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再次勸進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難得。”現場陷入短暫沉默後,嵇康說道,“看來夏侯公配得上嗣宗的一雙青眼。”
竹林七友中,山濤年紀最大,阮籍如今也年近四十,但實際上二十四歲的嵇康才是他們這個小團體的真正領袖。
阮籍方才之言,很明顯有勸友人們都去輔助明君之意,誰人聽不出來呢。
山濤自不必說,他本來就是立場“最靈活”的那個人。
阮鹹和向秀在其中屬於邊緣人物,對此沒急著表態。
然而這時,十五歲的王戎卻是開口說道:
“嗣宗兄之言發自肺腑,我亦是認同。”
“諸位都知道,家父此前犯了重罪。”
“雖說家父是受人脅迫,並未參與直接謀劃,但畢竟是參與叛亂,罪大惡極。”
“然而丞相卻法外開恩沒有過度株連,隻將家父流放樂浪。”
“若非夏侯公仁德,諸位今日豈能見到我王濬衝。”
“濬衝這是為了報答夏侯公的恩情?”嵇康問道。
“也不盡然。”王戎道,“正如嗣宗兄所言,如今朝堂清明,朝氣勃勃。”
“如若朝廷上位者一味隻靠殺戮,使朝野人人自危,頗感壓抑。想必會有更多像我等這樣的人選擇歸隱於世,那是一件多麽可悲的事啊。”
聞言,嵇康難得正色道:“可夏侯公終究是廢立天子,馬上又要稱公建製,那天子之位就在一步之遙了。”
原來嵇康心中的疙瘩一直在這裏!
他歎道:“我年少時,立誌將來要輔佐聖王,使天下清明.....那時的明皇帝意氣風發是何等的賢君。”
“怎奈明皇帝英年崩逝,使得朝堂爭鬥不斷,皇權旁落。”
“說句實話,夏侯公若願做伊尹霍光.....我嵇叔夜願盡心輔佐。可權臣篡位、改朝換代卻不是非我所願也。”
劉伶雖然暫時不想做官,但還是對嵇康的話反駁一二:
“夏侯與曹世代聯姻,猶如一家,互為表裏,即便夏侯公真做了皇帝,也未必會換國號。”
“跟國號無關。”嵇康道:“伯倫換個角度想,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試想....不是夏侯公,而是曹氏某位小宗來行此事也是一樣的。”
“天子之位不是一脈相承,而是來自宗族內鬥,若開此先例,日後莫不是一一效仿.....即便統一天下了又能如何?”
嵇康此言不無道理,這世上總有像他這樣“理想”之人。
毋丘儉就是如此。
可曆史大河滾滾,無論你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都隻是大河中的一粒塵埃。
沒有人能夠一生都沒有汙點。
山濤心中感慨,嵇康這樣過於理想的人若是生在蜀地就好了。
雖然蜀地早晚為魏所並,但至少在現階段,權臣始終是權臣,皇帝依舊是皇帝。
.............
洛陽,丞相府。
秋風瑟瑟,略有微涼。
“明公,天冷了披件袍子吧。”
賈充跟著夏侯獻走出府堂,手中拿著件絨袍為其披上。
“公閭有心了。”
夏侯獻微微點頭,二人向庭院中走去。
如今賈充雖卸任校事令,但實際上刺探各國情報的事務依舊由賈充兼管。
“薑維迴成都後,自降為鎮軍大將軍,仍領尚書事。”
夏侯獻對於薑維的貶官並不驚訝。
這是蜀國老傳統了,諸葛亮曾經自貶三級照樣統領一國軍政,蜀國人才凋零,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有大的官員變動。
“郭修呢?”
賈充緊緊跟在後麵,迴道:“被蜀主劉禪拜了左將軍。”
“嗯。”夏侯獻道,“不必過多聯絡以免暴露,叫他便宜行事吧。”
“唯。”賈充恭敬地拱手,之後又說起了大江以南的情報。
“揚州太平無事,頂多是東吳在柴桑修築水寨、軍城,其他並無異樣。”
“但建業城中卻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傳聞。”
“諸葛恪帶群臣上表,欲立張美人為後,然孫和百般推延,一直不拍板。有傳聞稱,孫和是想立何姬為後。”
“那何姬是小戶出身,其父不過是營中騎卒,當年孫權在巡視軍營中看見了路旁圍觀的何姬,一眼相中,便將她賜給了孫和。”
“孫權看女人的眼光可是極好的,聽說那何姬生得一副好皮囊,雖然已誕下一子,但今年也不過二十餘歲.....”
夏侯獻頓住腳步,“公閭,說重點!”
“明公恕罪....”賈充這才收住口,“張美人是諸葛恪的外甥女,孫和在太子期間,她便是太子正妃,原則上孫和稱帝後,她理應受封皇後。”
“然而孫和朝堂大權都讓了出去,唯獨這個皇後之位寸步不讓。”
夏侯獻道:“我曾聽聞孫和與張氏感情和睦,但在這種大事上卻不值一提。”
“孫和如果立張氏為後,以後連後宮都要被諸葛恪掌控,他這一讓,就要把吳國的基業全讓了。”
“明公所言極是。”賈充道,“不過這吳國的基業早就被孫權兩個兒子葬送得差不多了。”
“對了,武昌那裏也有絕密消息,隻是尚未辨別真偽。”
“全琮已許久閉門不出了。”賈充道:“雖然武昌相國府裏,我們的人安插不進去,但可以推測一二。”
“全琮病了?”夏侯獻一邊推測,一邊預估著武昌未來可能發生的劇變。
“如果全琮活著,以他的威望暫可壓住荊州世家,有些事情他倒不必那麽急切。”
“可一旦他死了,繼位的楚公就必須加快行動。”
賈充點頭分析道:“他們也隻能那麽做,不過全氏根基尚淺,這隻會加速他的滅亡。日後不但要麵對荊州世家,更要防備孫氏的報複。”
話到此處,賈充卻是一臉鄙夷地說:“說起來,這一切都拜那孫魯班所賜,區區一婦人竟弄權至此!”
“這不是挺好的麽,正是拜她所賜吳國才遭此大亂,日後我大魏王師南下,阻力會小很多。”
“是....”賈充忽然垂下頭,因為他察覺到自己失言,趕忙道:“臣差點忘了,明公的孫夫人正是孫魯班的妹妹。”
夏侯獻笑了笑,“無妨,我對此並不在意....難不成日後攻破武昌,還要把那瘋女人也綁到我這裏來?”
“呃....”賈充沒有迴答,不過他覺得綁來給明公玩樂也不是不行。
到時候明公可以好好懲罰她!
就在這時,有仆人前來稟告,說大司農桓範帶著一些朝臣前來拜見。
夏侯獻和賈充走至府門口,看向桓範和身旁的群臣代表。
還沒等夏侯獻開口,賈充便一溜煙跑到群臣的隊列裏,隨後桓範捧著一封勸進表,身後群臣紛紛拱手。
“丞相,陛下再次下詔請您受封梁公...此乃陛下之隆恩,諸公之所願,還望丞相勿要推辭!”
竹林七友中,山濤年紀最大,阮籍如今也年近四十,但實際上二十四歲的嵇康才是他們這個小團體的真正領袖。
阮籍方才之言,很明顯有勸友人們都去輔助明君之意,誰人聽不出來呢。
山濤自不必說,他本來就是立場“最靈活”的那個人。
阮鹹和向秀在其中屬於邊緣人物,對此沒急著表態。
然而這時,十五歲的王戎卻是開口說道:
“嗣宗兄之言發自肺腑,我亦是認同。”
“諸位都知道,家父此前犯了重罪。”
“雖說家父是受人脅迫,並未參與直接謀劃,但畢竟是參與叛亂,罪大惡極。”
“然而丞相卻法外開恩沒有過度株連,隻將家父流放樂浪。”
“若非夏侯公仁德,諸位今日豈能見到我王濬衝。”
“濬衝這是為了報答夏侯公的恩情?”嵇康問道。
“也不盡然。”王戎道,“正如嗣宗兄所言,如今朝堂清明,朝氣勃勃。”
“如若朝廷上位者一味隻靠殺戮,使朝野人人自危,頗感壓抑。想必會有更多像我等這樣的人選擇歸隱於世,那是一件多麽可悲的事啊。”
聞言,嵇康難得正色道:“可夏侯公終究是廢立天子,馬上又要稱公建製,那天子之位就在一步之遙了。”
原來嵇康心中的疙瘩一直在這裏!
他歎道:“我年少時,立誌將來要輔佐聖王,使天下清明.....那時的明皇帝意氣風發是何等的賢君。”
“怎奈明皇帝英年崩逝,使得朝堂爭鬥不斷,皇權旁落。”
“說句實話,夏侯公若願做伊尹霍光.....我嵇叔夜願盡心輔佐。可權臣篡位、改朝換代卻不是非我所願也。”
劉伶雖然暫時不想做官,但還是對嵇康的話反駁一二:
“夏侯與曹世代聯姻,猶如一家,互為表裏,即便夏侯公真做了皇帝,也未必會換國號。”
“跟國號無關。”嵇康道:“伯倫換個角度想,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試想....不是夏侯公,而是曹氏某位小宗來行此事也是一樣的。”
“天子之位不是一脈相承,而是來自宗族內鬥,若開此先例,日後莫不是一一效仿.....即便統一天下了又能如何?”
嵇康此言不無道理,這世上總有像他這樣“理想”之人。
毋丘儉就是如此。
可曆史大河滾滾,無論你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都隻是大河中的一粒塵埃。
沒有人能夠一生都沒有汙點。
山濤心中感慨,嵇康這樣過於理想的人若是生在蜀地就好了。
雖然蜀地早晚為魏所並,但至少在現階段,權臣始終是權臣,皇帝依舊是皇帝。
.............
洛陽,丞相府。
秋風瑟瑟,略有微涼。
“明公,天冷了披件袍子吧。”
賈充跟著夏侯獻走出府堂,手中拿著件絨袍為其披上。
“公閭有心了。”
夏侯獻微微點頭,二人向庭院中走去。
如今賈充雖卸任校事令,但實際上刺探各國情報的事務依舊由賈充兼管。
“薑維迴成都後,自降為鎮軍大將軍,仍領尚書事。”
夏侯獻對於薑維的貶官並不驚訝。
這是蜀國老傳統了,諸葛亮曾經自貶三級照樣統領一國軍政,蜀國人才凋零,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有大的官員變動。
“郭修呢?”
賈充緊緊跟在後麵,迴道:“被蜀主劉禪拜了左將軍。”
“嗯。”夏侯獻道,“不必過多聯絡以免暴露,叫他便宜行事吧。”
“唯。”賈充恭敬地拱手,之後又說起了大江以南的情報。
“揚州太平無事,頂多是東吳在柴桑修築水寨、軍城,其他並無異樣。”
“但建業城中卻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傳聞。”
“諸葛恪帶群臣上表,欲立張美人為後,然孫和百般推延,一直不拍板。有傳聞稱,孫和是想立何姬為後。”
“那何姬是小戶出身,其父不過是營中騎卒,當年孫權在巡視軍營中看見了路旁圍觀的何姬,一眼相中,便將她賜給了孫和。”
“孫權看女人的眼光可是極好的,聽說那何姬生得一副好皮囊,雖然已誕下一子,但今年也不過二十餘歲.....”
夏侯獻頓住腳步,“公閭,說重點!”
“明公恕罪....”賈充這才收住口,“張美人是諸葛恪的外甥女,孫和在太子期間,她便是太子正妃,原則上孫和稱帝後,她理應受封皇後。”
“然而孫和朝堂大權都讓了出去,唯獨這個皇後之位寸步不讓。”
夏侯獻道:“我曾聽聞孫和與張氏感情和睦,但在這種大事上卻不值一提。”
“孫和如果立張氏為後,以後連後宮都要被諸葛恪掌控,他這一讓,就要把吳國的基業全讓了。”
“明公所言極是。”賈充道,“不過這吳國的基業早就被孫權兩個兒子葬送得差不多了。”
“對了,武昌那裏也有絕密消息,隻是尚未辨別真偽。”
“全琮已許久閉門不出了。”賈充道:“雖然武昌相國府裏,我們的人安插不進去,但可以推測一二。”
“全琮病了?”夏侯獻一邊推測,一邊預估著武昌未來可能發生的劇變。
“如果全琮活著,以他的威望暫可壓住荊州世家,有些事情他倒不必那麽急切。”
“可一旦他死了,繼位的楚公就必須加快行動。”
賈充點頭分析道:“他們也隻能那麽做,不過全氏根基尚淺,這隻會加速他的滅亡。日後不但要麵對荊州世家,更要防備孫氏的報複。”
話到此處,賈充卻是一臉鄙夷地說:“說起來,這一切都拜那孫魯班所賜,區區一婦人竟弄權至此!”
“這不是挺好的麽,正是拜她所賜吳國才遭此大亂,日後我大魏王師南下,阻力會小很多。”
“是....”賈充忽然垂下頭,因為他察覺到自己失言,趕忙道:“臣差點忘了,明公的孫夫人正是孫魯班的妹妹。”
夏侯獻笑了笑,“無妨,我對此並不在意....難不成日後攻破武昌,還要把那瘋女人也綁到我這裏來?”
“呃....”賈充沒有迴答,不過他覺得綁來給明公玩樂也不是不行。
到時候明公可以好好懲罰她!
就在這時,有仆人前來稟告,說大司農桓範帶著一些朝臣前來拜見。
夏侯獻和賈充走至府門口,看向桓範和身旁的群臣代表。
還沒等夏侯獻開口,賈充便一溜煙跑到群臣的隊列裏,隨後桓範捧著一封勸進表,身後群臣紛紛拱手。
“丞相,陛下再次下詔請您受封梁公...此乃陛下之隆恩,諸公之所願,還望丞相勿要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