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萬世一係,天下宗魏
折服大小喬,三國第一虎將 作者:迷惘的灰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魏帝都,洛陽城。
這個時候的秦牧,正在滋德殿中,跟中書令王猛、尚書令王安石、侍中杜如晦、吏部尚書房玄齡商議國家大事。
有這四個名相在,秦牧基本上能高枕無憂了。
他完全可以當個甩手掌櫃,隻要把控好大方向,足矣。
“諸卿,此物,乃是水泥,可以用作修橋鋪路,甚至是建築的材料。”
秦牧把成型的水泥,放在了四個肱股之臣的麵前,讓他們都看了一遍。
在四人的跟前,地板上,放置著兩個大托盤。
左邊的托盤是一塊凝固成型的水泥,右邊的托盤則是水泥灰、沙子、石子。
旁邊,還放著鐵勺子,以及一桶水。
“水泥?”
對於這種陌生的東西,王猛也好,王安石也罷,都根本認不得,所以他們也是大眼瞪小眼的。
秦牧於是示範了一遍,把水泥灰、沙子、石子,倒進水,用鐵勺子攪拌均勻。
沒一會兒,就形成豆腐塊一樣的水泥塊。
“使用這水泥建造出來的道路、橋梁、建築等,更加的堅實,還不易風化、腐蝕。如果加入鐵筋混凝土,那就能讓道路、橋梁和建築物變得更加的堅固。”
“朕決定,把這水泥之法推廣出去。”
“從今往後,凡是公共基礎設施,譬如官道、橋梁、河道,都要使用水泥,翻新、加固一遍。”
王安石看見了水泥的可取之處,隻是,他的心中那是仍有疑慮的。
他硬著頭皮向秦牧進言道:“陛下,如果要把帝國內外所有的官道和橋梁都翻新一遍,恐怕消耗甚大。”
“朝廷要投入許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聞言,秦牧擺了擺手道:“不要怕花錢。這是惠及子孫後代的事情,不能馬虎,更不能小氣。”
“諾。”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別看大魏現在的國庫很是富足,年年盈餘,但是要花錢的地方,一樣都不少。
翻修官道,改用水泥鋪路,這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陛下,還有一事。”
這時,王猛說話了。
“講。”
“陛下要求諸藩屬國,跟帝國保持一致,書同文,車同軌,衣同裳。這車同軌,衣同裳還好說,各地的官道連接起來,使用同一尺度的軌道,便是車同軌了,至於衣同裳,我大魏服飾,也在逐步推廣,但是想要做到‘書同文’,難。”
坐在一邊的房玄齡也是點了點頭,很是讚同的說道:“陛下,王相國所言極是。”
“在我大魏本土,尚且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至於文字,早已經統一,而諸邦國則不然。”
“我大魏的六個都護府,安西、安東、安北、北庭、綏遠、西域,有大小邦國一百多個,部族更是不知凡幾。”
“這些邦國部族,絕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甚至是貴族,也是不識字的。”
“有些邦國,則是有著自己的文化體係。這其中,西域諸國和綏遠諸國,都原來就有著不同的文字、語言,一時間很難扭轉過來,接受我大魏的文化。”
“對於我大魏的文化,不少番邦外族,還是有著抵觸情緒,不願意去學習。”
“……”
秦牧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對於都護府治下的邦國,大魏采取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並沒有發兵攻滅,直接吞並,為彼此都保留了一些餘地。
隻是,誰都不是傻子。
帝國把官道都修建到了他們的家門口,又是逼迫他們改變自己的服飾、語言、文字,這是鬧哪樣?
文化入侵之後,下一步是不是直接人道主義毀滅?
豈非要亡國了嗎?
“你們都有何對策?”
“這……”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了一眼,都沒有說話。
王猛則是朝著秦牧作揖道:“陛下,臣認為,逼迫諸番邦異族書同文之事,不便於操之過急。”
“我天朝上國的文化,自然是有很多外族人仰慕的。”
“那些沒有自己文字,缺少文化底蘊的邦國部族,會自己要求向帝國引進華夏之文化。至於西邊那些邦國,他們的文化傳承也甚是久遠,自成體係了。”
“來日方長,不妨慢慢的滲透進去,相信我大魏之天朝文化,會吸引他們主動來學習的。”
隨著王猛的話音一落,王安石也是附和道:“陛下,臣以為,為完善我大魏的宗藩體係,做到萬世一係,天下宗魏,可以要求諸邦國的世子、王子,還有諸部族的首領之子弟,及其貴族,讓他們進入國子監,接受我魏學之熏陶。”
“那些人,可以作為發揚我大魏文化的中流砥柱,變成自己人。”
王安石的這一主張,的確是可取的。
大魏的諸邦國、部族,有不少國王或首領的子弟,都入質於洛陽。
他們被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相當於被軟禁起來了。
平日裏,這些番邦外族的子弟不會出事,隻不過一旦他們的故國、舊部起兵造反的話,他們就會死得很慘。
而待在洛陽作為人質的,一般也都是權貴子弟。
比如說,烏孫國的世子入質於洛陽,將來烏孫王過世,他就會在大魏的幫助下,順利迴國即位。
屬於他的王位,誰都搶不走。
敢搶?
先問過大魏的劍,夠不夠鋒利!
所以,有這一道情分在,繼位的烏孫王,也會成為大魏的鐵杆追隨者。
當然了,這隻是明麵上的說法,是秦牧給那些入質於洛陽的質子們畫的大餅。
秦牧早就打算把自己的兒子打發出去,封邦建國了。
在帝國治下,不允許有異姓藩王的存在!
“介甫,那樣要花費的時間太長,成本太高,而且不確定性太大了。”
秦牧搖搖頭:“幫這些番邦異族培養人才。這是一把雙刃劍,搞不好是會傷到我們自己的。”
“這……”
王安石承認,秦牧說的沒錯。
但,事到如今,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見此情形,秦牧隻是把此事暫且擱置,準備留到朝堂上去說。
人多力量大。
大魏的公卿百官,也都是智者,湊到一起商量,怎能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這個時候的秦牧,正在滋德殿中,跟中書令王猛、尚書令王安石、侍中杜如晦、吏部尚書房玄齡商議國家大事。
有這四個名相在,秦牧基本上能高枕無憂了。
他完全可以當個甩手掌櫃,隻要把控好大方向,足矣。
“諸卿,此物,乃是水泥,可以用作修橋鋪路,甚至是建築的材料。”
秦牧把成型的水泥,放在了四個肱股之臣的麵前,讓他們都看了一遍。
在四人的跟前,地板上,放置著兩個大托盤。
左邊的托盤是一塊凝固成型的水泥,右邊的托盤則是水泥灰、沙子、石子。
旁邊,還放著鐵勺子,以及一桶水。
“水泥?”
對於這種陌生的東西,王猛也好,王安石也罷,都根本認不得,所以他們也是大眼瞪小眼的。
秦牧於是示範了一遍,把水泥灰、沙子、石子,倒進水,用鐵勺子攪拌均勻。
沒一會兒,就形成豆腐塊一樣的水泥塊。
“使用這水泥建造出來的道路、橋梁、建築等,更加的堅實,還不易風化、腐蝕。如果加入鐵筋混凝土,那就能讓道路、橋梁和建築物變得更加的堅固。”
“朕決定,把這水泥之法推廣出去。”
“從今往後,凡是公共基礎設施,譬如官道、橋梁、河道,都要使用水泥,翻新、加固一遍。”
王安石看見了水泥的可取之處,隻是,他的心中那是仍有疑慮的。
他硬著頭皮向秦牧進言道:“陛下,如果要把帝國內外所有的官道和橋梁都翻新一遍,恐怕消耗甚大。”
“朝廷要投入許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聞言,秦牧擺了擺手道:“不要怕花錢。這是惠及子孫後代的事情,不能馬虎,更不能小氣。”
“諾。”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別看大魏現在的國庫很是富足,年年盈餘,但是要花錢的地方,一樣都不少。
翻修官道,改用水泥鋪路,這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陛下,還有一事。”
這時,王猛說話了。
“講。”
“陛下要求諸藩屬國,跟帝國保持一致,書同文,車同軌,衣同裳。這車同軌,衣同裳還好說,各地的官道連接起來,使用同一尺度的軌道,便是車同軌了,至於衣同裳,我大魏服飾,也在逐步推廣,但是想要做到‘書同文’,難。”
坐在一邊的房玄齡也是點了點頭,很是讚同的說道:“陛下,王相國所言極是。”
“在我大魏本土,尚且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至於文字,早已經統一,而諸邦國則不然。”
“我大魏的六個都護府,安西、安東、安北、北庭、綏遠、西域,有大小邦國一百多個,部族更是不知凡幾。”
“這些邦國部族,絕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甚至是貴族,也是不識字的。”
“有些邦國,則是有著自己的文化體係。這其中,西域諸國和綏遠諸國,都原來就有著不同的文字、語言,一時間很難扭轉過來,接受我大魏的文化。”
“對於我大魏的文化,不少番邦外族,還是有著抵觸情緒,不願意去學習。”
“……”
秦牧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對於都護府治下的邦國,大魏采取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並沒有發兵攻滅,直接吞並,為彼此都保留了一些餘地。
隻是,誰都不是傻子。
帝國把官道都修建到了他們的家門口,又是逼迫他們改變自己的服飾、語言、文字,這是鬧哪樣?
文化入侵之後,下一步是不是直接人道主義毀滅?
豈非要亡國了嗎?
“你們都有何對策?”
“這……”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了一眼,都沒有說話。
王猛則是朝著秦牧作揖道:“陛下,臣認為,逼迫諸番邦異族書同文之事,不便於操之過急。”
“我天朝上國的文化,自然是有很多外族人仰慕的。”
“那些沒有自己文字,缺少文化底蘊的邦國部族,會自己要求向帝國引進華夏之文化。至於西邊那些邦國,他們的文化傳承也甚是久遠,自成體係了。”
“來日方長,不妨慢慢的滲透進去,相信我大魏之天朝文化,會吸引他們主動來學習的。”
隨著王猛的話音一落,王安石也是附和道:“陛下,臣以為,為完善我大魏的宗藩體係,做到萬世一係,天下宗魏,可以要求諸邦國的世子、王子,還有諸部族的首領之子弟,及其貴族,讓他們進入國子監,接受我魏學之熏陶。”
“那些人,可以作為發揚我大魏文化的中流砥柱,變成自己人。”
王安石的這一主張,的確是可取的。
大魏的諸邦國、部族,有不少國王或首領的子弟,都入質於洛陽。
他們被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相當於被軟禁起來了。
平日裏,這些番邦外族的子弟不會出事,隻不過一旦他們的故國、舊部起兵造反的話,他們就會死得很慘。
而待在洛陽作為人質的,一般也都是權貴子弟。
比如說,烏孫國的世子入質於洛陽,將來烏孫王過世,他就會在大魏的幫助下,順利迴國即位。
屬於他的王位,誰都搶不走。
敢搶?
先問過大魏的劍,夠不夠鋒利!
所以,有這一道情分在,繼位的烏孫王,也會成為大魏的鐵杆追隨者。
當然了,這隻是明麵上的說法,是秦牧給那些入質於洛陽的質子們畫的大餅。
秦牧早就打算把自己的兒子打發出去,封邦建國了。
在帝國治下,不允許有異姓藩王的存在!
“介甫,那樣要花費的時間太長,成本太高,而且不確定性太大了。”
秦牧搖搖頭:“幫這些番邦異族培養人才。這是一把雙刃劍,搞不好是會傷到我們自己的。”
“這……”
王安石承認,秦牧說的沒錯。
但,事到如今,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見此情形,秦牧隻是把此事暫且擱置,準備留到朝堂上去說。
人多力量大。
大魏的公卿百官,也都是智者,湊到一起商量,怎能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