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儉而言,雖然被誣陷是事實,自己伸冤合情合理,但是用手段脅迫君王也是真事,大不敬之罪是必須要認的。即使漢靈帝沒有網開一麵讓他感到不甘,但是君臣之禮的束縛也讓他認可了懲罰。這種糾結的文人思想可敬又可歎。
劉辯並不是有心羞辱張儉,見狀趕忙解釋道:“元節先生,切莫如此想,如今已經查明,當年之事乃是一場誤會。按理說,沉冤昭雪本應當直接赦免。隻是受如今的局勢影響父皇才出此下策。畢竟您這種方法形成風氣可不太好。”
見到張儉沉默不語,劉辯繼續出言安撫:“當今天下,有許多人仗著自己有權利、有才華,就結黨營私、追名逐利。卻忘記了讀聖賢書,是為了造福蒼生,報效祖國。為官之人,不修德行,才使得結黨有害無益。父親其實非常敬佩像先生這樣品德出眾之人。隻不過一旦為了赦免先生,而開了先例。就會引發許多無德之輩的躁動,最後朝綱混亂,百姓困苦。”
聽到讀書人被如此貶低,張儉眉頭皺了起來,下意識的想要反駁。但是這些年的逃亡生涯讓他並沒有辦法天天讀書,有了更多的機會四下走動,見識了太多仗勢欺人的世家子弟。他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但是如今並沒有底氣為整個士人團體打包票。
劉辯這種帶節奏的說法其實是有些言過其實的。官場上大部分人雖然談不上大公無私,但是也並非屍位素餐;仗勢欺人是強勢之人的通病,人群並不限於士人,而且這事也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解決;對於張儉的處罰理由聽起來有些道理,但是並不能解決之前所說的問題。以如此極端、誇大的方式描述現狀,也隻是為了讓張儉認可當下局勢。
劉辯的目標可不是勸張儉為他們的事業犧牲自己,所以並沒停止發言,繼續說道:“為了天下蒼生,父皇才忍痛下達命令,可惜委屈了先生,對此父皇一直耿耿於懷,於是剛剛一直囑咐我要對先生恭敬有加。”節奏轉換的太快,張儉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見到張儉表情從皺眉轉為疑惑,劉辯也耐心的解釋到:“父皇如此安排說是讓先生做辨的下人,實則是想讓先生教導辨,父皇想讓辨好好向先生學習,努力修身將來才能平天下。因此先生與我名為主仆,實為師徒,自然則應當由辨行弟子之禮。”說罷,劉辯非常鄭重的跪倒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一個響頭,說道,先生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張儉已經感動的嘴唇在顫抖,緩緩的跪倒在地,向著漢靈帝所在的方向拜了下去,激動地說到:“陛下聖明,罪臣又何惜此身?名節不過是身外之物,若是能換得朝政清明,臣以性命抵之又何妨。”
頓了一下,張儉又說到:“如今陛下不以臣卑鄙,委臣以重任。罪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殿下。”
本來激動的張儉還想轉身何劉辯說些什麽。劉辯光速起身、讓開、把張儉扶起來,動作一氣嗬成。(又想折我壽,不會讓你得逞的)
這一次張儉的反應卻和剛來的時候不同,變得執拗起來說:“既然是仆人,那就要守仆人的禮節,殿下在上請受我一拜。”
劉辯見阻止不得,隻好無奈的接受了了參拜之禮,不過接受姿態嘛就有趣了,你躬身行禮,我就跪著接受唄。
張儉看著跪在自己身前抬頭望著自己的劉辯十分無奈,因為從那雙眼睛中他讀出了“你敢跪我就趴給你看的意味。”
最後,劉辯被扶起來,嬉皮笑臉的說道:“先生,以後可切莫如此了。不然我良心上真過不去,甚至現在我都不太敢麵對先生。不僅如此,我這膝蓋也遭不住。”
張儉也沒有再婆婆媽媽,直接應承了下來。
經曆了如此激情的一幕之後,張儉快速的平靜了下來,場麵猛然就尬住了。由於沒想好接下來要怎麽和張儉相處,劉辯接下來不知道怎麽發展,就那麽沉默的站在那裏。
雖然他掌握大量先進的知識,但是說起為人處世、言談舉止並沒有優勢。作為平凡的社會青年,許多本事甚至低於當時文人平均水準。
這些日子以來,劉辯雖然交際頻繁,但總是謀定後動、少說多想。很多時候都是提前準備好多種預案,再配合隨機應變,才顯得遊刃有餘。然而,當他毫無準備的陷入沉默之後,經驗不足的缺陷就暴露出來,大腦忽然就放空了。隻能怔怔的望著張儉,指望他再開個話頭。
張儉也是老古董了,什麽人沒見過,一眼就看出了窘迫的現狀。他對於身份轉換的也非常迅速,僅僅是這片刻的沉默就已經進入了狀態。
隻見張儉不急不徐的問劉辯:“我既然身為老師,自當關心殿下學業。不知殿下如今在讀什麽書?是否有不懂的地方?我雖然算不上通曉古今,但是應該能為陛下解答一二。”
聞言劉辯更加尷尬了起來,比起剛剛的沉默,他覺得現在更像社死現場。由於自己“懂事”的早,說話也早,更是早早的帶動了漢靈帝的節奏。導致漢靈帝都沒有覺得劉辯需要啟蒙讀書,因此至今也沒有安排老師。
後來,劉辯也表示想要拜訪眾多大儒,就更不關心劉辯學業了(這老爹太菜了)。而劉辯每次出宮學習,其實都是直接讓各位大儒隨意而講。甚至,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他還沒有認認真真的翻過任何一本書。
這種事情劉辯坦白嗎?打死也不可能的好吧!劉辯非常了解這些老學究們對於讀書的態度,他可不敢說自己啥書都沒翻過,否則估計就要被揪著教育了。
於是劉辯就含含糊糊的說到:“我現在年齡太小了,正在向著各位先生學習,每本經書都有所涉獵,尚未想好先學習哪一本。”
有所涉獵這個形容雖然很含糊,但是大多是人們謙虛的時候說的。因此張儉對於劉辯所說的有所涉獵非常好奇,便追問了起來。(劉辯:0.0)
劉辯並不是有心羞辱張儉,見狀趕忙解釋道:“元節先生,切莫如此想,如今已經查明,當年之事乃是一場誤會。按理說,沉冤昭雪本應當直接赦免。隻是受如今的局勢影響父皇才出此下策。畢竟您這種方法形成風氣可不太好。”
見到張儉沉默不語,劉辯繼續出言安撫:“當今天下,有許多人仗著自己有權利、有才華,就結黨營私、追名逐利。卻忘記了讀聖賢書,是為了造福蒼生,報效祖國。為官之人,不修德行,才使得結黨有害無益。父親其實非常敬佩像先生這樣品德出眾之人。隻不過一旦為了赦免先生,而開了先例。就會引發許多無德之輩的躁動,最後朝綱混亂,百姓困苦。”
聽到讀書人被如此貶低,張儉眉頭皺了起來,下意識的想要反駁。但是這些年的逃亡生涯讓他並沒有辦法天天讀書,有了更多的機會四下走動,見識了太多仗勢欺人的世家子弟。他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但是如今並沒有底氣為整個士人團體打包票。
劉辯這種帶節奏的說法其實是有些言過其實的。官場上大部分人雖然談不上大公無私,但是也並非屍位素餐;仗勢欺人是強勢之人的通病,人群並不限於士人,而且這事也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解決;對於張儉的處罰理由聽起來有些道理,但是並不能解決之前所說的問題。以如此極端、誇大的方式描述現狀,也隻是為了讓張儉認可當下局勢。
劉辯的目標可不是勸張儉為他們的事業犧牲自己,所以並沒停止發言,繼續說道:“為了天下蒼生,父皇才忍痛下達命令,可惜委屈了先生,對此父皇一直耿耿於懷,於是剛剛一直囑咐我要對先生恭敬有加。”節奏轉換的太快,張儉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見到張儉表情從皺眉轉為疑惑,劉辯也耐心的解釋到:“父皇如此安排說是讓先生做辨的下人,實則是想讓先生教導辨,父皇想讓辨好好向先生學習,努力修身將來才能平天下。因此先生與我名為主仆,實為師徒,自然則應當由辨行弟子之禮。”說罷,劉辯非常鄭重的跪倒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一個響頭,說道,先生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張儉已經感動的嘴唇在顫抖,緩緩的跪倒在地,向著漢靈帝所在的方向拜了下去,激動地說到:“陛下聖明,罪臣又何惜此身?名節不過是身外之物,若是能換得朝政清明,臣以性命抵之又何妨。”
頓了一下,張儉又說到:“如今陛下不以臣卑鄙,委臣以重任。罪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殿下。”
本來激動的張儉還想轉身何劉辯說些什麽。劉辯光速起身、讓開、把張儉扶起來,動作一氣嗬成。(又想折我壽,不會讓你得逞的)
這一次張儉的反應卻和剛來的時候不同,變得執拗起來說:“既然是仆人,那就要守仆人的禮節,殿下在上請受我一拜。”
劉辯見阻止不得,隻好無奈的接受了了參拜之禮,不過接受姿態嘛就有趣了,你躬身行禮,我就跪著接受唄。
張儉看著跪在自己身前抬頭望著自己的劉辯十分無奈,因為從那雙眼睛中他讀出了“你敢跪我就趴給你看的意味。”
最後,劉辯被扶起來,嬉皮笑臉的說道:“先生,以後可切莫如此了。不然我良心上真過不去,甚至現在我都不太敢麵對先生。不僅如此,我這膝蓋也遭不住。”
張儉也沒有再婆婆媽媽,直接應承了下來。
經曆了如此激情的一幕之後,張儉快速的平靜了下來,場麵猛然就尬住了。由於沒想好接下來要怎麽和張儉相處,劉辯接下來不知道怎麽發展,就那麽沉默的站在那裏。
雖然他掌握大量先進的知識,但是說起為人處世、言談舉止並沒有優勢。作為平凡的社會青年,許多本事甚至低於當時文人平均水準。
這些日子以來,劉辯雖然交際頻繁,但總是謀定後動、少說多想。很多時候都是提前準備好多種預案,再配合隨機應變,才顯得遊刃有餘。然而,當他毫無準備的陷入沉默之後,經驗不足的缺陷就暴露出來,大腦忽然就放空了。隻能怔怔的望著張儉,指望他再開個話頭。
張儉也是老古董了,什麽人沒見過,一眼就看出了窘迫的現狀。他對於身份轉換的也非常迅速,僅僅是這片刻的沉默就已經進入了狀態。
隻見張儉不急不徐的問劉辯:“我既然身為老師,自當關心殿下學業。不知殿下如今在讀什麽書?是否有不懂的地方?我雖然算不上通曉古今,但是應該能為陛下解答一二。”
聞言劉辯更加尷尬了起來,比起剛剛的沉默,他覺得現在更像社死現場。由於自己“懂事”的早,說話也早,更是早早的帶動了漢靈帝的節奏。導致漢靈帝都沒有覺得劉辯需要啟蒙讀書,因此至今也沒有安排老師。
後來,劉辯也表示想要拜訪眾多大儒,就更不關心劉辯學業了(這老爹太菜了)。而劉辯每次出宮學習,其實都是直接讓各位大儒隨意而講。甚至,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他還沒有認認真真的翻過任何一本書。
這種事情劉辯坦白嗎?打死也不可能的好吧!劉辯非常了解這些老學究們對於讀書的態度,他可不敢說自己啥書都沒翻過,否則估計就要被揪著教育了。
於是劉辯就含含糊糊的說到:“我現在年齡太小了,正在向著各位先生學習,每本經書都有所涉獵,尚未想好先學習哪一本。”
有所涉獵這個形容雖然很含糊,但是大多是人們謙虛的時候說的。因此張儉對於劉辯所說的有所涉獵非常好奇,便追問了起來。(劉辯: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