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搶登萊清廷增兵
當張朝璘滿身鮮血地來到濟南府扣門時,已經是孑然一人,他出發時所帶的部下,全部在路途中,被埋伏的曹良臣所部斬殺。
張朝璘身受重傷逃出,來到濟南府,向方大猷報告了前線戰況,請求增加支援力度。
方大猷對登萊明軍的戰力非常吃驚,聽完張朝璘的敘述後,一刻也不敢耽擱,再次派人以六百裏加急的形式,給京城方麵上了折子,希望速發京城滿洲大兵南下助戰,或者將和讬和李率泰兩部人馬,調迴山東戰場作戰。
多爾袞看了方大猷的折子後,首先把內閣大學士洪承疇和範文程,招到身邊進行詢問:
“那個浮山伯張鹿安到底是什麽門路,怎麽突然之間,兵峰如此強勁?”
“迴攝政王殿下,奴才之前在前明之時,聽說過張鹿安此名,但是那個時候的他,還隻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營頭而已,遠遠沒有他的父親的名聲響亮。
隻是奴才與他的交集不多,對他沒有其他過多的了解。
但是既然他在山東登萊一地肆虐,山東乃是近畿之地,容不得半點馬虎,應當派遣重兵,給予其雷霆一擊,讓他知曉我大清的兵威。”
洪承疇率先說道。
多爾袞點點頭,然後轉而看向範文程,範文程再次跪下後把張鹿安的出身、成長和經過匯報的條理清晰,一清二楚,並且補充道:
“迴主子,張鹿安之前在南京時,殺害了我們的頂尖細作鄂多,搶掠覺華島的也是他,派人趕到遼南腹地,將事關於七聽話與否的人質搶出來的也是他。
如果更遠一點的來說,派人在朝鮮戰場上射殺揚古利將軍的人也是他,殺了輔國愨厚公(指的是愛新覺羅.塔拜)的人也是他……
如今他已經通過於七的效忠,擁有大軍近五萬人,成為一方任何人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將會是我大清的大敵。
應該趁其羽翼未豐之際,將他扼殺在搖籃裏,否則此子必將會成為我大清的心腹之患。”
多爾袞看向範文程,從範文程平靜的臉上來看,絕對不會存在任何危言聳聽的情況,於是繼續張口詢問道:
“可否將他招至我大清的麾下?如果他願意投降,本王可以奏請陛下,即使沒有王爵,弄個國公還是有可能的。”
“攝政王,萬萬不可在未曾傷及浮山軍主力的情況下,就存在招降張鹿安行為,否則此子必然會心存桀驁之心,不利於我大清的軍紀的嚴明穩定。應當效仿吳三桂故事。”
洪承疇說道,吳三桂故事,指的是把吳三桂的實力盡可能的削弱以後,讓他別無選擇,隻能心甘情願地投靠清國。
“主子,聽說張鹿安此子的父親張可道就是被我大清鐵騎所殺……”
“哎,罷了,此一時彼一時,那個時候的吳三桂,是有求於我大清,這個張鹿安則是不同,可能存在報父仇的情況,隻有讓他真正見識我大清的強大兵鋒,才能讓他盡快俯首帖耳。
登萊之地,事關京畿安全和水路暢通,關係到我大清的根本之處,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得增加大兵,將登萊一地盡快搶迴來。”
愛新覺羅多爾袞定出了調子。
“嗻,王爺聖明!”
“範文程,棟鄂和讬以及李率泰那兩個奴才,現在能夠從河南走開嗎?”
多爾袞詢問道。
(本章完)
當張朝璘滿身鮮血地來到濟南府扣門時,已經是孑然一人,他出發時所帶的部下,全部在路途中,被埋伏的曹良臣所部斬殺。
張朝璘身受重傷逃出,來到濟南府,向方大猷報告了前線戰況,請求增加支援力度。
方大猷對登萊明軍的戰力非常吃驚,聽完張朝璘的敘述後,一刻也不敢耽擱,再次派人以六百裏加急的形式,給京城方麵上了折子,希望速發京城滿洲大兵南下助戰,或者將和讬和李率泰兩部人馬,調迴山東戰場作戰。
多爾袞看了方大猷的折子後,首先把內閣大學士洪承疇和範文程,招到身邊進行詢問:
“那個浮山伯張鹿安到底是什麽門路,怎麽突然之間,兵峰如此強勁?”
“迴攝政王殿下,奴才之前在前明之時,聽說過張鹿安此名,但是那個時候的他,還隻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營頭而已,遠遠沒有他的父親的名聲響亮。
隻是奴才與他的交集不多,對他沒有其他過多的了解。
但是既然他在山東登萊一地肆虐,山東乃是近畿之地,容不得半點馬虎,應當派遣重兵,給予其雷霆一擊,讓他知曉我大清的兵威。”
洪承疇率先說道。
多爾袞點點頭,然後轉而看向範文程,範文程再次跪下後把張鹿安的出身、成長和經過匯報的條理清晰,一清二楚,並且補充道:
“迴主子,張鹿安之前在南京時,殺害了我們的頂尖細作鄂多,搶掠覺華島的也是他,派人趕到遼南腹地,將事關於七聽話與否的人質搶出來的也是他。
如果更遠一點的來說,派人在朝鮮戰場上射殺揚古利將軍的人也是他,殺了輔國愨厚公(指的是愛新覺羅.塔拜)的人也是他……
如今他已經通過於七的效忠,擁有大軍近五萬人,成為一方任何人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將會是我大清的大敵。
應該趁其羽翼未豐之際,將他扼殺在搖籃裏,否則此子必將會成為我大清的心腹之患。”
多爾袞看向範文程,從範文程平靜的臉上來看,絕對不會存在任何危言聳聽的情況,於是繼續張口詢問道:
“可否將他招至我大清的麾下?如果他願意投降,本王可以奏請陛下,即使沒有王爵,弄個國公還是有可能的。”
“攝政王,萬萬不可在未曾傷及浮山軍主力的情況下,就存在招降張鹿安行為,否則此子必然會心存桀驁之心,不利於我大清的軍紀的嚴明穩定。應當效仿吳三桂故事。”
洪承疇說道,吳三桂故事,指的是把吳三桂的實力盡可能的削弱以後,讓他別無選擇,隻能心甘情願地投靠清國。
“主子,聽說張鹿安此子的父親張可道就是被我大清鐵騎所殺……”
“哎,罷了,此一時彼一時,那個時候的吳三桂,是有求於我大清,這個張鹿安則是不同,可能存在報父仇的情況,隻有讓他真正見識我大清的強大兵鋒,才能讓他盡快俯首帖耳。
登萊之地,事關京畿安全和水路暢通,關係到我大清的根本之處,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得增加大兵,將登萊一地盡快搶迴來。”
愛新覺羅多爾袞定出了調子。
“嗻,王爺聖明!”
“範文程,棟鄂和讬以及李率泰那兩個奴才,現在能夠從河南走開嗎?”
多爾袞詢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