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十大要領是人際關係的催化劑十大要領通俗易懂,學會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要領雖然隻有十個,但內涵豐富,不可局限於字麵上的意思。按照這十點去做,基本不會產生太大的衝突。

    中國人從小就被培養要有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的意識,中國人的一切都是從人際關係開始的。成功的人際關係,是中國人共同的願望。中國人普遍相信一條定律: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的意思,當然是“依靠關係”。於是靠得住或靠不住,便成為中國人十分重視的變量。靠不靠得住,必須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考驗。而朋友眾多,選擇靠得住的朋友的幾率也比較大。中國人主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便是希望廣泛地結交朋友,然後從中尋找知己。就算不能成為知己,朋友也總比陌生人要好得多。

    很多人用一生來尋覓若幹與其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知己,以期成大功、立大業。如果說中國人一生都在努力建立靠得住的關係,大概並不為過。伯牙、子期雖然譜寫了《高山流水》的千古絕唱,但在現代社會,像伯牙這樣的人卻不值得推崇。知己難逢,我們最好擴大交友的範圍,然後由疏而親、由淺及深,在眾多的朋友中尋覓知己。

    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慶幸的是,中國人善於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人際關係的建立技巧可以簡化為十大要領,分別是:一表人才、兩套西裝、三杯酒量、四圈麻將、五方交遊、六出祁山、七術打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這十大要領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要訣,缺一不可,必須合理應用,以確保成效。十大要領通俗易懂,學會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要領雖然隻有十個,但內涵豐富,不可局限於字麵上的意思。按照這十點去做,基本不會產生太大的衝突。

    十個要領可以歸納成五個方麵:人際關係的起點、人際關係的媒介、人際關係的交往、人際關係的技巧、人際關係的修養。這五個方麵,中國人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即“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十個要點就是道,歸納成的五個方麵都是一陰一陽、兩兩相對的,例如,一表人才是指先天的,兩套西裝是指後天的。

    第一節一表人才

    一表人才有三個重要的含義:第一,一表人才通常叫作第一印象。當你看到一個人的時候,首先會對他有個初步的印象,這就是第一印象。在現實生活中,千萬不要用第一印象來論斷一個人,這是很危險的做法。因為外表看起來很忠厚的人,內心可能非常陰險;外表看起來很聰明的人,實際上很可能是個草包。外表不能夠代表人的全部,有很多人就吃過這個虧,隻憑第一印象判斷別人,這種做法太武斷了。

    第二,很多人都會憑第一印象來論斷你。這就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麵:你不要犯這個錯誤,但是你無法禁止別人犯這個錯誤。太多的人都是憑第一印象來決定他喜不喜歡你,甚至很多年輕人憑第一印象來找自己的終身伴侶,即所謂的一見鍾情,結婚後才發現彼此根本不適合,結果隻能草草結束婚姻。

    第三,外表有利也有弊。並不是說人長成什麽樣,就一定有什麽樣的成就。人的臉孔是經常改變的,這是自然的轉變,而不是要做整容手術。所謂相隨心轉,就是說心在改變,相貌就跟著改變。所以你跟別人見麵時,不要再講這種老話:“好久不見,你一點都沒有變。”這是罵人家不長進。從生理的角度講,人體一直在進行新陳代謝,經過一個周期,人體的大部分細胞都會更新,所以人時時刻刻都在變。

    不要以貌取人

    我們都知道,不要以第一印象來論斷別人,因為人不可貌相。一眼就要看穿別人,實在非常不可靠。但是,別人常常以第一印象來論斷我們,往往在第一次見麵時,就表現出欣賞或不屑的樣子。

    人際關係與人的長相並沒有必然的聯係,不是說人長得漂亮,人際關係就好,人長得醜,人際關係就差。但不可否認,有人靠長相,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占了很大的便宜,同時也有人因長相吃了很大的虧。舉個例子,在《三國演義》中,最出色、最具傳奇色彩的恐怕要屬諸葛亮了。但不要忘了,當時還有一個與諸葛亮齊名的人,就是龐統,“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可以說二人的實力差不多。可是二人的際遇卻大不相同: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並奉諸葛亮為軍師,以師禮待之。而龐統雖然巧獻連環計,幫了劉備一個大忙,卻需要拿著諸葛亮的薦書去謀個一官半職,最後劉備隻派他當個耒陽縣令,要不是張飛誤打誤撞,使龐統展現出過人的才華,估計他一輩子就是“縣太爺”的命了。諸葛亮成為蜀國的丞相,幫助劉備三分天下,而龐統可以說寸功未立,就慘死於落鳳坡。

    為什麽實力相當的兩個人,際遇如此不同?是龐統浪得虛名嗎?不是。我們來看書中對諸葛亮的相貌描寫:“孔明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再看龐統:“(孫)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恐怕就是關鍵所在。就因為龐統長得難看,估計又形成恃才傲物的性格,所以孫權不喜歡他,劉備也不喜歡他。我想,他初見劉備之時,就算拿出諸葛亮的薦書,恐怕劉備也隻是礙於情麵,封他一官半職,而非真正欣賞他的才華。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也是以貌取人的代價。

    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但是也不能忽視別人的長相。一表人才也提醒我們仔細端詳別人的長相,因為相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內心世界,即“相由心生”。但是,如果完全憑一個人的相貌來判斷他的心,就容易犯致命的錯誤。

    人是很善於偽裝的,所以要特別小心,看人的時候要多看幾遍,要多來往幾次。

    看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他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一個人目露兇光,說明他很兇狠;目光暗淡,說明他沒有什麽能力;雙目無神,說明這個人的運氣不好。當一個人看到你,目光就閃爍不定,根本不敢跟你對視,要看他是男人還是女人。一個男人想騙你的時候,他根本不敢看你的眼睛,而是會躲來躲去;女人則剛好相反,她在盯著你的眼睛的時候才開始騙你。這就是男女有別,不要上當。

    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每個人都帶著一個麵具。隨著人際關係的加強,你要使他主動拿掉麵具,達到真誠交往的目的。但是你不能要求每個人一見麵就很真誠地對你,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真誠是一個人重要的美德,但是原本很真誠的人,會變得非常不真誠。很可能是因為他真誠待人,上過幾次當以後,就對真誠失去了信心,變得比誰都不真誠了。所以,我們培養人際關係的時候應該記住,要謹慎地保護自己,使自己永遠對真誠有信心。隻有步步為營的人,才會少吃虧,而少吃虧,才能保持真誠的態度。

    其實中國人的相互信任感是很低的,一開始都不太相信別人,因為曆史往往證明,輕信肯定吃虧。所以中國人的謹慎小心,歸根結底不是為了耍別人,而是為了保持自己對別人的信賴感。

    提升第一印象

    既然你無法阻止別人以貌取人,那麽,在外貌方麵你該講究的還是要講究。為了防止別人以第一印象論斷你,避免受到鄙視或排斥,喪失建立人際關係的大好機會,你必須用心調整自己,表現出“一表人才”的樣子,使人一見麵就產生比較良好的印象,對建立及開拓人際關係,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有人認為外在美不重要,內在美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理直氣壯地忽視外在美。殊不知,如果不先展現自己的外在美,誰會有耐心慢慢發掘你的內在美?

    當然,你無需因別人錯誤的要求,就扭曲或壓抑自己的形象,虛偽做作是不會討人喜歡的;也無需因為完美主義作祟,而壓迫自己原有的形象,過分追求外在美,把自己打扮得油頭粉麵的。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應該盡量表現出真正的自我形象,沒有虛飾,也沒有偽裝。當然,每個人都應該努力使自己的真實形象變得更美好。美國總統林肯說過,人四十歲以後要對自己的相貌負責。就是說,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是成年之後,我們的經曆、我們的體驗、我們的情感會在自己的臉上留下痕跡。到四十歲以後,人的先天相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後天所形成的相貌。有的人四十歲時仍然精神煥發,有的人則老態龍鍾。決定這一差別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態。

    要想提升自己的形象,我的建議是:

    第一,要保持身心健康。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總是容光煥發的,隻要健

    康,你長成什麽樣已經變得不重要了。你長得再漂亮,臉色灰灰暗暗,目光無神,也不會引起別人的好感。

    要想做到“一表人才”,最好的辦法是靠內心的修煉,即真心誠意,不胡思亂想,慢慢地你的相貌就會變得端正。好不好看是另外一迴事,最起碼要相貌端正,使別人不會對你產生提防心理,不會看到你就害怕,然後會樂意跟你接近,喜歡跟你溝通。你能做到這一點,你的人際關係就會發展得比較快。

    所以,人每天早上起來,不是看自己長得怎麽樣,而是看以下幾個方麵:

    鼻梁正不正。鼻梁不正,代表心不正。你沒有辦法把鼻梁扭過來,隻有調整心態,哪一天心態端正了,鼻梁就會正了。所以照鏡子是看鼻子的兩邊對不對稱,不對稱的話,就說明你的心思歪了。

    看自己的氣色好不好。氣色不好,就說明你的身體有問題,而且給人的感覺也不好。

    再看自己的心情好不好。一個人際關係良好的人,一定要有好心情,心情不好看到誰都不順眼。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要盡量掩飾,但是掩飾不意味著裝笑臉,不要給人皮笑肉不笑的感覺,隻要不表現出憤怒、悲傷等情緒就好。

    第二,提高自身的學識修養。一表人才,主要來自一個人的學識修養。先天相貌由父母的遺傳決定,後天相貌則可以經由自己的學習、通過“相隨心轉”的運作來加以改變。學識豐富、內心充實、行為端莊,加上儀容整潔,不就是一表人才了嗎?心一改變,外表也跟著改變,不妨試試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確認識自己

    每一個人長得都不一樣,即使是雙胞胎,也有微小的區別,這叫作個別差異。可是你想過沒有,為什麽老天要費那麽多心思讓我們每一個人都長得不一樣?這表明上天不喜歡我們一模一樣。而今天的教育要把每個人都培養成一樣的人,是違反天理的。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不拘一格降人才”,“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用”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我們即使長得不好看,也不必介懷,生下來是什麽樣子,就要接受這個樣子。明白這一點,就比較容易了解自己。一個人照鏡子不是為了看自己美不美,而是看自己到底是什麽樣子,想想自己是來幹什麽的。有的人永遠都不清楚自己這輩子到底要做什麽。

    隨著時間的變化,每個人給別人的印象也會發生變化。人大概可以歸納成四種:第一種,第一眼看上去會覺得他很了不起,然而越看越覺得他沒有什麽;第二種,第一眼看上去覺得他很了不起,然後越看越覺得他了不起;第三種,一開始就覺得他不起眼,事後證明他的確很不起眼;第四種,一開始覺得他沒什麽,越看越覺得他了不起。通常是第四種人將來成就最大,因為他不會引人注目,不會遭受別人的打擊。凡是長得很漂亮的人,都會引起別人的戒心。所以很多中國人聰明卻不喜歡外露,就是這個道理。

    每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都要反省一下:自己現在做的事正確嗎?

    我們在安排自己人生的時候,要記住適可而止。不要奢望達到人生的頂點,這是錯誤的觀念,爬過山的人都知道,一旦爬到了頂點,就開始走下坡路。沒有達到人生的頂點,你是很快樂的;一旦達到人生的頂點,你就會苦惱不堪,高處不勝寒,但這是你自找的。人最怕的就是盲目地要往上爬,真是沒有必要,人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向上升遷。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也要記住這一點:你不斷地充實自己,這樣很多人都喜歡跟你在一起;一旦你不斷地要往上升,你必定要排擠別人,必定要踩在別人頭上,別人看到你就有危機感。

    人要有上進心,但並非要不斷地升遷。找到你最快樂的位置,找到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才有意義。如果你有這樣的人生觀,你的人際關係自然會改善,你的“一表人才”會自動顯現。不管你長得怎麽樣,很多人都會喜歡你。很多人是由不了解到慢慢了解,由了解到彼此相交很深;也有很多人是因不了解而彼此交往很深,因了解而分開的。

    第二節兩套西裝

    兩套西裝與一表人才說的都是外表,但是二者的重點不同。一表人才指的是人天生就具有的東西,比如,你的頭發長得什麽樣,你的額頭高不高,你的鼻子直不直,你的嘴巴大不大……而兩套西裝是指後天附加的東

    西,比如,你戴什麽帽子,戴什麽眼鏡,穿什麽衣服,打什麽領帶……這些都是兩套西裝的範圍。

    一表人才與兩套西裝是人際關係的起點。你的人際關係好不好,首先看你的本錢。你是不是一表人才,是不是會打扮自己,這就是本錢。

    外在表現與內在表現同樣重要

    兩套西裝是指外在的、後天的東西。在這裏,兩套西裝也有三層含義:第一,就是“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穿衣服有兩個作用,一是保暖,一是尊重別人。什麽場合穿什麽衣服,不能由你的興趣決定,因為人是要合群的,要合群就必須要彼此尊重。比如,你要去遊泳池,就要換上泳衣,倘若你穿戴整齊地走進去,會被當成怪物;一旦你離開遊泳池,就不能再穿泳衣,哪怕是短暫的離開也不應該。你沒有換好衣服就是你的不對,就是看不起別人,就是給別人難堪。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觀念。

    故事

    文學家但丁有一次受邀參加國宴,故意穿得破舊邋遢,絲毫不起眼,一進宮門,立刻被安排在宴會廳的偏僻角落,沒有被盛情款待。等他再接受國王邀請時,改以華服美飾裝扮出現,結果立刻被邀至國王身旁的貴賓席位。

    宴會進行中,但丁把美酒倒在衣服上,把美食往身上塗,國王以及賓客們都看傻了眼。這時,但丁說,這次所以被禮遇是因為這套衣服,可見被邀請的是衣服,而不是他本人。

    看完這個故事,人們可能有不同的感想,如果你認為國王的仆人勢利眼,對華冠麗服的人另眼看待,也沒錯。可是按照中國人反求諸己的想法,其實錯在但丁。他不修邊幅,被安排在偏僻角落,無可厚非。他故意如此,反過來責備別人,就有故意使人難堪之嫌。

    第二,什麽身份穿什麽衣服。有的人經常被別人當作不三不四的人,那也沒辦法,誰叫他打扮得不三不四的。不合乎身份的打扮,對你是非常不利的。我曾親耳聽見一個老板說:“某人各方麵的才能都很好,就是他老穿那套衣服,我實在沒有辦法提升他。”因為衣服丟了前程,太不應該。不要諷刺別人“隻認衣衫不認人”,其實錯在自己。

    不止是衣服,你的發型,你的眼鏡……你身上所有一切外加的東西,都要符合場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三,穿著要合禁忌。就是說,你的打扮不要犯了忌諱。在中國,喜慶穿紅,喪事穿素,如果你硬要反過來,就是存心找別扭。

    人的外表應符合社會文化背景

    西方人對別人充滿了好奇,所以他們經常改變自己,以吸引別人的注

    意。中國人追求長遠,希望慢慢地互相了解。你該變的部分變化了,別人都能接受,而你不該變的部分總是在變的話,別人就會接受不了。當你變到讓人家對你失去信心的時候,你就會被視為“不定時的炸彈”,別人也會對你敬而遠之。

    一個不會給別人難堪的人,人際關係會比較好。如果一個人平常都很支持你,突然間當麵給你難堪,你以後就會疏遠他。西方人可以當麵說:“我不讚成你的意見。”中國人一般不會這樣做。

    文化不同,人們的表現也不同。假如一個老板大聲斥責員工:“你去死!”員工該怎麽做?如果員工同樣怒不可遏,對老板說:“你去死!”試問,這樣的員工誰敢用?當然,員工也不可能真的去死。他應該說:“好的,我這就去死。”然後,該幹什麽還幹什麽。中國人犯不著當麵去反駁別人,但背後可以不照他的意思去做。西方人說“我去死”是真的要去死,而中國人說“我去死”,不去死又怎樣?我們有太多的自由,幹嗎學西方人呢?

    凡是後天學習的東西,千萬要符合文化背景。一個西方人說“我要退休了”,就會真的退休。一個中國人經常說“我要退休了”,結果十年都沒有退休。西方人說了卻不做,就會失去信用,受到別人的質疑;中國人說:“我一直都想退休,領導不讓我退休,我有什麽辦法?”照樣生活得很好,別人也會見怪不怪。就單純拿穿衣服來說,中國人結婚時新娘子喜歡穿紅衣服,越紅越喜氣;西方人結婚時新娘子會穿白色婚紗,象征聖潔。文化不同,習俗也不同。

    人際關係離不開社會的文化背景。有些事情在西方國家可以做,但在中國還是少做為妙。不過有很多事情,我們都接受了錯誤的信息。沒有去過外國的人,都是通過電影、電視了解外國人的,然而,電影、電視所傳達的信息往往有誤差。

    比如,在電影上看到的美國人在家裏都穿拖鞋,據我所知,美國人從來不穿拖鞋。就算家裏鋪著雪白的地毯,客人照樣穿著皮鞋走來走去。主人沒有權力叫客人換鞋,客人也不需要換。

    美國人家裏幹幹淨淨,如果家庭主婦們需要到外麵取信、晾衣服,也都是光著腳出去的,根本不用穿鞋。美國人的觀念是外麵和裏麵一樣幹淨,為什麽要穿鞋?所以不要相信道聽途說。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基本的標準,不能亂來,規規矩矩,人際關係才會好。比如,很多人吃自助餐,在取食物的時候,還聊著天,把口水都噴到食物上了,這是吃自助餐的大忌。

    像這些外在的表現,我都歸入兩套西裝的範疇。也就是說,凡是外加的東西,都要符合你的身份,符合場所,符合文化背景。每一個人要選擇自己合適的東西,不要盲目地跟潮流。

    所以,建立人際關係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一個人如果給人以不倫不類的感覺,就會降低人們對他的信任度。

    一個人穿慣了休閑裝以後,穿正裝會覺得不舒服。人一旦習慣了放鬆的狀態後,再想繃緊會痛苦不堪。所以,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太舒適,一旦懶散就很難嚴謹起來,要去磨煉它。在精神方麵,人越舒適、越自由越好,但身體方麵要多加磨煉,要讓自己吃一點苦,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所以,隻要你站得住,就不要坐下;隻要你坐得住,就不要躺下。人活著就是要承受磨煉,否則就無法形成必要的抗壓性。現在,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沒有抗壓性,很容易走到崩潰的邊緣。

    一表人才與兩套西裝,都是告訴你,要隨時準備好與別人見麵。你必須接受自己的麵貌,哪怕天生有缺陷也要坦然接受。我曾經遇到一個盲人,令我很佩服,他說:“正常人隻有兩隻眼睛,而我全身都是眼睛。”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管你缺乏什麽,都可以想辦法補全,這才是自信的表現。不要把信心建立在成功上麵,總想著“我一定要成功”並沒有什麽用。“我既然活下來就不會餓死”,這才是我們的信心。“隻要我動腦筋我一定有辦法”,“隻要我喜歡自己,別人一定會喜歡我”,要有這樣的信念,然後再去調理自己,實現有形和無形的變化。這樣,你很快就能建立令自己滿意的人際關係。

    第三節三杯酒量

    三杯酒量並非隻是指喝酒而已,煙、茶等能吃(喝)進自己的肚子裏的東西,都屬於三杯酒量的範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需要一些社交活動,喝酒、品茶、喝咖啡、吃飯等並非隻是吃吃喝喝,填飽肚子,而是必要的社交方式,能傳達很多意思。這些吃吃喝喝的活動,是增進彼此關係的手段,完全不予理會,並非良策。適時、適地、適質也適量地參與,彼此愉快,而且能確保安全。

    愛好並非是壞事

    當一個人不斷地充實自己,使得自己具備很好的條件時,別人看到你就會喜歡,就會想辦法來跟你互動,你就是一表人才;加上你的衣著打扮恰如其分,你就已經在人際關係方麵站到了非常好的起點上。可是,你有這樣的優勢,卻舍不得跟別人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那就叫作獨善其身,或者叫作孤芳自賞,人際關係還是沒有辦法開展。所以一個人條件再好,也要有誠心去交朋友。

    三杯酒量就是人際關係開展的媒介。為什麽要談酒?中國人最清楚,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的“朋”字,不是兩個月亮,而是兩塊肉的意思,而且這兩塊肉還是臭的,如果是香的就變成兩條狗了(狗肉通常被稱為“香肉”)。因此我們才說,朋友就是臭味相投的人。你喜歡打麻將,我也喜歡打麻將,我們就會很自然地湊在一起;你喜歡釣魚,我也喜歡釣魚,我們很快就會誌同道合。所以當你要結交一個朋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打聽他到底喜歡什麽,投其所好。

    當一個人沒有什麽名氣的時候,你要認識他很容易,他也很樂意認識你。可是一個人有了名譽、地位以後,就很怕陌生人去打攪他。你登門拜訪,他不見你;打電話,他通常會掛掉;你托人介紹,他把介紹人也拒之門外。這時,最好的辦法是打聽到他喜歡什麽。比如,你要向一個人推銷汽車,打聽到他喜歡釣魚,那你就趕快去練習釣魚。然後打聽他喜歡在哪個地方釣魚,你也去釣。你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坐在他旁邊,就跟他說你喜歡釣魚,這樣他會馬上提高警覺,認為你不懷好意。你隻管釣你的魚,並且假裝沒有看到他,你越不在乎,他就越不防備。慢慢地,你們就可以很自然地湊在一起,他如果問你是做什麽的,千萬不要馬上把名片拿給他,這樣就前功盡棄了。你隻有若無其事地釣魚,他才會覺得你的動機很純正,對他沒有什麽企圖。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他會告訴你自己是幹什麽的,而你什麽也不要說,欲速則不達。

    等他非要了解你是幹什麽的,你才可以告訴他:“我是賣汽車的。”他可能會說:“你怎麽不早說?我前兩天剛買了一輛,你早說的話我就向你買了。”你應該說:“沒有關係,我來這裏主要是釣魚,生意可以另找時間去做。”你這樣說,他反而會主動為你提供信息:“我的朋友還要買汽車,我打電話叫他買你的。”

    這樣一來,你就掌握了主動權,不要總去求別人,要做到讓別人來求你。

    一個人要懂得布局,也就是說設下圈套,讓別人掉進來。不要以為這是奸詐、耍陰謀。任何事情,你往好處想它就是好的,你往壞處想它就是壞的。兩個人有共同的樂趣,才容易情投意合,進而誌同道合。可是要了解一個人很不容易,因為中國人有一句話,叫作“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隔肚皮,不能不防。跟中國人講道理,非常困難,因為我們隻相信自己的道理,從來不相信別人的道理,我們很固執,經常自以為是。但這不是缺點,我從不認為中國人有什麽缺點,一個人的缺點就是他的優點,一個人的優點正好是他的缺點。要想建立人際關係,就不要有缺點、優點的觀念。

    一個人喜歡喝酒好不好?沒有什麽好不好。人與人之間隔著一層假麵具,很難彼此誠心誠意地溝通。要使一個人對你不設防,有兩個辦法:其一是請他去泡溫泉,這時大家都赤裸相對,會暫時摘下假麵具。其二是請他去喝酒,酒一喝多,就會把持不住。

    凡事要適可而止

    據說我國各地出土了大量的酒器,有些酒器的年代非常久遠,這說明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喝酒。為什麽要喝酒?為了酒後吐真言。交朋友很容易,要變成知心朋友就非常困難。人生最快樂的,莫過於有幾個知心朋友。如何徹底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灌醉,看他醉後是什麽樣子,你就可以判斷這個朋友可交不可交。

    喝酒的本意就在於此,但事實經常是你把對方灌醉了,卻不知道他是什麽樣子,因為你也喝醉了。會喝酒的人能讓別人醉,而自己保持不醉。

    酒這個東西,很容易使人茫茫然,控製不了自己,然後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本性。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的祖父就讓我喝酒。後來我就問我祖

    父:“我那麽小,你怎麽就讓我喝酒?”他說:“我得知道你醉了以後是什麽樣子,才有辦法教導你。”

    人就怕醉了以後亂講話。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秘密,坦白地說,我們是靠合理的秘密在過日子的,人與人之間幾乎不可能完全沒有秘密。因為人們的立場不同,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樣,所以關係很難協調。適當地隱瞞一些,可以維持正常的關係。

    這種隱瞞,如果按西方人的標準,就叫欺騙;如果按中國人的標準,就算不上欺騙,因為我們的出發點隻是不想讓對方生氣。中國人是很誠實的,絕不欺騙,隻是沒有講實話而已。這個標準在西方是不成立的,西方人認為,你沒有講實話就是欺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吸煙隻有壞處,沒有好處。但是酒少喝有益,多喝有害。所以我們隻說

    “三杯酒量”,沒有說“兩盒香煙”。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是還有大量的人在吸煙,可見吸煙也有它的道理,因為社交場合所有人都吸煙,你不吸的話,就融不進他們的圈子。但為健康考慮,還是不吸為妙。

    記住,人是主宰,煙酒隻是工具,你不能讓它們反過來控製你。所有的社交工具、社交媒介都是為我們所用的,我們一定要抓住主控權,絕不做物質的奴隸。一個人如果變成物質的奴隸,非怎麽樣不可,是很淒慘的。任何活動隻要你不沉迷,不上癮,都沒有多大壞處。

    可是千萬記住,所有的媒介一定要有正當性。酒和色經常是糾纏在一起的,而色情是高度危險的東西。男女之間,一定要堅守最後的防線,一旦攻破了你就全完了。但是很多人都陷了進去,從來沒有覺悟過。已婚男女之間隻能有友情,不可以發生愛情,這是三杯酒量的一個重要原則。

    酒桌交際的技巧

    很多時候,人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喝酒的。沒有一個人,一入席就把杯子翻過來,說:“我們今天不喝酒。”這種人是不受歡迎的。有的人喜歡喝,你憑什麽說“今天不喝酒”?或者你說:“我今天不喝酒。”這樣做,你就會跟別人格格不入。

    我的酒量並不好,但是我從來沒有醉過。第一,我從來不說“我不會喝酒”,這種話一說出來,就會打草驚蛇,所有的人都想把你灌醉,因為你最容易醉,不灌你灌誰?這是自找麻煩。第二,我不主動去敬酒。第三,任何人敬我,我都毫不推脫,然後很快拿起杯子,猛喝一口,結果一點也沒喝進去,我做了一點手腳。

    在喝酒的場合是不能講道理的,當然你最後還有一招,就是把醫生給你開的證明拿出來擺在桌上,說“再喝就會死”。但是這樣的話,所有人都會很快跟你疏遠了,你就失去很多交往的機會。

    所以,三杯酒量要求你要有起碼的社交活動的本事:乒乓球打得不好,但是最起碼要能應付;橋牌打得不好,最起碼知道怎麽跟別人配合;麻將打得不好,最起碼不要討厭打麻將的人。

    做人要堅持原則,但態度要隨和,這是孔子所講的“和而不同”,不要標榜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要隨和,但是也要堅持原則:要喝酒就喝,但絕不喝醉;要打麻將就打,但絕不賭博;要釣魚就釣,但絕不沉迷。人永遠要做自己的主宰,不要變成任何人或者任何神的奴隸。

    總之,三杯酒量要求我們,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否則你一個朋友都交不到;也不能沉迷,否則後果堪憂。

    第四節四圈麻將

    這裏的四圈麻將與上麵的三杯酒量一樣,範圍很廣,打球、跳舞等不會吃(喝)進肚子裏的東西都屬於此範疇。很多人對打麻將非常不屑,其實如果把它當作一種社交活動的話,它就無可厚非,但沉迷於賭博就不好了。

    三杯酒量與四圈麻將都是人際關係的媒介。也就是說,要想建立人際關係,就要投入到這些有形無形的活動中,這樣才能同他人加強交往,才能維持人際關係。

    打麻將不一定完全有害無利,不必對麻將深惡痛絕,但要適可而止,不影響健康,也不妨害正常生活,才能賓主皆歡。

    我們當然不會鼓勵別人都去打麻將,但是我們也不鼓勵大家對打麻將深惡痛絕。因為世間一切事務,離不開“自作自受”的因果法則,一人做

    事,最後必須由自己承擔所有的後果。既然跑不掉,打麻將的人自己應當會替自己想才對!

    贏到後來總是輸

    為什麽要講“四圈”麻將?因為上台容易下台難。上台時,聲明隻打四

    圈,輸贏不論,可是等到四圈打完了,那個輸家絕對不肯放你走。所以開始很愉快,最後都會吵架。為什麽會這樣?原因隻有一個,大家都想贏。為了避免吵架,最好的辦法是,先問你自己要輸多少,而不是問要贏多少。因為打麻將最主要的目的是促進友誼,如果你輸200塊錢對你影響不大,那輸掉200塊,卻贏了一些朋友不是很好嗎?如果總想著要贏200塊,結果所有朋友都跑光了,豈不是得不償失?如果你常常輸錢,別人就喜歡和你打麻將;如果你每次都贏,那漸漸地就不會有人跟你打了。千萬記住,無關緊要的事情寧可輸不要贏。

    假如你很喜歡下象棋,你的老板也喜歡下象棋,有一天,他把你叫過去殺幾盤,這對你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你從來沒有這麽近距離地與老板接觸過。但是,你卻連贏他三盤,以後他再也不會請你下棋了,除非他是白癡。天底下最笨的人,就是跟老板下棋居然連贏他三盤的人。但是,如果你連輸他三盤,他以後也不會叫你來下棋了。你贏,他不高興;你輸,他覺得沒有興趣。那有贏有輸豈不好?非也,你隻要贏他一盤,他就不高興了。那如何討他歡心?隻有一個辦法,讓他感覺到跟你下象棋很吃力,而到緊要關頭他卻能贏你,他就會興致勃勃,每次都會找你。明著強調下棋是不能讓的,實際上你不讓他才怪。

    打麻將也是一樣,你去跟老板打麻將,拚命贏他,他不高興;你拚命輸,他會懷疑你有什麽企圖。記住,中國人是有高度警覺性的,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想半天。

    下棋也好,打麻將也好,該贏的時候才贏,該輸的時候一定要輸,這不是靠技術,而是看情況。你無法說這是遊戲,因為這根本不是遊戲,而是促進或者敗壞人際關係的手段。

    人際關係要經營

    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不是靜止的,人際關係也是一樣:不是越來越親密,就是越來越疏遠;不是越來越好,就是越來越壞;不是越來越信賴,就是越來越猜疑。總之,始終是動態的。我們常說維持現狀,那是自欺欺人,凡事都不可能維持現狀。所以人際關係是要經營的,經營人際關係與經營事業一樣,隻要一段時間不經營,就會變冷淡了。

    尤其是當今社會,變動非常快,比如電話,一陣子不聯係的話,就可能找不到人了,所以我建議人們要做好幾件事情:

    第一,每年把電話簿更新一次。最好在元旦的時候,一是比較有空,可以把電話簿拿出來,按照上麵的號碼一個一個地打;二是可以有個借口,說:“我知道你平時很忙,不敢打攪你,現在是元旦假期,問候你一下。”碰到打不通的電話,就趕快把電話號碼劃掉。電話簿每年要更新,它才有用。

    第二,要把電話號碼按地域分區。這樣做,是為了你有機會去某地時,可以給當地的各位朋友都打個電話。不然的話,他們會責怪你:“來到我的地方都不和我打個招唿,你眼裏還有我這個朋友嗎?”我在深圳有幾個朋友,每次到了深圳我不去拜訪他們,因為怕打攪他們,但是總會給他們一一打個電話,打不通算你幸運,這樣既打了招唿,又不會給彼此添麻煩。朋友要經常聯係,但不要互相打攪。這樣可以加強對方對你的好印象,使對方對你越來越有好感。

    胡雪岩出身窮苦,但他的事業越做越大,主要原因是他的人際關係非常好。他有一個訣竅:“走官場先拜寶眷,會同行先說油水。”

    到生疏的地方創立事業,最要緊的是建立人際關係,有人好辦事。找

    人,找什麽人呢?找官場的人,可以有個靠山;找同行的人,能夠打聽行情。官場、同行都有人協助,對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必定有很好的助益。

    找做官的人之前先去找他的眷屬,不要先去找他本人。因為做官的人最怕惹事,對陌生人的警覺性很高,生怕會看錯人使自己惹上麻煩。而且礙於麵子,不好意思直截了當地談論涉及金錢的事情。他們打慣了官腔,擺慣了官架子,說慣了冠冕堂皇的官話,一下子調整不過來。倒不如想辦法找官夫人,送禮、談迴扣都比較方便。出了狀況,做官的可以用一句話就把責任推掉:“怎麽有這迴事,我完全不知道呀!我家裏的人從來不插手公務,不可能有這種事情。”從官夫人處打通關係,再見官談事情,通常很有效。

    會見同行就要開門見山地說明給對方多少好處。大家都是內行人,用不著拐彎抹角,不妨開門見山,把如何分享油水說清楚,免得互相猜疑,反而增加溝通的障礙。油水分享得宜,其他就比較好談。見麵不說油水,對方以為不付費白請教,當然不肯供應情報;說不定還會提供一些不正確的信息,混淆視聽。該講的話一句不可少,不該講的話一句不可多,這就是人際關係拿捏得恰到好處的表現。

    有一次左宗棠問胡雪岩:“你一個小小商人,出手這麽大方,獻給我這麽多米,為什麽?”胡雪岩心裏好笑:你這樣問,叫我怎麽迴答?我當然不會告訴你,這些米本來是要賣給太平軍的,因為我要賺錢,不小心被你們劫到,我隻能說是獻給官兵的。胡雪岩很聰明,他迴答:“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隻是略盡綿力,作為一個老百姓,本來就應該這樣。”這樣一說,滴水不漏。

    有的人叫別人替他打牌時會交代:“贏了算你的,輸了算我的。”做人要有這個氣魄,如果你說:“你替我打,隻許贏,不許輸。”那誰還敢替你打?很多人就是因為輸不起,才破壞了人際關係。能不贏最好不要贏,這

    樣,你的人際關係才會好;如果時時刻刻想贏,最後一定會輸得精光。

    一個人要多多參與社交活動,但要把握分寸。一個人會唱歌好不好?有一個人,本來很得老板的賞識,但是公司連續幾次提升幹部都沒有他的份兒,原因很簡單:每次公司組織唱卡拉ok,因為老板歌唱得不好,所以每次老板唱歌他都助唱。他以為這是幫老板壯聲色,殊不知,本來老板唱得不好,一般人還沒有感覺出來,他這一幫忙,人們立即聽出高下來了。老板心裏十分害怕出醜,偏偏他不識相。所以我覺得,很多事情都不能怪別人,千萬要迴頭想想自己有什麽做錯的地方,天下並沒有懷才不遇這迴事。

    當領導的一定要記住,平常不要主動去拉別人參加什麽活動。我們中國人是以領導為中心的:領導喜歡打高爾夫球,下屬馬上就去練習高爾夫球;領導喜歡釣魚,下屬就練習釣魚。因為中國人的眼睛是往上長的,下屬很自然會去揣摩領導喜歡什麽。所以當領導的人根本不用倡導,隻要以身做則,下麵的人自然就會響應。但是,所有的人際關係媒介都應正常化、正當化,凡是跟色情賭博有關的,千萬不要沾染。

    有時候,領導也會拿這一點來測試下屬,做下屬的一定要提高警覺。如果領導問:“這附近有沒有什麽消遣的地方?”有的人積極推薦,要唱歌到哪裏去,要跳舞到哪裏去……領導一聽就知道,這個人平時不務正業,隻想著吃喝玩樂。從另一個角度講,做業務的人,如果連附近的娛樂場所都不清楚,那他就不太適合做業務,因為他們要經常與客戶聯絡感情,離不開這些場所。但是,做業務的人沉迷此道也不對,跟客戶來往,不需要進行不正當的活動,因為做生意,條條大道通羅馬。正當性、正常性的活動照樣可以聯絡感情。如果超越了這個限度,最好要有防備,否則有一天會吃大虧。

    第五節五方交遊

    “五方”指的是東南西北中,也就是說,你要結交各方麵的朋友,將來有困難時,才會有人來幫助你。人是很複雜的,你認為能救你的人將來可能會害你,你認為與你毫無關係的人,可能會成為你的死敵。所以,人隻有廣交朋友,才能保證在你需要時,有人會假以援手。最可怕的是隻與自己的學業或工作相關的人交往,而不接觸其他的人。五方交遊,意思是不要自我設限,盡量擴大交友的範圍,與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放心地交朋友。

    多個朋友多條路

    中國人深知“山不轉人轉”的道理,一方麵力求不得罪人,以免冤家路窄;一方麵則廣結善緣,以便隨時、隨地可以找到熟人,比較方便辦事。同時,結交各行各業的朋友,不但可以擴大見聞、增長知識,而且能夠隨時請教,不致求知無門。

    我一直認為,有人賞識你、提拔你,比你自己努力奮鬥更重要。這個觀點也許有人不同意,他們寧可選擇自己奮鬥,我寧願有人提拔我、賞識

    我,實在沒有辦法時,我才會自己去奮鬥。但是話講迴來,一個人自己不努力、不奮鬥的話,沒有人會賞識你,也沒有人會提拔你,這就叫互為因果。

    一個人隻知自己奮鬥,而無人賞識,進步會很慢。所以你除了要懂得很多社交的媒介、掌握很多社交原則外,還要多方去嚐試。五方交遊就是說把你的觸角伸得廣闊一點,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碰到賞識你的人,中國人通常稱這種人為貴人。你若是真能得到一兩個貴人相助,很快就能出人頭地。

    一個人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加上有眼光,有朝一日巧覓有力靠山,彼此互利互惠,就有如神助了。先充實自己,再巧覓靠山,才有發揮的餘地。不充實自己,一味等待靠山的提攜,是本末倒置,不可能成功。

    胡雪岩就是一個例子,他一生有兩個貴人,王有齡和左宗棠。當年王有齡窮困潦倒,根本沒有人看得起他,但是胡雪岩送給他五百兩銀子,結果他當了官,又正好被派迴到杭州。那最受益的當然就是正在杭州打拚的胡雪岩了。

    求人不如求己。一切靠自己,總比樣樣依賴別人要安全、可靠得多。但是,有人相助,要比單打獨鬥來得輕鬆愉快,也是不爭的事實。何況當今世界,單打獨鬥能夠成功的機會愈來愈少。有貴人協助,成功的幾率必然提高。

    胡雪岩先得王有齡的幫助,再獲左宗棠的支持,才能夠青雲直上,快速地開展事業。遇貴人,自然有福氣;有實力,貴人的力量才能發揮得出來。

    一個人想要賺大錢、立大業,單憑自己努力,終究不如有人提攜。好比爬山,靠自己一階一石向上攀登,哪裏比得上有人從上麵放下一條繩索,把你拉上去來得輕鬆、省力而愉快!

    “有人好辦事”這句話,可以分成上、中、下三個層次來看。對上,有人提拔,使自己扶搖直上;平行,有人依靠,替自己分憂解勞;對下,有人跑腿,把自己吩咐的事情圓滿完成。這樣,還有什麽辦不好的事情?

    這上、中、下三層次的人都是貴人。空有上麵的貴人提攜,缺乏左右和下麵的輔助、支持,成不了大業。得到下麵和左右的支持,找不到上麵那一根提拔的繩索,辛苦一輩子,也隻會成就平平。

    上、中、下都有貴人,自己當然也就成了貴人。但是,貴人畢竟可遇不可求,而如何“遇”,就看你的修為如何了。

    不要存心做什麽事,否則不會有好結果。記住一句話,“有心種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易經》中,講感應的卦,不叫感卦,而叫鹹

    卦。就是說,你要感動別人,一定不要別有用心,所以要去掉“心”字。存心去感動別人,是感動不了任何人的。

    一般人都愛湊熱鬧,看誰官運亨通就圍著誰,殊不知,風水是輪流轉的。平常要存好心,照顧那些被冷落的人,這是你最好的機會。要認識一個人,最好是在他默默無聞的時候接近他;幫助一個人,要在他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賞識一個人,要在他還沒有發揮潛力的時候去賞識他。現在一些企業設立獎學金,資助貧苦或成績優異的學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企業不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專門高薪挖牆腳,那麽你挖來的人才可能很快就另謀高就。總之,一句話,人才是要靠自己培養的,而不是去挖現成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個人四麵八方都有朋友,將來做什麽事情都很方便。但這時候要小心,不要認為太方便就投機取巧。建立人際關係最大的忌諱就是投機取巧。你可以隨機應變,但是隨機應變過度,就很可能變成投機取巧。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會自己節製、自己防備,沒有後遺症。

    貴人的臉上從來不寫“貴人”二字,所以我們分不清到底誰是我們的貴人。偏偏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認為是貴人的,事後才發現他其實是害你的人;你認為對你沒有好處的人,才是真的貴人。

    世事都有兩麵性,有一句話叫“恩生於害”,就是說,從某種角度講,所有害你的人都是你的大恩人;所有對你有恩惠的人,其實也在害你。對年輕人來講,客氣不是福氣。老板對你要求越苛刻,你獲利越多;老板對你越客氣,你受害越深。不要以為老板對你太好了,是你上輩子修來的。一個人沒有經過磨煉,是無法成功的。就像父母教育子女一樣,中國人有句話,叫“棍棒出孝子”,當然,父母不可以亂打孩子,但是一定要有適當的懲罰。正所謂,愛他就是要限製他。一個老板給下屬諸多限製,就是希望他們能長進。父母真的愛子女,就要告訴他們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

    故事

    有一個人,在他小時候,母親對他極為寵愛,凡事都由著他,他幹了壞事母親也從不指責。有一次,他偷了別人一件東西,迴家交給母親。母親問他偷東西時是否被人看到,他說沒有,母親就心安理得地收了,毫無責備之意。從此,他的膽子越來越大。真個是“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長大後,他因盜竊罪被判極刑。臨刑前,他隻有一個要求,要見他母親一麵。看管他的人覺得他很有孝心,就網開一麵,讓他們母子相見。結果,這個犯人對他母親說:“我從小喝你的奶水長大,現在我快死了,我隻有一個要求,想再吃一口奶水。”母親信以為真,結果被兒子兇狠地把自己的乳頭咬掉了。

    這個犯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恨母親!要不是母親在他小時候一味地縱容嬌慣他,他絕對不會成為死刑囚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如果當初教育得當,及時製止他的錯誤,如今他走的也許就是另外一條光明的人生之路了。

    很多事情都要多方麵考慮:好心經常做壞事,壞心經常做好事。這是不爭的事實。

    朋友之間要互相勉勵、互相擇善,要彼此規勸而不是同流合汙。朋友有錯,要苦口婆心地進行規勸。有時候,家人反而很難規勸。夫子不擇善,朋友要規勸,中國人易子而教,就這個道理。

    嚴於律己獲益多

    一個人擴大自己的交友範圍,確實存在著風險。因為隔行如隔山,你不可能很清楚別人所處的行業是怎麽迴事。但是,廣交朋友,也可以得到很多好處。我比較喜歡科係多、規模大的綜合大學,而不喜歡專業性大學。原因很簡單,比如醫大的學生,他們在學校五六年時間,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和醫學有關的。綜合大學的學生就不一樣了,有學農的、學工的、學商的,等等,大家可以探討不同門類的東西,彼此能學到很多知識,豐富自己的見聞。

    專業隻能讓你有飯吃,而不能讓你過好日子。人要吃飯就不得不有專業,可是有了專業以後,生活的樂趣就大大減少了。一輩子從事一個行當,一輩子隻懂這一行,有什麽樂趣?

    如果你涉獵的知識很多,別人講“商”你聽得懂,講“工”你聽得懂,講“農”你也很在行,豈不是很愉快?你永遠不知道誰是自己的貴人,永遠不知道將來你會怎樣。所以一個人一定要多方麵準備才有安全感。尤其是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說不定哪一天,你所從事的工作突然失去存在的必要,那你該怎麽辦?

    一個人在擴大交友範圍時要多請教、少發表意見。有很多人,雖然有很多朋友,但是他沒有長進,就是因為他無論看到誰都拚命宣講自己的那一套理論,這樣做的話,有再多的朋友也沒有用。比如,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醫生做朋友,經常諮詢他醫學方麵的知識,這樣你會受益良多。如果一見麵你就拚命講自己的專業,你將一無所得。交朋友是要增加見聞的,而不是吹噓自己。你講得越多,人際關係越壞,因為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隻聽你一個人滔滔不絕,那別人還有什麽意思?一個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會多關心別人,讓別人多說話。中國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說法,說小孩子有耳朵,有眼睛,沒有嘴巴。就是說,小孩子要多聽多看,少說話,才能增長智慧。

    中國人,第一次請你提意見是客套,不要當真,他說“有意見請說”,其實心裏想:“你還要說什麽?”有時候領導會對下屬說:“不要客氣,我們是一家人,有話請說。”而下屬如果真的說了就會對自己不利。

    以喝茶為例,西方人請你喝茶你就喝,沒什麽好客氣的。中國人自己要喝茶時,也會說“請喝茶”,其實這根本不是在請你喝,隻是給你一點麵子,客套一下而已。所以,很多事情都要推讓兩三次以後,你才會清楚他是真的還是假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際的奧秘:曾仕強告訴你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人際的奧秘:曾仕強告訴你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