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他現在是“夏侯獻之心,路人皆知”。


    這還隻是在封公前夕,明眼人便預示到了未來的走向。


    郭太後久居深宮不假,但她並非什麽都不懂。


    比起軍國大事,這些皇室內部的事務,她甚至更了解一些,畢竟她隻能接觸到這些。


    對於郭太後提出的這個問題,夏侯獻其實有過思考。


    無論是出於禮法還是出於這不值一提的交情,他或許都該給對方一個好的歸宿。


    他心中的最優解是,效仿宋太祖與小符後之事,給一些禮遇即可。


    至於郭太後以後願不願意出家,那就要看她自己。


    夏侯獻開口道:“無論太後是想迴鄉還是留在洛陽,全憑太後心意。”


    郭太後把玉璽規規矩矩放迴盒中,又把蓋子小心翼翼地蓋上,蹙眉問道:


    “那如果本宮想留在洛陽,會不會給奉明添麻煩?”


    這話倒是給夏侯獻問住了,他真沒想得那麽深遠。


    思忖一陣,他說道:“到時不如在宮中置一間宮舍,喚作【明元宮】,太後如若不嫌可移居明元,吃穿用度與今日無二。”


    郭太後終是鬆了一口氣,臉上的神色變得不那麽緊繃。


    自從群臣開始勸進以來,她從起初的開心到後來的擔憂,盡管她始終配合著群臣,但心裏卻一直不是滋味。


    奉明若是姓曹,正常順位繼承皇位也就罷了,她這個太後自然可以根據禮法居住永寧,孤獨終老。


    盡管同樣悲慘,但至少不用擔驚受怕。


    然而宮裏有個老宦官活得挺久,有著不淺的閱曆,郭太後有時旁敲側擊地詢問,前任太後一般都是何種下場。


    老宦官舉了幾個例子,一如後漢董卓亂政毒殺何後,一如本朝太祖武皇帝當在文武百官的麵縊殺董妃故事......


    諸如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聽完這些故事郭太後惴惴不安,似乎跟這些跟前朝皇室牽扯上關係的女人,大多死於非命!


    她雖自認為了解奉明的為人,可有些事情誰又說得準呢。


    但在對方心平氣和地提出解決方案後,郭太後心中終於平靜了一些。


    夏侯獻的手忽然越過桌麵,撫在太後的手背。


    郭太後一時驚訝,趕忙縮了迴來。


    見狀,夏侯獻解釋道:“臣隻是想讓太後稍稍放鬆一些,並無他意。”


    郭太後把手放在胸口,顯然還在調整心緒,過了一陣她開口說:“今日隻談公事,不談其他。”


    “自當如此。”


    夏侯獻點頭,卻又關切地說道:“太後的手很涼,料想是氣血不足。”


    目光看向案上的棗羹,揚了揚下巴:“趁熱吃吧,一會兒該涼了。”


    “噢。”郭太後訕訕點頭,隨後輕輕拿起碗和勺。


    窗外的光線明亮,二人像是尋常夫妻一般對坐。


    郭太後顯然沒方才那般緊張了,口中一邊嚼著一邊含糊不清地說:“今日群臣又來請天子下詔,料想不日便會再次勸奉明進爵。”


    “或許吧。”


    “這應是第三次了,這一次奉明就不要推辭了吧。”郭太後不經意間用餘光看去,卻發現夏侯獻正看著她。


    “奉明?”她感到疑惑,手中動作停頓了下來,調羹懸在半空。


    “喂我。”夏侯獻隻道了兩個字。


    郭太後臉頰燙了起來。


    ...............


    幾日後,天子召集群臣來東堂議事。


    其實群臣們都知道今日朝議的主題是什麽,之所以會選擇在東堂而不是在太極殿上.....


    那是因為有貼心的老臣建議,天子當日已在太極殿上親自下詔封賞卻被當場婉拒,如果今日被夏侯公再度拒絕,便丟了皇家顏麵。


    而在東堂商議,一般隻會有一些重臣參與,不至於弄得滿朝皆知。


    貼心!真的貼心!


    這位老臣是尚書令司馬孚。


    今日,郭太後也垂簾聽政,或者說她正是這場政治表演的壓軸選手。


    待群臣就位,垂簾後響起郭太後的聲音。


    “夏侯卿,功宣於四海,德過於尹周,我大魏開國以來.........”


    夏侯獻站在群臣最前列,就那麽靜靜地聽著。


    太後的嗓音莊重且嚴肅,仿佛讓這東堂都變得更加肅穆。


    但夏侯獻知道,郭太後的這個音色是刻意夾出來的,在與自己的私下場合裏,她並不是如此。


    那聲音有時嬌美,有時清脆,有時急促,有時又帶著幾分哀憐。


    這種強烈的反差感有時真的讓人難以招架。


    “..............現以皇帝名義下詔,命中書監誕、中書令顗擬策,封公為梁公、拜相國、加九錫、總百揆、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邑三萬戶、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劍履上殿、讚拜不名。”


    “望夏侯卿切莫推辭,敬服皇命。”


    郭太後的聲音落下,東堂內進入好一陣的沉靜。


    好巧不巧,司馬孚喉嚨裏卡了一口老痰,想咳嗽又不敢,隻能用力地吞咽喉嚨,臉憋得忽紅忽紫。


    “獻雖有微薄之功,但.......”夏侯獻終於開口,卻故意留了一個長音。


    “丞相。”群臣中立刻有人出言相勸:


    “列侯諸將們有的跟您東征西討,有的在朝在野治理國家,隻要是有點功勞就已享受到了紫色印綬,這樣的大臣已有數百。”


    “他們的功績都可以傳至萬世,史書留名。可唯獨您卻推辭陛下與太後的封賞,這讓臣等羞愧不已,坐立難安啊。”


    “是啊丞相.....”


    很快便有人附和,他們拿出各種理由勸進,仿佛今日夏侯獻不答應下來,就無法走出這皇宮一樣!


    趁著群臣的聲音越來越響,司馬孚終於微微側身,以袖遮麵,咳了出來。


    爽!


    許久,夏侯獻伸手止住眾人看向太後,麵露難色道:


    “臣竭忠盡智,以報國恩,從未有奢求王公之禮,可陛下之意既決,諸公盛情難卻,這讓臣.....”


    說著,有官員立馬遞上詔書,夏侯獻雙手顫抖著接過它,臉上盡是惶恐之色。


    “臣才微德薄,愧不敢受,然陛下、太後隆恩之至,臣若再推辭,恐負隆恩,遂惶惶而受詔!”


    夏侯獻捧著詔書向上位拜禮,這或許他人生中最後一禮了。


    隨即,東堂內響起了群臣齊整的聲音。


    “臣等,恭賀相國!”


    “臣等,拜見梁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