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劫清營故技重施


    張鹿安口中所說的“好好招待”的對象,自然指的就是清將張汝行一行人。


    “大帥,怎麽了?”張輿問道。


    “清軍的援兵到了,隻有八百人……”


    “那還跟他廢話幹嘛?請大帥允許,讓末將帶著本協人馬,去將敵人援軍給剿幹淨。”


    張輿立刻請戰道。


    “不,不,不能這麽簡單,我們要再來一次故技重施,看看能否渾水摸魚。”


    “怎麽樣一個‘故技重施’法?”


    “當然就是圍點打援嘍。”


    張鹿安笑著說道,但是軍國的大事的細節,是不能對外人說道的。


    張鹿安在錢澄之和王征等軍事幕僚的幫助下,調動了第一協、第二協、第四協、第五協和第六協參戰。


    具體部署是以曹良臣的第四協插入到昌樂與濰縣之間的方山,以陳利六的第一協進入南馬山,主要目的就是執行封鎖和尾擊任務;


    以第五協聯合昌邑千總郭爾標,來到濰縣聽從於六的命令,並從各協之中抽調了炮兵第一營、第四營和第六營,配屬給於六,由於六統一指揮,營造出明軍即將對濰縣發動總攻擊的跡象;


    以於七帶著鎮標營作為於六的後盾,為預備力量;


    以張輿的第六協從北麵渡過濰河,向壽光挺進,目的是攻下壽光、甚至青州,截斷清軍的後路;


    以令狐雲湘的第二協為遠征軍,準備好糧食和物資,從南線的山裏繞道濟南,沿途掩蔽行蹤,準備對防守薄弱的濟南城發動突然攻擊;


    能攻進濟南城更好,那就傳檄遠近,號召四方,奮起抵抗清軍,擾亂清國的大後方。


    如果被清軍發現,那就聯絡各地的義軍,一起發動對濟南府的進攻。


    如果進攻不能奏效,那麽也要想盡辦法,把濟南府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來自於畿南三府的老百姓給帶走。


    張鹿安曾經把他們從清軍的魔爪中解救出來,如今條件更好了,更加不能對他們不管不顧。


    可以說張鹿安在一盤很大的棋,就看清廷如何落子應對了。


    清廷的應對還在後麵,但是清將張汝行的應對已經開始。


    張汝行派出部下驍將左營副將王伯時率領300精兵,對著已經渡過白浪河,正在橫渡彌河的張輿所部發動了突然襲擊。


    張輿部屬第21步兵營對於突然遇到的襲擊,猝不及防之下,紛紛四散而逃。


    好在清軍的人馬不多,很難快速地擴大戰場優勢。


    張輿麾下的第六騎兵營遊擊程萬裏,眼看戰場形勢危急,慨然而出,率領精銳馬隊,對來襲的清軍人馬進行反衝擊,逐漸扭轉了局勢。


    張輿也很快率領親兵加入到作戰之中,王伯時兵力不多,雙拳難敵四手,被迫向昌樂城撤退。


    王伯時走後,張輿計點損失,發現所部第21步兵營損失了兩百多名兵員,立刻就把21步兵營遊擊武印給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程萬裏在旁邊勸慰道:


    “將軍,武遊擊也是一時半會著了二韃子的道了,也算情有可原。


    這股敵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我們這麽多人,竟然還讓他們幾乎全身而退,加上我們營的損失,我們協總共損失了至少三百多人,才留下他們幾十條屍體,由此可見一斑。


    還是應該按照大帥的吩咐,不可在此戀戰,而是應該盡快攻下防備空虛的壽光縣和青州府。”


    張輿點頭表示認可,然後率領大軍啟程向西,直逼到壽光城下。


    壽光城的清軍主將為剛被張汝行派過來的右營副將崔可顯,崔可顯所部人馬,隻有親兵120人,剩下的都是壽光縣的義勇和鄉民兩千人,被清軍強迫入城纓城固守。


    就是這麽虛弱的兵力,張輿率領本協人馬,樹梯進攻了三日,沒有取得絲毫進展。


    氣得張輿大吼道:


    “狗日的崔可顯,你也曾經為大明參將,崇禎十六年,你我同在趙光拚麾下共事過,那個時候的你,對於入關肆虐的清軍是多麽的痛恨?


    怎麽如今你自己卻做了清狗?


    當了清狗不說,還竟然做的如此盡職盡責?你的良心真的都讓狗吃了嗎?”


    “哈哈,張輿小兒,此一時彼一時,昔日為敵國,如今為母國,怎麽能同日而語?


    明朝已經滅亡,如今是大清的天下。


    你不要不識時務!


    再說了,崔某可是與汝主子張登科同為一方戰將,你隻是他的護軍將領,你如何能與我相提並論?


    你就這麽沒有自知之明嗎?


    打不過就開始辱罵,這是無能者的表現。


    別廢話,有本事,就來打,用手中的刀槍說話。”


    崔可顯故意氣他道。


    張輿聽聞以後氣憤不已,但是所部人馬還是對壽光城無可奈何,隻得謹守大營,將壽光城三麵圍定,然後派人報告給張鹿安知曉。


    張鹿安聽到張輿的報告後,並沒有提出任何的責怪之意,這個清將崔可顯確實是個獨當一麵的人才,一員大將所起的作用確實很大。


    但是張鹿安也是從中看到了機會,那就是張輿所部先是擊破了主動出擊的王伯時所部,斬殺數十人,然後又圍攻住崔可顯所部,又困住一些人,那麽意味著張汝行身邊的將士非常稀少。


    想明白這個邏輯以後,張鹿安決定對濰縣之敵進行圍困的同時,派出陳利六組織部下,對位於昌樂城的張汝行所部進行觀察,一旦發現他們出城東進,立刻對張汝行所部發動突然襲擊,將其徹底殲滅。


    陳利六接到命令後,開始將所協人馬進行分配,時刻觀察著昌樂城中的動向。


    這天四更時分,天還未亮,張汝行終於耐不住山東巡撫方大猷的反複催促,率領所部剩餘人馬六百餘人,開始趁著夜色,向東麵的濰縣急行。


    昌樂縣距離濰縣不過三十餘裏,張汝行的部下又幾乎都是騎兵,幾乎轉瞬即到。


    但是因為天色未亮,守城的清軍王世寵部,不敢打開西門,放張汝行所部進入,隻是告知必須等到天亮請示過陳錦以後,才能打開城門,再讓張汝行所部進城。


    張汝行也是無奈,隻得下令部下在濰縣城外的大於河東岸紮下了一個小型的軍營,靜靜地等待天色放明。


    陳利六得到部下的報告後,鑒於張汝行所部,幾乎沒有攜帶糧食物資,實在是行進的速度太快,明軍方麵準備不足,沒能半路邀擊,本身就頗為懊悔,眼下看到張汝行所部在河邊紮營,陳利六覺得機會來了。


    陳利六讓部下朱養民和範鼎革兩部,也是趁著混暗的天色,從大於河的南麵下了河堤,由於眼下剛剛開春不久,河水稀少,河床被晾曬了一個冬天,完全可以經得住小股人馬的行走。


    範鼎革率領精兵扛著火銃在前,朱養民在後,開始快速地向北行動。


    與此同時,陳利六命令趙良棟的騎兵營做好戰鬥準備,隨時為範鼎革和朱養民提供支持。


    但見範鼎革帶領精挑細選的三百名火槍手,悄悄地靠近了張汝行的營壘,或許是就在濰縣城下,張汝行沒有大的警惕心,覺得反正很快天亮後,就可以開進城內了。


    所以隻是設置了簡單的兩道明哨,他不信明軍還敢在清國守城大軍的眼皮底下行動。


    範鼎革趁機派遣好手,將放哨的哨兵全部一一殺死,然後帶著大隊人馬悄悄地摸上了堤壩之上。


    隻是他們的這個舉動,被濰縣城頭的清將王世寵選派的觀察哨士兵給看的非常清楚,連忙敲響了報警的鍾聲。


    城頭急促的鍾聲同時驚醒了清將張汝行和明將範鼎革。


    範鼎革不再等待後路朱養民,急忙命令本部人馬,對著不遠處的清軍大營,發射了三排銃彈。


    隨後的跟上來的朱養民,也指揮部下對著前方的清軍進行瘋狂輸出。


    張汝行的部下內丁營都司侯天福,為了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麵,率領數十名騎兵,就向朱養民和範鼎革所在地撲殺過來。


    範鼎革和朱養民當即指揮所部人馬退入河堤之下,借助於河堤的掩護,對侯天福及其部下進行打擊。


    衝在前麵的清軍士兵很快被打死,侯天福上一刻還在慶幸自己活了下來,調轉碼頭,準備重新發動進攻,下一刻卻不料,從南麵直接竄出來一支精銳的明軍騎兵部隊,正是趙良棟率領的第一騎兵營,向著侯天福橫衝直撞而來。


    明軍衝過之後,留下了包括侯天福在內的一地屍體,趙良棟沒有停頓,繼續朝著清軍的大營衝了過去。


    清軍總兵張汝行帶著兩位部將周斯官和王伯時,帶領手下親兵奮勇抵抗,終是抵擋不住狂飆急進、快如旋風的趙良棟。


    周斯官第一個戰死,王伯時渾身受傷多處,但還是緊緊地護衛在張汝行的身邊。


    正當趙良棟組織騎兵,準備對聚集在一角的清軍發動最後的攻擊時,濰縣城頭吹起了進攻的號角聲,打開了城門,緊接著柯永盛帶兵從左邊、張朝璘帶兵從右邊,向趙良棟所部狂奔而來。


    範鼎革率部上前,試圖進行阻擋,但是清軍進攻甚急,範鼎革有些支持不住,河堤又窄,朱養民所部也無法上前提供太多支持,隻能任由柯永盛和張朝璘兩部人馬衝進張汝行的大營。


    趙良棟之前已經得到過範鼎革的示警,看到清軍大隊人馬衝來,隻得向北讓開,清將張朝璘上前將張汝行和王伯時救出來,柯永盛則是指揮人馬攻打稍微退卻的趙良棟。


    正在這個時候,陳利六率領剩下的兩個步兵營趕到現場,同時組織朱養民所部向濰縣城門口運動,城頭的清軍統帥陳錦見此情況,連忙下令鳴金,讓柯永盛和張朝璘等人返迴濰縣城內。


    陳錦走下城樓,看到受了重傷的張汝行和王伯時,他們二人的親兵幾乎損失殆盡,原本打算前來支援的他們,如今反而最需要陳錦來救助。


    幾人相顧無言,陳錦隻得叫人先把二人給拉下去休息。


    陳錦再次來到城頭,卻看到城外的明軍,正在挖掘壕溝,準備把最後的逃生路線給堵死。


    陳錦連忙叫來悍將張朝璘,讓他帶著精挑細選的精銳漢軍旗士兵100人,突圍去濟南府,向方大猷報告這邊的情況。


    張朝璘得到命令後,立刻點起人馬,打開城門,趁著明軍的陣地尚未穩固,直接衝了過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