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蜀地悲觀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魯班緩緩抬頭,眼神躲躲閃閃,不敢直視夏侯獻。
諸葛靈坐在郎君一旁打量著堂下的婦人,她知道這是孫夫人的姐姐。
確實,兩人在眉宇之間有幾分相似,但還是有些許不同之處。
如果說孫夫人的氣質是柔媚,那麽堂下這女人則是騷....
呃...這個詞好像不太好。
總之,華貴的衣物配合上妝容,看上去倒是個美人,但年紀還是大了些。
況且這女人把吳國禍亂成這個樣子,心腸一定狠毒,郎君不會瞧得上這種女人的。
夏侯獻對孫魯班展露出的膽怯並不意外,這種時候即便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天子,在被破城亡國之後也大多變得頹廢不堪,何況是她呢。
孫魯班和全懌原本是有機會逃的,但他們不敢去建業投奔孫和,那裏隻有死路一條。
夏侯獻知道他們會乖乖收縛的緣由,顯然在他們看來,投降魏國才能活命。
“今日出降,為何不在?”夏侯獻開口問道。
孫魯班頭也低了下去,惶惶道:“妾身不過一婦道人家,沒有資格代表故主向王師乞降。”
“楚太後?”夏侯獻冷哼一聲,換了個叫法。
孫魯班像是觸電一般,頭埋得更低了,再也不敢言語。
夏侯獻冷聲道:“一國軍政不是過家家,你為了一己私欲把江東弄得烏煙瘴氣,日後你下去見你父孫權,怕是免不了一頓訓斥。”
男人隻是隨口一說,孫魯班卻以為對方要殺她,連忙哀求道:“求梁公放妾身一條生路,妾身願當牛做馬報答梁公恩情。”
“行了。”夏侯獻旋即止住了她。
他讓人把孫魯班帶來可不是為了“訓虎”的,而是需要快速掌握一些荊州內部的情報,他覺得從孫魯班口中獲取信息,要比全懌快。
“孤問你,朱績、朱異、孫峻等人去了何處?”
夏侯獻這才認真打量著大虎的眼睛,以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
看著她這張臉,心裏想起的不是小虎反倒是郭太後,或許是兩人都有太後這一層身份的緣故吧。
也不知道她倆誰大。
孫魯班怯怯地啟唇:“妾身隻知孫峻率水軍投奔了諸葛恪,其他二人的行蹤妾身並不知曉。”
夏侯獻一聲歎息,因為他看得出來大虎沒有說謊,這時候她若是還敢藏私,怕是活夠了。
這跟軍中審問的情報一致,吳國最能打的兩個姓朱的將領都不知所蹤,懷疑也是東投去了。
此役全尚的實例充分證明一件事,兵多有個屁用啊,關鍵在於有沒有好的將領來執掌。
雖說大魏人才濟濟,也不差這兩人,但他們跑去助賊,孫峻甚至還把那麽多荊州水軍帶到了揚州,心中總是不美。
“下去吧。”夏侯獻擺了擺手,不再抬頭看她。
..........
三月底,西吳政權覆滅的消息終於傳至了漢國成都。
初春的成都晝夜溫差很大,朝霞微露,宅院內樹木的枝葉上還帶著露珠。
東宮內的一間廳堂,太子劉璿身上披著一件裘袍,坐在上位等待著婢女為座下幾人倒茶。
這幾人都是太子劉璿的親近之人,中散大夫譙周,太子舍人羅憲和尚書郎李密。
譙周是巴西有名的大賢,門生眾多,文立、杜軫、陳壽包括在座的兩位皆是他的弟子。
待上好了茶水,劉璿直接看向幾人開口:
“半個多月前打探到的消息,還說魏吳於巴丘交戰,勢均力敵。後麵的情報雖說零零碎碎,判斷不出局勢,但起碼還在僵持之中,可這次一來竟然就是武昌孫壹舉城投降,這未免......”
“殿下。”羅憲拱手道:“如今我大漢在大江上不與吳國接壤,探子不得不繞道南中或是潛入魏境,故而很是緩慢。”
“緩慢倒無妨。”劉璿皺眉,“主要是這消息可否能確定真偽?”
“應當無誤。”尚書郎李密道,“尚書台最近異常忙碌,臣從呂令君那得知,魏軍已經開始接收荊南各郡。”
“看來是真的了。”
劉璿順變得沮喪起來,他倒不是為這個曾經的盟友惋惜,隻是在擔憂,沒有荊州這個緩衝地帶,大漢以後如何能擋住魏軍。
說著,他握緊拳頭,狠狠砸向桌案:“早知如此,孤當初就該死勸父皇發兵。”
“殿下莫要這般說。”李密勸道,“朝中不是沒有針對這件事情有過商議,直到現在還爭論不休也沒個結果。可誰能想到,魏軍僅僅兩月就攻破了武昌城,何況還是有東吳援軍的情況下。”
“嗬嗬~”譙周忽然輕笑一聲,“殿下想法是好的,但卻太過樂觀。即便出兵又能如何,此前西陵步氏向求援,我大漢難道沒有出兵嗎?”
劉璿還是不忿:“魏國當真就不可戰勝嗎?”
譙周捋須不語,讓太子自己品。
劉璿沉默半晌似乎想明白了,緩緩吐出一口氣:“如今魏國吞並荊州,天下隻剩交、揚、益三州不在其手。”
“是啊。”譙周也跟著長歎一聲,“想要以一州之力對抗龐大的魏國,怎麽想都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費公的執政之道至少還算符合我大漢的國情,不過我觀那夏侯獻有帝王之誌,荊州今日之事,何嚐不是大漢的未來呢?”
“老師未免太過悲觀了。”羅憲對譙周的言論不太認同。
譙周卻是微笑地看著弟子:“令則莫非有衛將軍之誌?”
這句話明顯帶著嘲諷薑維之意,雖說薑維被費禕壓製得每次出征都帶不了多少兵。
但在譙周看來,那都多此一舉,一萬戰兵就得再多帶至少一兩萬的輔兵,然後民夫、軍糧、車馬等等都是在吸蜀地百姓的血。
羅憲搖頭不語,眉頭微蹙。
他從老師譙周的語氣裏隱隱聽出一些不尋常。
即便是大將軍費公主張保境安民,但對於外敵入侵這種事可是持堅決抵抗的態度。
反觀譙周的態度好像在說,都別瞎折騰了,天命在魏不在漢。
希望是錯覺吧。
自己不敢妄想日後能有多大的成就,隻想做好為人臣子力所能及之事。
諸葛靈坐在郎君一旁打量著堂下的婦人,她知道這是孫夫人的姐姐。
確實,兩人在眉宇之間有幾分相似,但還是有些許不同之處。
如果說孫夫人的氣質是柔媚,那麽堂下這女人則是騷....
呃...這個詞好像不太好。
總之,華貴的衣物配合上妝容,看上去倒是個美人,但年紀還是大了些。
況且這女人把吳國禍亂成這個樣子,心腸一定狠毒,郎君不會瞧得上這種女人的。
夏侯獻對孫魯班展露出的膽怯並不意外,這種時候即便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天子,在被破城亡國之後也大多變得頹廢不堪,何況是她呢。
孫魯班和全懌原本是有機會逃的,但他們不敢去建業投奔孫和,那裏隻有死路一條。
夏侯獻知道他們會乖乖收縛的緣由,顯然在他們看來,投降魏國才能活命。
“今日出降,為何不在?”夏侯獻開口問道。
孫魯班頭也低了下去,惶惶道:“妾身不過一婦道人家,沒有資格代表故主向王師乞降。”
“楚太後?”夏侯獻冷哼一聲,換了個叫法。
孫魯班像是觸電一般,頭埋得更低了,再也不敢言語。
夏侯獻冷聲道:“一國軍政不是過家家,你為了一己私欲把江東弄得烏煙瘴氣,日後你下去見你父孫權,怕是免不了一頓訓斥。”
男人隻是隨口一說,孫魯班卻以為對方要殺她,連忙哀求道:“求梁公放妾身一條生路,妾身願當牛做馬報答梁公恩情。”
“行了。”夏侯獻旋即止住了她。
他讓人把孫魯班帶來可不是為了“訓虎”的,而是需要快速掌握一些荊州內部的情報,他覺得從孫魯班口中獲取信息,要比全懌快。
“孤問你,朱績、朱異、孫峻等人去了何處?”
夏侯獻這才認真打量著大虎的眼睛,以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
看著她這張臉,心裏想起的不是小虎反倒是郭太後,或許是兩人都有太後這一層身份的緣故吧。
也不知道她倆誰大。
孫魯班怯怯地啟唇:“妾身隻知孫峻率水軍投奔了諸葛恪,其他二人的行蹤妾身並不知曉。”
夏侯獻一聲歎息,因為他看得出來大虎沒有說謊,這時候她若是還敢藏私,怕是活夠了。
這跟軍中審問的情報一致,吳國最能打的兩個姓朱的將領都不知所蹤,懷疑也是東投去了。
此役全尚的實例充分證明一件事,兵多有個屁用啊,關鍵在於有沒有好的將領來執掌。
雖說大魏人才濟濟,也不差這兩人,但他們跑去助賊,孫峻甚至還把那麽多荊州水軍帶到了揚州,心中總是不美。
“下去吧。”夏侯獻擺了擺手,不再抬頭看她。
..........
三月底,西吳政權覆滅的消息終於傳至了漢國成都。
初春的成都晝夜溫差很大,朝霞微露,宅院內樹木的枝葉上還帶著露珠。
東宮內的一間廳堂,太子劉璿身上披著一件裘袍,坐在上位等待著婢女為座下幾人倒茶。
這幾人都是太子劉璿的親近之人,中散大夫譙周,太子舍人羅憲和尚書郎李密。
譙周是巴西有名的大賢,門生眾多,文立、杜軫、陳壽包括在座的兩位皆是他的弟子。
待上好了茶水,劉璿直接看向幾人開口:
“半個多月前打探到的消息,還說魏吳於巴丘交戰,勢均力敵。後麵的情報雖說零零碎碎,判斷不出局勢,但起碼還在僵持之中,可這次一來竟然就是武昌孫壹舉城投降,這未免......”
“殿下。”羅憲拱手道:“如今我大漢在大江上不與吳國接壤,探子不得不繞道南中或是潛入魏境,故而很是緩慢。”
“緩慢倒無妨。”劉璿皺眉,“主要是這消息可否能確定真偽?”
“應當無誤。”尚書郎李密道,“尚書台最近異常忙碌,臣從呂令君那得知,魏軍已經開始接收荊南各郡。”
“看來是真的了。”
劉璿順變得沮喪起來,他倒不是為這個曾經的盟友惋惜,隻是在擔憂,沒有荊州這個緩衝地帶,大漢以後如何能擋住魏軍。
說著,他握緊拳頭,狠狠砸向桌案:“早知如此,孤當初就該死勸父皇發兵。”
“殿下莫要這般說。”李密勸道,“朝中不是沒有針對這件事情有過商議,直到現在還爭論不休也沒個結果。可誰能想到,魏軍僅僅兩月就攻破了武昌城,何況還是有東吳援軍的情況下。”
“嗬嗬~”譙周忽然輕笑一聲,“殿下想法是好的,但卻太過樂觀。即便出兵又能如何,此前西陵步氏向求援,我大漢難道沒有出兵嗎?”
劉璿還是不忿:“魏國當真就不可戰勝嗎?”
譙周捋須不語,讓太子自己品。
劉璿沉默半晌似乎想明白了,緩緩吐出一口氣:“如今魏國吞並荊州,天下隻剩交、揚、益三州不在其手。”
“是啊。”譙周也跟著長歎一聲,“想要以一州之力對抗龐大的魏國,怎麽想都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費公的執政之道至少還算符合我大漢的國情,不過我觀那夏侯獻有帝王之誌,荊州今日之事,何嚐不是大漢的未來呢?”
“老師未免太過悲觀了。”羅憲對譙周的言論不太認同。
譙周卻是微笑地看著弟子:“令則莫非有衛將軍之誌?”
這句話明顯帶著嘲諷薑維之意,雖說薑維被費禕壓製得每次出征都帶不了多少兵。
但在譙周看來,那都多此一舉,一萬戰兵就得再多帶至少一兩萬的輔兵,然後民夫、軍糧、車馬等等都是在吸蜀地百姓的血。
羅憲搖頭不語,眉頭微蹙。
他從老師譙周的語氣裏隱隱聽出一些不尋常。
即便是大將軍費公主張保境安民,但對於外敵入侵這種事可是持堅決抵抗的態度。
反觀譙周的態度好像在說,都別瞎折騰了,天命在魏不在漢。
希望是錯覺吧。
自己不敢妄想日後能有多大的成就,隻想做好為人臣子力所能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