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接就一臉懵逼,劉辯三天兩頭就往蔡府跑,這件事兒基本上是整個洛陽城都知道了,你馬日磾是怎麽覺得它劉辯小小年紀能做到大公無私的?
劉辯看著滿臉慈祥,眼中透露著期待的馬日磾,有些於心不忍。腦中也開啟了一波艱難的選擇題。a:公報私仇。b:偏幫熟人。c:直言不諱。
最後,劉辯艱難地選擇了d選項:abc都對。
關於c選項,劉辯對於尊敬長輩這一點一直做的很好,雖然帶著些現代人的隨性,但是態度一直很端正。如果不是馬日磾曾經嚴厲的批評過他,他會在這種情況下和稀泥,不會當眾表態讓其中一人下不來台。
關於a選項,如果不是馬日磾說的東西不合他心意,他也絕對不會昧著良心去詆毀馬日磾。
關於b選項,恰逢其會,順手白嫖好感~
總之,多種巧合之下,給了劉辯捉弄一下馬日磾,出一下心中的悶氣的機會。
由於狀態比較亢奮,劉辯大腦超頻運轉,隻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想好了劇本。
劉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之後走了出來,沒有急著說什麽觀點,而是先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向馬日磾問到:“敢問先生,禮起源於什麽?”
雖然劉辯的問題與他們今天所討論的話題毫不相幹,但是馬日磾依然,耐心地迴答了:“禮最開始起源於對天地祭祀的禮儀。隨著發展,起到了劃分等級的作用。又經過長時間的補充,禮也對人際交往中許多潛在的規則進行了規範。最後,禮所規範的內容逐漸擴大,涉及到了人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成為了我們如今所熟知的禮。”
劉辯聽完之後,也是發自內心的尊重。雖然這位古板的先生說話非常嚴厲;對於禮儀的追求之也到了近乎迂腐的程度。但是他對學問的研究也是真的非常深入,不然也無法三言兩語就把禮的出生和發展講的如此精辟。
劉辯雖然對他提不起喜歡的情緒,但出於尊重,劉辯放棄了捉弄一下馬日磾的心理。當然,他的立場是不會改變的,隻不過說的會委婉一些。
於是,於是劉辯再次恭敬地說到:“先生所言之精辟劉辯佩服!然而,先生竟然知道這些禮儀本就是先人所總結,那麽為何現在就不能改呢?恕我直言,諸公今日聚集在這裏,不就是為了修改這些東西嗎?”
馬日磾一聽就知道這小子話風不對,好像不是來支持自己。瞬間就露出了一副遭到被刺的悲憤之色。最後隻能冷哼一聲說到:“改自然是能改,他蔡伯喈修改的服裝若是能好看一點,我也不反對。然而,改完之後的服裝如此臃腫,我又如何能夠苟同?”
劉辯聽到馬日磾已經連名帶姓的稱唿蔡邕了,也清楚這是真的動了氣。也不再拖延,趕緊說出自己的本意。
此時他已經探明馬日磾最在乎的點了,說服起來更加簡單。
於是他繼續向馬日磾提問到:“那先生以為數百年前的各位前輩總結的著裝之禮儀時,又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呢?”
馬日磾聽了之後感覺好像抓住了什麽,他之前進行研究的時候更多是查閱各種古籍,通過對內容的對比、歸納總結出他認為最正確的結論,而沒有過多的去想為什麽要這麽做。
如今結合蔡邕的觀點,他感覺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
但是場麵這麽大,馬日磾也算是被架起來了,他要是不說兩句好像顯得很沒麵子,於是就嘴硬的說到:“不論前輩如何思慮,他們傳承下來自然有其道理。我等隻需要遵守,按其行事即可。如今不清楚前輩想法,擅自更改,我是不會讚成的!”
劉辯不禁扶額,心裏吐槽“這些老先生就沒發現自己的觀點和論據都對不上嗎?談美醜就好好談美醜,為啥老覺得自己在支持祖宗規矩。怪不得聽他們辯論半天都沒結果,原來邏輯在這裏捋不順,兩邊還都沒注意。”
為了說服對方,劉辯腦中開始重新語言。忽然,他靈光一閃,想起了自己高中時候的政治老師講的知識。於是他直接現場照搬過來,問到:“假設晚輩出遊,行走在洛水之畔,一腳踩入洛水之中,河水流動,那麽我現在所踩之水和下一刻所踩之水,是否相同?”
這種問法馬日磾也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劉辯也不給他反應的機會繼續說到:“河水流逝,今時所踩之水與往日所采之水自然並不是同一水。我們接觸到的水一直在隨時間變化。那麽,以前所遵循的服裝規律,與如今所遵循的服裝規律,自然也有可能相差甚遠。”
由於闡述的理由有理有據,場中之人都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點頭表示認可。劉辯覺得自己現在哪怕胡扯一些歪理都有人會信,當然事後大佬們反應過來他會被錘死的。
局勢大好,當務之急還是先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先輩們所研究的禮儀,我這做晚輩的自然不敢妄言對錯;先輩們的思想也不是我可以隨便定義的。但是我們為何不能想一想這到底適不適合我們呢?”
馬日磾聽到適合二字,內心再次動搖了。他之所以主導了那麽多書籍的修訂一來是很多書在抄錄過程中出現錯誤,需要不斷考察,確定知識傳承的準確。二來也是應為很多東西隨著時代發展被替換,很多觀念被舍棄,記載的內容要更新。這樣看來,他的所作所為算得上是讓知識更適合這個時代。那麽,他所堅持的觀點到底適不適合呢?之前的許多做法對不對呢?
劉辯看著滿臉慈祥,眼中透露著期待的馬日磾,有些於心不忍。腦中也開啟了一波艱難的選擇題。a:公報私仇。b:偏幫熟人。c:直言不諱。
最後,劉辯艱難地選擇了d選項:abc都對。
關於c選項,劉辯對於尊敬長輩這一點一直做的很好,雖然帶著些現代人的隨性,但是態度一直很端正。如果不是馬日磾曾經嚴厲的批評過他,他會在這種情況下和稀泥,不會當眾表態讓其中一人下不來台。
關於a選項,如果不是馬日磾說的東西不合他心意,他也絕對不會昧著良心去詆毀馬日磾。
關於b選項,恰逢其會,順手白嫖好感~
總之,多種巧合之下,給了劉辯捉弄一下馬日磾,出一下心中的悶氣的機會。
由於狀態比較亢奮,劉辯大腦超頻運轉,隻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想好了劇本。
劉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之後走了出來,沒有急著說什麽觀點,而是先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向馬日磾問到:“敢問先生,禮起源於什麽?”
雖然劉辯的問題與他們今天所討論的話題毫不相幹,但是馬日磾依然,耐心地迴答了:“禮最開始起源於對天地祭祀的禮儀。隨著發展,起到了劃分等級的作用。又經過長時間的補充,禮也對人際交往中許多潛在的規則進行了規範。最後,禮所規範的內容逐漸擴大,涉及到了人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成為了我們如今所熟知的禮。”
劉辯聽完之後,也是發自內心的尊重。雖然這位古板的先生說話非常嚴厲;對於禮儀的追求之也到了近乎迂腐的程度。但是他對學問的研究也是真的非常深入,不然也無法三言兩語就把禮的出生和發展講的如此精辟。
劉辯雖然對他提不起喜歡的情緒,但出於尊重,劉辯放棄了捉弄一下馬日磾的心理。當然,他的立場是不會改變的,隻不過說的會委婉一些。
於是,於是劉辯再次恭敬地說到:“先生所言之精辟劉辯佩服!然而,先生竟然知道這些禮儀本就是先人所總結,那麽為何現在就不能改呢?恕我直言,諸公今日聚集在這裏,不就是為了修改這些東西嗎?”
馬日磾一聽就知道這小子話風不對,好像不是來支持自己。瞬間就露出了一副遭到被刺的悲憤之色。最後隻能冷哼一聲說到:“改自然是能改,他蔡伯喈修改的服裝若是能好看一點,我也不反對。然而,改完之後的服裝如此臃腫,我又如何能夠苟同?”
劉辯聽到馬日磾已經連名帶姓的稱唿蔡邕了,也清楚這是真的動了氣。也不再拖延,趕緊說出自己的本意。
此時他已經探明馬日磾最在乎的點了,說服起來更加簡單。
於是他繼續向馬日磾提問到:“那先生以為數百年前的各位前輩總結的著裝之禮儀時,又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呢?”
馬日磾聽了之後感覺好像抓住了什麽,他之前進行研究的時候更多是查閱各種古籍,通過對內容的對比、歸納總結出他認為最正確的結論,而沒有過多的去想為什麽要這麽做。
如今結合蔡邕的觀點,他感覺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
但是場麵這麽大,馬日磾也算是被架起來了,他要是不說兩句好像顯得很沒麵子,於是就嘴硬的說到:“不論前輩如何思慮,他們傳承下來自然有其道理。我等隻需要遵守,按其行事即可。如今不清楚前輩想法,擅自更改,我是不會讚成的!”
劉辯不禁扶額,心裏吐槽“這些老先生就沒發現自己的觀點和論據都對不上嗎?談美醜就好好談美醜,為啥老覺得自己在支持祖宗規矩。怪不得聽他們辯論半天都沒結果,原來邏輯在這裏捋不順,兩邊還都沒注意。”
為了說服對方,劉辯腦中開始重新語言。忽然,他靈光一閃,想起了自己高中時候的政治老師講的知識。於是他直接現場照搬過來,問到:“假設晚輩出遊,行走在洛水之畔,一腳踩入洛水之中,河水流動,那麽我現在所踩之水和下一刻所踩之水,是否相同?”
這種問法馬日磾也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劉辯也不給他反應的機會繼續說到:“河水流逝,今時所踩之水與往日所采之水自然並不是同一水。我們接觸到的水一直在隨時間變化。那麽,以前所遵循的服裝規律,與如今所遵循的服裝規律,自然也有可能相差甚遠。”
由於闡述的理由有理有據,場中之人都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點頭表示認可。劉辯覺得自己現在哪怕胡扯一些歪理都有人會信,當然事後大佬們反應過來他會被錘死的。
局勢大好,當務之急還是先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先輩們所研究的禮儀,我這做晚輩的自然不敢妄言對錯;先輩們的思想也不是我可以隨便定義的。但是我們為何不能想一想這到底適不適合我們呢?”
馬日磾聽到適合二字,內心再次動搖了。他之所以主導了那麽多書籍的修訂一來是很多書在抄錄過程中出現錯誤,需要不斷考察,確定知識傳承的準確。二來也是應為很多東西隨著時代發展被替換,很多觀念被舍棄,記載的內容要更新。這樣看來,他的所作所為算得上是讓知識更適合這個時代。那麽,他所堅持的觀點到底適不適合呢?之前的許多做法對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