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縣長的職務是治理百姓,都應當勤謹工作。隻有給百姓辦了實事,這才算他們的功績。而如今下至縣長,上至三公,這些人不論是否有才能,也不論在位時是否有功績,他們退休後能被授以議郎、郎中之類的職務。


    這樣的狀況這很不好,會使他們沒有動力,還為朝廷財政造成負擔。陛下應該賞罰分明,如果沒有才華的人,將來也不讓其列入冗散人員,如果更加嚴重,有罪過的人,應當嚴格判罪,不能因其有苦勞而減輕。


    7. 還許多人以宣陵孝子為名,被任命為太子舍人。這些虛偽小人,根本不是骨肉之親,他們之所以會聚集陵墓之旁,隻是假稱奉孝,招搖撞騙。聚集之人中甚至還有不法分子藏在裏麵,簡直不成體統。


    其他官職就算了,他們還是太子手下的的官員,若是選的不好會敗壞太子名聲,將來還會帶壞太子。因此,陛下應挑選一批有德行的人,而不是靠墳墓發財,借助死人名聲當官的騙子。


    簡直沒有比這還不吉祥的事了。陛下應該把他們送歸田裏,然後揭發他們虛偽詐騙,展示陛下的明察秋毫,並通過處罰他們以儆效尤。


    以上便是蔡邕的密言七事。


    七件事包含了禮製、納諫、人才錄取及利用、官員監督、為官的職責。條理清晰,觀點明確,論證嚴謹,更是絞盡腦汁把漢靈帝數年來勤政的經曆舉出進行讚揚,讓漢靈帝不太反感的同時具有極高的說服力。


    本來挺好的奏書,為了說清大漢的隱患不惜觸碰了很多人利益,一旦傳出去恐有殺身之禍,眼看起到一些勸諫的效果了,壞就壞在劉辯在同一日找漢靈帝談論之事與其中內容有太多相似,引起了上位者的疑慮,使得剛剛想發力的漢靈帝又退縮迴去了。


    可憐的劉辯在沒有知網的世界,依然會經曆查重的折磨。但這也怪不得誰,畢竟盛世的明君操作各異,末代的昏君大多相同,問題總會出現在那麽幾個方麵。


    二者諫言內容出現也隻是因為蔡邕認為漢朝長存之事需要改革,劉辯已經看到了漢朝的滅亡,隻能小心行事。並且劉辯對於禮製在當時的重要性並不了解,所以沒有考慮。


    從密言七事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漢靈帝是有過努力的,隻是成功沒有想的那麽簡單,不是嘴皮子一張一合就行的。


    由此事也可見穿越者在古代不代表唿風喚雨,一個平庸者即使迴到過去,心性、謀略、氣度也難以和當時的名人媲美。龐大的知識和對曆史人物的了解隻能作為依仗,最終的崛起依然需要冷靜分析和堅持不懈。揚長避短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是黃金法則。


    故事迴到漢靈帝身上。


    雖然心存疑慮,但是他並不傻,對於本次諫言出發點的好壞還是分得清的。因此,他也好好想過這些事情該如何實施,尤其是在招攬人才、培養人才這方麵絞盡腦汁。


    之前他也嚐試過幾種方法擴充途徑招攬人才,不論是文章寫的好,還是盡孝,都隻是一個特別提拔的理由,目的就是避開世家舉薦,打破壟斷才有更多選擇。可惜招來的人良莠不齊,大部分都不堪大用。現在有了一些新想法,便招來他的心腹宦官張讓來商議。


    跪在一旁的張讓聽完之後,桀桀的笑了兩聲,隨後說到“這些人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如今國庫空虛,拿什麽支持祭祀禮儀;人心難測,又哪裏能找到這麽多可用之人?”


    張讓這番諷刺贏得了漢靈帝的共情,用一副你懂我的表情看著張讓。隨後又端起架子問道:“朕找你來可不是聽你說這些廢話的,此事可有解決辦法?”


    張讓思考了片刻後迴答:“這國庫空虛是一大問題,無論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研究還是組建軍隊,都需要錢財。另一大問題便是如何不引發世家動蕩的情況下的收攏更多人才。”


    這迴答無疑是認可了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研究以及軍隊的建立,又迴避了監督人選的提議。該說的說,不該說的避嫌,這察言觀色、揣度人心能力以及語言的藝術,難怪張讓能夠坐上十常侍之首的寶座。楊修看了都要直唿內行。


    見漢靈帝認可自己的觀點,張讓繼續說道,奴婢有一計,或許能夠解除陛下的煩惱。其實這一方法也是源自辨皇子的建議。我們可以拉攏一批世家對抗另一批世家。這樣矛頭便不會指向我們。”


    漢靈帝目光一亮好奇的問道:“是什麽辦法?”


    “我們可以把官位明碼標價,籌集資金發展國家。這樣他們想當官的就要向咱們捐錢。沒有當上官的,要麽也捐錢當官,要麽就隻能看著。如果他們反對,那就是和當上官的人過不去,這樣大部分人即使對陛下有所怨言,但是也無可奈何。而我們卻能收入大筆的錢財,為我們將來的計劃積累資本。”


    “培養官員一事,我們也可以混雜在其中,我們可以開設一些學堂,明碼標價學費,並承諾畢業之後便可當官,雖然隻能從基層小文吏做起,但可以暗示他們將來有足夠的晉升空間。這樣捐不起大官的小家族,或者一些得不到家族支持的龐門庶子便會爭先進入學堂,以謀求出仕的機會。”


    “招收的的人不但更有可能為我們所用,並且這些人還可以攪亂世家格局,增大他們內部的爭鬥。陛下還可在此中夾雜一些寒門學子,這樣那些世家大族即使有所察覺,也不會過於在意。此消彼長之下漢室必興,陛下明君之名一定會流傳百世。”


    聽罷,漢靈帝開懷大笑說到:“好,很好,非常好,便依此計行事。”


    要說這一招也損。大部分從屬官員本來都是由地方官自行征召,到時候做好匯報、記錄清楚就行了。劉辯本來隻是想拿這部分權力作為切入點分化世家、奪迴任免權。


    結果被張讓這麽一改,好好的政治手段就變了味道,直接成了金錢收割機。要說計謀不好吧,這麽一搞確實更符合漢靈帝人設,目的性更加模糊,世家戒心也更小。可是要說好吧,這怎麽也不像正經人幹的事。劉辯聽了之後也感覺怪怪的。但也挺佩服張讓,能把他想了一年零半個懷胎周期的計劃光速改的麵目全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鳴東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鳴東方並收藏重整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