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郡,山陽縣外。


    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在地麵形成一片片明暗交錯的光影。


    微風吹過,竹影搖曳,沙沙作響。


    一身材短小的年輕人手裏舉著酒壺,光著腳肆意地放在一塊平滑的石麵上,搖頭晃腦: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以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


    “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


    這是沛國名士劉伶所作的《酒德頌》,而這放蕩不羈之人正是劉伶,劉伯倫本人。


    這篇駢文虛構了兩組人物,一是“唯酒是務”的大人形象,一是貴介公子和縉紳處士。


    他們代表了兩種處世態度。


    大人先生縱情任性,沉醉於酒中,睥睨萬物,不受羈絆。


    而貴介公子和縉紳處士則拘泥禮教,死守禮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劉伶誦讀著,耳邊同時傳來悠揚的琴聲。


    嵇康手指撥弄著琴弦,彈奏著《廣陵散》,如果單看指間動作那是頗為優雅。


    然而觀其全貌.....蓬鬆髒亂的頭發,鬆垮的衣領,毫無印象裏的那種名士風範,隻能看到自由懶散。


    “叔夜,你這曲子我很欣賞,不如傳我?我可將我多年不外傳的釀酒秘方作為迴禮。”


    劉伶仰起脖子,飲了一大口酒,笑嘻嘻地看向正在撫琴的嵇康。


    琴聲未消,嵇康一邊彈琴,一邊搖頭道:


    “當年我於洛西遊玩,夜宿月華亭。那夜久不能寐,於是起坐撫琴....”


    “或許是我的琴聲動聽,打動了冥界的幽魂,此曲便是一幽魂所傳。我與她約定,此曲永不傳人。”


    “妙,妙,妙!”劉伶大笑不止,“如若是從旁人口中聽得此言,我一個標點都不會信,但是從叔夜之口說出,我便信了十分!”


    說完,琴聲依舊。


    劉伶再次拿起酒壺卻發現見了底。


    這時劉伶瞧見麵前一人的酒盞微絲未動,開口問道:“子期,今日難得相聚,為何不飲?”


    向秀含蓄迴道:“我不勝酒力,不能與伯倫兄相比。”


    向秀是河內懷縣人,山濤於鄉裏講學時發現此子對《莊子》頗有心得,於是便成了忘年交。


    正是山濤的引薦,向秀才得以來竹林結識嵇康、阮籍、劉伶等人。


    在場的六人興趣相投,又各有所長。


    就比如阮籍的侄子阮鹹雖然在玄學領域見解一般,但他善彈琵琶,音樂造詣極高。


    就在幾人攀談之時,竹林中傳來腳步。


    阮籍最先看向來人,竟是以“青眼”看去。


    “阿戎快來,就等你了。”


    作為竹林七友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王戎非常注重禮節。


    他向諸位恭敬拜了一禮,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注重這些。


    阮籍比王戎大二十四歲,他和其父王渾才是一輩人,當年在洛陽同為尚書郎時,經常拜訪王府。


    但阮籍一聽王戎不在便轉身就走,當王戎在府裏時,他才會留下和其交談,很久才離去。


    王渾後來納悶,便去問阮籍緣由。


    阮籍對王渾道:“濬衝清虛可賞,和你不是一類人。與你說話,不如與阿戎說。”


    王戎在眾人身邊坐下,隨即看向袒胸露乳的嵇康,此時嵇康一曲罷,眾人皆彩。


    王戎卻沒有言語。


    阮籍看出了異樣,開口發問:“濬衝性格坦率,之前每次相聚都很是健談,今日這是為何,莫不是有心事?”


    王戎歎了口氣,把幾日前太學中發生的那件事分享給了眾人。


    嵇康聞言,捋著胡須一臉平靜地說:“權貴爭權奪利、稱孤道寡之事與我等何幹...”


    “叔夜此言差矣。”山濤顯然對嵇康之言並不認同。


    倒也難怪.....在場七友中,阮籍辭官和其他四人皆隱於世,王戎年紀最小剛入太學修學。


    唯獨山濤出仕做官,現任河南尹從事中郎,隻見他捋須言道:


    “夏侯公秉政以來朝堂清明,雖在正始之初四公並立,多有明爭暗鬥....”


    “但在王公、司馬公相繼在朝堂敗北後,我大魏可曾出現人頭滾滾、人人自危的局麵?”


    “如今太學學子們討論都是夏侯公該封往何地,卻不是討論他該不該封公....這是人心所望,大勢所趨。”


    嵇康雖然行為放浪,但很少將喜慍之色浮於表麵,聽完山濤之言,他隻問了一句:


    “巨源以為,夏侯公會做天子嗎?”


    如若換作公卿子弟或是朝廷要員間的聚會,這種話可不興說,彼此都會刻意裝傻,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但在竹林七友這裏,卻沒有那些束縛。


    不過山濤畢竟在朝做官,他一時不敢答。


    劉伶則是滿嘴酒氣,搶著說道:“今日的夏侯公,昔日的太祖武皇帝是也。”


    向秀、阮鹹兩人雖不置可否,但也心照不宣。


    “嗣宗,你如何看?”


    嵇康撓了撓腋窩,似乎是捉到了一隻虱子,手指微微一搓又輕輕一彈,說不上來到底是邋遢還是瀟灑。


    阮籍也是做過官的,但在正始之初他十分不看好那時的朝堂局麵。


    世家和宗室並立,明爭暗鬥,心思全在個人私利上,如何能讓大魏昌盛。


    阮籍有濟世之誌,曆史上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場,慨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對,噴得就是你,司馬昭。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大肆殺戮,司馬懿強行征辟他,他不得不從,司馬師又征辟他,他也硬著頭皮應征。


    明明極度厭惡司馬家的為人,卻要任其驅使,心中的苦悶可見一斑。


    即便是司馬昭執政後,盡力彌補父兄留下的不良影響,但也消除不了阮籍對司馬家的厭惡。


    而且司馬昭外寬內忌,經常喜歡問僚屬的心思和看法,說的對沒事,說的不對...那不好意思。


    然而,在這個時空。


    阮籍這些年始終在暗中關注朝堂局勢,從數年前的明爭暗鬥到如今的朝堂大定,他在心裏已經對夏侯獻有了基本的輪廓。


    是的,人才征辟是相互的,我要不喜歡你這個領導,你卻非要用我,那我就裝傻充愣。


    阮籍看向眾人道:“我願出仕做官,想親眼看看夏侯公能將我大魏帶到如何高度。”


    他說得非常坦然,這讓在場一眾人都側目看過來,有的驚訝,有的欣賞,唯有嵇康依舊那副無欲無求的樣子。


    阮籍接著說道:“使英雄成名,我輩義不容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