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被這一舉動觸動。


    難怪明公如此重用司馬昭,其人確實有過人之處。


    既聽勸,又待人親和,很難不得人心。


    杜預迴過神來,正色道:“將此人頭顱斬下,傳示各郡,可震懾敵軍。”


    “善!”司馬昭確實聽勸,“就依元凱之言。”


    說完,他又看向胡烈:“玄武去善後,隨後叫主薄以我的名義向王都督和相國分別送一份戰報。”


    “之後我軍就暫於益陽屯駐,等各路兵馬的消息和上麵的軍令到後,再作打算。”


    “不。”杜預卻再一次否定了司馬昭的決策。


    司馬昭心中有些不悅,他覺得自己這次的安排應該挺合理的,今日已是二度被杜預當麵否決,讓他沒有顏麵,很是下不來台。


    但他還是笑著問杜預:“元凱還有計策?”


    杜預點點頭:“我軍應當一鼓作氣拿下武陵和長沙。”


    “杜將軍的胃口未免太大了吧。”


    一旁的胡烈質疑道:


    “我軍隻有八千人,即便算上武陵郡兵和那些蠻兵,也不到兩萬,如今連衡陽郡都沒徹底消化,如何能吃下三個郡?”


    司馬昭也覺得杜預太過冒進,說道:“玄武所慮極是,今得益陽乃是以巧計,但故技重施未必能夠奏效,還是從長計議吧。”


    他本以為杜預會就此打消這個念頭,誰知對方的神色卻變得更加堅定。


    “將軍,如今的情況您也看到了。吳軍的軍隊毫無鬥誌,我軍所到之處大多數不是早已逃之夭夭,就是出城投降。雖有少數部隊也曾竭力抵抗,但仍舊是不堪一擊。”


    “我以為,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


    “勢如破竹嗎.....”


    就在司馬昭的戰報送到夏侯獻手中時,洛陽中軍剛剛抵達宛城。


    這個時代通訊較慢或許也有益處。


    假如作為統帥的夏侯獻不同意司馬昭和杜預的決策,他就可以一個電話過去讓他們停止進軍,最後來句:不要讓我坐專機去找你!


    但由於時間差的緣故,杜預他們可能已經進軍了,宛城這邊才剛收到信。


    好在夏侯獻並不擅長微操,並且司馬昭、杜預乃是嫡係部隊,戰前規劃時就暗中給與了相機決斷之權。


    故而收到戰報和司馬昭下一步戰略計劃後,夏侯獻立刻迴信,信中隻有一句話:隻要對戰事有利,君可自決。


    但其他路軍就沒這般待遇了。


    王基、王昶、諸葛誕、郭淮等人紛紛送來送來書信。


    襄州軍方麵,由於冬季漢水有部分斷流,故而王昶軍從襄陽出發,兵分兩路。


    一路順漢水南下,至竟陵後東進沔陽。


    一路走隨縣,經由上昶城南下漢陽。


    欲各自拔除吳軍據點,計劃於夏口會師。


    目前王昶軍兩路人馬還在魏境,暫時沒有與吳軍交戰。


    而東路軍諸葛誕要穿越大別山區前往武昌,行軍速度就更慢了,目前諸葛誕軍仍在弋陽郡境。


    看到此處,夏侯獻不禁抬頭看向座下的賈充。


    “公閭,我軍能從豫州長驅直入,威脅武昌,這都是令尊的功勞。”


    “先父之文治武功,臣遠不能及也。”


    賈充倒也謙虛,論才能他確實不如賈逵半分。


    夏侯獻覺得,賈充是聰明,但都是些小聰明...不過他優點是識時務,缺點也是。


    說起賈逵...


    原本從豫州是沒有一條正式的道路通往武昌的。


    曹操和曹丕父子時代,魏軍南征一般隻有三個選擇。


    上遊的江陵,下遊的濡須和廣陵。


    而在賈逵擔任豫州刺史期間,積極上疏請求在豫州開辟臨江直道。


    此路從弋陽郡穿越大別山脈南下,經過鄂北山地進入江漢平原,然後到達江畔。


    這能威脅大江對麵的,曾經的吳國的首都武昌,從而迫使孫權無法隨意調動武昌的軍力來救援上下遊。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如今諸葛誕這路軍隊可直指偽吳的都城。


    “相國。”


    鍾會手裏拿著一筒書信大步走進帳內。


    “鎮東將軍派人送信來了。”


    “念於孤聽。”


    鍾會隨即拆開封泥,從竹筒中拿出信紙。


    “鎮東將軍說,濡須山守備森嚴,他不敢貿然上山進攻,但在山下與吳軍對峙,徒耗時日,於戰局無益。”


    “郭都督打算做什麽?”夏侯獻問。


    鍾會低頭又看了一眼:“他請求出兵皖口,占據吳軍江要衝,以威脅大江上的東吳援軍。”


    此前揚州獲得確切消息,諸葛恪當真出兵了。


    上次情報送來時,諸葛恪應當還在蕪湖,這時候應當已經越過了皖口。


    郭淮打算在諸葛恪後方搞事,確實不失為一個選擇。


    但夏侯獻思忖了一陣,開口道:“還是不要去皖口。”


    聞言,盧欽忍不住說道:“臣以為鎮東將軍此計可行啊,東吳的濡須防線固若金湯,非大軍不可拔。”


    “我大魏多年以來在濡須就沒怎麽占到過便宜。”


    “遠的不說,就拿幾年前王司空那一戰,他率七萬大軍攻濡須都铩羽而歸,何況那時東興堤還在荒廢、兩側山上也沒有修築堅城。”


    “而今若是讓郭鎮東去威脅吳國江北要衝,可牽扯東吳援軍,如此一來我上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小。”


    夏侯獻耐心聽完了盧欽的話,才開口:“子若所言不錯,但你隻看到了好處卻沒有看到風險。”


    “還請相國示下。”盧欽拱手。


    夏侯獻道:“早年孤在揚州待過數年,對皖城一帶之地理,可謂是爛熟於心。”


    “那裏水係縱橫,是吳國水軍天然的主戰場,而皖城走廊像是一個口袋,進去容易出去難。”


    “吳軍甚至不用諸葛恪出馬,隻需派一支偏師繞至夾石、掛車兩關,我揚州軍可就成了甕中之鱉。”


    “長平壯侯(曹休)石亭故事,曆曆在目啊。”


    盧欽恍然,“是臣淺薄了。”


    鍾會補充道:“最重要的是,鎮東將軍即便拿下了皖口,我揚州軍陸行至此,沒有戰船和水軍,如何能威脅到在大江上來去自如的吳軍呢?”


    “最多...隻是聲援罷了。風險大於收益,不可取也。”


    夏侯獻又在心中琢磨了片刻,對鍾會道:


    “迴信給郭伯濟,若是不願在濡須對峙,可進逼曆陽.....”


    “不過強調一點,萬不可渡江去攻采石磯,留在江北與徐州的胡征東互相照應,使建業震恐即可。”


    “唯。”鍾會領命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