是要推薦他們去梁山泊,便故意問道:“若得大官人如此濟,教我等兄弟安身立命,自是感激,隻不知投何處去?”
“濟州有一梁山泊,方圓八百餘裏,中間是宛子城、蓼兒窪。如今有三個好漢在那裏紮寨。為頭的喚做白衣秀士王倫,第二個喚做摸著天杜遷,第三個喚做雲裏金剛宋萬。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裏避難。三位好漢亦與我交厚,我時常接濟山寨,我今修一封書與兄長,攜寶眷去投那裏入夥如何?”
狄泉早料到柴進欲將他們打發到水泊梁山與王倫一夥為伍,水泊梁山本來不錯,隻是現在王倫為寨主,沒本事更沒肚量,投了他也沒什麽用,倒不如自己奪下梁山水泊,幹一番事業。
“向日裏聽白衣秀士王倫嫉賢妒能,小肚雞腸,隻怕我等到了梁山,不能相容。”狄泉微微提起這事,就是要柴進思量。
“這……王寨主雖為人如此,但我休書一封,他定不會不容。”
狄泉點到即止,他就是先給柴進提個醒,憑借他們兄弟的才能,自然不會居於王倫之下,若是去梁山泊,早晚要火並王倫,奪了八百裏水泊,柴進要是依然舉薦他們前往,到那時,隻怕柴進麵上不好看。
自己事先說了,柴進仍然要舉薦他們去王倫手下,既然如此,那日後起了糾紛,梁山泊易主,也就沒什麽說法了。
“既然大官人堅持,我等便去投梁山,日後有機會,再報答大官人大恩大德!”
林衝心懷坦蕩,此時真心起身,謝過柴進,柴進便排擺酒宴,為之送行。
狄泉交代,將那些辣椒、土豆等物留在柴進莊上,請柴進好生看管,等過了三月曉春,氣候暖些,在派人來取走。柴進受了狄泉好處,自然無話。又休書一封,交給狄泉,至水泊梁山時,做拜山之用。
當日下午,林衝便與妻子、嶽丈張教頭,並狄泉、孫安上路,直奔山東地麵,柴進相送五裏,依依惜別。
“兄弟,我等就此上路,去投王寨主,要不要備些禮品。”
方才林衝於路邊見到一支大金國商隊,滿載異域奇珍,什麽貂皮人參之類。
臨走時柴進相贈盤纏尚在,林衝便思量買上幾件,到時送與王倫,做進身之禮。
“哥哥,那梁山再不濟,也是打家劫舍,金銀成山,那王倫豈會因為些許財物而高看我等一眼?”孫安早聽說王倫不是個英雄,心中多少有些不願去投梁山。
水滸原著中,此人效忠田虎,兵敗後降於梁山,也是崇尚英雄,王倫不過落科舉子,怎入得他眼?
“哥哥,你真欲去投那王倫嗎?”狄泉問林衝道。
“大官人舉薦我等上山,如今草料場事發,你我兄弟已是亡命天涯之身,能找一處地界安身立命,已是不易。”
林衝所言頗多無奈,如今有家難迴,有國難投,不在土匪山上法外逍遙,實在無處可去。但他此刻雖然落難,卻仍與家人相伴,隻怕想的不過是與家人安度餘生罷了,自然沒什麽野心,更別提火並王倫,奪取梁山泊這層。
就是找高俅報仇的念頭,也沒《水滸傳》原著般濃烈,原著中林衝家破人亡,而今狄泉施以援手,林衝雖是待罪之身,境遇已與《水滸傳》原著有高下之別,妻子也未被高衙內逼死,對高俅之恨意也未至極。
“大丈夫生於世,豈能不做一番大事?王倫這般小人,做得什麽大事?以你我兄弟之能,占據梁山八百裏水泊,則大有可為!何必屈居人下呢?”
狄泉想要引導林衝奪取梁山為基業,林衝聽後,卻不認可。
“那王頭領與柴大官人相識,我等又是柴大官人舉薦而來,俗話說強賓不壓主,我等若是奪了他人基業,怕不是被江湖人取笑!”
“哥哥,天下之土地,有德者居之,昔日太祖武德皇帝也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後周帝位,帝王家概莫如是,秦滅六國,一統華夏,漢高祖又斬蛇起義,建立漢朝,此後曹丕篡漢,晉代魏,隋唐五代直至如今,千年黃土易百主!何況江湖上曆來上龍爭虎鬥,弱肉強食,那王倫沒什麽本事,空占據梁山泊這等好去處,我等不取,遲早落入他人之手!”
這世道,兵荒馬亂,弱肉強食,做君子是活不下去的!狄泉給了林衝一絲希望,他就忘卻了這個吃人的世道,你不狠下心來,如何活的下去。
“那,我等究竟該……”聽了狄泉的話,林衝倒是沒了主見。
“哥哥,我等還是前往梁山泊,但是於路要先去幾個地方,拜訪幾位好漢!”
“去拜訪何人啊?”
“鄆城縣石碣村阮氏三雄兄弟。”
依狄泉設想,如今梁中書尚未運送那生辰綱,阮氏三雄與晁天王等人尚未七星聚義,正是結識他們的機會,若是能聯合他們一齊圖謀梁山水泊,勝算就能達到七成以上!
畢竟梁山水泊方圓八百裏,林衝、孫安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在水性上則多少有些短板,而阮氏三雄水上功夫所向無敵,若是要奪取梁山,他們在,事半功倍,也能多幾個幫手。
那阮氏三雄,本不識得晁蓋,全是吳用欲取生辰綱時相邀入夥,後又七星聚義,此刻尚且打漁為生,窮困潦倒,若是能去請他們入夥,他們八成會答應。
“狄兄弟說的是那石碣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嗎?”孫安聽了狄泉的話問道。
“正是!孫兄與此三人相識?”
“隻是江湖上聽過此三人名號,是三個英雄,應當認識則個!”
“哥哥,我等就先去石碣村尋找這阮氏三雄,然後再議取梁山水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