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的這種情緒暫時隻在萌芽之中,或許魏國此番頃刻間攻占荊州會加速這一過程,但漢國君臣到目前為止還算情緒穩定。


    有些事明知道它會發生,可事情沒到自己頭上之前,大部分人都會自我逃避,不願“杞人憂天”吧。


    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費禕從漢中迴到成都,當日朝會便向劉禪上表提議向永安增兵,以防魏軍趁著勢頭會師西進。


    其實費禕心裏門清。


    此時魏國就算還要繼續發動戰爭,必然是順江而下直搗東吳建業,畢竟魏軍在揚州江北已有軍隊出征,完全沒必要西進蜀地。


    而他這麽做的緣由,其實是為了打消薑維的念頭。


    兩月前在得知魏國南征消息後,薑維便頻繁向劉禪上表北伐雍涼。


    劉禪拿不定主意,或者說得不到費禕的支持他不好拿主意,隻能對薑維說:“再等等”


    於是乎拖著拖著,就拖到了現在這個局麵。


    然而今日,劉禪也沒有給薑維說話的機會,他心意已決,同意了費禕的請求。


    .......


    與此同時,從武昌出發的信使帶著降表、印信等物抵達了洛陽。


    郭太後一早就收到了奏章,於是代替年幼的小皇帝,在東堂接見了群臣。


    數日前她才剛剛得知,魏國大軍攻占夏口的消息,那時候群臣都說勝利在望,預計在六月雨季來臨之前就能攻克武昌。


    可還沒過多久,武昌就降了!


    奉明實在太快了,不僅僅是郭太後沒有心理準備,就是那些廟堂裏通曉軍事的諸公也沒有預料到會這樣的發展。


    雖然她沒去過江東,也對武昌是何處心裏沒有概念,但她卻知道武昌是吳國的陪都,曾經孫權就是在武昌登基為帝。


    這樣一座頗具意義的重鎮被攻下,就好像魏國的許昌、鄴城、或是長安這樣的地方被人占了一樣。


    設身處地想了想,郭太後心中不禁打了個寒顫。


    台下群臣恭敬地站著,郭太後翻看著宦官遞上來的武昌降表,雖說隻是半個吳國,但那也是極好的。


    不知為何,郭太後現在心裏有種強烈的虛榮感,就好像自家男人親手為她打下了一片江山。


    當然這種事隻能心裏想著玩玩罷了。


    “太後,這是罪臣孫壹獻上的籍冊。”


    身旁,宦官又遞上一份厚本,郭太後起初聽到“罪臣”二字有些不解,畢竟孫壹好歹也是皇帝,稱個國主應該不過分。


    但轉念一想,孫壹他們之前已向大魏稱臣,確實該稱之為“罪臣”。


    郭太後翻開籍冊,入眼便是密密麻麻的字,讓她一陣頭疼。


    有細心體貼的臣子看出了太後的焦慮,主動開口:


    “啟稟太後,此番荊州獻上籍冊,荊州治下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衡陽郡、零陵郡、臨賀郡、桂陽郡等7郡,下轄57個縣,全部歸順大魏。”


    郭太後眉頭舒展,滿意地看著那位大臣,這樣匯報就清晰明了多了,真讓本宮自己翻看,頭都大了。


    大臣繼續道:“其中,編戶10萬0280戶,人口42萬7500人。”


    “官吏6424人,兵士8萬6000人,存糧60萬3325斛,舟船八百餘艘。”


    聽到最後,郭太後有些震驚:“荊州尚有八萬軍士,為何就降了?”


    “啟稟太後,此乃戰前籍冊,如今有些數據作不得數,尤其是存糧、兵士和舟船,定然需要重新盤點。”


    “原來如此。”郭太後點點頭,等待著對方的下文,誰知對方卻不出聲了。


    “隻有荊州嗎?”


    大臣拱手:“迴太後,是的。相國在信中言,西吳與東吳在戰前有過協議,西吳割讓交州八郡給東吳,以求援軍,故而在戰前就已將籍冊抵押。”


    “莫非沒有藤本?”


    郭太後有時候還是挺聰明的。


    那大臣頓了頓,稟道:


    “有是有的,但我荊州軍將武昌號令傳檄交州後,並未獲得響應,反而探得交州郡向五嶺增兵設防的情報,故而相國還在考慮是否要對交州用兵。”


    “相國說,交州既未歸附,賬麵籍冊觀之無用。”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先看到這裏。”郭太後不再多問,把籍冊遞給台下的宦官,後者走來躬身接過,捧著站至一旁。


    “啟稟太後。”這時又有大臣出列,舉著笏板道:“相國此役居功至偉,當屬國之肱骨,此乃社稷之幸,臣等恭賀太後。”


    群臣相繼附和:“臣等恭賀太後!”


    郭太後心中暗爽,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她很快用莊重的嗓音道:“本宮與諸公同賀,不過此刻最該為之賀的當屬相國。”


    “臣等為相國賀!”


    群臣意會,紛紛麵向南方遙賀。


    這不是聚眾作秀,大部分大臣確實是真心實意,大魏建國近三十載,國土麵積幾乎沒有什麽大的變化。


    而今夏侯公攻下了整個荊州,做到了太祖武皇帝都未能做到的事,如何不為之慶賀呢?


    郭太後有點坐不住了,打算結束這次會麵,她看向眾人,語氣依舊端莊:“諸位愛卿,三日後的大朝,前來為陛下賀吧。”


    “臣等謹遵太後之命。”


    “臣等告退。”


    看著群臣依次離開東堂,郭太後若有所思。


    她還記得當日出征時對奉明說過的話,那時候她以為對方一去又是大半年,甚至一年都有可能。畢竟此役是為了整個荊州而不是以往單單某座城。


    可沒想到僅僅兩月就收到奉明的捷報,她為他感到高興,同時也期待著早日能見到對方的笑顏。


    ....


    太極殿石梯上,兩個身著官袍的老者並肩而行。


    太常羊耽迴首看了看身後,轉過頭來看向王肅:“奉明立下如此功勳,朝廷該給奉明什麽賞賜?”


    王肅覺得對方揣著明白裝糊塗,撇了撇嘴:“這還用問嗎?自然是王爵。”


    羊耽也不裝了,調笑道:“你家元姬要做尊貴的王後咯。”


    王肅見不得羊耽這副模樣,反唇道:“奉明和元姬又從未虧待過你們徽瑜。”


    “你看,急了。”


    “你!”


    兩個老頭不知何時開始,就時常因為莫名其妙的小事拌嘴,不過比起相敬如賓的同僚,這樣倒更像是一家人。


    “司馬公。”正在這時,羊耽注意到了身後剛剛走下石梯的司馬孚。


    司馬孚客套一句:“羊公、王公,還沒走呢。”


    誰知羊耽卻要拉他下水:“司馬公,明日我等欲向天子進言,為相國進王爵,不知司馬公可否一道?”


    司馬孚露出職業假笑,心中卻是吐槽:老夫大魏純臣啊,怎麽老帶著我做這種事!


    “老夫明日有事。”司馬孚開口拒絕。


    “何事?”王肅卻是絲毫不留情麵,刨根問底!


    現如今咱是梁公第一外戚,底氣甚足。


    司馬孚還當真有借口,他笑了笑:“家兄明日七十大壽,老夫得迴溫縣一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