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辦法,是拋棄“同”字。不管他是不是同鄉?是不是同宗?反正在一起就是“有緣”,而一切感情,要以真誠來培養。隻要“同心協力”,其他條件,並非十分重要。如果一定要講求“同”字,那麽“同心”最為可貴。

    經營管理的主要過程,離不開工作。在工作中互相了解,彼此溝通;在共識中培養情誼,以求心有所同。總裁在工作中考驗下屬,下屬在工作中經得起考驗,於是兩者的距離愈來愈縮短,彼此的心愈來愈接近。這樣建立起來的班底,才是真正的靠得住的心腹知己。

    “班底”有兩種:一種是“私”的,為了總裁個人的權勢而建立,甚至為了營私舞弊而勾結,不但害人,終久必定害己。另一種是“公”的,為了整體發展而建立,一切為達成組織目標而努力,不但可貴,而且十分可愛。

    心腹知已是免不了的,必須是良好的工作夥伴,可以把責任委托給他而放心得下。既然是得力的工作幹部,進一步變成心腹知己,就沒有什麽不方便的地方。

    親信指總裁所親近信任的人。一方麵賞識他的工作能力,一方麵相信他的品德修養,因而視同自己的家人,既親近而又信任。有些話不便對別人說的,可以對他說。有些事不敢交代別人做的,可以讓他去做。

    遺憾的是,親信起初兢兢業業,謹言慎行。慢慢會狐假虎威,甚至欺下瞞上,搞得烏煙瘴氣。親信弄權,大家敢怒不敢言,原本好好的局麵,常常被攪得一塌糊塗。

    總裁一方麵要信任親信,一方麵不可以縱容親信,惟有如此,才算是善待親信,發揮親信的優點,而盡量避免弊病的滋生。

    不縱容親信,大家才會心服。親信不被縱容,也不致“拿著雞毛當令箭”,胡作亂為。在責任範圍內,使親信表現得有為有守,總裁自然安心。

    .對待親信的三大原則

    總裁要合理對待親信,必須掌握下述三大原則。

    1。表明“所愛者,有罪必罰”的態度與確實做到的決心

    總裁平日和親信在一起,要憑著自己的見解,用誠懇的態度,婉轉的語氣,在說明或討論中,使親信對自己的主張,有徹底的了解。這時候,總裁不妨有意無意敘述三國演義“諸葛孔明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來說明自己信賞必罰的觀念。

    馬謖是孔明好友馬良的弟弟,孔明派他守街亭,一再指示他要固守。年輕好勝的馬謖則在山上設陣,企圖擊敗魏軍,想不到反被魏軍包圍,以致街亭失守,牽動全局,使蜀軍不得不退到漢中。孔明追究戰敗責任,把馬謖依軍法判處死罪。將領們紛紛求情,孔明固然於心不忍,卻揮淚將馬謖問斬。

    即使是親信,也要有罪必罰。一方麵大家信服,一方麵對親信也是一種約束。據以自律,彼此都有好處。

    2。要求“嚴守上下的分寸”

    親信如果不能守分,就會濫用職權,以收攬民心。如果到了目無法紀的地步,再來設法挽救,往往已嫌太遲。

    總裁對親信,也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並且養成其獨立人格。親信對總裁,理應尊敬,凡事不可隱瞞。兩者各有分寸,才不致“以上克下”或“以下克上”,終因利害衝突而離散,甚至“反目成仇”,嚴重影響事業的進展。

    嚴守上下分寸,總裁自己保留重大事項的最後裁決權,是維護親信在既定範圍內,既不失責亦不越權的根本辦法。

    3。要用真誠的情來感化

    俗語說: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意思是總裁和親信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毫不勉強。論語說:“君子和而不同。”總裁和親信要“和”,卻未必皆“同”。“和”指“真情”,“同”為“利害”。凡事由“情”出發,拿“真心,來對待親信,他們比較會排除邪念,產生與總裁合一的意識,因而自我約束,不做逾越本分的事情。總裁不獨占利益,卻能與員工同享。親信受到感動,自然也以“公天下”自重,比較不好意思弄權,也比較不好意思見利忘義。

    不要鼓勵對立

    對立會造成嚴重衝突

    錢穆先生研究中國民族性,認為我們的國民性,是“和合”的分數比較多過“分別”,亦即和合性大於分別性。中國人的腦子裏,喜歡合,不喜歡分。

    他指出:中國人認為,在同一政府下的君和臣,是應該和合的,不是應該分別的。即連社會民眾,亦應與政府親切和合。君、臣、民三位,是不宜過分分別的。古代看君、臣、民,不如近代人這麽有分別。有人批評中國曆史自秦代以下,隻有造反,而沒有革命。其實中國人造反亦是不得己,最好是不要造反。中國人妙在“不造反,也不革命,卻依然有自己的主張和意見”,這也是一種合的表現。

    中國人的看法,正如孔子所倡導的:你依我的條件,我就幫忙;你不依我的條件,我就不幫你忙。所謂“合則留,不合則去”,便是中國人最好的“製衡”方式。

    製衡可能有兩種心態,一是“站在合的立場”來製衡,希望“大家好”,屬於“和合性”的。另一種則是“站在分的立場”來製衡,希望“你死我活”,屬於“分別性”的。分別性的製衡,隻知為反對而反對,根本就是“對立”的性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總裁的心腹,如果隻有一人,意見很容易溝通,卻很難聽到相反的意見。因此班底可能會多一些,以求集思廣益。但是這樣一來,意見就不免有分歧,總裁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幹部之間的派係。中國人一旦形成派係,便會愈爭愈烈,終於鬧成對立,招致嚴重的衝突,甚至絕情地分裂。由合而分,派係的關係至為重大。

    俗雲:“合字不好寫”。意思是有緣千裏來相會,卻未必容易百年好合。合夥很難,總裁與班底長期不鬧翻也很難,必須把握“可以彼此製衡,卻不許對立”的原則,絕不鼓勵對立。

    譬如某些大公司設置好幾位副總經理,若是各自建立派係,鬧成對立,請問總經理如何能夠安心?

    記取曆史上的教訓

    春秋末期,田常擔任齊簡公的宰相。為了收攬民心,利用征收租稅的時候,用小升收糧,而在借粟給人民時,使用大升。他的聲望日高,很受老百姓的歡迎。

    但是,簡公相當信任另外一位宰相監止。田常一再動腦筋,都無法打動簡公

    的心,將監止放逐。簡公固然有自己的主意,卻未能適當勸阻田常,以致田常與監止愈鬧愈激烈,終成對立。監止十分討厭田常,有意將他排除。不料田常先下手為強,不但殺死監止,連想逃亡的簡公都被田常的手下刺殺。

    有些總裁,喜歡幹部互相製衡,以求放心,當然不無道理。不過,製衡到對立的地步,就會不擇手段,甚至連總裁都受到牽累,實在不能不預先加以防患。

    錢先生指出:朋友相交,要講義氣。我的生命就是你的,我同你不和合,你殺我都可以,好像是一種反抗性的,但在他的心底深處,還是一和合性。

    孟子和孔子一樣,走到這裏,這裏不用;走到那裏,那裏又不用。不是不看重他,也不是不想用他,而是他由於意見不合,不為人所用,自己跑掉了。

    總裁以和合性來統領下屬,也要鼓勵下屬講義氣,大家可以有意見,卻不應該鬧意見。換句話說,總裁為了達成組織的和合性,就有責任確保“幹部站在和合的立場來彼此抗爭”,不許可“為排除對方而對立”。

    現代西風東漸,好像不抗爭就沒有生氣,弄到大家不敢做事,也無心做事,難道是真正的進步?

    楚漢相爭,不如三國鼎立,中國人不適合兩個派係勢均力敵,比較適合多派係吵吵鬧鬧。前者很容易陷入對立,造成你死我活的僵局。後者反正吵來吵去,誰也不會把誰怎麽樣,對總裁的主持大局,反而較為有利。

    及時培養第三勢力

    總裁如果發覺幹部逐漸形成對立的局麵,應該警覺地及早培養第三勢力,使對立的情況發生一些變化,至少不會那麽緊張,影響到工作的進行。

    話說迴來,派係紛爭必然造成混亂,對於總裁有害無利。總裁倡導以和為貴,不許幹部各自樹立派係,才是管理的正道。我們這裏所討論的,是防不勝防,讓

    幹部有機可乘,或者勸阻不果,仍然彼此對立的時候,隻好出此下策,以資對應。

    換一個角度,勞工意識抬頭,各公司紛紛設置工會。若是與資方互相製衡,一切合理解決,總裁就要麵對現實,順應潮流,主動取得協調。如果工會氣焰高漲,漸見對立,這時便應該及早圖謀,預先想好對策。

    高壓政策已經十分落伍,最好不予考慮。因為一旦訴諸壓力,彼此形同敵人,隻有增加勞工的不滿,不可能消減他們的怒氣。總裁必須明白“眾怒難犯”的道理,盡可能不要求助於軍警。否則外力介入,更引起內部的不安,反而不好。

    那麽,培養第三勢力,以求合理中介,應該是良好的方式。勞資雙方僵持不下,中介人士從中斡旋,往往可以達成協議。但是,外界的中介人士,很容易借機做秀,甚至圖謀私利,把原本單純的事件,弄得格外複雜。結果,勞資雙方均蒙其害,這種實例很多,值得我們警惕。外人畢竟是外人,比較沒有切實的利害關係。反正成就成,不成也不要緊。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經常造成相當不利的後果。

    最好的中介人士,反而是自己公司內的中堅幹部。他們平日在公司負一部分實際責任,對公司狀況十分了解;和總裁、員工都有往來,相當熟悉;加上自己也在公司服務,對公司整體利益必然關心。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勞資雙方的媒介,應該非常合適。

    然而,總裁如果沒有及早培養“中堅幹部”這一支“總裁”和“勞工”之外的“第三勢力”,臨時才要他們擔任中介人士,恐怕勞工不會樂於接受,大家很可能懷疑中堅幹部代表資方來壓製他們,根本不予理會,那就徒勞無功了。

    總裁平日用心培養中堅幹部,使員工對中堅幹部深具信心,可以化解勞資雙方的對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總裁的理念,必須以“可以製衡,不能對立”為最高原則,絕不容許對立,以免危害事業的進展與生存。

    不要迫害功臣

    有人喜歡過河拆橋

    漢高祖劉邦,在擊敗楚霸王項羽,即帝位的第二年,假借遊曆雲夢湖的名義,把諸侯召集到楚國邊境,目的在捕拿功臣及封王的韓信。他將韓信押到洛陽,削去王位,貶為淮陰侯,以致韓信果真謀反被殺,誅連三族。高祖這種舉動,引起諸侯的不安,以後不斷地發生叛亂的事件。

    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功成之日,大大範蠡立即引退,因為他知道越王隻能共患難而不能共享樂。同時他還勸告另一位臣子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文種收到範蠡的信,立即假裝患病,請求免職。但被勾踐下令捕捉,以叛亂罪名處死,應了“鳥盡弓藏”的警語。

    太史公評論韓信說:“假如韓信學一些道家的謙讓之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驕傲自己的才能,那麽他對漢家的功勳,真可以上比周公、召公、薑太公等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做最好的總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做最好的總裁最新章節