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


    清晨的馬蹄聲打破了這座小城的寧靜。


    晨曦灑入山陽公府,一仆役步履匆匆地來到府堂。


    “稟山陽公,洛陽朝廷有詔書送來。”


    山陽公劉康正悠閑地吃著朝食,聞言依舊手持調羹,抿了一口清湯,這才說道:“何事啊?”


    “現在外麵都在傳,說天子封夏侯丞相為梁公、拜相國、實領兗豫七郡!”


    “噗!”劉康差點沒噎著。


    “山陽公,要讓使者進來宣詔嗎?”仆役詢問。


    “不急,先請入府內。”劉康抹抹嘴,問道:“太夫人起了嗎?”


    “太夫人近來覺少,這個時辰應當已經起了。”


    “好。”劉康起身,“隨孤去見太夫人。”


    很快,劉康帶著一眾仆役來到山陽公國太夫人的宅院。


    劉康是漢獻帝劉協的嫡孫,劉協於魏青龍二年去世,劉康則嗣位山陽公。


    至於山陽公太夫人,乃是曹操之女,劉協第二任皇後——曹節。


    “........相國奉命開國稱製,劃梁國、譙郡、沛國、汝南、潁川、陳郡、陳留等七個郡作為封地,改許昌宮為梁公國宮.....”


    “乃尊其母沛國譙縣曹氏為梁國太後,敕封其妻東海郯城王氏為梁國夫人,其餘諸位夫人皆為嬪.....拜譙縣龍亢桓範為梁國首相......”


    曹節安坐上位,待那人念完了詔書後禮送而出,隨後看向身旁的劉康。


    “康兒,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


    劉康苦笑中又帶著幾分釋然,初聞此事的他有種“大仇得報”的快感。


    但自家太夫人也是曹氏之人,他又不可能把這種情緒表現出來,否則他裏外不是人。


    “孫兒從不關心這些,平生所願不過是太夫人身體安康長壽,我山陽國能在這亂世中苟延而已。”


    曹節笑了笑,感慨道:“我曹家後代當真有意思....我兄長繼承魏王,受禪做了皇帝。現如今阿姊又做了梁國太後,早晚會是一國之母啊。”


    劉康安慰道:“梁公是朝堂所望,夏侯氏與曹氏互為表裏,裏外不過一家親,至少沒有把基業拱手讓給外人。”


    “康兒不必如此安慰我。”曹節平靜地說道,“當年文皇帝受禪前曾向我來索要玉璽,那時我還怒斥了他一頓。事到如今,又豈會在意這些呢。”


    “是。”劉康點頭繼續聆聽。


    “我是劉家人,永遠都是。”曹節道,“死後能與孝獻皇帝葬於一處,便知足了。”


    ..............


    冀州,鄴城。


    “梁國置相國以下群卿百寮,天子命世子淼為五官中郎將,置官署,為相國副。”


    “拜譙縣龍亢桓範為梁國首相,北地泥陽傅嘏為左相,涿郡容城孫禮為右相。”


    “梁國設三省,一設中書省,掌管機要,收發詔令,為首相領。”


    “二設尚書省,統攬各部、各曹文書,批閱、審查,為左相領。”


    “三設門下省,批駁政令,負責監察,為右相領。”


    “忠兒且住。”念得這裏,鄧艾打斷了兒子的話語。


    他托著下巴問道:“梁公這麽早就立了世子?”


    鄧忠點點頭,他覺得自家阿父文武雙全,什麽都好,就是對這種事情不太敏感。


    “梁國初立,目前受封的基本都是梁公近臣....但那些邊緣之臣或是初出茅廬的士子想要晉升,在資曆與功績都不足的情況下,隻能去攀附諸位公子。”


    “早立世子有利於安定人心,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何況淼公子足智多謀,頗有父風且是嫡長,不立世子那才奇怪吧。”


    “嗯....確實如此。”鄧艾迴想著方才的內容,口中評價道:


    “桓元則雖不是梁公元從,但自梁公正始之初開府以來便多有走動,而且梁公能走到今日,他多有功勞,論資曆當得起首相一職。”


    “傅蘭石、孫德達二人亦是幕府心腹,也都在台閣任職多年,他二人為左右相,執掌尚書省和門下省可謂是得心應手。”


    鄧艾又如此評價一句接著說道:


    “至於這三相三省其實與此前無二,三相分別領中書令、尚書令、侍中.....三省之中,中書定策,尚書收入,門下發出。”


    “不過倒是比起舊製,權責更為清晰一些。而且三相皆有實權,不是名譽之位,從而能有效製衡各省,不至於尚書省一家獨大,中書門下淪為清貴。”


    “三相相互製衡,至少現任的三相彼此不太可能穿一條褲子吧。”


    “大人所言極是。”鄧忠道。


    “你繼續說。”鄧艾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唯。”鄧忠繼續道,“三省之下設六部,吏部、兵部、禮部、民部、工部、刑部,各部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


    “嗯...”鄧艾摩挲著下巴,“這與此前的尚書五曹類似吧。”


    “是的。”


    鄧忠大致陳述了一下六部職能。


    鄧艾聽完後,緩緩道:


    “吏部對應吏曹尚書,掌管官員遷調。”


    “兵部對應五兵尚書,掌軍官選任與軍隊訓練。”


    “民部對應左民尚書,掌戶籍、稅賦,財政。”


    “工部對應客曹尚書,但也不盡然。或許還有別的什麽......似乎還分掌了匠作寺的職能。”


    “禮部也是如此。”鄧忠道,“應當是分掌了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的職權。”


    “對。”鄧艾沉聲道,“那這新設的刑部便是分割了廷尉卿的職權。”


    “不過梁國還是保留了九卿,六部尚書隻是分管一部分事務。”


    鄧忠作了補充,說完他又故作神秘道:


    “大人,接下來兒要說的可是重中之重了。”


    鄧艾迫不及待地擺手:“速速講來。”


    “除三省六部之外,又設禦史台、靖安司、樞密院、度支府,並稱四台。”


    “禦史台掌監察、彈劾官員,為京兆杜陵杜恕所領。”


    “靖安司掌國都戍衛、治安、敵國情報等務,為河東平陽賈充所領。”


    “樞密院掌兵馬調度,為東海郯城王鬆所領。”


    “度支府掌財政收入和支出和整理官員的俸祿分配,為範陽涿縣盧欽所領。”


    三省六部,四台?


    如果說三省六部隻是以現有官製的演變,還在意料之內,但多出來的這四台便是真的新鮮玩意了。


    “三省與四台於許昌設七座,如遇國主外出不能理事、國主年幼等,七座並論,可暫決國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